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1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狂熱分子》可以深度解析方舟子現象

[複製鏈接]

8181

主題

1萬

帖子

2萬

積分

貝殼光明大使

Rank: 6Rank: 6

積分
26631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小康人家 發表於 2010-11-16 01:08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2010-09-09 23:03:33 來自: Duke
   

作者:在生活中修行

《狂熱分子》可以深度解析方舟子現象(2010-09-06 14:50:00)轉載標籤: 方舟子雜談
前面發過一篇文章,表達對方舟子這個公眾人物的一些疑問。本來準備繼續深入的研究這一現象,忽然想起了社會科學領域的經典之作《狂熱分子》。再次翻開此書,所有的答案均在裡面。

作者:埃里克·霍弗(Eric Hoffer,1902—1983)1982年獲里根總統頒贈總統自由獎章,生平著作超過10部,包括《激情心靈狀態》、《變遷的磨難》、《我們時代的脾性》等,曾多次獲美國國家圖書獎,《狂熱分子》是他第一部和最著名的作品。

自1951年出版后,本書即被視為社會科學領域的經典之作,短期內行銷50萬冊以上,被譯成10餘種語言,是多所大學政治系的必讀書。至今,其佳言警句仍不斷被引用、輯錄。
下面內容全部摘自《狂熱分子》,這本書里適合描述方舟子甚至包括何祚庥現象的太多,就不全部摘錄了。感興趣的朋友可以在網上搜索這本書:(紅字部分可以看作是對方舟子性格的準確描述)

2.有成就感的人會把世界看成一個友好的世界,失意者則樂於看到世界急遽改變
 我們都有一種傾向,那就是到自身以外尋找解釋自身命運的理由。成功和失敗無可避免會左右我們對周遭世界的看法。正因為這樣,有成就感的人會把世界看成一個友好的世界,並樂於看到它照原樣保持下去,但失意者卻會樂於看到世界急遽改變。哪怕我們自身的處境是由能力、個性、外貌或健康等個人因素造成,我們還是會堅持向外尋找理由。所以梭羅(Thoreau)才會說:「如果一個人生了病,無法發揮身體功能,甚或是腸子痛……他就會動念去改革——改革世界。」



3.投身變革運動的,往往是那些覺得自己擁有無敵力量的人
不滿情緒並不一定會讓人產生改變現狀的渴望。要讓不滿加深為憤憤不平,還需要加入另一些因素。其中一個因素是擁有權力感。



7.通過認同於一件神聖事業而獲得自豪、信心、希望、目的感和價值感

(點評:如果方舟子只是純粹的學術打假,拿證據說話,那還是值得尊敬的。但方舟子已逐漸把自己「打假」、「反偽」拔高到一個很高的道德層次了動輒揮舞大棒,對於學術爭論,從不好好說話,與之觀點不同,就是「偽科學」,「反科學」,「支持反科學」。自他被襲擊后,通過各種媒體、微博、他妻子、導師,不斷的抬高自己。在警方還沒有定論時,就第一時間說自己被襲是因為打假,沒有私人恩怨。然而他自己的微博上寫到和

一些「前朋友」衝突是人品問題,後來又寫只和和「無良記者」有私人恩怨。沒有憑據就說自己是因為打假被打,那是虛偽把自己美化,說自己沒有私人恩怨,那是撒謊。方舟子已經陷入自我造神的狂熱了。)



9.誇耀神聖事業

一個人愈是沒有值得自誇之處,就愈容易誇耀自己的國家、宗教、種族或他所參與的神聖事業。

(點評:人是天然的利己動物。方舟子並非聖人,從他動輒與人惡語,語言暴力,有錯從來不認即可看出。如果他的科普作品又叫好又叫座,他會花費大量時間去「打假」?他自己也承認,他的科普書賣得並不好,多的也就幾萬本。然而,他並不從自己身上找原因,也許是他自己寫得不夠有引力,而拿養生說事,說養生的書可以賣到幾十萬本,言下之意是把自己書賣得不好的責任推給社會推給公眾。同樣是科普作品,名不見經傳的曹天元的《量子物理史話》又叫好又叫座。在噹噹上500多個評論,豆瓣上2000多個,方舟子十幾本科普書加起來,連人家的零頭都比不上。都是寫科普的,人家寫的還是那麼高深遠離生活的東西,方舟子怎麼不跟沒有名氣的曹天元比?)


(結論:方舟子打假只是他個人的選擇,如果他把自己拔高到一個道德高度,就是虛偽了。人們可以佩服他的勇氣,在他發生困難時給予支持,但沒必要把他看作一個聖人,一個神。)



10.逃離自我
一個人自己的事要是值得管,他通常都會去管自己的事。如果自己的事不值得管,他就會丟下自己那些沒意義的事,轉而去管別人家的事。



(點評:這兒主要從心理角度分析方舟子。打假滿足了他什麼慾望?他說自己有「真相潔癖」,心理學上有個觀點,你對於外部世界的看法,通常是內心的一個投射。比如,內心悲觀的人,看到的世界也是悲觀的。撇開打假的道德性,它本身就是對他人對外部環境的一種關注。從日常的生活經驗就可以看出,如果一個人生活很充實,內心強大,從自我就可以獲取極大滿足感,那麼他不會過於從外部環境尋找滿足感。通常從自我無法得到滿足時,才會從外部尋找。就好比人往往是缺乏自信或不能從自我獲得滿足,就會通過財富物質的炫耀,或是過於追求享樂,而獲得「假象」的滿足感。方舟子選擇打假也許正反映了他對自己內心誠實的不自信,通過打外部世界的打假而達到內心的平衡。他對於媒體對他的負面或是非正面評價如此在意,也反映了他過於依賴外部評價。)



11.無私者的虛榮心是無邊無際的
熱烈相信我們對別人負有神聖義務,往往是我們遇溺的「自我」攀住一艘流經的木筏的方法。我們看似伸手助人一臂之力,實則是在拯救自己。

若把神聖義務拿掉,我們的生命即陷於貧乏和無意義。毫無疑問,在把自我中心的生活換成無私的生活以後,我們會得到的自尊是龐大的。



(點評:方舟子塑造自己很無私,卻不能容忍有損於」名譽「的一點質疑。在微博上不斷把媒體對自己的正面評價放上去。是為了打假還是為了虛榮?)



1 9 心懷不平者
心懷不平者雖然到處都有,但卻最常見於下列幾類人, (一)窮人, (二)畸零人, (三)被遺棄的人, (四)少數民族, (五)青春期的少年, (六)有野心的人(不管他們面對的是不可跨越的障礙還是無限的機會) , (七)被某些惡德或偏執挾制的人, (八)無能者( 身或心方面的無能) , (九) 極度自私的人, (十)對生活厭煩的人, (十一)罪犯。



30 隨著個人創選力的哀退,人們參與群眾運動的傾向顯著增加

(點評:方舟子的粉絲不少只會謾罵(當然,中國的網路環境就是謾罵居多)。對於他們來說,方舟子代表正義,代表真理。謾罵者或是狂熱追隨者,已經把自己獨立思考的權力交付他人。卻不知,你自己的正義你自己的公理你只能自己去爭取。喪失了獨立性,也就喪失了個體的意義。)



37 永久性的畸零人
另一種畸零人是永久性的畸零人。所謂"永久性的畸零人"是指因為缺乏才幹,或身心上有不可補救的缺陷,故而無法達成生平願望的那些人。即使他們在其他領域成績傲人,仍然不會得到滿足感。他們從事任何追求都會熱切急躁,也不會停下來。他們證明了一個道理:對於不是我們真正想要的東西,得到再多也不會讓我們滿足。我們跑得最快、跑得最遠的時候,就是逃離自我的時候。



38 極瑞自私的人往往是無私精神最勇猛的捍衛者
極端自私的人特別容易有失意感。一個人愈自私,失望時就愈難熬。因此,極端自私的人往往是無私精神最勇猛的捍衛者。

(點評:非常準確的對方舟子的寫照。)



40最凶暴的狂熱者,往往是一些本來自私但卻出於某些原因( 內在缺陷或外在環境)而被迫失去對"自我"的信仰的人。

於是,他們不再把高明的利己手段拿來服務其無能的自我,轉而用於服務一件神聖事業。但即便他們信奉的是一種鼓吹愛與謙卑的宗教,他們既不會去愛,也不會謙卑。

(點評:與方舟子何其像也!他自己承認沒有私人朋友,然而通過他不斷拔高自己和神聖的「打假」事業,他顯示自己無私、正義、熱愛科學。因為他做的是神聖事業,所以他可以隨意揮舞大棒對待學術爭論,攻擊他人,他可以選擇性的拿出有利於自己的證據,對待中醫、對待轉基因。他確實是最凶暴的狂熱者。)



41 在蠢動不安中,人們為改變現狀者鼓掌叫好
即使一個人生活環境並不太壞,但要是他缺乏從事創作工作或有用活動的能力、機會,那為了賦於生活以意義及目的,他在受到宣傳的煽動後會作出多狂熱的轉變,是誰也不敢低估的。



61 狂熱者無法被說服.只能被煽動
狂熱者永遠會覺得自己不完整和不安全。他無法從自身----也就是他排斥的"自我"一那裡獲得自信,而只能從他湊巧碰上和熱情依附的神聖組織得到。熱情依附是他盲目獻身與篤信的根本,被他視為一切德性與力量的源泉。雖然他這種一心一意的奉獻究其實是為了給自己的生命尋找支撐,但他往往會把自己視為他所依附的神聖偉業的捍衛者。你無法用理性或道德上的理由去說服一個狂熱者拋棄他的大業。



63 在狂熱者看來,寬容是一種軟弱、輕浮和愚昧的象徵
狂熱者若是拋棄了他信奉的大業,或是突然間變得沒有大業可以信奉,他能否重新適應一種自律自足的個人生活,這頗有疑問。他會變成無家可歸的流浪者,站在世界的高速公路邊,只要有任何群眾運動馳過,他都會舉手攔車。獨立自主的生活在他看來是瑣碎、徒勞和邪惡的。

(點評:太準確了。方舟子狂熱的打假心態註定和他不同意見的人都是他的敵人,對於狂熱者來說,是要堅決打倒的。)



68 恨是最有力的凝聚劑
我們愛一個對象的時候般不會尋找同好,甚至反而會把跟我們愛同一對象的人視為競爭者和侵犯者。但我們恨一個對象時,卻總是會尋求有志一同的人。
以下的道理不難理解:當我們受到傷害、渴望報復時,總會希具有別人站在我們同一邊。但讓人費解的是,當我們的恨不是出於明顯的理由,而且看來是站不住腳的時候,渴望盟友的心理會更形迫切。而這種恨,也是最有力的凝聚劑之一。
這一類不可理喻的仇恨是從何而來,它們又為什麼能發揮凝聚的作用?它們是我們拚命安掩蓋自己的貧乏、無價值、罪惡感和其他缺點的一種表現。自卑就此被轉化為對他人的怨恨。而為了掩飾這種轉化,我們會作出最堅決和最持久的努力。顯然,最有效的掩飾寬式就是找一些人一一愈多愈好一一來恨我們所恨的同一對象。看來,我們要宣揚什麼主義信條時,真正要別人接受的不是我們的特定信仰,而是我們那種不可理喻的恨。

(點評:方舟子,何祚庥,趙南元,司馬南就是依靠對於「反科學」,「偽科學」的"痛恨"牢牢結合在一起。他們不自知的是,他們的「痛恨」是由於自己的無知,人格的缺陷,對於權力慾望的渴求造成的。)


8181

主題

1萬

帖子

2萬

積分

貝殼光明大使

Rank: 6Rank: 6

積分
26631
沙發
 樓主| 小康人家 發表於 2010-11-16 06:00 | 只看該作者
方舟子怕不單純是個《狂熱分子》, 他還有深厚的背景。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3 05:09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