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8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最新表態:美膽敢做出格事,北京反擊令美傷得更重

[複製鏈接]

2497

主題

7532

帖子

3898

積分

一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3898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cenote 發表於 2010-11-19 02:24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2010-11-15 51軍事觀察室


  蓋特納稱中國若繼續抗拒升值壓力 必將面臨高通脹


  【首爾消息】據路透社報導,美國財長蓋特納周四表示,若中國繼續抵制有關人民幣升值的市場壓力,將面臨高通脹和資產價格上漲。


  蓋特納在首爾接受CNBC電視採訪時稱,他認為中國在匯率問題上已取得進展,且北京方面認為繼續升值進程至關重要。


  「若你抗拒這些市場力量,這種壓力將不會消退。這些力量只是反映了外界對中國將強勁增長的信心」,蓋特納表示。


  「其最終將導致通脹上升或資產價格上漲,這對中國不利。」


  【時事點評】請大家注意這一段文字,原文是分別是:


  第一段,美國財長蓋特納周四表示,「若中國繼續抵制有關人民幣升值的市場壓力,將面臨高通脹和資產價格上漲」。


  第二,「若你抗拒這些市場力量,這種壓力將不會消退。這些力量只是反映了外界對中國將強勁增長的信心」,蓋特納表示。


  ●這是華盛頓對北京發出的、「赤裸裸」的「經濟、特別是金融威脅」


  對「第一段」,東方經濟評論員想強調的是:這是華盛頓對北京發出的、「赤裸裸」的「經濟、特別是金融威脅」。


  ●蓋特納從「經濟、特別是金融角度」威脅中國的「理論根據」


  對「第二段」,我們想說的是,這是蓋特納從「經濟、特別是金融角度」對「上述威脅」給出的「理論根據」。


  最後,就華盛頓針對北京公開發出這一「赤裸裸」的威脅而言,我們想指出的是,這恰恰是「中國在歐美之前率先加息」之後,在「經濟、特別是金融層面」必然承擔的一種「副作用」。


  ●針對「中國於歐美之前率先加息」,我們曾經給出了這樣一組觀點


  眾所周知,對「中國於歐美之前率先加息」,我們曾經給出了這樣一組觀點:


  首先,我們對「中國於歐美之前率先加息」持保留態度,並認為一旦由此而「最終導致(請注意這一點)」中國在歐美之前「不可逆轉地」進入加息周期、特別是被迫「率先將人民幣利率調升至不能再調升的高度(比如:8.00%。後面,我們不妨以此假設為標準展開討論)」,其結果就是:為控制通貨膨脹而「已經將利率高高在上」的中國經濟又將面臨這樣一種局面:一旦歐洲、特別是美國「在那之後」才啟動加息進程,就會將「全球通貨膨脹的市場預期」迅速引導至「全球通貨緊縮的市場預期」,顯然,那個時候中國資本與貨幣政策將會突然發現:原本旨在控制通貨膨脹的「貨幣緊縮政策」不僅沒有完全控制住通貨膨脹、反又突然落入一種「必須立刻抗擊通貨緊縮」的窘境。


  如此一來,在通貨膨脹與通貨緊縮的雙面夾擊下,屆時「已不再有時間(通貨膨脹與通貨緊縮之間的突然轉換)與空間(調升與調降利率的空間都將極其有限)進行靈活調整的」中國資本與貨幣政策,將陷入全面被動的境地。


-1-
清靜無為

2497

主題

7532

帖子

3898

積分

一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3898
沙發
 樓主| cenote 發表於 2010-11-19 02:27 | 只看該作者

  ●在全球經濟由通脹預期突然轉身進入通縮預期之後,中國中、小企業將面臨更加艱難的困境


  而在東方經濟評論員看來,此前已經被「加息周期」極大拉高了經營成本、仍在苦苦掙扎的中國中、小企業,在還沒有喘上一口氣的情況下,就要立刻面對這樣一種困難境地,即:原本已經被拉高的成本大幅壓縮了的利潤空間,又將因全球經濟由通脹預期「突然轉身」進入通縮預期、而不得不在「已經大幅壓縮的基礎上」繼續壓縮。


  要知道,廣大的中、小企業,承載了中國非農就業人口的絕大部分,因此,也承載了中國的社會穩定。


  更加應該知道的是,就目前而言,所謂的通貨膨脹、特別是惡性通貨膨脹預期,恰恰全部發生在中國、印度、巴西等南方經濟體(印度、巴西等經濟體早就被迫加息了)。


  ●「南方經濟體」受到的衝擊較仍然維持著低利率、甚至零利率的「北方經濟體」要大得多


  因此,相對「北方經濟體(歐美日)」而言,一旦全球經濟由通脹預期「在西方資本、特別是美國資本、及其控制的媒體的精心策劃下」突然轉身進入通縮預期,許多「已經加息至高位」的「南方經濟體」受到的衝擊要較仍然維持著低利率、甚至零利率的「北方經濟體」要大得多。


  而在東方經濟評論員看來,一旦如此,在前兩波涵蓋全球各個區域、各個層面的「核心利益的排列與組合」中,特別是在「喬治亞回合」與「希臘危機回合」中、因中國戰略上應對基本無誤[特別是堅決拒絕了「美中G2」共管地球模式、並始終堅持「扶弱(歐元)鋤強(美元)」的原則],也因「南方主要經濟體」在經濟、特別是金融層面的政策大體團結,而最終拿到的「三邊撕裂(歐美日之間的矛盾)」在「南北撕裂(發達國家與發展中國家之間的矛盾)」之前激化的大好局面,將因南方主要經濟體「集體」陷入困境、而會受到極大的考驗。


  ●我們曾經多次論述的一個結論


  在之前的點評中,東方評論員曾經多次論述了一個結論,即:華盛頓近一、兩年來施展的許多戰術與戰略手段,一個重要企圖,就是想試圖讓「南北撕裂」在「三邊撕裂」之前激化。


  ●值得警惕的一個局面


  因此,值得警惕的是,屆時,由於「中國與歐美之間的利差」已經達到「7.75至8.00%(以中美之間為例,美國是零利率)」,特別是在「全球立刻將進入通貨緊縮的市場預期」下的,原本就利潤微薄的中國絕大部分企業投資(特別是實業投資)都將變得「更加微薄」,而在這種市場預期下,「市場資金」將因為這「7.75至8.00%」的巨大利差而迅速流出東亞、特別是中國,流向歐洲、特別是美國,以等待「歐美」的「加息周期」。


  如此一來,屆時「必須抗擊通貨緊縮」的中國資本與貨幣政策、還得為爭取這部分資金留在中國而感到為難:


  其一,選擇繼續加息?已經不可能了,因為「通貨緊縮」來了,「降息」還來不及呢?怎麼可能有加息的空間?


  其二,選擇「降息」? 如果那個時候歐洲、特別是美國「準時啟動」了加息進程,那麼,「降息」將令中國境內的「熱錢」跑得更快,國家勢必加大資本管制,而出不去的資金,又將因「實體產業投資」在通貨緊縮下很難盈利、甚至賠錢,而不得不又轉向之前被「不斷加息」暫時壓住的房地產投機市場,因此,就那種單純地認為「加息是目前控制房地產最好手段的觀點(我們再次強調,就目前國際局勢而言,中國控制房地產的最有效手段是嚴厲、且到位的行政與法律手段)」而言,如果在那個時候被迫「降息」、則無異於前功盡棄。


  總之,將令屆時的中國的資本與貨幣政策左右為難!


  ●「最」值得警惕的一個局面


  然而,有必要強調的是,屆時,中國經濟面臨的困難,可能不過是印度、巴西、俄羅斯等廣大南方經濟體的一個縮影。


  因此,最值得警惕的是,經過前兩段排列與組合,目前已經在「南北撕裂」之前激化的「三邊撕裂」,在那個時候,也就有了「弱化」自己、並「強化」「南北撕裂」的「前提條件」。


  而在「美國次貸危機」最終演化成「歐美金融危機」之後,中國拋出四萬億經濟刺激計劃,一個重要目的,就是為了「儘可能」消除「三邊撕裂」自我縫合、並轉而聯手強化「南北撕裂」的「前提條件」。


-2-
清靜無為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2497

主題

7532

帖子

3898

積分

一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3898
3
 樓主| cenote 發表於 2010-11-19 02:30 | 只看該作者
  事實就是,就中國四萬億經濟刺激計劃而言,如果僅從經濟層面去觀察問題,那麼:


  一方面,它在很大程度上穩定了包括中國在內的、「全球主要南方經濟體」,儘管中國也為此付出了非常大的經濟與社會代價,比如一度失控的房地產市場所夾帶的、巨大的金融風險與社會風險;


  另一方面,就是在「一方面」的基礎上,促使「美日之間」、「歐美之間」在「三邊撕裂」的框架內,在核心利益的「強烈撕扯」下,最終分別上演了「豐田事件」與「希臘危機」。


  ●再談對中國央行於歐美之前「率先加息」的「保留態度」


  正因如上考慮,在我們的討論中,我們對中國央行於歐美之前「率先加息」持「保留態度」、並提出如下觀點:


  第一,我們認為,就目前國際政治、軍事、經濟特別是金融形勢而言,不論是抑制通貨膨脹、還是調控房地產,中國政府都有比「率先加息」更好、更安全的手段,也就是行政與法律手段。


  值得強調的是,在「美元本位制」的「無限發鈔功能」仍未被徹底抑制、「製造輸入性通貨膨脹」的主要武器--國際大宗商品價格、特別是原油價格仍被華爾街操縱的背景下,中國如啟用強大的行政系統、輔之以嚴格的法律條文,將是中國抵禦「輸入性通貨膨脹」也好、更加有效地調控房地產市場也罷的、最可依賴的手段。


  ●就結果而言,中國央行「率先加息」的「經濟意義」的確值得商榷


  第二,我們認為,就目前的國際政治、安全、經濟特別是金融形勢而言(請注意我們的條件),中國央行「率先加息」,至少也得要求「歐洲、特別是美國也相應調升利率」作為「對等條件」,從而實現「實質性」的「共同加息」局面,以始終維持「中歐美」之間的「即有利差」,全力防止中國資本與貨幣政策(甚至全球主要南方經濟體的資本與貨幣政策最終悉數)落入「被通貨膨脹與通貨緊縮雙面夾擊」的境地。


  在我們看來,由於中國央行「率先加息」,美聯儲「就」立刻執行了此前一直是「只聽樓梯響、不見人下來」的「二次寬鬆」,從而迫不及待地向全球發出了「全球性通貨膨脹不可避免」的強大信號,並引導「試圖避險」的市場資金,令國際大宗商品市場、資本市場漲勢如潮,從而直接推動了中國國內生活與生產資料價格、資本市場一路上行。


  因此,就結果而言,顯然,中國的「率先加息」,其在經濟層面、特別是金融層面之「抑制通貨膨脹」的作用,是「值得商榷」的。


  ●美國控制下的「哼哈二將」已「先後出頭」要求中國「繼續加息」、人民幣繼續升值


  另外,東方評論員注意到,在「美國二次寬鬆」催動世界通貨膨脹預期進一步強化的基礎上,就在這段日子裡,在G20峰會的前後,美國控制下的「哼哈二將」--國際貨幣基金組織與世界銀行已經「先後出頭」了,它們分別以「組織總裁」的名義(卡恩與佐利克)、外加「組織之經濟報告」的形式、更或是拋出一些「極具誘惑的新概念(這一點稍後再做展開)」,試圖共同引誘、並呼籲中國「繼續加息」、繼續大幅升值人民幣,至於名義嘛,不就是「以此來抑制通貨膨脹」嗎?


  ●如果不能實現實質性「共同加息」的結果,那麼..........


  最後,在「其次」的基礎上,如果進一步展開,則我們認為,如果不能實現實質性「共同加息」的結果,那麼,中國央行「率先加息」則既起不到壓通漲的作用(因為中國的通貨膨脹是「輸入性」的,是歐美,日低利率、甚至零利率政策導致歐美日流動性泛濫、令國際大宗商品「虛漲」的結果,值得警惕的是,這些個「輸入性」與「虛漲」很大程度上是帶有大國政治動機的),也起不到控制「熱錢」注入的作用,因為熱錢(源於歐、美、日元零成本流動性的「一系列衍生物」、比如,有些中國公司、特別是房地產公司在境外舉債)將因中國境內、外「利差」的進一步擴大,經「有待進一步強化管制」的「資本項」、特別是「很難監控」的「貿易項(這個問題我們曾經討論過)」加速注入中國,再加上許多「熱錢」原本就帶有「強烈的政治企圖」,根本就不會計較成本與得失,只要能起到「造輿論」的作用、能鼓動「市場資金」不顧一切地推高中國的生活與生產資料價格就行。


  ●「上述事實」為「赤裸裸的經濟、特別是金融威脅」給出了最好的註解


  討論進行到這裡,我們再回過頭去看美國財長蓋特納周四的那兩段講話,也就不難理解,為什麼說它「是華盛頓對北京發出的、赤裸裸的經濟、特別是金融威脅」了?同樣不難找出,華盛頓向北京發出這一「經濟、特別是金融威脅」的「理論」之所在。


  真實的情況是:在中國「率先加息0.25點」、發出「緊縮」的「經濟信號」之後,在國際市場上,石油等大宗商品、歐美股市除了當天反應劇烈、一度大跌之外,立刻就恢復了原態,且在美國「立刻宣布二次寬鬆6000億(實際上是9000億)美元」之後,在歐盟、英國央行宣布維持即有低利率(意在觀望中國的後續反應)、而日本央行卻揚言「準備進一步寬鬆」之後、就立刻猛漲,並進一步推動中國生活與生產資料價格的全面上漲。


  顯然,「上述事實」也是為那一「赤裸裸的經濟、特別是金融威脅」給出了最好的註解。


-3-
清靜無為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2497

主題

7532

帖子

3898

積分

一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3898
4
 樓主| cenote 發表於 2010-11-19 02:31 | 只看該作者

  ●如果實質性「共同加息」不能實現,中國應該立刻著手消除「率先加息」的負面效果


  因此,在東方評論員看來,如果「中歐美」之實質性「共同加息」不能實現,那麼,基於「首先」的危險性、基於「美國所發出威脅」的現實性,中國應該拿出「強有力的後續手段」,立刻著手、全力消除「中國率先加息」的負面效果。


  ●就目前而言,對那種「逼」中國「率先進入加息周期」的企圖心還是非常警惕的


  但我們也注意到,從中國央行近日並未「如其所期望的」繼續上調利率,而是重操「調升銀行準備金率」、連續強化資本管制、強化對熱錢的制度管制的情況來看,特別是,從中央政府多部委已開始「放風」可能用行政手段(比如限購令等)繼續調控房地產市場的情況來看,中國央行對「美國資本」想調動一切資源(比如操縱國際大宗商品價格、特別是原油價格)、與中國境內以各種形式(有直接投資、也有間接投資)存在的「美國資本」相策應,共同「逼」中國「率先不可逆轉地進入加息周期」的企圖心還是非常警惕的。


  ●針對中國的「率先加息」,我們還提出過一個觀點,即:這是一次「政治加息」且是一「經濟冒險」


  前面說了:就結果而言,顯然,中國的「率先加息」,其在經濟層面、特別是金融層面之「抑制通貨膨脹」的作用,是「值得商榷」的。


  然而,在之前的點評中,針對中國的「率先加息」,我們還提出過一個觀點,即:


  在東方評論員看來,中國「率先加息」無疑是一次「政治加息」且是一「經濟冒險」,但結合我們之前的討論,此舉應該是為了彰顯「一系列決心」,即:


  第一,如果日本、韓國、東盟等東亞經濟體跟隨美國在人民幣匯率上「圍攻中國」,也就是借天安號事件、釣魚島事件、南海問題等,在「更加嚴厲制裁伊朗與朝鮮的問題」上「圍攻中國」,那麼,中國將主動「降低經濟增速」,從而「主動調降」嚴重依賴中國市場的日本、韓國、東盟經濟的「增速」。


  第二,如果歐盟跟隨美國在人民幣匯率上「圍攻中國」,也就是在「更加嚴厲制裁伊朗與朝鮮」的問題上「圍攻中國」,那麼,中國將主動「降低經濟增速」,從而「主動調降」與中國高度互補的歐盟經濟增速。


  第三,如果美國朝野在人民幣匯率上繼續「攻擊中國」,並決心最終通過「涉華匯率法案」,對中國所有出口美國產品課以重稅、單方面挑起對華貿易戰爭的話,那麼,中國將主動「降低經濟增速」,從而「主動調降」與中國高度互補的美國經濟增速。


  第四,也是最重要的,由於中國已經「率先加息」,因此,如果美國「精確計劃」的、對中國的「天下圍攻」得逞(特別是成功引誘歐盟與之聯手),那麼,在第一、二、三的基礎上,作為可能是唯一有效的、足以立刻消除「中國率先加息」之負面效果的「經濟手段」,就只能動用人民幣兌美元(或者兌歐元)大幅貶值這一手段了。


  以人民幣選擇兌美元突然大幅貶值100%、甚至更高幅度為例,「美國資本」在撤出中國時,如果必要,再輔之以其它的資本與貨幣政策、強化的外匯管制政策,在技術上,是完全可以讓其「在華賺取的投資、或者投機利潤」於「一夜之間回到解放前」的!


  顯然,那些「歐、美、日元」儘管是低成本、甚至零成本的,是低風險、甚至零風險的。當然了,這是指市場風險而言,並不包括上述這些「政策上的風險」。


  第五,在第四的基礎上,「第一」就可能演化為人民幣帶領東亞貨幣兌美元(或者歐元)大幅貶值,從而決定東亞商品是輸美為主、還是輸歐為主。


  由於「東亞商品」的主要流向,意味著選擇誰才是將來的硬通貨,這樣,就可以一邊破功「天下圍攻」,一邊重置歐美經濟運行成本,引導、並分化歐美市場利率,激化歐美經濟矛盾;


  第六,在第四與第五的基礎上,我們不難看出,中國「率先加息」,意在宣示:中國決心以包括人民幣匯率在內的所有手段,去「反擊」美國、或者「歐美」、更或者「歐美日」以及所有「有心跟隨美國」的勢力、強加在中國身上的貿易、金融戰爭,或者「天下圍攻」。

清靜無為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2497

主題

7532

帖子

3898

積分

一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3898
5
 樓主| cenote 發表於 2010-11-19 02:32 | 只看該作者

  ●中國「政治加息」在政治層面取得了初步成功


  從剛剛結束的G20峰會的過程、是結果來看,顯然,在「引導」出美國立刻執行「二次寬鬆」、全球大宗商品立刻暴漲,國內、外輿論,特別是美國控制的「哼哈二將(卡恩與佐利克)」聯訣要求中國「繼續加息」,甚至美國財長蓋特納公開進行威脅等「一連串經濟上的負面效果」之後,中國「率先加息」在政治層面卻取得了成功,這一成功著重表現在將華盛頓原本計劃用於「天下圍攻人民幣匯率」的首爾「G20」峰會,給「鼓搗」成了「天下圍攻美國二次寬鬆」的「G19+1(美國)峰會」。


  然而,東方評論員想強調的是,說是「鼓搗」,但「鼓搗」的真實含義,正是上述「一系列決心」。


  因此,如果僅從「政治層面」去觀察問題,那麼,在經濟層面值得商榷的「中國率先加息」、卻將美國精心為G20峰會設定的靶標--「人民幣匯率問題」成功地置換成了「美國的二次寬鬆」。


  ●在「成功置換」的過程中,最為關鍵的是北京展示的「第二」個決心


  顯然,必須指出的是,在「成功置換」的過程中,最為關鍵的是北京展示的「第二」個決心,即:如果歐盟跟隨美國在人民幣匯率上「圍攻中國」,其「實質」也就是在「更加嚴厲制裁伊朗與朝鮮」的問題上「圍攻中國」,那麼,中國將主動「降低經濟增速」,從而「主動調降」與中國高度互補的歐盟經濟增速。這一點,歐盟經濟的發動機--德國,應該是最有體會的。


  ●英國「準備爭取成為」人民幣走進歐洲的戰略平台


  事實上,中國與德國經濟之間的高度互補,中國與德國都是以實體經濟為主的經濟體,這些也是我們之前提出、與「中美國(G2)」不同的是,「中德國(G2)」是「可以考慮的」原因之所在。


  真實的情況就是,在首爾G20峰會前後,德國總理就公開表示了兩個態度:其一,是「美國二次寬鬆損害世界經濟「,其二,是「不要再攻擊人民幣匯率」。


  另外,在胡錦濤主席訪法過程中、在英國首相訪問中國的過程中,歐盟另外兩個核心國家--法國與英國,也與美國的立場「距離」得遠遠的,並通過「各自的方式」、分別給出了兩個對「美元本位制」極具有挑釁性的觀點:


  第一,法國財長拉加德公開聲稱:「美元不能再作為唯一的儲備貨幣」。


  顯然,在目前條件下,如果「美元不能再作為唯一的儲備貨幣」,那麼,言外之意,自然就是「只有歐元勉為其難了」。而這,就需要人民幣的支持。


  第二,率領英國史上最為龐大的訪問團訪問中國的英國首相,其「內心」中打的「小九九」卻是:英國「準備爭取成為」人民幣走進歐洲的戰略平台。


  ●「英美特殊關係」之英國已經為自己準備後路了


  在東方評論員看來,如果從這個層面去觀察英國首相「搶」在G20峰會之前「北京一游」,我們也就不難看出,英國已經為自己準備後路了,那就是:如果可能,就準備脫離「美英特殊關係(這一特殊關係正是『寄生』在美國金融霸權上的)」、且準備以「歐洲金融中心」的「新角色」回歸歐洲、並繼續保持其全球金融中心的「老角色」。


  顯然,不論想要拿到這一「新角色」、還是想維持那一「老角色」,在「美元不能再作為唯一的儲備貨幣」的今天,都需要人民幣的支持。


  而這,正是英國首相寧願「為拿一張微不足道的訂單、也要率領英國史上最豪華的訪問團、搶在G20峰會之前『北京一游』」的真實動機。


  非常清楚,這位正操心著「與美國經濟虛擬程度並無二致」的英國經濟的、英國歷史上最年輕的英國首相、的確「志在高遠」!


-5-
清靜無為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2497

主題

7532

帖子

3898

積分

一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3898
6
 樓主| cenote 發表於 2010-11-19 02:34 | 只看該作者

  ●歐盟在「公開盤算」「美元(包括金融霸權在內的所有美國霸權)」的後事

  我們認為:不論是第一(法國人的想法)、還是第二(英國人的打算),更或者德國總理莫克爾公開表示的兩個態度,本質上都是「拒絕與美國聯手」在經濟、特別是金融上攻擊中國,不僅如此,還相當於在「公開盤算」「美元(包括金融霸權在內的所有美國霸權)」的後事。


  值得強調的是,這種「公開盤算」正是建立在人民幣的「扶弱(歐元)鋤強(美元)」的基礎上的。


  還有,這種「公開盤算」也是「中國近段高調出擊中東方向」、並「史無前例地」通過「與土耳其進行聯合軍事演習」、通過中國軍方高層對中東國家(敘利亞、約旦等)一系列軍事訪問,特別是向歐盟影響力很大的黎巴嫩贈送軍事裝備等一連串動作,開始在中東方向顯示「中國軍事存在」的「邏輯發展」。


  ●有心發展「高鐵」的保加利亞、已經掛牌交易人民幣了


  顯然,在東方評論員看來,在中國決心阻擊美國旨在「天下圍攻中國」的一系列計劃中,將阻止成功與否的突破口選在中東方向、選在歐盟身上的策略、已經取得了初步成功。


  更加值得強調的是,在胡錦濤主席訪法期間中法雙方簽下的一系列協議中,特別是,在英國首相訪華期間簽下的金額上微不足道的訂單中,都有著一絲「中歐準備進行實質性高科技合作」的「味道」在裡面。


  還有,東方評論員注意到,有心發展「高鐵」的保加利亞、已經掛牌交易人民幣了。


  而這些,恰恰是我們在之前的討論中,將其列為歐盟「是否準備」登陸東北亞(朝鮮半島)、「是否準備」實質性參與中國東北亞經濟一體化的「信號標」。


  ●如果在這一層面去觀察歐盟發出的「信號標」,就會很本能地產生一種警惕


  站在「歐盟東北亞政策」的角度,這是對「美國科索沃政策」的一次敲打,就如「美國東北亞政策」一度宣稱「準備向中國出口C130運輸機」、從而使勁敲打「歐盟南亞政策」的手法類似。因此,這個「信號標」是否也會像「C130」一樣、因形勢的變化而不了了之,也未可知!


  事實上,在之前的點評 中,我們還提出一組觀點,


  第一,在東方評論員看來,只要及時打掉「歐盟企圖兩面投機的投機心理」,那麼,美國調動幾乎所有資源來營造「天下圍攻中國」的計劃將立刻消無無形,不僅如此,與歐盟一樣在「中美」兩邊投機、但其經濟前景又極其依靠中國經濟的日本與韓國,也將徹底安靜下來。


  顯然,只要歐盟、也就是「北約」不實質性參與其間,那麼,不論是美日軍事同盟、還是美韓軍事同盟,從近日的「釣魚島事件」、日前的「天安號事件」的演化過程來看,都不「敷」美國所「用」!


  第二,如果是這樣的話,如果美國人有膽量,就只有一條路好走了,那就是在美國國會最終通過「涉華匯率法案」、將匯率操縱國的標籤正式貼在中國身上,從而獨自「率先」與中國打一場貿易戰爭,以「實際行動」「哭勸」歐盟、日本等勢力加入。


  因此,如果我們在這一層面去觀察歐盟發出的「信號標」,我們也就很本能地產生一種警惕:


  首先,就目前而言,儘管中國已「率先調息」、儘管美國「已經正式二次寬鬆」,儘管索羅思等一大堆「美國投機商」已經攜帶大量資金公開進駐香港市場,但是,中美之間仍然沒有完全撕破臉皮,也就是說,美國仍然未正式對中國進行經濟、特別是金融攻擊。


-6-


清靜無為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2497

主題

7532

帖子

3898

積分

一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3898
7
 樓主| cenote 發表於 2010-11-19 02:35 | 只看該作者

  ●歐盟企圖兩面投機的投機心理並沒有被打掉、而是很好的隱藏了起來


  在這個問題上,最典型的莫過於三件事情:


  第一件,是美國決策層還沒有讓「涉華匯率案」在美國參院通過、並交由美國總統簽字生效。


  第二件,是美國仍然沒有下決心「不惜中美軍事衝突、也要實質性干擾中國海上生命線(比如動用亞丁灣海盜、甚至中國南海海盜)」,或者直接、間接地挑起南亞軍事衝突。


  第三件,是出於策略,中國仍然沒有徹底關閉「美國東北亞政策」將來「重新做人」的大門。這表現在朝鮮「仍然願意」重啟六方會談。


  因此,就目前而言,歐盟企圖兩面投機的投機心理並沒有被打掉、而是很好的隱藏了起來。


  ●在歐盟「提早」發出「信號標」的背後,仍然是在「兩邊要價」


  其次,在「首先」的基礎上,我們認為,在歐盟「提早」發出「信號標」的背後,仍然是在「兩邊要價」:


  一方面,向中國、特別是向美國「索要」「科索沃獨立後續發展」的「和平處理進程」,以完成歐盟政治、經濟、特別是軍事上的全面整合。


  而這,除了英國與法國「有意聯防」、歐盟悄然啟動軍事整合進程之外,還表現在近日巴爾幹國家(比如塞爾維亞、科索沃等)加入歐盟的進程「突然加快」了。


  ●歐盟將球踢給中國、特別是踢給了美國


  另一方面,是在「上述基礎」上,順勢將「中美」分別以「率先加息」、及「二次寬鬆」共同要求「歐盟做出選擇」的「球」、一腳踢給中國、特別是踢給了美國。


  事實上,這個問題,就包括在「上述這一組觀點」之中,即:.......只要及時打掉「歐盟企圖兩面投機的投機心理」,那麼,美國調動幾乎所有資源來營造「天下圍攻中國」的計劃將立刻消無無形.........如果是這樣的話,如果美國人有膽量,就只有一條路好走了,那就是在美國國會最終通過「涉華匯率法案」、將匯率操縱國的標籤正式貼在中國身上,從而獨自「率先」與中國打一場貿易戰爭,以「實際行動」「哭勸」歐盟、日本等勢力加入。


  ●在歐盟「提早」發出「信號標」的背後、在以實際行動「逼迫」美國提前走上「那條路」


  因此,在東方評論員看來,在歐盟「提早」發出「信號標」的背後,不僅僅是在「兩邊要價」,還在以實際行動「逼迫」美國提前走上「那條路」,即:要麼在美國國會最終通過「涉華匯率法案」、將匯率操縱國的標籤正式貼在中國身上,從而獨自「率先」與中國打一場貿易、或者貨幣戰爭;要麼以索馬利亞海盜、或者其它海域的海盜等手段,實質性干擾中國海上生命線,更或者,選擇中國周邊國家(比如印度),通過印度「內亂」來間接地對中國發動經濟、特別是金融攻擊。至於歐盟,則選擇「坐山觀虎鬥」!


  ●一旦美國決定如此,那麼,至少有兩個方向一定會發生聯動


  值得警惕的是,一旦美國決定如此,那麼,至少有兩個方向一定會發生聯動:


  第一個方向,是中亞方向,由於駐阿美軍的巴基斯坦通道很可能被「實質性切斷」,因此,實質性啟用俄羅斯通道就成了必然。


  也正因為如此,北約(主要是美國)11日已經開始放風說:俄羅斯有望與北約簽署協議,允許後者的裝甲車輛借道俄羅斯進入阿富汗,並稱:俄羅斯和北約有望在下周北約峰會期間就打擊毒品走私、俄向阿富汗政府提供直升機等事宜達成協議。


-7-
清靜無為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2497

主題

7532

帖子

3898

積分

一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3898
8
 樓主| cenote 發表於 2010-11-19 02:36 | 只看該作者

  ●我們指的就是「俄美」在阿富汗問題上的「合作」


  而在此之前,我們也曾經提示過:繼「俄美」在「吉爾吉斯政權更替」問題上「令人大跌眼鏡」地合作了一把之後,「俄美」可能還會「令人大跌眼鏡」一次的。


  顯然,我們指的就是「俄美」在阿富汗問題上的「合作」。


  非常清楚,一旦實質性啟用俄羅斯通道,那麼,就意味著:美國人「準備」將對中國的赤裸裸威脅付諸行動,也意味著俄羅斯「準備」掐住美國全球戰略的咽喉,還意味著國際石油價格將上100美元一桶、甚至更高。因為蓋特納已經「威脅」了:中國將承受高通貨膨脹率!


  當然了,這也意味著中國準備實質性切斷美國的巴基斯坦通道;這還意味著「準備」掐住美國全球戰略咽喉的俄羅斯、將「數鈔票數到手軟」!


  顯然,在美國決策層的算計中,俄羅斯忙於「數鈔票的手」是不會停下來、去與中國聯手護航亞丁灣的。


  值得強調的是,儘管這些個「準備」很可能不會成為「真正的行動」,但並不妨礙這些「準備」能形成實實在在的威脅、併產生實實在在的效果,也就是利用國際商品定價權、及海上霸權,向中國輸入高通貨膨脹!


  第二個方向,是中東方向,由於中國與歐洲、非洲國家之間的主要運輸線經過阿拉伯海(亞丁灣)、因此,阿拉伯海上的海盜將會異常活躍。


  也正因為如此,近來地處亞丁灣咽喉地帶的葉門,也是非常的不太平。據西方媒體報道稱:「基地」組織正經由伊朗來到了葉門。


  如果我們在這個層面上,再結合「近日一度靠近90美元一桶的石油價格」、在高位盤旋的銅、鋁等大宗商品價格,特別是「二次寬鬆」的美國貨幣政策,再去觀察美國財長蓋特納發出的「公開威脅」,即:「若中國繼續抵制有關人民幣升值的市場壓力,將面臨高通脹和資產價格上漲」,也就不難明白,這個威脅的確是「赤裸裸」的。


  ●由於歐盟拒絕與美國聯手,二次寬鬆」后的美國資本與貨幣政策、如果不自我約束的話,也將面臨著巨大的風險


  不過,就目前而言,在中國的警告下,由於歐盟拒絕與美國聯手,且「中歐」共同要求「加強監管、甚至限制某些國際金融投機(這針對的就是美國資本)」,因此,「二次寬鬆」后的美國資本與貨幣政策、如果不自我約束的話,也將面臨著巨大的風險,即:一旦「中歐」出於各自核心利益、「聯手」帶頭「在各自影響的範圍內(比如中國大陸、中國香港,歐盟成員國、東南亞國家、南美洲國家等)」、通過行政、甚至法律手段,有效限制「不明資本」在境內的投機、甚至投資的話,甚至「中歐」聯手迫使「最應該加息」的美聯儲提前加息,那麼,美國通過「定量寬鬆」放出的「天量貨幣」,最終將滯留在美國經濟體系之內,其「放大效率」必將反噬美國經濟。


  最新消息是,歐洲央行官員已經稱:不排除考慮加息的可能性!


  ●只要中國能避免「率先不可逆轉地進入加息周期」,美國經濟將比中國經濟傷得更重


  因此,在中國成功地令歐盟拒絕與美國聯手的情況下,就美國這種「赤裸裸」的威脅而言,並沒有什麼,在我們看來,只要中國能避免「率先不可逆轉地進入加息周期」、避免在歐美之前將利率調升至不高位,並繼續維持、甚至縮小(將調升的0.25點利率再調回去)目前「中美之間的利差」,同時,以嚴厲且到位的行政與法律手段進一步抑制房地產、並平抑物價,或者將「某些物價的上漲」、直接通過調整出口退稅等行政與法律手段,將其直接輸出至美國,那麼,美國人就會發現,如果它膽敢將「威脅」弄成「行動」,中國的強烈反擊是必然的,美國經濟將比中國經濟傷得更重。屆時,獲利的只會是坐山觀虎鬥的歐盟(歐元)。


  真到了那個時候,法國財長拉加德所公開聲稱的「美元不能再作為唯一的儲備貨幣」,恐怕就會提前到來!


  ●我們仍然「懷疑」美國人「獨自」與中國正式開打貿易、或者貨幣戰爭的膽量!


  因此,在此,我們再次重複一個觀點,即:是否這樣玩?這還是要看美國決策層「是否有膽量」讓「涉華匯率案」在參院通過、並交由美國總統簽字生效。對此,我們不妨繼續拭目以待!坦率地講,在取得了「政治加息」的正面政治效果之後,只要中國能及時消除「率先加息」的負面經濟效果,儘管蓋特納在那麼「赤裸裸」地進行威脅,我們仍然「懷疑」美國人「獨自」與中國正式開打貿易、或者貨幣戰爭的膽量!


-8-
清靜無為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97

主題

2387

帖子

2436

積分

六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2436
9
daomeidan 發表於 2010-11-19 21:20 | 只看該作者
能說到這份上,您應該去央行上班啦!央行也在走著瞧。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28 21:38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