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復: 1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這詩誰寫的?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過吳江有感

落日松陵道,堤長欲抱城。
塔盤湖勢動,橋引月痕生。
市靜人逃賦,江寬客避兵。
廿年交舊散,把酒嘆浮名。
單選投票, 共有 30 人參與投票
您所在的用戶組沒有投票許可權

1650

主題

5369

帖子

7679

積分

四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7679
沙發
TCM 發表於 2010-6-20 11:15 | 只看該作者
不知道"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4835

主題

7687

帖子

1萬

積分

七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17907
3
JoanneJyy 發表於 2010-6-20 14:31 | 只看該作者
前四句以寫景為主,描繪出吳江傍晚的誘人景色。城外長堤遠遠望去,好似欲將城池擁在自己懷中;落日餘暉中,盤空高塔與波光粼粼相映成趣;那八十五孔長橋橫卧水面,有如初生的月華。然而,與如此景色相對的卻是蕭索的人事。第三聯採用看似客觀的筆觸,揭示賦稅與兵災給吳江帶來的苦難。尾聯寫身處此境的詩人,轉念自己的身世,不由得感慨萬千。或許這裡面就包含著詩人對出仕清廷的無奈與悔恨之情。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417

主題

6495

帖子

1萬

積分

七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13804
4
霜天紅葉 發表於 2010-6-20 16:13 | 只看該作者
作者:吳偉業  年代:清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5
 樓主| 穿鞋的蜻蜓 發表於 2010-6-20 18:40 | 只看該作者
人物綜述
  清初有影響的詩人,史推「江左三大家」——錢謙益、吳偉業和龔鼎孳,而真正有資格與「才名滿天下」(錢泳《履園叢話》)的詩壇領袖錢謙益並列的,只有吳偉業。錢氏尊宋,吳氏學唐,此後清代的各種詩派,大抵不出這二人的門戶,足見二人對清代詩歌影響之深遠。
  錢謙益極口讚譽吳偉業的詩才,曾用「以錦繡為肝腸,以珠玉為咳唾」(《梅村詩集》錢謙益序)來形容吳偉業詩歌之風華綺麗。康熙帝親制御詩《題〈吳梅村集〉》:「梅村一卷足風流,往複搜尋未肯休。秋水精神香雪句,西昆幽思杜陵愁。裁成蜀錦應慚麗,細比春蠶好更抽。寒夜短檠相對處,幾多詩興為君收。」對吳偉業詩歌給予恰當中肯的高度評價,從而奠定了吳偉業詩歌在有清一代的地位。
  一、「苦被人呼吳祭酒,自題圓石作詩人」——宗源瀚《題梅村先生寫照》
  吳偉業明神宗萬曆三十七年(1609)五月二十日出生於江蘇太倉的一個讀書人家中。吳偉業出生時,他母親夢見一位身穿紅衣的使者送來會元坊,因此,父母對小偉業寄寓了深切的期望。偉業七歲開始讀家塾,十四歲能屬文。著名學者張博見到偉業的文章,感嘆地說:「文章正印在此子矣!」於是收留吳偉業在門下受業,傳授通今博古之學。
  天啟四年(1624),張溥創立復社,吳偉業即成入室弟子,名重複社。崇禎四年(1631),吳偉業參加會試,遭到烏程黨人的誣陷,被指控徇私舞弊,幸虧崇禎帝調閱會元試卷,親自在吳偉業的試卷上批上「正大博雅,足式詭靡」,才得以高中一甲第二名(榜眼),授翰林院編修。同年,吳偉業奉旨歸娶先室程氏,榮極一時。陳繼儒描繪當時盛景說:「年少朱衣馬上郎,春闈第一姓名香。泥金帖貯黃金屋,種玉人歸白玉堂。」(《送吳榜眼奉旨歸娶詩》)張溥也高興地誇獎自己的弟子:「人間好事皆歸子,日下清名不愧儒。」(《送吳駿公歸娶詩》)
  崇禎十年(1637),吳偉業遷東宮講讀官,與溫體元黨鬥爭劇烈。崇禎十一年(1638),崇禎帝臨場視學,觀看皇子就學情況,親問《尚書》大義,講畢,獲賜「龍團月片,甘瓜脆李」。十二年(1639),再遷南京國子監司業。十三年(1640),升中允諭德(太子官屬)。十六年(1643),升庶子。這段時期,吳偉業仕途之上春風得意,躊躇滿志,而這一切與崇禎帝對他的殊遇是密切相關的,他從內心感激崇禎帝。
  順治元年(1644),李自成農民起義軍攻入北京,崇禎帝自縊煤山,「先生里居,聞信,號痛欲自縊,為家人所覺。朱太淑人抱持泣曰:『兒死,其如老人何?』乃已」(顧師軾《梅村先生年譜》)。出於對明王朝的依戀,特別是對崇禎帝的感恩心理,吳偉業在其編撰的《綏寇紀略》中,極力詆毀、攻擊李自成、張獻忠起義。
  順治二年(1645),南京福王政府召拜吳偉業為少詹事,居官僅兩月,因與馬士英、阮大鋮等權臣不合,謝官歸里。
  對清朝政權,吳偉業開始採取的是消極的不合作的態度,在明亡以後長達十年的時間內,一直屏居鄉里,保持名節。
  順治十年(1653),「詔舉遺佚,薦郯交上」,有司再三敦逼,吳偉業控辭再四,二親流涕相求,不得已乃應詔入都,授秘書院侍講,尋升國子監祭酒。順治十四年(1657),吳偉業借口身體有病,辭官請假歸里。
  對這段歷史,吳偉業內心深感恥辱,晚年以仕清為「誤盡平生」之憾事。民國蔣芷儕《都門識小錄》載:「昔吳梅村宮詹,嘗於席上觀伶人演《爛柯山》(即《買臣休妻》),某伶於科白時,大聲對梅村曰:『姓朱的有甚虧負於你?』梅村為之面赤。」他的好友侯方域(朝宗)在順治九年(1652)貽書相約,終隱林泉,杜門不通。后侯方域去世,吳偉業在《懷古兼吊侯朝宗詩》中萬分悲痛地自責:「死生總負侯贏諾,欲滴椒漿淚滿尊。」
  康熙十年(1671)夏季,江南酷熱,吳偉業「舊疾大作,痰聲如鋸,胸動若杵」(《致冒辟疆書》),他預感自己不久於人世,便留下遺言:「吾一生遭際萬事憂危,無一刻不歷艱險,無一境不嘗艱辛,實為天下大苦人。吾死後,斂以僧裝,葬吾於鄧尉靈岩相近,墓前立一圓石,日:『詩人吳梅村之墓』。」這一年的十二月二十四日,一代大詩人吳偉業病逝,葬於蘇州元墓山之北。
  由此看來,吳偉業晚年深為自己仕清失節而痛悔,他不願別人以入清官職「祭酒」相稱,而自許為普普通通一「詩人」。《中國文學家大辭典》「吳偉業」條認為:「《清史列傳》列(吳偉業)入『貳臣傳』中,殊屬不當。」他與錢謙益的失節降清在本質上是有區別的,後人「苦被人呼吳祭酒,自題圓石作詩人」的評議可謂甚得偉業之心。
  二、「蕭瑟真憐庾子山,空餘詞賦動江關」——施補華《題梅村先生畫像》
  吳偉業的文學才能是多方面的。
  他首先是詩人。他的詩歌專模唐人格調,辭藻華麗,長於七言歌行,尤工關於時事之古詩,這一方面可以舉《永和宮詞》、《圓圓曲》、《楚兩生歌》為其代表作品,與唐代白居易之《長恨歌》、《琵琶行》頗有同調之感。因此,後人以「詩史」評價吳偉業詩歌,說他的詩歌是「詩中有史」。吳偉業的詩歌創作以明亡為界,分為兩個階段。前一階段的詩作,才華艷發,吐納風流;后一階段的詩作,風格一變,蒼涼蕭瑟,晚年學庾信,風骨愈上。他的詩歌收集在《梅村詩集》中。
  除詩歌創作外,吳偉業還是清初重要的戲劇家,代表作品有《秣陵春》、《通天台》、《臨春閣》等。他希望通過戲劇創作來表達自己的「傷心痛哭之調」,正如他自己所說:「一唱三嘆,於是乎作焉,是編也,果有托而然耶?果無托而然耶?余亦不得而知也。」(《〈秣陵春〉序》)他的戲劇方面的創作收集在《樂府雜劇》中。
  上文說過,吳偉業「專紀崇禎時流寇迄於明亡」撰《綏寇紀略》,全書分十二篇,每篇以三字為標題。這本專著是站在明王朝一方攻擊明末農民起義的。因為是站在亡明的立場之上,不論出於何種原因,最終還是觸犯了清朝統治者的忌諱,幾構一場文字獄。吳偉業的學術專著還有《春秋氏族志》、《春秋地理志》、《復社紀事》等。
  吳偉業的文章清秀雋麗,值得注意。他曾說「平生以文章友朋為性命」,足見他對文章的重視和自負。《梅村家藏稿》收集他的各類文章,共成三十五卷。另外,吳偉業還是清初有名的畫家,有作品傳世。
  三、「掬傷心之抱,奏亡國之音」——王式通《〈梅村家藏稿〉序》
  《四庫提要》論吳偉業詩歌云:「格律本乎四傑,而情韻為深;敘述類乎香山,而風華為勝。」風華綺麗是吳偉業詩歌的突出特點,例如《田園雜興八首》(其四):
  竹塢花潭過客稀,灌畦才罷掩松扉。道人石上支頤久,漁父磯頭欸乃微。潮沒秋田孤鶩遠,閣含山河斷虹園。亭皋木落黃州夢,江海翩躚一羽衣。
  又如《無題四首》(其一):
  系艇垂陽暎綠潯,玉人湘管畫簾深。千絲碧藕玲瓏腕,一卷芭蕉宛轉心。題罷紅窗歌緩緩,聽來青鳥信沉沉。天邊恰有黃姑恨,吹入蕭郎此夜吟。
  吳偉業詩歌的又一特點,是在一定程度上現實地記敘了明清之際民不聊生、傷亂流離的社會生活,善於敘事,抒情性強。如《避亂六首》(其六):
  曉起嘩兵至,戈船泊市橋。草草十數人,登岸沽村醪,結束雖非常,零落無弓刀。使氣撾市翁,怒色殊無聊。不知何將軍,到此貪逍遙?官軍昔催租,下令嚴秋毫,盡道征夫苦,不惜耕人勞。江東今喪敗,千里空蕭條。此地村人居,不足容旌旄。君見大敵勇,莫但驚吾曹。
  再有大量的作品,則表達了眷懷故國之深情,人事蒼涼之悲憤,如《過淮陰有感》:
  登高悵望八公山,琪樹丹崖未可攀。莫想陰符遇黃石,好將鴻寶駐朱顏。浮生所欠只一死,塵世無由識九還。我本淮王舊雞犬,不隨仙去落人間。
  晚年作品,則偏重於表達逸民之痛、失節之恨,凄婉動人。如《賀新郎·有感》:
  萬事催華髮。論龔生、天年竟夭,高名難沒。吾病難將醫藥治,耿耿胸中熱血。待灑向西風殘月。剖卻心肝今置地,問華佗解我腸千結。追往事,倍凄咽。 故人慷慨多奇節,為當年、沉吟不斷,草間偷活。艾灸眉頭瓜噴鼻,今日須難訣絕。早患苦,重來千疊。脫屣妻孥非易事,竟一錢不值,何須說,人世事,幾完缺。
  吳偉業死前曾說:「吾詩雖不足以傳遠,而是中之寄託良苦,後世讀吾詩而知吾心,則吾不死矣。」 他所說「寄託良苦」,一是指他的詩歌多影射時事,只是懾於清廷之威不敢直言,所謂「詩史」之義即指此;二是指他以詩歌抒發自己失節之恨,希望後人能通過讀他的詩歌而了解他的內心痛苦,並體察他複雜矛盾的心情,進而喚起人們的愛國熱情。
[編輯本段]
文學成就
  吳偉業他一生寫詩千餘首。著有《梅村家藏稿》五十八卷,《梅村詩餘》,傳奇《秣陵春》,雜劇《通天台》、《臨春閣》,史乘《綏寇紀略》,《春秋地理志》等。
  吳偉業與錢謙益、龔鼎孳並稱「江左三大家」,又為婁東詩派開創者。詩以宗法唐人為主,兼取宋代蘇軾、陸遊。《四庫全書總目》評論說:「其少作大抵才華艷發,吐納風流,有藻思綺合、清麗芊眠之致。及乎遭逢喪亂,閱歷興亡,激楚蒼涼,風骨彌為遒上。」頗能概括其特色及前後變化。
詩歌特色
  圍繞黍離之痛,吳偉業以明末清初的歷史現實為題材,反映山河易主、物是人非的社會變故,描寫動蕩歲月的人生圖畫,志在以詩存史。這類詩歌約有四種:一種以宮廷為中心,寫帝王嬪妃戚畹的恩寵悲歡,引出改朝換代的滄桑巨變,如《永和宮詞》、《洛陽行》、《蕭史青門曲》、《田家鐵獅歌》等。第二種以明清戰爭和農民起義鬥爭為中心,通過重大事件的記述,揭示明朝走向滅亡的趨勢,如《臨江參軍》、《雁門尚書行》、《松山哀》、《圓圓曲》等。第三種以歌伎藝人為中心,從見證者的角度,敘述南明福王小朝廷的衰敗覆滅,如《聽女道士卞玉京彈琴歌》、《臨淮老妓行》、《楚兩生行》等。最後還有一種以平民百姓為中心,揭露清初統治者橫徵暴斂的惡政和下層民眾的痛苦,類似杜甫的「三吏」、「三別」,如《捉船行》、《蘆洲行》、《馬草行》、《直溪吏》和《遇南廂園叟感賦》等。此外還有一些感憤國事,長歌當哭的作品,如《鴛湖曲》、《后東皋草堂歌》、《悲歌贈吳季子》等,幾乎可備一代史實。他在《梅村詩話》中評自己寫《臨江參軍》一詩:「余與機部(楊廷麟)相知最深,於其為參軍周旋最久,故於詩最真,論其事最當,即謂之詩史可勿愧。」這種以「詩史」自勉的精神,使他放開眼界,「指事傳詞,興亡具備」,在形象地反映社會歷史的真實上,取得突出的成績,高過同時代的其他詩人。
  痛失名節的悲吟,是他詩歌的另一主題。這以清順治十年出仕為標誌,在靈與肉、道德操守與生命保存之間,吳偉業選擇苟全性命,墮入失節辱志的痛苦深淵,讓自贖靈魂的悲歌沉摯纏綿,哀傷欲絕。《自嘆》、《過吳江有感》、《過淮陰有感》、組詩《遣悶》等,懺悔自贖,表現悲痛萬分的心情,「誤盡平生是一官,棄家容易變名難」,「我本淮王舊雞犬,不隨仙去落人間」。《懷古兼吊侯朝宗》詩說:
  河洛烽煙萬里昏,百年心事向夷門。氣傾市俠收奇用,策動宮娥報舊恩。多見攝衣稱上客,幾人刎頸送王孫。死生總負侯贏諾,欲滴椒漿淚滿樽。
  詩人自註:「朝宗歸德人,貽書約終隱不出,余為世所逼,有負夙諾,故及之。」在《賀新郎·病中有感》詞里,自我剖析:「故人慷慨多奇節。為當年沉吟不斷,草間偷活」,「脫屣妻孥非易事,竟一錢不值何須說。」臨死仍不忘反省:「忍死偷生廿載餘,而今罪孽怎消除?受恩欠債應填補,總比鴻毛也不如。」自怨自艾,後悔不迭。吳偉業是真誠的,以詩自贖確實是其心音的流露,《梅村家藏稿》以仕清分前後兩集, 「立意截然分明」,表示他不迴避和掩飾自己的污點,死時遺命家人斂以僧裝,題曰「詩人吳梅村之墓」,用以表明身仕二姓的悔恨與自贖的真心。這類詩歌對我們認識在理想與現實、感情與理智的困擾與衝突里掙扎的人生悲劇,有著啟迪作用。
梅村體
  梅村體指在繼承初唐四傑七言樂府的格律和元白長慶體敘事體制基礎上變化創新而成的長篇七言歌行。
  吳偉業是在繼承元、白詩歌的基礎上,自成一種具有藝術個性的「梅村體」。它吸取白居易《長恨歌》、《琵琶行》和元稹《連昌宮詞》等歌行的寫法,重在敘事,輔以初唐四傑的采藻繽紛,溫庭筠、李商隱的風情韻味,融合明代傳奇曲折變化的 戲劇性,在敘事詩里獨具一格。梅村體的題材、格式、語言情調、風格、韻味等具有相對穩定的規範,以故國愴懷和身世榮辱為主,「可備一代詩史」,又突出敘事 寫人,多了情節的傳奇化。它以人物命運浮沉為線索,敘寫實事,映照興衰,組織結構,設計細節,極盡俯仰生姿之能事。「梅村體」敘事詩約有百首,如《永和宮詞》、《蕭史青門曲》、《鴛湖曲》、《圓圓曲》、《聽女道士卞玉京彈琴歌》等, 把古代敘事詩推到新的高峰,對當時和後來的敘事詩創作起了很大的影響。《圓圓曲》是「梅村體」的代表作,也是吳偉業膾炙人口的長篇歌行,它以吳三桂、陳圓 圓的悲歡離合為線索,以極委婉的筆調,譏刺吳為一己之私情叛明降清,打開山海關門,淪為千古罪人。全詩規模宏大,個人身世與國家命運交織,一代史實和人物形象輝映,運用追敘、插敘、夾敘和其它結構手法,打破時空限制,不僅重新組合紛繁的歷史事件,動人心魄,也使情節波瀾曲折,富於傳奇色彩。細膩地刻畫心 理,委婉地抒發感情,比喻、聯珠的運用,歷史典故與前人詩句的化用,增強了詩歌的表現力。而且注重轉韻,每一轉韻即進入新的層次。詩人畫龍點睛般的議論穿 插於敘事中,批判力量蓄積於錯金鏤彩的華麗辭藻中,「慟哭六軍俱縞素,衝冠一怒為紅顏」,精警雋永,成了傳頌千古的名句。
  吳偉業歌行成績突出,譽滿當世,袁枚說「公集以此體為第一」(《吳梅村全集》卷第二附 「評」)。趙翼評吳偉業詩:「以唐人格調,寫目前近事,宗派既正,詞藻又豐,不得不為近代中之大家。」(《甌北詩話》卷九)受其影響寫作「梅村體」的吳兆騫(1631~1684)因丁酉科場案,遣戍黑龍江寧古塔,《秋笳集》描寫塞外風光和鬱憤情懷,蒼涼激楚。吳兆騫的《榆關老翁行》、《白頭宮女行》,以 「老翁」和「宮女」的身世遭遇和榮辱變遷,反映家國滅亡,感慨沉淪,與「梅村體」詩歌一脈相承。至清末王?運《圓明園詞》、樊增祥前後《彩雲曲》、楊圻《天山曲》、王國維《頤和園詞》等,都是「梅村體」的遺響。

代表作品
  《圓圓曲》
  鼎湖當日棄人間,破敵收京下玉關,慟哭六軍俱縞素,衝冠—怒為紅顏。
  紅顏流落非吾戀,逆賊夭亡自荒宴。電掃黃巾定黑山,哭罷君親再相見。
  相見初經田竇家,侯門歌舞出如花。許將戚里箜篌伎,等取將軍油壁車。
  家本姑蘇浣花里,圓圓小字嬌羅綺。夢向夫差苑裡游,宮娥擁入君王起。
  前身合是採蓮人,門前一片橫塘水。橫塘雙槳去如飛,何處豪家強載歸。
  此際豈知非薄命,此時唯有淚沾衣。薰天意氣連宮掖,明眸皓齒無人惜。
  奪歸永巷閉良家,教就新聲傾坐客。坐客飛觴紅日暮,一曲哀弦向誰訴?
  白晳通侯最少年,揀取花枝屢回顧。早攜嬌鳥出樊籠,待得銀河幾時渡?
  恨殺軍書抵死催,苦留後約將人誤。相約恩深相見難,一朝蟻賊滿長安。
  可憐思婦樓頭柳,認作天邊粉絮看。遍索綠珠圍內第,強呼絳樹出雕闌。
  若非壯士全師勝,爭得蛾眉匹馬還?蛾眉馬上傳呼進,雲鬟不整驚魂定。
  蠟炬迎來在戰場,啼妝滿面殘紅印。專征蕭鼓向秦川,金牛道上車千乘。
  斜谷雲深起畫樓,散關月落開妝鏡。傳來消息滿江鄉,烏桕紅經十度霜。
  教曲伎師憐尚在,浣紗女伴憶同行。舊巢共是銜泥燕,飛上枝頭變鳳凰。
  長向尊前悲老大,有人夫婿擅侯王。當時只受聲名累,貴戚名豪競延致。
  一斛明珠萬斛愁,關山漂泊腰肢細。錯怨狂風颺落花,無邊春色來天地。
  嘗聞傾國與傾城,翻使周郎受重名。妻子豈應關大計,英雄無奈是多情。
  全家白骨成灰土,—代紅妝照汗青。君不見,館娃初起鴛鴦宿,越女如花看不足。
  香徑塵生烏自啼,屧廊人去苔空綠。換羽移宮萬里愁,珠歌翠舞古梁州。
  為君別唱吳宮曲,漢水東南日夜流!
  《琴河感舊四首》並序
   小序:楓林霜信,放棹琴河。忽聞秦淮卞生賽賽,到自白下,適逢紅葉,余因客座,偶話舊遊,主人命犢車以迎來,持羽觴而待至。停驂初報,傳語更衣,已託病痁,遷延不出。知其憔悴自傷,亦將委身於人矣。予本恨人,傷心往事。江頭燕子,舊壘都非;山上蘼蕪,故人安在?久絕鉛華之夢,況當搖落之辰。相遇則惟看楊柳,我亦何堪;為別已屢見櫻桃,君還未嫁。聽琵琶而不響,隔團扇以猶憐,能無杜秋之感、江州之泣也!漫賦四章,以志其事。
  其一
  白門楊柳好藏鴉,誰道扁舟盪槳斜。
  金屋雲深吾谷樹,玉杯春暖尚湖花。
  見來學避低團扇,近處疑嗔響鈿車。
  卻悔石城吹笛夜,青驄容易別盧家。
  其二
  油壁迎來是舊遊,尊前不出背花愁。
  緣知薄倖逢應恨,恰便多情喚卻羞。
  故向閑人偷玉箸,浪傳好語到銀鉤。
  五陵年少催歸去,隔斷紅牆十二樓。
  其三
  休將消息恨層城,猶有羅敷未嫁情。
  車過捲簾徒悵望,夢來褍袖費逢迎。
  青山憔悴卿憐我,紅粉飄零我憐卿。
  記得橫塘秋夜好,玉釵恩重是前生。
  其四
  長向東風問畫蘭,玉人微嘆倚闌干。
  乍拋錦瑟描難就,小疊瓊箋墨未乾。
  弱葉懶舒添午倦,嫩芽嬌染怯春寒。
  書成粉箑憑誰寄,多恐蕭郎不忍看。
   《聽女道士卞玉京彈琴歌》
   鴐鵝逢天風,北向驚飛鳴。飛鳴入夜急,側聽彈琴聲。 借問彈者誰?雲是當年卞玉京。
  玉京與我南中遇,家近大功坊底路。 小院青樓大道邊,對門卻是山中住。
  中山有女嬌無雙,清眸皓齒垂明璫。 曾因內宴直歌舞,坐中瞥見塗鴉黃。
  問年十六尚未嫁,知音識曲彈清商。 歸來女伴洗紅妝,枉將絕技矜平康,如此才足當侯王。
  萬事倉皇在南渡,大家幾日能枝梧。 詔書忽下選蛾眉,細馬輕車不知數。
  中山好女光徘徊,一時粉黛無人顧。 艷色知為天下傳,高門愁被旁人妒。
  盡道當前黃屋尊,誰知轉盼紅顏誤。 南內方看起桂宮,北兵早報臨瓜步。
  聞道君王走玉驄,犢車不用聘昭容。 幸遲身入陳宮裡,卻早明填代籍中。
  依稀記得祁與阮,同時亦中三宮選。 可憐俱未識君王,軍府抄名被驅遣。
  漫詠臨春瓊樹篇,玉顏零落委花鈿。 當時錯怨韓擒虎,張孔承恩已十年。
  但教一日見天子,玉兒甘為東昏死。 羊車望幸阿誰知?青冢凄涼竟如此!
  我向花間拂素琴,一彈三嘆為傷心。 暗將別鵠離鸞引,寫入悲風怨雨吟。
  昨夜城頭吹篳篥,教坊也被傳呼急。 碧玉班中怕點留,樂營門外盧家泣。
  私更裝束出江邊,恰遇丹陽下渚船。 翦就黃絁貪入道,攜來綠綺訴嬋娟。
  此地繇來盛歌舞,子弟三班十番鼓。 月明弦索更無聲,山塘寂寞遭兵苦。
  十年同伴兩三人,沙董朱顏盡黃土。 貴戚深閨陌上塵,吾輩漂零何足數!
  坐客聞言起嘆嗟,江山蕭瑟隱悲笳。 莫將蔡女邊頭曲,落盡吳王苑裡花。
  鴛湖曲  
  鴛鴦湖畔草粘天,二月春深好放船。柳葉亂飄千尺雨,桃花斜帶一溪煙。
  煙雨迷離不知處,舊堤卻認門前樹。樹上流鶯三兩聲,十年此地扁舟住。
  主人愛客錦筵開,水閣風吹笑語來。畫鼓隊催桃葉伎,玉簫聲出柘枝台。
  輕靴窄袖嬌妝束,脆管繁弦競追逐。雲鬟子弟按《霓棠》,雪面參軍舞《鴝鵒》。
  酒盡移船曲榭西,滿湖燈火醉人歸。朝來別奏新翻曲,更出紅妝向柳堤。
  歡樂朝朝兼暮暮,七貴三公何足數。十幅蒲帆幾尺風,吹君真上長安路。
  長安富貴玉驄嬌,侍女熏香護早朝。分付南湖舊花柳,好留煙月伴歸橈。
  那知轉眼浮生夢,蕭蕭日影悲風動。中散彈琴竟未終,山公啟事成何用。
  東市朝衣一旦休,北邙壞土亦難留。白楊尚作他人樹,紅粉知非舊日樓。
  烽火名園竄狐兔,畫閣偷窺老兵怒。寧使當時沒縣官,不堪朝市都非故。
  我來倚棹向湖邊,煙雨台空倍惘然。芳草乍疑歌扇綠,落英錯認舞衣鮮。
  人生苦樂皆陳跡,年去年來堪痛惜。聞笛休嗟石季倫,銜杯且效陶彭澤。
  君不見白浪掀天一葉危,收竿還怕轉船遲。世人無限風波苦,輸與江湖釣叟知。 
  永和宮詞
  揚州明月杜陵花,夾道香塵迎麗華。舊宅江都飛燕井,新侯關內武安家。
  雅步纖腰初召入,鈿合金釵定情日。丰容盛鬋固無雙,蹴踘彈棋復第一。
  上林花鳥寫生綃,禁本鐘王點素毫。楊柳風微春試馬,梧桐露冷夜吹蕭。
  君王宵旰無歡思,宮門夜半傳封事。玉幾金床少晏眠,陳娥衛艷誰頻侍。
  貴妃明慧獨承恩,宜笑宜愁慰至尊。皓齒不呈微素問,蛾眉欲蹙又溫存。
  本朝家法修清宴,房帷久絕珍奇薦。敕使惟追陽羨茶,內人數減昭陽膳。
  維揚服制擅江南,小閣爐煙瀋水含。私買瓊花新樣錦,自修水遞進黃柑。
  中宮謂得君王意,銀鐶不妒溫成貴。早日艱難護大家,比來歡笑同良娣。
  奉使龍樓賈佩蘭,往還偶失兩宮歡。雖雲樊嬺能辭令,欲得昭儀喜怒難。
  綠綈小字書成印,瓊函自署充華進。請罪長教聖主憐,含辭欲得君王慍。
  君主內顧恤傾城,故劍還存敵體恩。手詔玉人蒙詰問,自來階下拭啼痕。
  外家官拜金吾尉,平生遊俠多輕利。縛客因催博進錢,當筵便殺彈箏伎。
  班姬才調左姬賢,霍氏驕奢竇氏專。涕泣微聞椒殿詔,笑譚豪奪灞陵田。
  有司奏削將軍俸,貴人冷落宮車夢。永巷傳聞去玩花,景和門裡誰陪從!
  天顏不懌侍人愁,后促黃門召共游。初勸官家佯不應,玉車早到殿西頭。
  兩王最小牽衣戲,長者讀書少者弟。聞道群臣譽定陶,獨將多病憐如意。
  豈有神君語帳中,漫雲王母降離宮。巫陽莫救倉舒恨,金鎖雕殘玉箸紅。
  從此君王慘不樂,叢台置酒風蕭索。已報河南失數州,況經少子傷零落。
  貴妃瘦損坐匡床,慵髻啼眉掩洞房。豆寇湯溫冰簟冷,荔支漿熱玉魚涼。
  病不輕秋淚沾臆,俳徊自絕君王膝。苔沒長門有夢歸,花飛寒食應相憶。
  玉匣珠襦啟便房,薤歌無異葬同昌。君王欲制《哀蟬賦》,誄筆詞臣有謝庄。
  頭白宮娥暗嚬蹙,庸知朝露非為福。宮草明年戰血腥,當時莫向西陵哭。
  窮泉相見痛蒼黃,還向官家問永王。倖免玉環逢喪亂,不須銅雀怨興亡。
  自古豪華如轉轂,武安若在憂家族。愛子雖添北渚愁,外家已葬驪山足。
  夜雨椒房陰火青,杜鵑啼血濯龍門。漢家伏後知同恨,止少當年一貴人。
  碧殿凄涼新木拱,行人尚識昭儀冢。麥飯冬青問茂陵,斜陽蔓草理殘壠。
  昭丘松檟北風哀,南內春深擁夜來。莫奏《霓裳》天寶曲,景陽宮井落秋愧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6
 樓主| 穿鞋的蜻蜓 發表於 2010-6-20 18:45 | 只看該作者
JoanneJyy: 前四句以寫景為主,描繪出吳江傍晚的誘人景色。城外長堤遠遠望去,好似欲將城池擁在自己懷中;落日餘暉中,盤空高塔與波光粼粼相映成趣;那八十五孔長橋橫卧水面
精彩!謝謝簡明精鍊的講解:)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7
 樓主| 穿鞋的蜻蜓 發表於 2010-6-20 18:46 | 只看該作者
霜天紅葉: 作者:吳偉業  年代:清
是,謝謝註明!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8
 樓主| 穿鞋的蜻蜓 發表於 2010-6-20 18:46 | 只看該作者
TCM: 不知道"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417

主題

6495

帖子

1萬

積分

七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13804
9
霜天紅葉 發表於 2010-6-20 19:09 | 只看該作者
穿鞋的蜻蜓: 是,謝謝註明!
不好意思啦,告訴答案了,不過不是我第一個說的!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650

主題

5369

帖子

7679

積分

四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7679
10
TCM 發表於 2010-6-21 00:11 | 只看該作者
穿鞋的蜻蜓:
吳偉業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67

主題

1969

帖子

4997

積分

二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4997
11
xoyuanfen 發表於 2010-6-21 03:57 | 只看該作者
穿鞋的蜻蜓: 人物綜述
  清初有影響的詩人,史推「江左三大家」——錢謙益、吳偉業和龔鼎孳,而真正有資格與「才名滿天下」(錢泳《履園叢話》)的詩壇領袖錢謙益並列的,
謝謝介紹, 字一閃一閃有點暈。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3 12:51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