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漢宮廷故事11:4
西漢宮廷故事
李西興
1995年初稿於中國陝西西安
2009年修訂於紐西蘭奧克蘭
第十一篇 從奴隸到大將軍
(四)大將軍慎刑保全蘇建 衛皇后一門富貴尊榮
衛青多次統率漢朝軍隊出塞遠征,卻從來不擅功專權。他第四次出擊匈奴,大獲全勝,除了被封為大將軍外,武帝還下詔褒獎,增益他的封邑,還把他三個幼小的兒子都封為列侯。衛青推辭說:「我有幸在軍中供職。仰仗著陛下的神武英明,我軍大捷。這也諸將校力戰之功啊。我已經幸蒙陛下益封。但是臣的兒子尚且年幼,沒有任何功勞,怎麼敢受封呢?」漢武帝說:「我是不會忘記隨征將校之功的。」於是封衛青的部將公孫敖等七人為列侯,李沮等三人賜爵關內侯。
元朔六年(公元前123年)春,衛青第五次出征匈奴時,翕侯趙信為前將軍,衛尉蘇建為右將軍。二將並軍三千餘騎,獨逢單於大軍,激戰了一兩天,漢軍死傷殆盡。趙信原是投降漢軍的匈奴人,在敵方的引誘下,率所部不足八百騎的余兵向單於投降。蘇建全軍覆沒,隻身逃回衛青的大營。衛青問他的屬吏們如何處理蘇建。有個叫周霸的說:「自大將軍出兵以來,從來沒有斬過副將。現今蘇建棄軍敗回,可以斬首,以申明將軍的權威。」其他的屬吏卻反對說:「蘇建以數千人對單於數萬人,力戰喪師敗歸。如果斬了他,則今後戰敗的部將,就只能投降敵軍了。所以蘇建不當斬。」衛青說:「我有幸身為皇上的心腹將領,還怕沒有權威嗎?我不敢自擅權專誅於國境之外。還是把蘇建送回去,請天子裁定吧。」由於衛青的謹慎,蘇建得以倖免遭軍法處死。
按:在《漢武大帝》電視劇中,趙信,這位率部投降漢朝的匈奴貴族,原名阿胡兒。伊稚斜單於的妹妹阿依妹,曾是趙信的情人。伊稚斜讓阿依妹到陣前說降趙信。趙信部監軍射死阿伊妹,逼反了趙信和他所率的降漢匈奴部眾。這一情節雖與史實有所出入,我認為從影視藝術角度上講,還算是編劇創作里比較成功的一幕。蘇建隻身逃回,向大將軍衛青請罪。衛青徵求眾將的意見。
編劇竟然借李廣之口說出這樣的話:「沒本事當前鋒,就不要干。這下倒好,全軍覆沒。哼,你還有臉回來!敗軍者,依漢律當斬。至少也要褫奪軍爵。本將當年,不就是如此嗎?」這段無端捏造的話,嚴重地損害了李廣的歷史形象。
蘇建是西漢名臣蘇武【漢武帝末年,蘇武出使匈奴,被扣留在北海(即今之貝加爾湖)牧羊十九年。他堅持漢使氣節,決不投降。受到史家和後人的讚譽】的父親。蘇建曾經勸諫衛青說:「大將軍如此被皇上看重,卻得不到天下賢士大夫的稱譽。請將軍效法古代名將,招納選擇賢能人士。」衛青卻不同意,說:「以前魏其侯和武安侯就厚待結交賓客,天子常常對此切齒痛恨。奬拔賢良人才,貶黜不稱職者,使天下士大夫親附,是帝王的權利啊!做臣子的只能守法盡職而已,怎麼能插手招賢納士呢?」霍去病也效仿他舅父,堅持這種當臣子的處世哲學。這就是衛青、霍去病深受漢武帝信任,終身尊崇的根本原因。
衛青堅持不參與朝政,是深有自知之明的。他心裡明白,皇上看重他,一是眷顧他是皇后的親屬,而是欣賞他的軍事才幹。衛青在宮中執勤時,漢武帝經常很隨便地躺在卧室里召見他。而接見汲黯,武帝一定要穿戴整齊,端坐在大殿里。有次武帝在武帳中,沒有戴皇冠,恰好汲黯前來奏事,武帝趕緊迴避在圍屏後面。衛青則從來沒有受到過武帝如此的禮遇。在武帝的心目中,衛青不過是位高級武士罷了。
有一次,朝廷決定強遷關東的富豪到茂陵去落戶。大俠郭解也在遷徙戶之列。衛青曾為郭解向皇帝講情,說:「郭解家貧窮,不應列為被遷的富豪。」武帝笑著說:「一介平民,竟然能讓大將軍為他說情,可見郭解並不貧窮。」【在《漢武大帝》劇中,這個故事被改編為,田蚡接受了郭解的賄賂,托其姐姐王太後為郭解求情】連這點子小事,漢武帝都不買衛青的賬,又何況是國家的大政方針呢?因此,即就是衛青不自量力地有所進言,不僅不起作用,反而有可能招致皇帝的厭惡。
大將軍衛青在對漢匈戰爭中戰功赫赫,姐姐又是皇后,所以在朝中日益尊貴。滿朝大臣誰也不敢和衛青分庭抗禮。唯獨右內史汲黯,見了衛青長揖不拜。有人勸汲黯說:「是天子想讓群臣尊崇大將軍。並且大將軍職務尊貴,也值得敬重。您不可以見了他不下拜啊!」汲黯說:「能讓大將軍有長揖之客,難道不是敬重他嗎?」衛青聽說后,愈加認為汲黯賢良。他屢次向汲黯請教朝廷上有疑難的事情,比以往更加禮遇汲黯。
衛子夫被立為皇后之後,衛氏一門均富貴尊榮。她的大姐嫁給公孫賀。公孫賀後來擔任丞相,兒子公孫敬任太僕,父子同列公卿之位。二姐嫁給詹事陳掌。弟弟衛青和外甥霍去病先後為侍中,得以有機會率軍出征匈奴,拜將封侯。衛青的官職最終晉陞為大司馬大將軍。大司馬是武帝朝所設,相當於漢初和丞相平級的太尉。漢武帝同時封霍去病為大司馬票騎將軍,目的是為使霍去病的官階和俸祿與衛青相等。當時流傳著一首歌謠:「生男何必喜,生女何必怒,請看衛子夫,入宮霸天下。」儘管衛青的進身之階,是因姐姐受到皇帝寵愛,但衛青日後的尊崇,是他在漢匈戰爭中立下赫赫軍功而獲得的。並且,由於衛青地位的日益尊崇,也鞏固了衛皇后和太子的地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