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漢景帝與梁孝王(2)

[複製鏈接]

696

主題

1019

帖子

4211

積分

一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4211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lixixing 發表於 2009-6-23 09:34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西漢宮廷故事8:2

西漢宮廷故事


李西興

1995年初稿於中國陝西西安

2009年修訂於紐西蘭奧克蘭


第八篇  漢景帝與梁孝王



(二)韓安國痛陳全親情  袁將軍大義釋國疑
梁孝王深受母親竇太后的寵愛,被賞賜的財物不可勝數。當時他修建梁國的國都東苑,方圓達三百餘里,並且把都城也擴建到方圓七十里。他在都城和苑囿里大肆修建宮殿,僅連接樓台亭閣的通道就長三十多里,都是用凌空架起的方式建造的。梁孝王還擁有漢景帝賜予的天子旌旗儀仗。他每次出行遊獵,隨從千乘萬騎,儀仗比照天子,外出要清道,並嚴令沿途的行人迴避,回來也要嚴加警戒。
梁孝王以至親的原因,特授予可以自己任命本國的相國和二千石官員。他因此而大肆招攬四方的豪傑之士。殽山以東的說客策士,如齊地的羊勝、公孫詭和鄒陽等,紛紛投奔梁國。公孫詭有許多奇計邪謀。他第一次見到梁孝王,就受賜千金,官至中尉。梁國人都稱他為公孫將軍。梁國還大量製造兵器,弩弓和矛等多達數十萬件。梁國府庫積聚貯藏的金錢多達一百萬萬,珠玉寶器甚至比京師還要多。
景帝得知梁孝王在國內的所作所為之後,心裡很不高興。竇太后因此遷怒於梁國使臣,不願意接見他們。並派人查問責備梁王的行為。當時梁國的使臣是韓安國。他就去見館陶長公主劉嫖,流著眼淚說:「梁王作為兒子是如此孝順,作為臣子又是如此忠心,為什麼太后對此不知道呢?前些日,吳楚齊趙七國叛亂,自函谷關(今河南省靈寶縣東北部)以東,都聯合起來向西進攻。唯有梁王和皇上最親,又最為艱難。梁王想起太后和皇上在關中,而諸侯叛亂,一句話還沒說完,眼淚先流了好幾行。他就跪在地上,送我們六人領兵去反擊吳楚。叛軍不敢西進而最終敗亡,是因為梁王出了大力。現在太後用禮制苛責梁王的小節。梁王的父兄都是帝王,從來所見的都很大氣。他所用車馬旌旗儀仗,都是皇上賞賜的。所以出入清道警戒,用以向邊遠的小縣城及其他諸侯炫耀,是想讓天下知道太后和皇上疼愛他。現在太后查問梁王的過錯,並且責備梁國的使臣。梁王知道后,恐懼不安,日夜哭泣,加上思念母親,又不知所措。太後為什麼不體諒一下如此忠孝的梁王呢?」
長公主把這番話轉訴給竇太后。竇太后高興地說:「你再去給皇上說說。」景帝聽說后,心裡的疙瘩也就解開了。他去見太后,把皇冠脫掉謝罪說:「我們兄弟不能相互溝通,反倒讓太后增添憂愁!」於是他就召見所有的梁國使臣,並且厚賞了他們。從此以後,梁孝王和太后之間的母子關係更加親密歡愉。
漢景帝七年(公元前150)十月,梁孝王進京朝見。景帝派遣使者拿著符節,駕起御用的駟馬高車,去函谷關前迎接。【《漢武大帝》劇中把御駕迎接梁王之事,挪到吳楚之亂之前。編劇還編造出漢景帝親自去迎接梁王,並且親自為梁王駕車的荒誕情節,全是些沒有史實根據,缺乏歷史常識的胡編亂造】朝見儀式結束之後,梁孝王以想和太后多親近親近,上書要求留在京師多住一些時間。他在皇宮裡,和景帝同坐一架輦(以人力用槓桿抬著坐席),外出遊獵,和景帝同乘一輛馬車,在上林苑一起射鳥獸。梁王的隨從都註冊特許出入皇宮,簡直和漢朝的宦官沒什麼區別。
就在梁孝王留居京師期間,皇太子劉榮被廢。有一次,梁孝王和景帝陪竇太后坐在一起拉家常。太后對景帝說:「我聽說,殷商主張親睦宗族,周朝主張敬重尊長。我百年之後,把梁王委託給你了。」景帝跪在坐席上挺起身子說:「謹尊母命。」事後,景帝召見袁盎等精通儒家經學的大臣們,諮詢道:「太后說這番話,是什麼意思啊?」袁盎等回答說:「太后的意思,是想立梁王為皇帝的太子。」景帝請他們詳細地解釋一下。袁盎等人說:「殷商主張親睦宗族,立王弟為後嗣;周朝主張敬重尊長,立王子為後嗣。殷商崇尚質樸,所以效法上天,親睦他們的宗族,所以立弟為嗣;周朝崇尚文采,所以效法大地,敬重尊長的嫡系血親,所以立長子為嗣。周朝的王位繼承,太子死了,立嫡孫;殷商的王位繼承,太子死了,立太子的弟弟。」景帝問:「先生們認為,如今該怎麼辦呢?」袁盎等回答道:「如今漢朝採用周朝的繼承法,皇帝之位,不能傳給弟弟,只能傳給兒子。所以《春秋》書上指責宋宣公。宋宣公臨死前,不傳君主之位給兒子而傳給弟弟穆公。穆公臨死前,把君位歸還宣公之子殤公。穆公的兒子公子馮爭位,派人刺殺殤公。宋國因此而政局動亂,禍患不絕。所以《公羊傳》說:『君子認為,君位繼承要遵循正道,是非常重要的。宋國的禍亂是宣公傳位不當造成的啊!』請允許我們向太后說明一下。」
袁盎等就進宮謁見皇太后,問道:「太后想立梁王繼承帝位,那麼,梁王百年之後,由誰來繼承帝位呢?」太后說:「我的意思是再立當今皇帝之子。」 袁盎等就把春秋時宋宣公傳位不遵循正道,之小不忍而害大義,留下後患,使得宋國五世禍亂不絕等情況,向太后細說了一番。竇太后這才醒悟過來,從此不再提立梁王為嗣的事了。不久,梁孝王告辭回國。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25 08:11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