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錯認英雄:中學歷史教科書誤認「致遠艦」數十年

[複製鏈接]

27

主題

106

帖子

63

積分

貝殼新手上路

Rank: 2

積分
63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bullboss 發表於 2010-11-25 00:00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2010年11月24日 09:57
鳳凰網歷史

核心提示:「致遠」艦。這是一個在中國赫赫有名、婦孺皆知的名字。中日甲午黃海大海戰中,戰局膠滯階段,艦長鄧世昌毅然指揮「致遠」勇沖敵陣,意在鼓舞三軍之氣,更有斬將奪旗的用意,無奈壯志未酬,鄧世昌和他的「致遠」一道化作了中華的海殤。現代中國的歷史教科書、學術著作中,提及甲午幾乎必提及鄧世昌和「致遠」艦,又常常配發「致遠」艦的老照片或圖像,以加深讀者的印象。令人啞然失笑的是,就是這艘被眾目聚焦的英雄艦,其真實形象卻以極高的頻率被錯判,成了中國近代海軍史上照片被張冠李戴、錯用得最為嚴重的一艘軍艦。

圖、中學歷史教科書中頗為著名的插圖:黃海海戰中的「致遠」艦。


本文摘自《老照片》,作者:陳悅,出版社:山東畫報出版社

自從攝影術產生后,人類的社會活動得以通過神奇的影像記錄而被永久定格,從近代史往後的歷史研究,也因為有了老照片這種直觀的圖像史料作為研究對象和研究的參考,而變得格外生動了起來。不過照片本身往往不會自帶有攝影背景、攝影內容等豐富的解讀信息,很多時候要確定其內容,便需要採用歷史考據的方法,從時代久遠的影像里讀懂它所蘊含的歷史信息。

考證、解讀老照片,和考證歷史檔案文獻在某種意義上具有共通性,都需要藉助大量既有的史料作為依據,加以辨析、判斷。倘若解讀中出現史料運用不得當,或對歷史照片所處的時代背景、事物特徵沒有很好把握等情況,就容易產生走眼、誤讀的事情,進而就會出現一些歷史照片被張冠李戴的笑話。相比一些著名人物和事件的照片,帶有海軍史信息的照片,因為對其解讀需要具備更多的技術史知識基礎,專業難度更大,所發生的被誤讀的事例也就更多。

「致遠」艦。這是一個在中國赫赫有名、婦孺皆知的名字。中日甲午黃海大海戰中,戰局膠滯階段,艦長鄧世昌毅然指揮「致遠」勇沖敵陣,意在鼓舞三軍之氣,更有斬將奪旗的用意,無奈壯志未酬,鄧世昌和他的「致遠」一道化作了中華的海殤。現代中國的歷史教科書、學術著作中,提及甲午幾乎必提及鄧世昌和「致遠」艦,又常常配發「致遠」艦的老照片或圖像,以加深讀者的印象。令人啞然失笑的是,就是這艘被眾目聚焦的英雄艦,其真實形象卻以極高的頻率被錯判,成了中國近代海軍史上照片被張冠李戴、錯用得最為嚴重的一艘軍艦。

被錯認的英雄形象

圖1是一幅曾經入選國內中學歷史教科書的圖片,畫面中一艘戰艦劈波斬浪,在彈雨紛飛中衝鋒疾馳,教科書上標註成甲午黃海海戰中勇沖敵陣的「致遠」艦。從新中國成立后直到今天,這張圖仍然不時地出現在有關甲午戰爭、北洋海軍的書刊中,在與甲午戰爭有關的一些博物館、紀念館的展示里,也常有以這幅圖為模本重繪、創作的宣傳性美術作品,用以歌頌北洋海軍在黃海海戰中悲壯的戰事。

在海軍史研究者眼中,其實這張流傳極廣的畫存在極大的問題,因為畫上的軍艦和歷史上的「致遠」艦並沒有任何相似之處。

1885 年中法戰爭結束,因為擔負台灣海峽防務的福建船政水師在前一年的馬江之戰中主力盡摧,按照清王朝戰後下達的「當此事定之時,自以大治水師為主」的指示,在重構台灣海峽防禦力量的命題下,清政府內開始了新一輪從歐洲購買新式軍艦的行動,其中最重要的組成內容便是在英國訂造穹甲巡洋艦「致遠」、「靖遠」;在德國訂造裝甲巡洋艦「經遠」、「來遠」。

創議的最初,北洋大臣李鴻章想將四艘新式巡洋艦均讓德國設計建造,后在時任駐英公使的中興功臣曾國藩之子曾紀澤一力堅持下,計劃做出了調整。「致遠」、「靖遠」屬於同型軍艦,由英國艦船史上開創了 「懷特時代」的著名設計大師威廉·懷特爵士操刀,位於英國紐卡斯爾埃爾斯維克的阿姆斯特朗船廠建造,軍艦排水量2300噸,主要裝備210毫米口徑主炮三門(艦首二、艦尾一),152毫米口徑副炮兩門,軍艦的動力系統因為採用先進的強壓通風設計,航速可達當時驚人的18.5節。

1886 年秋冬,「致遠」、「靖遠」二艦相繼下水,在德國建造的「經遠」、「來遠」也接近完工。清政府內定四艘軍艦全部歸屬北洋水師,由北洋水師選拔四百餘名官兵組成龐大的接艦團,乘坐招商局輪船遠赴歐洲接收。經過後期的舾裝、航試等工程,「致遠」、「靖遠」最先完工交接,分由鄧世昌、葉祖珪各率一組官兵接管,於 1887年8月22日從建造地紐卡斯爾開抵英國重要軍港朴次茅斯,幾天後在德國建造的「經遠」、「來遠」也趕來相會,預備一併回國。

「致遠」等中國軍艦出現在朴次茅斯時,正值英國海軍慶祝維多利亞女王執政五十周年的大規模海上閱兵式剛剛舉行完畢,媒體對緊接著來到的中國軍艦產生了極大的興趣,也就在這一階段,「致遠」等軍艦被收入鏡頭,拍攝了一系列的照片,成為辨識這些軍艦外觀特徵的重要依據之一。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10 12:17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