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河南黑磚窯主圍攻央視記者 黃河灘狂追10公里(組圖)

[複製鏈接]

1040

主題

1295

帖子

2052

積分

五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2052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oldgunner69 發表於 2010-7-22 18:18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中牟狼城崗鎮窯主堵路的方式之一。

  



  中牟狼城崗鎮窯主堵路的方式之二。

  



  把摩托車橫在了採訪車前。

  



  民警趕到仍不讓離開。

  指揮打手追堵、圍攻記者;打個電話,全鎮各個通往非法磚窯的路口迅速被窯主堵上。經常出現在影視中的黑社會老大的卑劣行為,7月12日和16日卻在河南中牟縣狼城崗鎮上演。但和演繹版不同的是,卑劣行為的指揮者並不是什麼黑社會老大,而是狼城崗鎮政府的幹部。

      緣起:關停黑磚窯,中牟被舉報按兵不動

  眼下,黃河已進入防汛的關鍵時期,「沿黃各地的非法磚瓦窯廠,一定程度上會給黃河防汛帶來麻煩」。鑒於此,在河南省的各級政府的高度重視下,河南境內的沿黃各地治理黑磚瓦廠的行動正在如火如荼地開展。

  而「河南中牟縣狼城崗鎮黃河灘區的一個村莊內,就分佈著40餘家違規實心粘土磚場,一直在生產,嚴重威脅黃河行洪安全」。7月12日,中央電視台經濟半小時欄目記者袁柏鑫一行,根據報料趕赴當地進行調查採訪,探解黃河灘區磚瓦窯廠或存或廢的疑問。

  狼城崗鎮距中牟縣城28公里,遠遠眺望該鎮的韋灘村,便可見到灘區內密密麻麻的磚窯廠。沿途拉粘土磚的汽車司機們告訴袁柏鑫一行,這些磚窯均正在生產著。

  當日中午11時,袁柏鑫一行來到韋灘村的幾家窯廠進行採訪,一位姓李的磚廠老闆說,該村現存的實心黏土磚廠有40多家,去年9月整治時,已經拆除了40%,對於被拆除的窯廠,他們這些沒被拆的窯廠老闆根據鎮里的安排,向對方以每座窯40萬元的價格進行補償。

  當日中午12時,袁柏鑫一行來到該村的「魏希合窯廠」(錦旗上顯示的內容)採訪,在該窯廠的辦公室內,懸挂著兩面錦旗,其中一個的落款日期是1997年,由此可見,這個窯廠存在已達13年之久,按照河南省治理磚瓦窯場的有關規定,該窯早就屬於拆除之列。

  兩位50歲左右的磚廠負責人稱,現在他們取土買地的價格已經從去年的每畝5萬元漲到了今年的8萬元,每個窯廠每年要向當地鎮政府、工商、土地等部門繳納好幾萬元的費用,在談話中,這兩位負責人一直在稱讚鎮黨委書記張勝利,說他對磚窯和當地農民照顧有加,口碑極好……

  當日下午1時26分,央視記者從魏希合窯廠離開后,剛走到村外的道路上,就看到有兩名男子朝採訪車跟來,並不斷撥打手機。

  當央視記者行至幾公裡外的東狼城崗村時,一輛車號為豫AEP676的車跟了上來,此輛車之後還跟著兩輛黑色轎車。央視記者的車慢,後邊的車也慢,央視記者的車停,後邊的車也停。

  央視記者將車停在路邊下車,豫AEP676車上下來一位幹部模樣的男子,帶著一群不明身份的男子圍了上來,幹部模樣的男子和央視記者對話如下:

  「你們是幹什麼的?從哪裡來的?把證件拿出來我看看?」

  「你們是誰,為什麼要看證件?」

  「別管我是誰,把你的證件拿出來吧!」

  為避免意外,央視記者拿出了身份證遞給對方,看過證件幹部模樣的男子示意可以離開。

  但央視記者剛走出不到50米遠,就發現有一輛摩托車跟了上來,車上兩個男子身型剽悍,其中一個脖子上掛著個粗大的金鏈子。

  「我們本打算繼續往開封方向行駛,但見前方是個岔路口,於是乾脆停車,問後面跟上來騎摩托車的倆男子往開封方面該怎麼走,以向對方示意要離開此地。」

  戴金鏈子的男子指了一條路:「往這邊走吧。」

  按照該男子指的方向走了不到300米,路況越來越差。央視記者看到路邊一乘涼的老農,遂停車問路,老農告訴他們,「往開封方向根本不是走這條路,這條路是拉莊稼時走的,你們應該掉頭回去」。

  這時,兩名騎摩托的男子趕了過來,阻止老農給央視記者指路,並跳下車來,罵罵咧咧地命令央視記者下車。

  為避免意外發生,央視記者一行避開了衝過來的兩名男子,加快車速行駛,跳上摩托車的兩名男子緊追不捨。

  「騎摩托車的兩名男子指的路是荒無人煙的黃河邊灘地,因為剛下過雨,路面坎坷難行,不時可以聽到路面刮擦底盤的刺耳響聲」。

  被追趕到了黃河邊后,幾個幹活兒的村民又給央視記者指了一條通往灘外的道路,而這時,兩名騎摩托車的男子已經追來,嘴裡罵罵咧咧地大喊停車。

  央視記者一邊駕車離去,一邊撥打110報警……

  到達灘區的一條公路上時,兩名騎摩托的男子追趕上來,將摩托車橫在了採訪車前,並衝過去要求記者們下車, 「你們是不是想找死啊……」

  不到五分鐘,另兩輛此前跟蹤的黑色轎車也拉了滿車的人趕了過來……

  一名騎摩托車的矮胖男子拿起磚頭拍打採訪車的前擋風玻璃……而「金鏈子」則將前後車牌強行掰下放在摩托車上。同時把採訪車后保險杠踹掉,車身也被砸得到處是坑。

  在車內,央視記者聽到這群人在商量:「他們報警了,別打了,就說他們把莊稼壓壞了不讓走就行了。」

  圍堵持續了兩個多小時,央視記者在當地人員「陪同」下去了鎮政府,後來狼城崗派出所民警趕到……

  面對民警,在摩托車被推開后,不明身份人員仍不願放行,「金鏈子」裸著上身更是蹲在車前不肯起來,稱「除非賠我們莊稼錢」……經民警多次勸說,記者終於在當日下午4時許安全抵達了狼城崗鎮政府。

  離開該鎮政府的時候,一男子在鎮政府大院內多次跳過來攔車,並一直大罵,經鎮政府工作人員「勸阻」事件才得以平息。

  中牟縣縣委宣傳部的人以及狼城崗鎮政府的人員對央視記者一行說:「來前怎麼不先通知我們呢。要是通知我們就不會有這種事情發生了……」

      鬧劇:窯主接到通知后各顯神通封堵通往窯廠的路口

  狼城崗鎮政府工作人員承認豫AEP676的車輛是鎮政府工作人員的車輛,稱「這是一輛私家車,並未參與跟蹤,只是路過現場而已」。

  7月16日,央視記者再赴狼城崗鎮回訪時,認出了驅車帶頭跟蹤他們的其中一位剽悍男子,而這位男子則是該鎮企業辦主任,名叫李振嶺。李振嶺稱自己當時是去制止窯主們鬧事了。

  「我們和中牟縣國土資源局領導一到鎮政府,該鎮的領導都躲避不見,可能怕我們再認出來誰來……」央視記者說。

  7月16日12時,央視記者請求李振嶺帶隊去各窯廠去做現場採訪,李答應后就不見了。「離開鎮政府北行不到500米我們自行來到了一家正在生產的窯廠,當時窯主帶人阻撓採訪,我們就打電話聯繫了李主任,告訴他如果他不過去,發生一切險情由他們負責,李主任才極不情願地過去了。沒等我們拍攝完,李主任又不見了……」

  隨後,央視記者在中牟縣國土資源局領導的陪同下欲行對各個窯廠進行採訪,但奇怪的是,早晨還暢通著的通往窯廠的各路口,此時卻均已被堵住,並且有專人專車看守。這些路口有的被橫上車輛,有的被拉上繩索,有的被立上「前方施工」的禁行牌子。見拉磚的車輛均可以暢通無阻,央視記者便要進去採訪,負責看守的男子就一邊推搡一邊告訴他們,「接上級通知,前方有飛機投彈演習,危險;前方施工呢,危險……」

  「問這些堵路的男子裡面有幾座窯廠,都說沒幾座了,還說沿黃一線封丘縣、蘭考縣、開封市的水稻鄉等地的磚瓦窯廠也都在偷著干呢,且問我們為何不去看看。」央視記者說:「當時因為無法進去採訪,我們就採訪了拉磚汽車的司機,都告訴我們這些窯都在生產呢……官方數字顯示:全中牟縣目前共有180座非法磚窯……後來封丘、蘭考等地我們要都去實地採訪了,此前沒拆除的窯廠也都和中牟一樣沒按相關規定停產……」

      觀點:違規磚瓦窯是否該拆除有待商榷

  目前黃河沿岸各地打擊灘區違規窯廠行動正進行得轟轟烈烈,但是經過實地考察后,記者卻對此持有不同觀點。而這種觀點的形成則來源於7月10日一位正在指揮拆窯的縣領導的感慨:「真心疼啊,這些窯都是老百姓要麼貸款,要麼集體兌錢建起來的,每座都得幾十萬甚至上百萬元的投資,你說得多少人破產啊,但是沒法啊,上面的讓拆的……」

  其實這位領導的感慨並不是沒有道理的。就拿中牟縣而言,該縣黃河灘區內駐紮著好幾個鄉鎮,數十個村莊,30000多村民,上世紀八十年代政府部門曾將窯廠視為民辦企業,鼓勵村民建窯。而「近些年由於政府部門高度重視黃河防汛和耕地采土問題,禁止在灘區建窯生產粘土磚,但矛盾是目前環保磚在農村就沒什麼市場,老百姓高度信賴的還是粘土磚」。而粘土磚既然很有市場,那麼窯廠的存在就自然有它的道理。

  「其實,灘區的土地不屬於耕地,小浪底大壩建成后,黃河出現大面積漫灘的情況已經很少發生。不是我們對防洪問題不重視,而是現實問題就擺在眼前,灘區除了靠水吃水外,基本上沒什麼資源。在灘地上耕種收成也是不可靠的,防洪紅線以外的漫灘也往往會導致絕收。」當地政府職能部門一位官員說:「你們看看,窯廠都在我們村子的附近,如果說窯廠影響防洪都該拆除,那麼村莊該不該拆除,灘區的鄉鎮該不該搬遷?一座窯才多大呀…… 」

  「政府應該有規劃、有計劃地保留黃河灘區的磚窯廠,搞一刀切、一棍子打死是不應該的。」曾經對此搞過專項調研的開封市一位縣級宣傳部人員認為:「在黃河防汛紅線以內的窯廠確實需要關停外,其他的只要不是挖耕地上的土,我認為是可以保留的。一來黃河從上游帶來的泥沙每年都會抬高河床,利用灘區的泥沙燒磚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河床高度,而被取土的部分,也會在汛期內被河水新帶來的泥沙填平;其二,在安全範圍內合理利用黃河取之不盡的泥沙燒磚,對黃河沿岸缺乏資源的地方無疑是一種有效的資源補償。如果政府有計劃、有規劃的允許開窯,不但可以補充一方政府的財政不足,對灘地擁有佔有和使用權的老百姓也能得到實惠,並且很多農民也不需要外出務工了,相對而言為窯廠搬磚、挖土、燒窯,薪水也是不菲的。」

  「去年省政府下文要求拆除40%的非法窯廠,我想上級政府部門對窯廠的積極作用也應該是有所考慮的。目前剩餘60%的窯廠何時開工還一直在等政策,老百姓偷偷生產是可以理解的,他們等不起啊,建窯所貸的款每天都需要付利息的。」開封一鄉級窯業協會李姓會長說:「有計劃、有規劃地允許農民在黃河灘區開窯廠,與目前所提倡節能、低碳等觀念並不衝突。」

  「雖然採訪受到了很大的委屈,但我覺得窯主們的自我維權行為是可以理解的,他們其實也很可憐,我對磚窯是否該拆除問題持保留意見。」央視記者袁柏鑫說。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12 20:29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