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4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中國外交學會打「民意牌」

[複製鏈接]

8181

主題

1萬

帖子

2萬

積分

貝殼光明大使

Rank: 6Rank: 6

積分
26631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小康人家 發表於 2010-11-19 02:19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本帖最後由 小康人家 於 2010-11-19 02:22 編輯

大國長劍   發表於 2010-11-10 10:32

       民調顯示,中日兩國彼此認為對方國家不可信賴的被訪者在八成左右。

    在西方的民意攻勢面前,中國吃過不少虧,很多時侯是「啞巴吃黃連、有苦說不出」。而現在,中國外交也開始重視民意,學會打「民意牌」。

    據國際先驅導報報道,「兩人僅進行了10多分鐘的簡短會談,甚至連招呼都沒有打,便匆匆離開。」這是媒體報道10月29日東亞峰會上,中國總理溫家寶與日本首相菅直人在休息室會面時的情景。

    從此次的「休息室會面」,到此前的「走廊上邊走邊談」,以及中國國防部長與日本防衛相的「電梯見面」,都體現出中國政府為改善中日關係煞費苦心。

    但是,日本鷹派外相前原誠司接連炮製的「歇斯底里論」、「中日密約論」、「一毫一厘不讓論」以及「適用美日安保論」等,令中國的良苦用心化為烏有。以至於10月29日,隨同訪問的中國外交部副部長鬍正躍憤怒地說,「日本應該負全部責任。」

    在各大網站的網民評論欄上,網民踴躍發言力挺溫總理,一些評論後面跟著一片紅彤彤的「支持」。一名河北網友說,「對日本很憤怒,支持溫總。」

    自9月初釣魚島撞船事件以來,中日兩國政府間風波不斷,兩國民眾更是展開了一場「示威對戰」,兩國多個城市都發生了針對對方的遊行示威活動。在強大的民意壓力面前,兩國政府的外交迴旋空間十分有限。


    中日民意之戰

    就在10月26日,戰爭期間曾遭受日本大規模轟炸的重慶,數千學生冒雨走上街頭,抗議日本侵佔中國領土釣魚島,他們打著標語,喊著口號,從渝中區朝天門、新華路出發,遊行至日本駐重慶總領館,然後在重慶大轟炸紀念碑前舉行了集會。

    這是自10月份以來,繼鄭州、西安、錦州以及成都等多個城市爆發涉日遊行示威活動后的新一輪民間涉日活動。與此同時,日本國內多個城市接連爆發反華遊行示威,甚至中國駐日大使館多次受到恐怖威脅,以至於旅日華人對突然出現如此多的「太陽旗」驚訝不已。

    兩國民眾遊行示威的消息,迅速在兩國輿論中激蕩,對立情緒越來越充滿火藥味。觀察人士認為,除了兩國政府之間外交齟齬不斷外,兩國的「民意戰爭」事實上也已經打響。

    中國發生的涉日遊行,震動日本朝野。日本首相菅直人第一時間站出來,敦促中國確保日本在華公民和企業的安全,並呼籲各方保持冷靜。同時,日本政界人士指責中國政府「煽動國內反日情緒」。

    不過,中國民眾針對日本的這股民意,不僅得到了政府的理解與寬容,而且獲得了社會的肯定。外交學院教授呂鳳鼎告訴《國際先驅導報》,日本最終釋放了中國船長詹其雄,一定程度上是被中國國內輿論的憤怒氣勢所震懾。鳳凰衛視評論員何亮亮更是欣賞中國政府與民意之間的這種良性交互,並稱之為「組合拳」戰略。


    歷史總有著驚人的相似。

此次發生的涉日遊行,令人想起了5年前那次更大規模的涉日遊行。當時主管外交工作、時任國務委員唐家璇在回憶錄《勁雨煦風》中記錄道,「鑒於日本領導人在歷史問題上的錯誤態度沒有任何改變,中國民眾情緒受到嚴重刺激,出現百萬網民聯合簽名反對日本『入常』事態。到4月初,發展為全國數個城市發生針對日本的示威遊行,個別地方還發生了過激行動。」

    今年10月31日,恰好在日本出席社會活動的唐家璇,在點評當前中日風波時,語重心長地說,「中日關係極其複雜和敏感。」


    中國外交亮出「民意牌」

    中國外交重視民意,學會打「民意牌」,還是近幾年的事。

    去年底,就美國總統會見達賴喇嘛一事時,中國外交部發言人秦剛就直截了當地提醒美國,傾聽中國民眾的聲音。他說,「中國的民意不可辱、不可欺。」

    今年9月3日,在中國外交2009年度畫冊首發式上,外交部政策規劃司司長樂玉成說,當前來自報紙、電視等媒體上的信息,甚至是網民的意見,都是中國外交決策、政策規劃時的重要參考。


    北京大學國際關係教授賈慶國告訴《國際先驅導報》,幾年前,前國務院副總理錢其琛在給北京大學國際關係學院作報告時,就講到了社會輿論對外交的影響。「這是一個國家政治生活民主化的反映和體現。」

    自2005年涉日遊行之後,日本外務省加強了對中國民意的研判,尤其是網際網路上的涉日言論。日本外務省一位官員曾向《國際先驅導報》透露,在跟中國打交道的過程中,中國同行越來越多地亮出「民意牌」,令他們有些頭疼。日本政府十分關注中國媒體以及網際網路上的涉日輿論,一些重要的涉日文章,會很快翻譯成日文送到外交省官員的案頭,以供決策參考。


    在賈慶國教授看來,中國外交打「民意牌」的例子還有很多。他舉例說,在美國持續施壓要求人民幣升值的問題上,中國政府跟美國談判時,多次強調國內反對人民幣升值的聲音很大,因為很多人認為升值過快會給中國經濟帶來巨大衝擊,大量人口失業,又會導致社會不穩定。「這就是在打『民意牌』,政府代表人民,可能傷害人民利益的事,政府不能做。」

    而今年7月份因美國航母執意進入黃海演習引起中國網民憤怒,更成為中國「草根民意」助力外交的經典案例。當時,《國際先驅導報》記者曾致電美國五角大樓新聞發言人,詢問美方是否注意到中國國內的輿論動向,這位發言人給予了肯定答覆。10月27日,美國駐華大使館發言人包日強在接受《國際先驅導報》專訪時也坦承,華盛頓的決策者不僅關注中國的民意,而且決策時還會參考中國民意。


    2008年是中國民意「元年」

    一直以來,中國政府奉行「外交無小事」,這一原則的結果,就是外交事務遠離公眾視野,政府的外交政策、意圖,甚至外交人員的工作生活,都對公眾保持相當的「神秘感」。在政治、安全、軍事外交領域,跟公眾保持相當距離的外交思維,或許是可以的。但是,隨著外交議程的多元化,單純靠政府一己之力,顯然難以有效應付。

    對「民意牌」的好處,賈慶國教授認為是顯而易見的,「可以讓政府更好地了解社會對外交問題的看法,從而促使政府更全面、深入地思考。」 如果一定要追本溯源,促使政府對待民意態度發生實質轉變的因素,不能不提及2008年北京奧運會前後發生的中西「較量」。


    當時,西方媒體幾乎眾口一詞,不斷製造話題,向中國口誅筆伐;西方國家的領導人也不時發表言論「煽風點火」。一位身在海外的觀察人士坦率地說,那是西方對中國政府發動的一場有計劃的輿論總攻,目的就是要讓中國政府感到難堪,當時中國政府一時陷入被動境地。

直到海外華人華僑留學生,以及國內網民,組織聲勢浩大的遊行活動,不斷揭露西方媒體的歪曲報道后,中國才開始凝聚起強大的輿論反擊力量。至此,西方媒體以及政客,才慢慢降下聲調。這場較量中,「異軍突起」的中國網民,成為輿論反擊的急先鋒。

    自此,中國政府才更深刻認識到,對外關係中「草根的力量」。由此,國家對待民意捲入外交事務的態度,變得更加積極。


    西方民意令中國吃過虧

    其實,在利用民意促進外交利益上,西方國家早已是行家裡手。

    外交學院教授呂鳳鼎曾擔任過多年的駐外大使,據他的觀察,西方國家運用民意的方式手段十分嫻熟,並且毫不隱諱。他舉例說,西方國家的一些非政府機構,經常會利用所謂的民調來抹黑中國,這些帶有偏見和誤導性的民調,經過媒體渲染放大后,往往會起到妖魔化中國的效果。呂鳳鼎教授坦言,在西方的民意攻勢面前,中國吃過不少虧,很多時侯是「啞巴吃黃連、有苦說不出」。

    賈慶國教授也認為,這種虧中國吃過不少。比如,美國在處理與中國關係的時候,總是利用民意做借口。給中國施加人權壓力時,總說「民意使然」。當中國要求美國更改不合理的對台政策時,美國政府的回復往往是,「我們是民主國家,國會議員會反對,老百姓不讓做。」

    在此次中日風波當中,日本之所以立場強硬,也同樣是背靠「民意」。據消息人士透露,日本首相菅直人在派遣密使訪問北京時,私底下向中國官員表示「國內形勢不允許他們退讓」。

    這一點,可以從歷史中找到答案。

    唐家璇在《勁雨煦風》中提到,就小泉純一郎參拜靖國神社,日方曾派出密使訪問北京,這位密使就曾以所謂民意為小泉開脫,「小泉首相已經就參拜問題多次作出明確承諾,他必須向日本民眾有所交代」。「時任日本內閣官房長官福田康夫也辯解稱,日本國內形勢發生很大變化,有人認為小泉首相推遲參拜是屈服於中國壓力。因此……」

    不僅西方國家政府善於對中國使用「民意」大棒,並且政府與輿論還經常相互掩護、配合一致對華。

    如果細心觀察,近期西方媒體熱炒的「中國禁止稀土出口」話題,背後清晰閃現西方國家政府和輿論相互配合的影子。西方媒體突然拋出話題,不斷渲染誇大,預先給中國設上一堵不利的輿論「防火牆」,目的就是迫使中國在稀土出口政策上做出明確表態,甚至影響中國的政策制定。在輿論渲染下,西方國家的政府、企業隨後介入進來,在各種場合跟中國大談「稀土話題」,頻繁施加壓力。

    儘管中國政府多次強調,不會禁止稀土出口,不會打「稀土牌」,但是西方媒體仍然充耳不聞,繼續製造話語泡沫。至少,它們的報道預設了一句潛台詞──「中國不可信任」。

349

主題

7041

帖子

2576

積分

六星貝殼精英

初過語言關(三級)

Rank: 4

積分
2576
沙發
不惑之禍 發表於 2010-11-19 03:00 | 只看該作者
魚和熊掌豈可兼得,利用和打壓豈能並舉。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萬

主題

2萬

帖子

2萬

積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積分
23594
3
weihua99 發表於 2010-11-19 03:15 | 只看該作者
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330

主題

805

帖子

434

積分

貝殼網友三級

Rank: 3Rank: 3

積分
434
4
watcher 發表於 2010-11-19 05:06 | 只看該作者
日本1億人口就懂得打出民意牌,那中國13億人口還不會打民意牌?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萬

主題

2萬

帖子

3萬

積分

貝殼精神領袖

Rank: 6Rank: 6

積分
35927
5
華盛頓人 發表於 2010-11-19 05:12 | 只看該作者
可喜的進步。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8 20:57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