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2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民意直通中南海 民眾各有奇招

[複製鏈接]

1萬

主題

3萬

帖子

6萬

積分

貝殼光輝歲月

倍可親決策會員(19級)

Rank: 6Rank: 6

積分
60345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新鮮人 發表於 2010-11-16 01:47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本帖最後由 新鮮人 於 2010-11-16 01:48 編輯

2010年11月15日     僑報





  北京市府右街乙27號的一排平矮房就是中南海郵政支局所在地。  《中國周刊》



  民眾如何給中共高層官員寫信?怎麼才能獲得來自最高層的回信?長久以來,一直是外界最想探知的中南海「秘密」之一。據悉,本屆中共政治局九常委都有過給民眾複信的記錄。自2003年以來,以胡錦濤為落款的複信已經發出超過十封。
  與此同時,中共高層也搭建新平台來更好地傾聽民意,如9月在網路上成立的「直通中南海」。

  過 去

  每天收信上千封  守門機構多次變更


  在北京中南海西側院牆外,府右街乙27號。如果不是懸掛著一塊標有「中南海郵局」的黃色金屬銘牌,路人很難將路邊這座低矮的暗色仿古四合院,與上送下達中南海信件的中南海郵局聯想到一起。

  香港《鳳凰周刊》報道,這個特殊郵局1950年2月開始工作,在很長一段時間裡,屬於中南海的內設局。它最初位於中南海西門內,距西花廳不過百米,不對外掛牌,也基本不面向社會開展業務。不過所有投遞到中南海的民間郵件,都會彙集到這裡。信件也被統稱為「人民來信」。

  據中南海郵局原局長崔敬章回憶,上世紀五六十年代,「人民來信」能佔到總郵件數量的80%至90%,每天至少1000封左右,多的時候能達到兩三千封。 就此測算,如果將毛澤東時期每天的「人民來信」碼在地上,最少佔地一百平米。也就是說,只需要一個半月,這些堆積起來的來信,就可以鋪滿人民大會堂中萬人大禮堂的地面。

  在中南海郵局退休職工尚元清的經驗中,每天早上8時,他都會準時將投遞來的「人民來信」,送往中南海的信訪機構。經過信訪機構的程序處理,甄選出來的「人民來信」會送到官員手中。

  這也是絕大多數的「人民來信」,在到達高層官員案頭之前,必經的組織程序。

  自1949年新中國成立,中共中央書記處成立政治秘書室專門處理「人民來信」以來,60年間,為中共高層處理來信的「守門」機構也歷經多次變更。

  最初中共中央、國務院系統分開處理來信。到1986年底,中共中央辦公廳信訪局、國務院辦公廳信訪局合併,組建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信訪局(簡稱中辦、國辦信訪局)。

  2008年大部制改革之後,國務院辦公廳的主要職能中,「處理民眾來信、來訪」的職能被去除。相應的,中辦、國辦信訪局遭裁撤,其原先的信訪職能,由新成立的國家信訪局取代。此前「人民來信」由黨政兩家共管的局面被打破。

  國家行政學院教授汪玉凱認為,信訪是執政黨傳統工作手段保留下來的組織形式,從長遠來說,肯定是要納入法治軌道,但是老百姓現在還有上訪需求,現在把信訪歸口到國務院,一方面保留了傳統模式,同時也先把信訪納入行政體制,把執政黨脫離出來。

  「大事不漏報,小事不干擾」

  「守門」機構幾經嬗變,但「守門」基本法則卻是一脈相承。什麼樣的來信要靠信訪機構消化,什麼樣的來信才能報送高層?原任中辦、國辦信訪局官員李振洪曾經辦理幾萬件次「人民來信」,據他回憶,為領導人辦信,依據的一條重要工作思路,就是「大事不漏報,小事不干擾」。

  1963年,李振洪收到一封「人民來信」,信中介紹,因暴雨成災,河南、安徽部分地區大量農田被淹,災情嚴重。而由於河南新蔡地勢高於東鄰的安徽臨泉,臨泉低處築堤擋水,新蔡高處則扒堤排水,雙方集結了大批民眾眾,一場爭鬥隨時可能發生。

  接信后,李振洪最初準備電話通知安徽和河南兩省,請他們派人前往處理。但感到事態嚴重,就按照「大事不漏報,小事不干擾」的工作要求,即刻作出摘報隨附原信送給時任國家主席的劉少奇。劉少奇閱后做出批示,一場可能發生的流血事件得以避免。

  現 在

  民眾小事  高層重視


  近年來,中共高層給普通民眾的回信,有相當一部分都是因為「小事」,這看起來似乎有悖於「小事不干擾」的準則,不過,這一時期,「小事」已有不同政治內涵。

  李芳是湖南望城縣星城鎮馬橋河村農家書屋管理員,她曾於2009年致信中國總理溫家寶,介紹自己創辦民辦圖書館的情況,並邀請溫家寶為圖書館捐獻一本圖書。不到一個月,李芳就收到了溫家寶親筆簽名的《現代漢語詞典》。李芳說,當時並未多考慮溫家寶的國家領導人身份,寫信動機是因為敬佩。

  但溫家寶以總理身份的回信,顯然已經改變了這位農村女性的生活軌跡。簽名辭典,是受時任湖南省負責人周強委託,由湖南省新聞出版局領導一行人專程送來。同時,省市縣鎮四級政府,也帶來了價值6萬元人民幣的圖書。如今李芳已增開一家新館。


  總理回信  限期送達

  在更早之前,2007年,江西省城鄉義務教育階段全部免除學雜費,贛州市濱江二小的186名學生聯名寫了一封《致溫家寶爺爺的信》,托他們參加中國兩會的校長劉艷瓊,帶到北京轉交給溫家寶,以表達對政府免學雜費優惠政策的感激之情。

  如何送出這封信?劉艷瓊首先想到的是通過個人關係呈遞。她找到在主席台就座的全國公安系統勞模邱娥國,但得到的委婉回答是,會議期間,沒有遞信的可能。後來劉艷瓊乾脆直接將信件交給了駐地的郵政服務人員,在收件人一欄上,寫下「國務院溫家寶總理」。

  第三天下午,劉接到電話,稱信已收到,會儘快交給總理。她完全沒想到,當天晚上回到駐地房間時,溫家寶的親筆回信已經放在被子底下。信封上特別註明,「限今日到達」。

  一年後又逢兩會,相似的故事再度上演。在兩會工作人員的建議下,湖北省監利縣新溝鎮交通村的全國人大代表朱建華將手裡的一封信交到兩會秘書處,希望可以轉給溫家寶。

  信是13歲的王孝進所寫,作為監利縣福田寺鎮中心小學六年級2班的一名普通學生,家境貧寒的王孝進,3歲時母親出走,6歲時車禍失去右腿,家用開支全靠父親打零工維持。因為沒錢,每到開學,王的父親就會勸說他,別再讀書。

  媒體報道稱,有感於從這一年的春天開始不再需要繳納書本費,王孝進偷偷告訴同桌,「要給溫爺爺寫封信。」在好心人的幫助下,王孝進將信交給「要去北京開會」的朱建華。同樣在信發出后第三天,朱建華收到了回信,「請轉達我對監利人民的問候,祝孝進小朋友學習進步。溫家寶。」

  收到溫家寶的回信后,不僅監利縣民政機構將王孝進全家納入低保,其出走10年的母親也回家了。

  無論是向溫家寶求書,還是對「溫爺爺」表達謝意,這些只能算做「小事」。但不可否認的是,旁觀者通過寫信者與中共高層的書信往來,可以捕捉到一個明顯信號——寫信者都是新政策的受益人,民眾與官員的此類互動透過媒體不斷放大,客觀上起到了很好的「惠民新政」的宣傳效果。

  民眾投書渠道多


  官員夫人路上被塞材料


  對於大多數民眾而言,投書中南海,郵路是唯一的選擇。但實際上,得到中共高層回復的信件,其進入中南海的渠道也是五花八門。

  在上世紀80年代初期,數量龐大的人群去信中南海,謀求平反冤假錯案。此時高層的身邊人也擔任起轉遞申訴信件的中間人角色。

  胡耀邦夫人李昭,就曾轉遞了大量「人民來信」。李昭回憶稱,從富強衚衕到東單三條的上下班路上,總有人把信和材料塞給她,很多人直接把信寄到李昭的工作機構,當時有人戲稱其工作機構——紡織工業局是「中央辦公廳第二信訪局」。

  而在當下,每每臨近節日前夕,如「六一」之前給兒童回信、「五四」之前給大學生回信,以書信示重視,已成為中共高層的例行動作。

  除此之外,透過兩會代表,在兩會期間投書,也是增大中共高層回信幾率的重要因素之一。

  另一方面,在中共高層視察過後,向其發去信件彙報本地改革喜訊,也更容易獲得回信。據香港《鳳凰周刊》統計,胡錦濤2003年至2008年共計10次的回信清單中,就有4次回信是因為其在當地調研后,當地民眾致信給他。

  中紀委書記賀國強任中共重慶市委書記時,也是在調研中,與當地民眾結下「窮親」,確定了兩家貧困戶為自己的幫扶聯繫戶。2002年賀國強調動工作赴京后,仍與兩家保持書信聯繫,賀國強甚至在回信中建議老鄉種植烤煙脫貧。

  與此同時,民眾通過網路與中共高層直接溝通,已成為溝通新方式。胡錦濤2008年即在人民網與網民直接對話,溫家寶連續數年在兩會中外記者會上主動問候中國網民,「直通中南海」網路平台也於今年9月成立。中新社發表文章指出,除官氣助親民 ,網路正成為離中南海最近的窗口。
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海納百川,  有容乃大

8181

主題

1萬

帖子

2萬

積分

貝殼光明大使

Rank: 6Rank: 6

積分
26631
沙發
小康人家 發表於 2010-11-16 02:16 | 只看該作者
上下通達,應該是不錯的。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萬

主題

2萬

帖子

2萬

積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積分
23594
3
weihua99 發表於 2010-11-16 05:10 | 只看該作者
發Email比較好。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3 19:01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