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3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外媒:美國鐵桶似包圍中國

[複製鏈接]

1萬

主題

2萬

帖子

3萬

積分

貝殼精神領袖

Rank: 6Rank: 6

積分
35927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華盛頓人 發表於 2010-11-17 10:16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2010-11-16]   


【文匯網訊】據新華網報道,美國總統奧巴馬11初訪問了中國周邊領國。外媒分析認為,奧巴馬新的太平洋戰略正在改變以往遏華戰略的實質。過去美國是在中國邊界附近炫耀武力。如今,奧巴馬政府把寶押在替代中國的勢力中心的崛起上。美國準備向這些中心提供一定資源,使它們取得真正地區大國的地位。美國的利益中心正在從中國-台灣-日本三角轉向南太平洋。

美國調整遏華戰略中心

新加坡《聯合早報》網站15日報道說,美國總統奧巴馬14日結束亞洲之行返回美國,他在回程的記者會上說,對亞洲之行的印象是亞洲各國持續希望美國的介入。

奧巴馬說,美國人在過去艱難的幾年中,總以為亞洲已經遺忘美國,實際上不然,所以美國應該有信心在亞洲進行競爭。

而新任白宮國家安全顧問多尼倫,在亞洲之行最後一場記者會上,則再度重申奧巴馬政府將亞洲列為戰略優先的政策,他說奧巴馬這趟行程就是為這項政策的下一步而鋪路。

香港《信報》15日報道稱,最近美國總統奧巴馬,國務卿希拉裡,以及國防部長蓋茨兵分三路出訪亞洲,行程都是圍繞著中國周邊國家。奧巴馬訪問印度、印尼、韓國及日本四國;希拉裡除了訪問澳洲、馬來西亞等國之外,連柬埔寨也不放過;蓋茨則主要負責出席多個會議。可見美國非得把中國包圍得鐵桶似的。

近期美國圍堵中國的佈局,主要是構築一個海上包圍圈,從東方的日本到南海,再從南海到印度,封鎖中國東進和南下之路,並遏制中國海權的發展,有人稱之為「C形包圍」,可見美國設法根絕中國崛起的一切可能性的決心。

俄羅斯《獨立報》15日文章稱,美國早在上世紀50年代就建立了在亞太地區的存在體系。它與澳大利亞、紐西蘭、菲律賓和韓國簽署了一系列結盟條約。隨後這些文件中又增加了美日安保條約和《與台灣關係法》。

到了21世紀頭十年的尾聲,中國經濟威脅的話題升至首位,美中矛盾隨著美國對華貿易赤字的增多而加深。奧巴馬政府開始重拾1995年制定的遏華戰略。

奧巴馬新的太平洋戰略正在改變以往遏華戰略的實質。過去這種戰略是在中國邊界附近炫耀武力。如今,奧巴馬政府把寶押在替代中國的勢力中心的崛起上。美國準備向這些中心提供一定資源,使它們取得真正地區大國的地位。美國的利益中心正在從中國-台灣-日本三角轉向南太平洋。

兩國亞太博弈硝煙漸濃

《日本經濟新聞》14日報道說,美中在亞太大舞台上爭霸的腳步聲已經日益迫近。促使這種爭奪潮流逐漸形成的決定性因素,是中國把南海視為自家「內海」的一系列行動,以及釣魚島撞船事件中表現出的強硬姿態。

美國官員指出,為了應對中國在軍事和政治方面的不斷膨脹,「美國必須加強與日韓、印度、越南、澳大利亞以及印尼等國的合作」。奧巴馬本次亞洲之行,似乎正妤印證了這份對華戰略的路線圖。

為應對美國日益增強的攻勢,中國開始採取多種頻繁變化的外交手段。在奧巴馬到訪之前.吳邦國率代表團先到達雅加達。與此同時,中國加大了爭取歐洲的外交力度。在G20峰會開幕之前,胡主席先出訪了法國;英國首相卡梅倫則率領50名英國財界首腦成功訪華。

美中以亞太為舞台,開始了頻繁的大國博弈。隨著國力的增強,中國的目的就是要最終改變美國主導的國際秩序。一位中國政府的外交智囊私下說二「現在的國際秩序還是美國執牛耳。中國即使想嶄露頭角也被美國以『負責任的大國』的名義而附加了種種要求,受到多重阻礙。」

美國《華盛頓郵報》網站15日文章說,奧巴馬的亞洲之行被稱為失敗的出訪,然而,這次訪問有著更廣泛的目標,並且就那些目標來說訪問基本上是成功的。不過這只是一整套複雜的外交政策的開始,這一政策將構成全新的美國大戰略的核心。

事實上,這次通過訪問印度、日本、韓國和印度尼西亞,奧巴馬是在亞洲一場新的權力博弈中施展了開局招數。過去幾個月發生的事使得許多亞洲國家真切感受到了中國的崛起。他們都在靜觀美國如何應對。

亞洲國家並不希望與美國建立冷戰式的反華軍事聯盟。對大多數亞洲國家來說,中國都是它們最大的經濟夥伴。它們從中國那裡獲得援助和貸款,而且與中國人也不存在大的政治分歧。

就像許多對沖基金一樣,美國的戰略也應該採取「偏向多頭策略」,也就是說應該把精力更多地放在與中國的接觸上。因為就目前來看,相比與一個很可能即將成為世界第一大經濟體的國家展開新的長期冷戰的策略,接觸策略顯然更可取。

「睦鄰」乃破美國圍堵良方

香港《南華早報》網站15日文章認為,在東亞舉行的兩場峰會表明,在對中國經濟的依賴和對來自美國的安全保障的渴求之間,該地區各國正變得越來越猶豫不決。

在美國竭力設置首爾20國集團峰會議程時,中國不斷增長的經濟影響力顯而易見。在國內遭遇政治挫敗的奧巴馬總統結束了一次罕見的地區之行後蹣跚而歸,他在此行中未能就中國貿易順差和貨幣操縱事宜達成明確協議。而胡錦濤主席對美聯儲事實上增發6000億美元現金的決定表示擔憂、指責是華盛頓自己操縱貨幣的時候,他卻代表了許多人的觀點。

不過,在日本的亞太經合組織領導人會議上,以及在對即尼和印度的訪問中,奧巴馬還是鞏固了美國的外交攻勢,吸引到那些渴望更緊密地依偎在傳統的美國安全傘之下的亞洲國家。

《香港經濟日報》15日文章稱,中國與法國關係的急速升溫,對當前形勢下的中國是十分重要而又微妙的。在奧巴馬政府今年調整對華戰略之後,中美關係從去年的「蜜月期」開始下滑;在東亞,中韓關係、中日關係分別進入摩擦狀態;在東南亞,中國與多個東南亞國家圍繞南中國海主權問題的爭議加劇;在南亞,中印經貿關係雖然有所發展,但兩國間的基本信任仍然沒有建立起來。而在上述各個區域,都有美國「重返亞洲」戰略的影子,反映了美國及多個亞洲國家的複雜心態:希望美國重返亞洲以制衡中國的崛起。

對中國而言,東海的釣魚島問題和南海多個島嶼的歸屬問題,都是短期內無解的「燙手山芋」。中國本希望通過宣示核心利益來警告國外不能輕易觸動南海問題,但沒想到反而給美國和其他國家送去了一塊籌碼。客觀來看,中國今年在亞洲的外交遇到了很大的挑戰,與亞洲多個國家的相處並不融洽,中國亟須突破這種外交困局。

這時候,遙遠的法國成了中國改變年度外交困境的好東西。然而,「遠交近攻」可以作為一時的外交策略.但對於正在崛起的中國來說,卻遠遠不能適應全方位外交的需要。中國需要「遠交」,更需要穩定合作的近鄰,這不僅是出於經貿關係的考慮,也是地緣政治的要求。只有與亞洲國家保持穩定的雙邊關係,才是對美國「重返亞洲」戰略最好的應對。
時代小人物. 但也有自己的思想,情感. 和道德.
沙發
wazhh 發表於 2010-11-17 10:18 | 只看該作者
借中國的錢干圍堵中國的事情,真不是人能夠干出來的事情啊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294

主題

2萬

帖子

1萬

積分

六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10304
3
隔岸觀火 發表於 2010-11-17 10:55 | 只看該作者
沒有用的。阿三扶不起來。「民主政權」都是只要保住自己在位,並無意想做地區大國。再說了,世界上那個大國是皇帝不急太監急搞出來的?內因不行,外因有屁用。其實奧巴馬不過是到印度拉訂單的。
海外存知彼,天涯若此屏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萬

主題

2萬

帖子

2萬

積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積分
23594
4
weihua99 發表於 2010-11-17 17:07 | 只看該作者
細數一下,除了日本還真找不出哪個國家是鐵著心地幫著美國圍堵中國的。只不過想在大國之間搞平衡,撈好處。這是小國的生存之道。

貼或許讓大家感興趣的主帖供閱讀,
但並不一定代表本人的立場和觀點。
盼理性回帖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3 01:20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