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8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王莽篡漢(2)

[複製鏈接]

696

主題

1019

帖子

4211

積分

一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4211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lixixing 發表於 2009-4-23 06:41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西漢宮廷故事(連載)23:2

最近,身陷囹圄的前台灣民選的「中華民國總統」陳水扁,自比王莽,引起台灣社會輿論大嘩。藍綠陣營的人士,紛紛置評。近來我整理舊日手稿《西漢宮廷故事》。繼第二十篇「孝元皇后」連載完畢之後,現將第二十三篇「王莽篡漢」連載刊發,以饗海內外華人網友。
                                               ---李西興

周公恐懼流言日,王莽謙恭未篡時。
向使當初身便死,一生真偽復誰知?
            --- 白居易《
放言(其三)


西漢宮廷故事

李西興

1995年初稿於中國陝西西安

2009年修訂於紐西蘭奧克蘭


二十三.王莽篡漢


?  (1) 王莽謙恭沽名釣譽  依靠姑母封侯加官


(2)告黑狀王莽露殺手  淳于長遭譴死獄中
淳于長是王太后大姐的兒子。他也是從擔任黃門郎起家。當他的舅父大將軍王鳳患病時,淳于長和王莽一樣,也日夜在病榻前侍候,很得大舅的歡心。王鳳臨終時,同時也把淳于長託付給王太后和漢成帝。漢成帝很讚賞淳于長的孝義,拜他為列校尉諸曹,遷水衡都尉侍中,最後官至衛尉,位列九卿。在王氏集團和王莽同輩兒的人里,表兄淳于長的職務升遷,總是起碼比王莽高一個檔次。
漢成帝的第一個皇后是平恩侯許嘉的女兒。許后寵衰被廢之後,成帝的寵妃趙飛燕貴幸。成帝想立趙為皇后。但王太后不同意,嫌她的出身原是陽阿公主家的歌妓。淳于長幫著成帝和趙飛燕向王太后疏通關係。過了一年多,趙飛燕得以立為皇后。漢成帝很感激淳于長,就下詔書追敘他以前功勞:「前將作大匠解萬年奏請營造昌陵【按:漢成帝初為自己營造的陵區,鴻嘉元年開工,位今陝西西安臨潼區。后因取土不便而廢棄。重選址建延陵(位今陝西咸陽城北)】,罷弊海內。侍中衛尉淳于長數進言,應停止往昌陵遷徙民家,並讓他們重返故鄉。公卿朝議都贊同淳于長的意見。鑒於淳于長首倡安民大計,特賜他關內侯爵位。」不久淳于長晉封為定陵侯,極受皇上信用,貴傾公卿。他結交諸侯牧守,接受賄賂和賞賜累積巨萬;並娶了許多妻妾,淫於聲色,不遵守朝廷法度。
許皇后被廢,幽居長定宮。她姐姐龍額侯夫人許孊寡居,和淳于長私通,被他私下娶為小妻。許后通過姐姐賄賂淳于長,求他請皇上重立她為婕妤。淳于長接受許后金錢、乘輿服御等物,前後價值達千餘萬錢。他欺騙許后說,願意向皇上求情,立她為左皇后。許孊每次去長定宮探視,淳于長總讓她給許后帶書信,信中多有戲弄和不敬之語。當時,成帝的舅舅曲陽侯王根擔任大司馬票騎將軍,已經輔政數年。他常常生病,多次上書請辭。淳于長是地位僅次王根的皇上表親,依慣例應當由他接替王根輔政。
王莽暗中打聽到淳于長私下娶許孊和接受長定宮賄賂的事。他趁單獨侍候病中王根的時機,就告狀說:「淳于長見叔父久病,面有喜色。他自認為馬上要接替您輔政,還向別人封官許願呢。」然後就詳細陳述了淳于長接受被廢許后賄賂的事。王根很生氣地說:「這小子竟敢如此!你怎麼不早說呢?」立即命令侄子:「快去東宮稟報太后。」王莽向王太后稟報淳于長的三大罪狀:一是驕橫淫佚,妄圖娶代舅父王根輔政;二是對王莽的母親(也是淳于長的舅母)不恭敬;三是和長定貴人(即許后)的姐姐私通,並接受後宮的衣物等賄賂。太后也被惹火了,說道:「這孩子也太不像話了!去把這些事都稟告給皇帝!」王莽又去向成帝告狀。成帝就免去淳于長的官職,讓他回自己的定陵侯封地去閑居。
早在鴻嘉年間(公元前20---17),紅陽侯王立曾讓門客借南郡太守李尚的勢力,侵佔老百姓墾荒田數百頃。其中有些田是農民們租用少府所管轄的山坡地和沼澤地。經開墾后,農民們上書願意把墾田交還給朝廷。皇帝下詔讓郡守按所交納的墾田數量,付給農民們一些酬金。這筆錢估計在一萬萬以上。丞相司直孫寶聽說,李尚幫著王立侵佔農民交付給少府的坡澤墾荒田,就派員追查,揭露出其中的舞弊情形。孫寶劾奏王立等,李尚因此下獄而死。王立是皇帝的舅舅,所以沒有被治罪,卻因此失去了繼承王商輔政的機會。王立卻懷疑是淳于長在皇宮內說自己的壞話,所以漢成帝才不讓他擔任大司馬輔政。應此他十分惱恨淳于長。這個情況漢成帝是知道的。待到淳于長被免職並遣返封國時,王立的兒子王融去找淳于長,想讓他把車馬轉讓給自己。淳于長就通過王融,送給王立大批珍寶,請王立替他說情。這卻使漢成帝起了疑心,讓有關部門調查這件事。官府要逮捕王融。王立怕受賄事敗露,就命令王融自殺,企圖滅口。成帝更加懷疑其中有重大隱情,就逮捕淳于長,押在洛陽詔獄里,窮追他的罪責。淳于長招認曾欺騙戲弄廢后許氏,答應幫她重新被立為左皇后。這是大逆不道的罪行,淳于長因此死於獄中。王立也被遣返侯封地閑居。朝廷里的將軍、卿、大夫以及郡守等,涉及淳于長之案而被罷免的達數十人之多。於是王根再次上書請辭,推薦王莽接任輔政。成帝就破格把王莽提拔為大司馬。這是綏和元年(公元前8)的事,當時王莽才三十八歲。(2)

696

主題

1019

帖子

4211

積分

一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4211
沙發
 樓主| lixixing 發表於 2009-4-25 09:35 | 只看該作者

歷史上王莽一直被說成「篡政竊國」的反面人物
網友們的看發又是如何的呢?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98

主題

4799

帖子

2393

積分

六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2393
3
618o382 發表於 2009-5-22 09:59 | 只看該作者
lixixing:
看看你的大作再說。  
請問你的宮廷故事都是依據歷史創作的嗎?[本話題由 618o382 於 2009-05-22 10:00:27 編輯]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696

主題

1019

帖子

4211

積分

一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4211
4
 樓主| lixixing 發表於 2009-5-22 11:28 | 只看該作者
618o382: 看看你的大作再說。  
請問你的宮廷故事都是依據歷史創作的嗎?
完全是依據史書所寫的通俗性故事。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98

主題

4799

帖子

2393

積分

六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2393
5
618o382 發表於 2009-5-22 11:50 | 只看該作者
lixixing: 完全是依據史書所寫的通俗性故事。
這樣我讀起來心裡就有底了。等讀完了告訴你我的想法。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696

主題

1019

帖子

4211

積分

一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4211
6
 樓主| lixixing 發表於 2009-5-22 13:46 | 只看該作者
618o382: 這樣我讀起來心裡就有底了。等讀完了告訴你我的想法。
歡迎多提意見。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730

主題

6364

帖子

9186

積分

五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9186
7
buweizhai 發表於 2009-6-3 09:52 | 只看該作者
有一種觀點認為王莽篡漢時西漢武帝后否定秦始皇及秦政的後果。

高祖劉邦承繼了秦政。到儒家被獨尊后,儒家鼓噪不問青紅皂白地否定秦皇和秦政,一味圖謀復古要以三代為榜樣。其直接後果就是否定西漢自己的立國基礎,這樣也就培養出了王莽這樣的篡漢徒。

李先生,對這種觀點怎麼看?[本話題由 buweizhai 於 2009-06-03 09:53:04 編輯]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696

主題

1019

帖子

4211

積分

一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4211
8
 樓主| lixixing 發表於 2009-6-3 11:04 | 只看該作者
buweizhai: 有一種觀點認為王莽篡漢時西漢武帝后否定秦始皇及秦政的後果。

高祖劉邦承繼了秦政。到儒家被獨尊后,儒家鼓噪不問青紅皂白地否定秦皇和秦政,一味圖謀復古要以
我不這樣認為。王莽篡漢是在西漢末年獨特的形勢下產生的歷史事件,與皇室和外戚勢力消長的關係極為密切。經學曾被王莽利用來造輿論。但若是把王莽篡漢的成功,歸結成所謂儒家復辟,怕是受文革儒法鬥爭觀點的影響。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730

主題

6364

帖子

9186

積分

五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9186
9
buweizhai 發表於 2009-6-3 13:24 | 只看該作者
在下覺得儒法兩家的纏鬥主要還是在秦統一后出現的,到了漢武帝時逐漸成勢,在王莽時達至高潮。西漢末年大戰亂后,劉秀建立東漢,復採用漢制,也就是脫胎於秦制的漢制。此後,王莽式的復辟再也不成氣候了。王莽嘗試復古而碰壁已經成了鏡鑒,後人不敢在嘗試矣。

秦統一天下之前,各國都不歡迎儒家,因為儒家強調尊古守舊用三代成例。而三代之例已經不能為當世的發展產生動力,反倒會生出阻礙。而且儒家強調君臣地位永恆不變,不能滿足下層士民的進取要求。

秦統一六國后,國家需要相對穩定。這時儒家效法三代搞分封制度思潮抬頭。但是以秦皇李斯為代表的統治集團認為法治仍是治國根基,也就是他們常說的「大仁不仁」。(在下認為這是他們成功的基礎——遵法。)他們堅持郡縣制,主張中央集權管理。這時時代的要求。

但是六國滅國之貴族不甘心,接著儒家的學說鼓吹復辟。復辟思潮的泛濫開始動搖秦制的根基。秦皇採取了激烈的反應——焚書坑儒。儒法兩家就此結下兩字。儒家就因為這個因素對秦皇秦制採取了全面否定的態度。哎,因以己之私,而誤導國人兩千年。

秦因領導權力更迭不順造成行政的不順,導致政策未能轉型便民,反而窮民以滿己欲,最終引發民變失國。但是秦法嚴厲但不為下層百姓所恨而希望唾棄,蓋因法之平等而有效。因此,雖然劉邦有約法三章,但在其稱帝后立即全面繼承了秦制。可見以下層官吏和百姓並不以為秦法為暴法。

然而劉邦等為了說明自己推翻秦朝的合理,而強調秦為暴政。可有多少人想過期間的悖論?試想,即為暴政為何全盤繼承?蓋為秦政為當時最有效之政制。而漢家為一己之私而採取了行秦法而非秦名得做法。這時秦朝成迷的根源。

漢武帝時為了樹立自己的絕對權威利用了儒家學說,但他骨子裡還是法家。但是儒家利用自己取得地位開始報復。最大表現就是非秦。結果兩千年來積非成是,一個煌煌大秦帝國變成了暴虐超絕的蠻國。當今中國人有多少人了解秦國的?除了秦皇焚書坑儒,還有什麼?

漢武帝之後幾朝施行有利於民生恢復的政策。這被冠以儒家的仁政。但就其根本讓仍然是高祖和武帝的政制內核。當幾十年後漢皇又遇經濟困境,儒家藉機鼓吹三代以為效法,並找到了王莽作為代表。

王莽篡漢后開始復古。但是漢時已非三代,結果天下大亂。

儒法鬥爭是事實,只不過在文革中被人用來說事而已。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26 08:16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