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18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流行記錄-中國30年的變化【組圖】

[複製鏈接]

1萬

主題

2萬

帖子

1萬

積分

版主

倍可親決策會員(三十九級)

Rank: 7Rank: 7Rank: 7

積分
18510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一個中國人 發表於 2010-11-17 23:28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2010年11月17日

     30年前,也許一件鮮艷一點衣服也代表了資本主義的腐朽思想,如今,大街上滿是花里胡哨的年輕人踏著合拍或不合拍的節奏追逐著時尚的腳步。
  30年前,走上幾里路看一場電影也是一個很幸福的事情,現在,歪坐在沙發上隨意的按著遙控器上的換台鍵也許還覺得無聊。
  30年前,「愛」這個字可能是戀人之間怎麼都不好意思開口講出來的,眼前,戀人之間「愛」這個字講出來何以如此輕鬆。
  就讓我們一起來重溫歷史,看看這三十年,中國的種種變化吧!


1978年:
  1.談戀愛。此前整整十年,年輕人公開的約會被視為是可恥和墮落,他們只能用談工作為由進行地下活動,情書的開頭一定要稱呼某某同志,結尾也一定是革命的敬禮,但在這一年,愛情開始與階級感情稍稍分開,戀人們手拉著手逛公園,軋馬路,戀愛終於還給它本來的面目。

 
2.《望鄉》。這部原名《山打根八號妓院》的日本電影對國人的衝擊是前所未有的,反響程度竟達到了北京電視台轉播市民代表座談會實況的地步。有人說:還可以有SQ場面更濃厚的鏡頭。

3.德國大眾。德國大眾公司在這年開始跟中國政府談判。那時的中國,大街上除了行人和騎自行車的人,只有公共汽車和老氣橫秋的「上海」、「紅旗」。

4.燙個「雞窩」最時髦。美國《基督教科學箴言報》1978年6月8日:雖然單調的灰色藍色衣服仍然是標準的服裝,但是婦女開始湧向百貨商店,從有限的供應品中選購衣料。在城市,時興捲髮和電燙髮型(這些長期以來都被斥為資產階級和西方的影響),北京排隊最長的地方是理髮店。

5.最早的出境游。能到香港探親然後購物的人最值得羨慕。
 6.范思哲。第一個國際頂尖時尚品牌來到中國。


7.勞力士。戴這表的是第一批「先富起來的」的人的夢想,也是被偽造最多的品牌表。

本年焦點:不良少年引領時尚。
     在街頭出現寥寥幾個外國人就必遭圍觀的年代,偉大的喇叭褲動搖了這個東方大國數十年的整齊劃一和單調乏味。游唱歌手艾敬在她的《艷粉街》里記錄了這一幕:有一天一個長頭髮的大哥哥在艷粉街中走過,他的喇叭褲時髦又特別他因此惹了禍,被街道的大媽押送他遊街,他的褲子已經扯破,尊嚴已剝落,臉上的表情難捉摸。
     在現在服裝業發達的時代,我們對喇叭褲鼓掌。
我是一個熱愛自己祖國的中國人,我健康,我快樂。
細節成就完美。
圖片類未註明[原創]的均為轉帖!

1萬

主題

2萬

帖子

1萬

積分

版主

倍可親決策會員(三十九級)

Rank: 7Rank: 7Rank: 7

積分
18510
沙發
 樓主| 一個中國人 發表於 2010-11-17 23:29 |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後由 一個中國人 於 2010-11-17 23:30 編輯


1979年:
  1.首次出現電視商業廣告。我國電視廣告事業,由上海率先開始。1979年1月28日,上海電視台宣布「即日起受理廣告業務」,並播出了「參桂補酒」廣告,這是我國大陸第一條電視廣告。中央電視台的第一條廣告是:幸福可樂,在三月播出。

2.可口可樂。可口可樂伴隨著新中國成立后中美建交重新進入中國市場。

  3.高倉健。《追捕》中高倉健憑著硬漢形象把充斥中國熒屏的奶油小生們(以唐國強為代表)打入冷宮。此後經常聽見尋找男子漢的呼聲:留著披肩長發,穿著皮靴,外表清純,內心如火的真由美成了中國男青年第一代的夢中情人。
 
4.《跟我學》(FOLLOW ME)。掀起了第一次全民學外語的高潮。

5.跳舞熱。跳舞從電影中的故事裡內蔓延出來,女青年們紛紛湧入涉外餐廳,抱著外國男人準確地踩著舞步,25年來第一代涉外婚姻就此播下了種子。

  6.公共場所出現裸女畫。北京新機場大樓的壁畫《潑水節—生命的讚歌》出現全裸的女性畫像,要不是畫的是少數民族,還略帶抽象,估計有人恨不能立即把畫家袁運生當作高級流氓送進秦城監獄。誰都得佩服北京人的精神,那麼遠的機場,能走得動的一半兒都去看了。

7.首次接觸國際級選美小姐。印度片《奴里》的女主角扮演著普納姆迪倫是1977年的「印度小姐」。

  8.一吻定江山。《大眾電影》作為當時唯一一本有彩頁的娛樂雜誌,在第5期的封底刊登了英國電影《水晶鞋和玫瑰》的接吻劇照,一個讀者憤怒的給編輯部寫了封信提出抗議:「社會主義中國,當前最重要的是擁抱和接吻嗎?」這一詰問引起不少人的共鳴。
本年焦點:私家車解禁。
   國家首次宣布允許私人擁有汽車,但那時的私家車價格低廉,多是私人用來跑運輸的或是當計程車使用。1986年11月,上海第一輛「Z」字私人自備車牌照代碼0001號誕生,隨後,私家車開始在深圳、廣州等沿海城市及長春、重慶等擁有轎車生產廠的城市湧現。
我是一個熱愛自己祖國的中國人,我健康,我快樂。
細節成就完美。
圖片類未註明[原創]的均為轉帖!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萬

主題

2萬

帖子

1萬

積分

版主

倍可親決策會員(三十九級)

Rank: 7Rank: 7Rank: 7

積分
18510
3
 樓主| 一個中國人 發表於 2010-11-17 23:31 | 只看該作者


1980年:
1.穿白色緊身衣的男子。上海芭蕾舞學校在湖南演出時,當地觀眾對舞台上出現身穿白色緊身衣的青年男子十分驚訝,在他們看來,這僅次於完全LT。落幕時,一個很生氣的幹部打破了靜默,他突然喊道:「這同中國有什麼關係呢?」

2.西服出租。英國《衛報》1980年4月14日報道,上海一家照相館的櫥窗里有一塊牌子,寫著「這裡出租西服」,這迎合了人們喜歡穿外國衣服照相的愛好。櫥窗還陳列著一些白色婚紗照。但是,有一張照片旁邊貼了一條地地道道的中國口號:「為了革命,只生一個孩子。」
 3.麥克哈里斯旋風。電影《佐羅》的觀眾達到創紀錄的7000萬人次。但這一年最火的是《大西洋底來的人》的主人公麥克哈里斯,據說當時某單位評選先進典型,有的選票上竟填寫了「麥克哈里斯」的大名。他的「麥克鏡」可以寫入未來的中國服飾史,游泳池裡多了一種泳姿—麥克式。這部電視劇還使一項健身運動風靡全國,那就是飛盤。

4.新《婚姻法》和獨生子女政策。離婚的必要條件被修改為:雙方感情確已破裂,並經調解無效。中國人終於認識到「愛情靈魂」。  
5.「下館子」。「改善伙食」由偶爾變成平常。



本年焦點:偶像時代來臨
  文革后的第一代青年偶像在這一年誕生,他們是:鄧麗君,劉文正,羅大佑。「歌星」一次性替換了「歌唱家」和「唱歌的」。
  鄧麗君是一些人的夢中情人,對那些聽慣了口號式歌曲的男女老少來說,鄧麗君那情意纏綿、柔情萬縷的歌聲,讓人情不自禁的「蠢蠢欲動」,劉文正和羅大佑帶來了長達10年流行期的校園歌聲,羅大佑更被奉為「音樂教父」。
 《蘭花草》的歌詞源自胡適的詩作《希望》,隨著胡適的暮年漂泊到台灣,然後又隨著劉文正手中的吉他再一次流行內地。早戀的男生幾乎都會唱「我從山中來,帶著蘭花草」。而聽到的女生則會心有靈犀的宛然一笑。羅大佑1979年創作的《童年》舉國傳唱。緊跟著是《光陰的故事》、《戀曲1990》、《你的樣子》、《滾滾紅塵》、《明天會更好》等,羅大佑至今譜寫了150多首經典流行歌曲。
  
我是一個熱愛自己祖國的中國人,我健康,我快樂。
細節成就完美。
圖片類未註明[原創]的均為轉帖!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萬

主題

2萬

帖子

1萬

積分

版主

倍可親決策會員(三十九級)

Rank: 7Rank: 7Rank: 7

積分
18510
4
 樓主| 一個中國人 發表於 2010-11-17 23:31 | 只看該作者

1981年:
  1.女排奪冠。時隔22年後,女排奪得第一個世界冠軍,隨後寫就五連冠的光榮,女排姑娘成為大眾偶像。

2.偵探小說。中國第一部推理小說《刑警隊長》在上海出版,首印20萬冊,很快銷售一空。

3.文明禮貌。美聯社1981年1月1日電,中國曾自詡為有著數千年文明的禮儀之邦,如今報章卻要教人說最基本禮儀之語,例如「請」、「多謝」、「對不起」。有個中國人說,過去的店員對顧客都會有禮貌地問:「您要買點什麼呢?」現在則改為說:「你要什麼?不許挑,不要就算了。」尤其是北京人,服務態度之惡劣到了舉國盡知的地步。

4.好人和壞人並不見得涇渭分明。這是《加里森敢死隊》的功勞。由流氓和罪犯組成的特工隊在打擊德國鬼子的任務中,顯示了一種西方生活方式的魅力,成了叛逆的教材。
5.白褲子搭配紅襯衫曾是都市時髦男性的裝扮。

6.剃光頭和學武風。《少林寺》有人看了5遍,甚至18遍。離家出走到少林寺拜師學藝的孩子不在少數,男孩子都夢想成為武僧。
7.美容升級。資生堂來到北京。德國威娜公司提供的洗髮水威娜寶是首個國外日用品品牌。


本年焦點:瓊瑤點燃灰姑娘的夢想。
     女的溫柔漂亮,男的英俊瀟灑,除了哭哭啼啼的談戀愛以外什麼都不幹。女孩子通常出口成章,男孩子總有一個富商老爸。雙方因貧富懸殊而本能地相互敵視,進而在情感上互相折磨。女孩子通常人窮志不短,男孩子則甘心為了戀人拋棄萬貫家業。最終,富商老爸被他們的純真愛情所打動,灰姑娘終於修成正果,嫁入豪門。
     第一批接觸瓊瑤的,是1978年恢復高考後的大學生,有人回憶起剛看瓊瑤電影的感覺說:「恍恍惚惚,不知身在何處,第一次知道,原來戀愛可以這樣談!」但到了1981年,《窗外》、《聚散兩依依》、《夢的衣裳》、《在水一方》…….這些耳熟能詳的「白痴」故事,才正式征服神州大地的痴心男女:林青霞、呂秀菱(女孩紛紛效仿她們的中分長披肩直發)、秦漢、秦祥林等偶像席捲了內地。「像瓊瑤小說里出來的姑娘」成了新「大眾情人」。18年後瓊瑤捲土重來,《還珠》系列再次風靡神州。瓊瑤是惟一能「毒害」3代青少年的華人女作家。
我是一個熱愛自己祖國的中國人,我健康,我快樂。
細節成就完美。
圖片類未註明[原創]的均為轉帖!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萬

主題

2萬

帖子

1萬

積分

版主

倍可親決策會員(三十九級)

Rank: 7Rank: 7Rank: 7

積分
18510
5
 樓主| 一個中國人 發表於 2010-11-17 23:32 | 只看該作者

1982年:
  1.走上神壇的山口百惠。《血疑》使山口百惠成為中國的超級偶像,滿大街「幸子衫」,「幸子頭」、「光夫衫」、「大島茂包」不僅讓個體戶賺個缽滿盆滿,也讓中國大眾第一次明白了什麼叫「名人效應」。

2.電視版的「獅子王」。日本動畫片《森林大帝》開播,講述了小獅子雷歐成長的故事。《森林大帝》標誌著中國廣告業進入新時代。日本廣告商提供的動畫片,可在節目進行30分鐘后插播1分鐘商業廣告。

3.《武松》。第一部引起轟動的國產電視劇。
   4.神童計劃。15歲的華裔美國兒童秦志斌考入劍橋大學物理系的研究生。這件事似乎刺激某些部門,國內也開始了自己的神童培養計劃,大學紛紛開辦少年班,父母們為「製造」神童著迷。

5.黃書充斥。延邊人民出版社出版的《玫瑰夢》被查禁,這是中國現代出版史一個焦點事件。這一年,正式出版社被查禁的淫穢色情圖書30多種,6家出版社停業整頓,查處因刊有淫穢色情描寫或封面插圖低級下流的期刊130多種。

6.軍裝復甦。街頭上重又出現穿草綠色的舊軍裝和布鞋,挎軍用包的年輕人。(崔健)

 7.牛仔褲。伴隨著打工潮開始流行至今。

本年焦點:第一個體育明星誕生。
     第六屆世界盃體操賽中,一個面目清秀的小夥子一個人奪得共7個項目中的6枚金牌,這在體操史上尚屬首次,他的名字—李寧,被收錄在吉尼斯世界紀錄大全里。
     李寧不僅是25年來第一位大眾體育明星,也是最成功的一位。李寧一共獲得14個世界冠軍,包括3個奧運會冠軍,此外還有8個亞運會冠軍。他是國際奧委會運動員委員會中的第一個亞洲人。1999年6月,李寧與邁克爾喬丹、貝肯鮑爾、貝利等25人一起被國際體育記者協會評選為「本世紀最佳運動員」。
我是一個熱愛自己祖國的中國人,我健康,我快樂。
細節成就完美。
圖片類未註明[原創]的均為轉帖!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萬

主題

2萬

帖子

1萬

積分

版主

倍可親決策會員(三十九級)

Rank: 7Rank: 7Rank: 7

積分
18510
6
 樓主| 一個中國人 發表於 2010-11-17 23:33 | 只看該作者


1983年:
  1.中國特色的西服。沒人再去照相館租西服了。但當時的西服沒有用領肩熨壓機壓過,所以穿起來總有一種馬褂的感覺。而且,看上特蠢的是,穿西服者總保留著袖口上的商標,腳上還赫然一雙布鞋。

2.美女封面。鑒於雜誌和日曆的封面都是美女,有婦聯幹部提出:「難道不能用女英雄代替美女嗎?為什麼不登卓越的工人、農民或在工作中作出特殊貢獻的婦女的照片呢?」並指責出版社侮辱婦女。(大眾電影1983-10)
我是一個熱愛自己祖國的中國人,我健康,我快樂。
細節成就完美。
圖片類未註明[原創]的均為轉帖!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萬

主題

2萬

帖子

1萬

積分

版主

倍可親決策會員(三十九級)

Rank: 7Rank: 7Rank: 7

積分
18510
7
 樓主| 一個中國人 發表於 2010-11-17 23:33 |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後由 一個中國人 於 2010-11-17 23:34 編輯


1984年:
  1.健美操。日本《讀賣新聞》1984年11月2日報道,怎樣做才能使自己變得苗條魅力,在鄰邦中國出現了健美操熱,健美操的獨特之處是,把太極拳和現代舞蹈結合起來。在西歐風格的廣播體操中,吸取了「踢腿」和「出拳」這些中國武術動作。

2.《我的中國心》。當年春節晚會推出的香港歌星張明敏紅遍南北,特別是他演唱的《我的中國心》成為除國歌外,中國人都會唱的歌曲。
 
3.涉外飯店。美國《基督教科學箴言報》1984年6月6日報道,聳立在北京市郊的長城飯店是一座富麗堂皇的20層高樓,乍看上去,它好像與周圍的環境不大協調。長城飯店是令人瞠目的暴發戶生活方式的象徵,是西方物質主義時尚的一個實例。一位來訪的朋友一邊在前廳品嘗林茨果子牛油蛋糕,一邊說道:「在這裡,只有窗外的塵土是中國貨。」

4.第一次公開招聘模特兒。中央美院等10所藝術院校在《北京晚報》上聯合刊登啟事,為美術系公開招聘模特兒,吸引了171個報名者,大多數人是待業青年。有些報名者不敢告訴父母,要求不公開名字

5.西式快餐。合眾國際社1984年2月19日電,中國的第一家西式快餐店—「義利快餐廳」開張,這是唐老鴨帶動的食品革命。除了漢堡包之外,還出售熱狗、油炸食品、榨雞、冰激淋卷、煎薄餅和份飯。

街上流行紅裙子。《紅衣少女》中的安然掀起了穿紅裙子的風尚。

7.錄像廳。比比皆是,很多人沉迷於這裡播放的港台片和好萊塢盜版片

本年焦點:我們都「下海」吧  
    新中國成立后共有3次下海經商浪潮,分別發生在1984年、1987年和1993年。1984年那一撥,多數是靠繼承海外遺產、留洋打工、倒騰緊缺商品、甚至包括部分靠辛勤勞動先「富」起來的人群,也就是銀行賬戶上存有十幾二十萬的人群,俗稱「食利階層」,他們過著悠閑、富足的生活,成為當時社會羨慕的對象。那個年代最受歡迎的職業排序依次是:計程車司機、個體戶、廚師……..最後才是科學家、醫生、教師。「修大腦的不如剃頭的」、「搞導彈的不如賣茶葉蛋的」,是當時社會的真實寫照。不過,1984年的經商潮灰色經濟特點巨濃,最終被國家整頓下去。當時的「大款」,按現在的標準,不過是一個中下水平的工薪階層。
我是一個熱愛自己祖國的中國人,我健康,我快樂。
細節成就完美。
圖片類未註明[原創]的均為轉帖!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萬

主題

2萬

帖子

1萬

積分

版主

倍可親決策會員(三十九級)

Rank: 7Rank: 7Rank: 7

積分
18510
8
 樓主| 一個中國人 發表於 2010-11-17 23:34 | 只看該作者



1985年:
  1.西方流行樂隊首次在中國演出。英國「威猛」樂隊在北京、廣州的演出轟動一時,北京的門票是5塊一張,相當於普通中國人半個禮拜的工資,黃牛票賣到了25元/張。
  
2.彩電村。美聯社1985年2月17日電,在中國,目前有一個象徵富裕的新詞,那就是「彩電村」。這種村莊里的每戶人家都有一台彩色電視機,黑白電視機已經過時了。這個國家的第一個「彩電村」在北京郊區的平谷縣。據中國政府統計,中國目前有4000萬台電視機,而十年前只有20萬台

3.高爾夫球合法化。長期以來被視為資產階級娛樂活動的高爾夫球和保齡球被正式承認為比賽項目。  
 
5.上海灘。周潤發主演的《上海灘》開播。從一個學生到黑道梟雄的演變突破了內地作品的題材禁忌,而江湖、愛恨、快意恩仇的主題至今仍未過時。許文強頭戴禮帽、西裝革履,白圍巾輕拭鼻尖的派頭傾倒無數少女。

5.到處都是撞球。連路邊小吃店或小修車廠都放置撞球供顧客娛樂。逃學去玩撞球的孩子增多  

本年焦點:崔健和中國搖滾的崛起  
    《信天游》引爆了「西北風」,寥寥數首名作成了「全國糧票」;以齊秦、蘇芮為開端,港台藝人大舉登陸,原人原唱原作,使大陸歌壇「翻唱歌曲」宣告滅亡。這時,一個穿著黃軍裝、挽著褲腿、其貌不揚的傢伙用沙啞的嗓音喊出了一代人的心聲:對自由的渴望、對傳統的叛逆、對激情的追求。王朔說過:「我第一次聽《一塊紅布》都快哭了。寫得透!當時我感覺我們千言萬語寫得都不如他這三言兩語的詞兒。」有這感覺的絕不只朔爺一個人。   
  崔健的聲音就像是我們自己的懷疑:「為何你總是笑我,一無所有?!」我們幾乎不假思索的愛上了他的音樂。世界一天天在變,變得我們自己都不認識自己了。那時,崔健的歌是我們唯一相信的東西,他的愛情讓我們溫暖,他的憤怒是我們的不平,他的晦澀令我們拘謹,他的溫柔是我們的聲音。  
    《一無所有》標誌著一個時代的心態。從那以後,歌壇分化了,娛樂方式也多元化了,用現在時髦的話說:人民掌握了自主進入娛樂圈的權力。
我是一個熱愛自己祖國的中國人,我健康,我快樂。
細節成就完美。
圖片類未註明[原創]的均為轉帖!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萬

主題

2萬

帖子

1萬

積分

版主

倍可親決策會員(三十九級)

Rank: 7Rank: 7Rank: 7

積分
18510
9
 樓主| 一個中國人 發表於 2010-11-17 23:35 |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後由 一個中國人 於 2010-11-17 23:36 編輯




1987年:
  1.艾滋病恐怖症。共同社1987年8月13日電:在飯店服務員、導遊人員等涉外旅遊工作人員中,艾滋病恐怖症正在擴大,衛生部門正在竭盡全力普及正確的艾滋病知識。飯店服務員最討厭的工作是打掃外國人的房間。他們說「要是染上艾滋病怎麼辦。」有的導遊極力迴避和外國人握手。

2.霹靂舞。美國電影《霹靂舞》上映后,「太空步」開始席捲內地,是當時最酷的舞蹈。有些人在大街上跳舞,引得觀者如雲,堵塞交通。年輕人燙爆炸頭。
 
3.彩票。福利彩票發行。1994年,又發行了體育彩票,到了2000年,最吸引人的地方莫過於彩票銷售點了,一兩元的彩票最高可中500萬大獎。
 
4.肯德基。11月12日肯德基在北京前門設立了在中國的第一家餐廳。

5.一切從「大哥大」開始。摩托羅拉首先在北京設立辦事處,開始向國人推銷模擬行動電話(俗稱「大哥大」)。

6.遊戲廳。從都市向鄉村蔓延。

本年焦點:費翔鑄就第一批追星族。
 混血兒的外貌和奔放的舞姿在冬天點燃大火,從此,崇拜明星現象逐漸成為都市文化的主流。第一批追星族出現了。直到15年後,我們才逐漸認識到:費翔是一個敬業的藝人,不是明星。「我不知道我是為什麼成功的,是我的實力還是『費翔』這兩個字,所以我決定到誰也不認識我的美國去。」來到紐約后,費翔租了一個小房子,找了一個經紀人就開始了自己的夢想。他每天把列印好的簡歷投到不同的地方,在當地登記的7萬多名演員中尋找機會。除此之外,費翔從不玩「緋聞遊戲」,現在哪還有比他更單純的偶像?
我是一個熱愛自己祖國的中國人,我健康,我快樂。
細節成就完美。
圖片類未註明[原創]的均為轉帖!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萬

主題

2萬

帖子

1萬

積分

版主

倍可親決策會員(三十九級)

Rank: 7Rank: 7Rank: 7

積分
18510
10
 樓主| 一個中國人 發表於 2010-11-17 23:36 |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後由 一個中國人 於 2010-11-17 23:37 編輯


1988年:
  1.《紅高粱》。這部獲得第38屆柏林國際電影節金熊獎的作品,標誌著中國電影的復甦。張藝謀和他所屬的第5代導演日漸活躍。

2.「你可以保持沉默,但你所說的每一句話都可能作為呈堂證供。」《神探亨特》使這句英美法系中的名言路人皆知。
 
3.人體攝影。在北京的中國美術館舉辦的「油畫人體藝術大展」,參觀者多達22萬人。同年舉行的大型攝影展覽《艱巨歷程》中出現了兩幅人體攝影照片。其中一幅表現一個婦女以自己的乳汁喂解放軍傷員的新聞照片,後來被列入虛假作品。

4.《囚歌》。音像公司借一個被判刑的電影演員出獄之際,推出以勞改犯自述為主題的《囚歌》,歌壇炒作達到新高度。

5.少兒不宜。電影《寡婦村》中出現露臍裝和「想男人」的主題被列為首部「少兒不宜」影片

6.那英亮相。以一曲西北風《山溝溝》成名。早年,她多模仿蘇芮,《山不轉水轉》使她名動神州,奠定了她內地歌壇「大姐大」地位。此後10年裡,那英壟斷了國內所有最佳/最受歡迎女歌手獎項。   
7.世界新聞攝影圖片展。1月5日在北京舉行,人潮洶湧,擠垮展板。
8.寶潔。寶潔帶著飄柔、舒膚佳等產品來了,它掀起了到外資公司工作的慾望。
  9.腦體倒掛。擺個攤就成「萬元戶」,而腦力勞動者月均收入只有172元。北京地區招收89級研究生,計劃招收8600名,但報名人數不足6000名。

本年焦點:王朔年。
  王朔的4部作品在這一年被同時搬上銀幕,文學界、電影屆、評論屆不約而同的稱1988年為「王朔年」。
 這位真正把握了北京話本質的語言天才,復活了大批鮮活的市井流行語,並以反彈琵琶的方式借用了習慣性話語,用調侃的方式來躲避崇高,從而消解了中國文學嚴肅、正經的刻板面目。他創造的「我是流氓我怕誰」、「過把癮就死」、「千萬別把我當人」、「一點正經沒有」等語錄,已成為坊間的日常用語。從純情篇的《空中小姐》、《一半是海水一半是火焰》、《動物兇猛》到諧謔篇的《頑主》、《一點正經沒有》、《誰比誰傻多少》、到後來的《無知者無畏》、《美人贈我蒙汗藥》,王朔旗幟鮮明的民間語言風格,影響了一代人說話和寫字的表達方式,更重要的是,他改變了人們看世界的眼光。
  王朔的小說讓老一代文人找不著北,其中一位這樣評價王說:「明明是對非道德現象表示憂慮,他非說你是在建立道德理想國不可,你追求信仰,他說你弱智。你呼喚精神,他說先得解決溫飽。你反對物質主義,他說你世俗,反現代化。」
我是一個熱愛自己祖國的中國人,我健康,我快樂。
細節成就完美。
圖片類未註明[原創]的均為轉帖!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萬

主題

2萬

帖子

1萬

積分

版主

倍可親決策會員(三十九級)

Rank: 7Rank: 7Rank: 7

積分
18510
11
 樓主| 一個中國人 發表於 2010-11-17 23:37 | 只看該作者



1989年:
 1.模特職業化。首屆「新絲路」模特大賽結束。葉繼紅獲得該大賽的冠軍,亞軍和季軍分別是柏青、姚佩芳。

2.港台明星引進年:大批台灣歌星的盒帶正式引進,形成自鄧麗君以來第二次港台歌曲輸入的高潮。王傑、童安格、姜育恆、張雨生、千百惠、小虎隊、紅唇族、譚詠麟、梅艷芳等港台歌星風靡一時。

3.王菲出道。正式闖蕩歌壇時,她還是那個叫「王靖雯」的女孩,模仿鄧麗君。然而,當她使用「王菲」一名后,就變成了流行風向標,從熊貓眼、蝴蝶妝到曬傷妝,無一不令人驚艷。

4.席慕容熱。那時年輕人有兩件大事:背英語、背席慕容的詩

5.名片熱:最時髦的小紙片,有身份的象徵。

本年焦點:宮廷風。
 《周刊時事》1989年2月24日報道,「宮廷風」正在席捲中國,一家酒廠的老闆說清朝末代皇帝溥儀的弟弟溥傑為其產品題了「宮廷酒」3個字;在傳統式樣的黃色點心盒上印著「清宮御點」或「宮廷糕點」等字樣,在商店的茶葉櫃檯上,陳列著標有「御用珍品」字樣的茶盒;供應宮廷菜肴的高級餐廳位於北京北海公園之內,餐廳門外懸掛著「宮廷風味」的招牌,風景區出租皇家風格古裝,以供拍照。此風不斷延伸到電視劇里—滿目皆「帝王」,而且,隨著中國經濟的發展,從亡國帝王題材,以清朝為主,逐漸向興國帝王轉變,如康熙、乾隆,2003年,漢唐盛事的帝王題材頗為熱門。
我是一個熱愛自己祖國的中國人,我健康,我快樂。
細節成就完美。
圖片類未註明[原創]的均為轉帖!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萬

主題

2萬

帖子

1萬

積分

版主

倍可親決策會員(三十九級)

Rank: 7Rank: 7Rank: 7

積分
18510
12
 樓主| 一個中國人 發表於 2010-11-17 23:38 | 只看該作者


1990年:
  1.麥當勞。1990年10月8日,我國內地第一家麥當勞餐廳在深圳市解放路光華樓西華宮正式開業。

2.「裡面的人想出去,外面的人想進來」。《圍城》使婚姻關係變得耐人尋味而複雜。
 
3.第一部國產泡沫劇。《渴望》是知青時代最後的迴光返照。

4.「傳銷」日盛。繼雅芳后,第二年,安利和仙妮蕾德也闖進中國,傳銷的模式流行起來。這3種外籍品牌受到青睞。

5.「毛澤東熱」和「紅太陽熱」。1970年代和1980年代截然不同。

6.夜.總會。在深圳、廣州出現。

本年焦點:詩人時代的終結。
  汪國真的詩先以手抄本形式風靡全國。5月21日,第一部詩集《年輕的潮》出版,連續5次印刷,印數達15萬冊,成本年十大暢銷書之一。緊接著有出版了《年輕的風》、《年輕的思緒》、《年輕的瀟灑》等,僅中國友誼出版社就出版了9種《汪國真詩文系列》。出版界將這一年稱為「汪國真年」。
   大學頻頻舉辦汪國真詩歌賽,而汪本人走穴四處演講,並聲稱要拿諾貝爾文學獎。
   但狂熱轉冷后,評論界認為,汪國真的詩歌內容膚淺,是思想的快餐,有人評價說,他的詩歌實際上是將千百年來的各種至理名言,以押韻分行的形式更淺白的表達出來而已。兩年後,汪國真淡出人們的視野,1993年,他練起書法,鮮有公眾活動,2001年嘗試突圍失敗。
我是一個熱愛自己祖國的中國人,我健康,我快樂。
細節成就完美。
圖片類未註明[原創]的均為轉帖!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萬

主題

2萬

帖子

1萬

積分

版主

倍可親決策會員(三十九級)

Rank: 7Rank: 7Rank: 7

積分
18510
13
 樓主| 一個中國人 發表於 2010-11-17 23:39 |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後由 一個中國人 於 2010-11-17 23:40 編輯


1991年:
  1.內衣外穿。麥當娜使這種風尚行銷全球。幾年後,無肩裝、露臍裝在中國出現

2.呼啦圈。呼啦圈全民運動,是當時最普及的運動器材。

3.卡拉OK。這種自娛自唱至今仍是很多人的休閑首選。
4.性脫離愛情婚姻。1980年代我們唾.棄婚前和婚外性.行為,後來卻有了「傍大款」和「養小蜜」,如今又叫做「包二奶」。

5.傳呼機。又叫BP機。先是數字傳呼,等到中文傳呼機出現,年輕人喜歡用它來傳遞情話。

本年焦點:金爺稱雄。
  「飛雪連天射白鹿,笑書神俠倚碧鴛」,14部金庸小說在迷倒了海外華人和港.台.同.胞后,正式刮入內地。
  三聯書店與金庸.聯.姻,真正成就了「有華人的地方就有金庸小說」的傳奇。中國國家兩代領導人先後接見了金庸,鄧小平笑說:「對查先生,我也是知名已久了。」
  金庸,原名查良鏞,生於1924年,浙江寧海人,與新派武俠小說先鋒梁羽生結為好友后,1955年開始發表第一部小說《書劍恩仇錄》,神話誕生了,接著《雪山飛狐》導致洛陽紙貴,而《射鵰英雄傳》被視為「天書」,奠定了金庸新派武俠小說一代宗師地位,時年,金爺僅34歲。1960年代他又寫作了《笑傲江湖》、《鹿鼎記》等作品。1972年金庸封了筆。至此,「武林」至尊,惟數金庸;風行天下,誰與爭鋒?
  金庸小說發行量過億冊。從《書劍恩仇錄》起,金庸小說捧紅了一代又一代影視導演和明星,金庸(他創辦的《明報周刊》是香港地區第一份娛樂雜誌)是娛樂界真正的大師、票房的不倒翁。其通俗直白的語言風格、跌宕起伏的故事情節,將民族大義、愛.國.精神融入精心動魄的戲劇化沖.突中,深淺互見。
  「這裡躺著一個人。在20世紀、21世紀,他寫過十幾部武俠小說。他的小說有幾億人喜歡。」這是金庸為自己寫的墓誌銘。
我是一個熱愛自己祖國的中國人,我健康,我快樂。
細節成就完美。
圖片類未註明[原創]的均為轉帖!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萬

主題

2萬

帖子

1萬

積分

版主

倍可親決策會員(三十九級)

Rank: 7Rank: 7Rank: 7

積分
18510
14
 樓主| 一個中國人 發表於 2010-11-17 23:41 | 只看該作者


1992年:
1.炒股。全民炒股從此開始,潘虹主演的《股瘋》反映了舉國的瘋狂。今年,2007年,歷史重現,但已經褪去那種瘋狂。

2.輝煌的校園風。《同桌的你》、《睡在我上鋪的兄弟》等內地校園歌曲風起雲湧,高曉松、老狼、沈慶等人將中國歌壇帶入新時期。

3.國際頂級時尚品牌集體進入。路易威登的第一家專門店在北京王府飯店開張,阿瑪尼、夏奈爾和古琦、CD跟上。專賣國際中高檔品牌的國貿商城開業。

4.洋酒。6月,軒尼斯XO再次打入中國市場。

5.「討個說法」。8月31日首映的《秋菊打官司》,令秋菊(鞏俐主演)的一句話成為現今打官司者的口頭禪。
  6.春節游。大年三十,5個結伴前往哈爾濱看冰燈的年輕人成了新聞人物,過「團圓年」的觀念正在改變,尋呼和賀卡拜年流行。
 
7.速食麵。台灣頂新集團銷售康師傅速食麵,這種速食食品成了家庭必備。
 
8.足球俱樂部制。第一個洋教頭施拉普納來了,第一代國產足球明星高峰,郝海東等崛起。
.
本年焦點:大半個中國都在笑。  
  王朔「觸電」就成了最大的通俗娛樂製造者,他編劇的第一部國產輕喜劇《編輯部的故事》,讓李冬寶和戈玲式的幽默,笑倒了大半個中國。一代笑星葛優問世。國人頭一回發現,雞毛蒜皮的小事和世面上令人煩惱的不正之風也可挖掘出調劑快樂的元素。從這一年起,我們開始學習在各種困境中找到快樂。一年後,英達與梁左又推出了120集《我愛我家》,它是國內第一部情景喜劇(現場有觀眾、掌聲和笑聲),成為國產情景輕喜劇里不可逾越的高峰。
我是一個熱愛自己祖國的中國人,我健康,我快樂。
細節成就完美。
圖片類未註明[原創]的均為轉帖!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萬

主題

2萬

帖子

1萬

積分

版主

倍可親決策會員(三十九級)

Rank: 7Rank: 7Rank: 7

積分
18510
15
 樓主| 一個中國人 發表於 2010-11-17 23:42 | 只看該作者


1993年
  1.第一份吃喝玩樂的報紙。1月8日,《精品購物指南》創刊。

2.第一本時尚雜誌。8月《時尚》雜誌創刊。 (都找不到創刊號,參考一下)
 
3.出國就為了給老外刷盤子?出國熱中電視劇《北京人在紐約》開播。聲稱不演電視劇的姜文扮演男主角王啟明,王姬出演阿春
 
4.最大的商業化民間外語學校。北京新東方外語學校成立
 
5.人體攝影趨於活躍。7月,澳大利亞華人張曉雄在北京舉辦了男性人體攝影展;一本反映中國精神病人現狀的人體紀實攝影作品《被遺忘的人們》(馬小虎攝)在日本出版;旅美女作家閔安琪的《陳沖寫真集》在海外發行獲得成功。後來,哈日族使「寫真」一詞流行開來。
  6.別糟蹋了農民。「農民」竟然成了最普遍的罵人的話,以致有人反感地批評說:「別糟蹋了農民!」

本年焦點:《廢都》廢了誰?
   以美文著稱的賈平凹冒了他平生最大一次險——6月,《廢都》出版,被稱為「當代的《金瓶梅》」。正式印刷48萬冊,加上各種盜版發行量在100萬冊以上。半年後,它被國家新聞出版署宣布為「禁書」,批評聲波瀾壯闊。  
   同樣都有性描寫,陳忠實的《白鹿原》卻受到了歡迎。至今仍有人認為《廢都》是自戀的「垃圾」:一個自詡精英的文化人沉溺於與3位女性的性遊戲中,她們之所以爭相與庄之蝶發生肉體關係,主要是因為庄是「名人」。在作品中,賈平凹「回到了遙遠的古代。在那裡,他享受到文人的特權與榮耀,並進入文人的各種習性、癖好和遊戲的生活方式之中,同時表現出男人的征服欲和對婦女的狎玩。」   
  小說杜撰了一個叫西京的都市,《廢都》之「廢」,明顯是「頹廢」,雖然有文學教授提醒人們《廢都》表現了「精英作家的精神還俗」,並對大家是否正確解讀了這部小說提出質疑,但事實是,無論這部小說在當時引起多大的「地震」,現在,它已很少被提及。
我是一個熱愛自己祖國的中國人,我健康,我快樂。
細節成就完美。
圖片類未註明[原創]的均為轉帖!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萬

主題

2萬

帖子

1萬

積分

版主

倍可親決策會員(三十九級)

Rank: 7Rank: 7Rank: 7

積分
18510
16
 樓主| 一個中國人 發表於 2010-11-17 23:43 | 只看該作者


1994年
  1.《過把癮》。根據王朔的《過把癮就死》、《空中小姐》等幾部小說改編,王志文和江珊成本年度最受注目的影視明星。

2.第一部進口大片。11月12日《亡命天涯》首映,主演哈里森·福特。

3.諾基亞。接通中國第一個GSM行動電話。2003年,它擠下摩托羅拉,成為中國最大的手機供應外商

4.寶馬。在北京設立第一個代表處。國人「開賓士、做寶馬」的財富大夢想由此起步。現在還可以叫「別摸我」。

5.哈日。一股崇尚日本明星的風潮從台灣省吹到了內地,在1970年代后出生的人中風行開來。他們出門玩滑板,穿HIP-HOP的衣裳,扎花里胡哨的頭巾,喜歡《櫻桃小丸子》、《機器貓》、《美少女戰士》、《灌籃高手》、《流星花園》等卡通片,看《情書》、《愛情白皮書》等日劇,他們穿著松糕鞋和有短流蘇的裙子,頂著一頭纖維燙髮,《HOW》雜誌為哈日族提供了精神食糧。他們瘋狂地熱愛酒井法子、安室奈美惠、宇多光和木村拓哉。他們對西方時尚文化可不來電。

本年焦點:超市革命。  
  3月26日,馬來西亞零售商百盛進入中國,超市出現了。第二年,GLF和普爾斯馬特等蜂湧而至,將超市演變成國人最喜歡的購物場所,先是櫃檯式超市,然後倉庫式的大超市也來了。   
 與傳統購物方式不同,超市對我們產生了極大的衝擊:琳琅滿目的商品近在咫尺,相當有視覺效果,令人充滿購買慾望;不必再看售貨員的嘴臉,自選自取的方式給了顧客最大的選擇權,如果你改變主意可以把商品隨時放回原地;在超市流行的初期,偷竊現象時有發生,要抵禦不把觸手可及的商品偷偷放進自己口袋裡的誘惑的確很難,這考驗了我們的道德。  
  在超市已經遍地開花中國的今天,逛超市成了很多閑來無事的人的首選,很多男性一直不喜歡去商場,但他們都會喜歡逛超市。這有助於調整夫妻和男女朋友關係。
我是一個熱愛自己祖國的中國人,我健康,我快樂。
細節成就完美。
圖片類未註明[原創]的均為轉帖!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萬

主題

2萬

帖子

1萬

積分

版主

倍可親決策會員(三十九級)

Rank: 7Rank: 7Rank: 7

積分
18510
17
 樓主| 一個中國人 發表於 2010-11-17 23:43 | 只看該作者


1995年
  1.全民奔小康。《讀者》雜誌刊登的第一個廣告,就是小康之家的形象廣告。國人展開了如火如荼的奔小康運動。

2.正版大片強勢進入。進口分賬電影成批進入,《北京青年報》率先稱其為「大片」。這一年,阿諾·施瓦辛格主演的《真實的謊言》和湯姆·漢克斯的《阿甘正傳》引人注目。成龍的《紅番區》是首部在全球華人區同步上映的賀歲片。

《阿甘正傳》

《紅番區》

3.《陽光燦爛的日子》。姜文執導,他把初出茅廬的夏雨捧成戛納影帝,此片奠定了姜文頂級電影人地位。
我是一個熱愛自己祖國的中國人,我健康,我快樂。
細節成就完美。
圖片類未註明[原創]的均為轉帖!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2

主題

184

帖子

487

積分

貝殼網友三級

Rank: 3Rank: 3

積分
487
18
seamandh 發表於 2010-11-18 07:17 | 只看該作者
贊,有心人!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1

主題

215

帖子

433

積分

貝殼網友三級

Rank: 3Rank: 3

積分
433
19
大錢世界 發表於 2010-11-19 00:04 | 只看該作者
1982年:   1.走上神壇的山口百惠

這個有錯,《血疑》是84年的事。
那年我上 大學,記得清楚 。


1989 年
居然沒有提學潮 !整個一年,就那一件事。
那年我大學畢業,記得也很清楚。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14 13:04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