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3個方法控制高血壓:核桃和大棗能降壓

[複製鏈接]

5522

主題

1萬

帖子

6011

積分

三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6011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紆朱曳紫 發表於 2010-11-18 23:11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改掉「四快一壞」的毛病

  看了幾十年的病,老劉給我的印象最深刻。那天,我正在給兩位朋友看病,這時,老劉進來了。自打進了我的診室,他就不停地在我身邊踱來踱去,還不時地勾著頭問:「王大夫,還沒看完?」沒過10分鐘,他就問了3次。

  後來,我在詢問他的病情時,老劉說:「我這3個月都瞧了七八個大夫了,沒一個能把我的血壓降下來。我現在高壓還是170,低壓110。去年冬天我還中風一次。」

  我告訴他:「第二次中風的情況一般會比第一次嚴重得多,很多人因為第一次中風沒有引起注意,第二次中風后出現偏癱、說話口齒不清、小便失禁等問題。所以,從現在開始,你一定要注意保養身體了。」

  說完之後,我教了他一個方法,讓他碰到著急的事情時,先在心裡默數10個數,然後再處理。因為心中默默念數可以使心情平穩、呼吸自然。情緒平緩了,血壓自然就穩定了。

  煩躁是什麼呢?《說文解字》中提到:「躁,疾也。」意思是說,煩躁本身就是一種病。我平常在看病時也留意過一些人,很多人的血壓控制不好,都是因為犯了 「四個快、一個壞」的毛病:吃飯快、說話快、走路快、睡得快,幹什麼事兒都是風風火火的;再者,還有一個「壞」——脾氣壞,容易激動!這些人要是聽到別人說了一句不順心的話,馬上就想和人吵。這樣一來,心臟的跳動突然加快,怎麼能不出現高血壓呢?

  如今,三年過去了,老劉兩三個月便來找我一次,但已經不再是來找我看病了,而是切磋棋藝,他現在已是我的老朋友了。他的血壓也控制得很好,以前猛得像老虎,現在乖得跟貓一樣。

  血壓高的人做事前先數數

  其實,我教給老劉的這個小方法也是我個人的親身經驗。我雖然沒有高血壓,但是,我岳父的高血壓可是讓我管得「服服帖帖」的。岳父年輕時做事也是雷厲風行,凡事總不願落在人後,他脾氣自然不小。他60歲那年查出有高血壓,為了讓他在生活中少犯病,我絞盡腦汁,終於為岳父想了個好辦法。

  我告訴岳父,每天早晨起床后不要猛地坐起來,要數10個數再睜開眼,再數10個數才起來穿衣。這樣不致於使血壓突然增高,造成腦出血、冠心病等意外事故,還可以穩住心神。吃飯的時候,每口飯也要嚼10下,既能穩定血壓,也有利於脾胃的消化和吸收。

  不到一周,我就發現這個方法特別好,岳父的血壓不再忽高忽低了。一次晚飯後,我陪岳父去散步。我發現,岳父下樓時嘴裡嘀嘀咕咕的。我問他在幹什麼。他說,在數數。我很奇怪,我沒有要他在上下樓時也默數數字啊。可岳父說:「我是想告訴自己的腿,我要下樓了,讓它做好準備。」

  我聽了大受啟發,我們每一個人,尤其是身體各方面機能都在衰退的老年朋友,如果在做什麼事情之前都有個心理準備,先讓心靜下來,血壓怎麼可能再升高呢?

  從行醫開始,圍繞著一顆小小的心臟我忙碌了幾十年。我深深地體會到,血壓的平穩運行對健康有多麼重要。所以,在生活中我經常開導岳父,讓他心境放寬,不要為一些雞毛蒜皮的小事生氣發怒,免得氣血運行過快;讓他每天適當鍛煉,這樣,氣血的運行就有足夠的原動力;另外,不要過度勞累。

  核桃和大棗降壓效果好

  我從來不讓岳父吃什麼保健品,經常有人問我,平時會給岳父帶什麼好吃的,我都會說:「啥也不帶,帶仨核桃倆棗就夠了。」

  很多人以為我在開玩笑,其實「仨核桃倆棗」是一句老俗話,是形容事情微不足道。但是,它們保衛心臟卻功不可沒。我讓岳父每天固定吃三個核桃和兩枚大棗,時間一長,效果特別好。

  歷代醫書對核桃的保健作用極為推崇,稱其能「通經絡、潤血脈、黑鬚髮,常服皮肉細膩光潤」。《本草綱目》云:核桃有「黑髮,固精,治燥,調血之功」,還被譽為「萬歲子」、「長壽果」。而大棗味甘無毒,主心邪氣,可以「潤心肺、止咳、補五臟、治虛損、除腸胃癖氣」「安中養脾、平胃氣、通九竅、助十二經」 等。所以,我們不能小看了這兩樣普通之物。

  我們還可以把核桃和大棗做成紅棗核桃粥食用。每天一碗,既安心神,又養脾補胃,一舉多得。

  現在,我岳父做事不慌不忙,血壓穩定,基本上不需要再吃降壓藥了。對此,我心裡特別高興。「老吾老以及人之老」,我希望所有的老人都能像我的岳父一樣平平安安。

  在門診的過程中,我碰到了很多這樣的朋友,他們覺得把血壓控制住簡直是件天大的難事兒。其實,平時少發怒、不發怒,盡量控制好不良情緒,心神就很容易穩住。心神不出「竅」,氣血運行就順暢,血壓自然就平穩。所以,得了高血壓不要緊,關鍵是如何天天過得高高興興。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20 16:13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