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熱愛毛澤東著作。
建國前,他從當時能夠找到的毛澤東著作中,摘錄大量成段
的論述,按編排,整整齊齊地編了五大厚本,並一直帶在自己身
邊。建國后,中國青年出版社作為《一個同志的讀書筆記》印成
內部讀物出版,這是第一部毛澤東著作專題摘編。他參加並負
責了(毛澤東選集》一至四卷的編輯與註釋工作,有幾篇重要講
話,如〈抗日戰爭勝利后的時局和我們的方針》、(對晉綏日報編
輯人員的談話》都是他根據記錄稿整理的。每一卷出版時,田家
英都寫評介文章或代新華社起草篇目介紹。1964年,田家英覺
得「毛選」的分量太大,不適合一般幹部和青年學習。在他的建
議和主持下,編輯出版了(毛澤東著作選讀》甲種本和乙種本,分
別供一般幹部和青年學習。
他熱愛毛澤東手跡。
毛澤東愛好書法,平時工作、看書累了,總要提起筆來練
一陣子,作為一種休息;有時情緒特別好,也要撥墨揮毫。毛澤
東的書法,輕若寒煙,重如崩雲,點像蒼海,划似銀河,氣勢磅礴,
堪稱古往今來書法藝術中的珍品,田家英喜歡欣賞書法藝術,
收藏廠上千件清代學者的墨跡。他常將自己收到的書法價值高
的草書送毛澤東欣賞。毛澤東也讓田家英代找各種草書字帖。
1958年10月1日,毛曾為此致信田:「請將已存各種草書字帖清出
給我,包括若干拓本(王羲之等),于右任千字文及草訣歌。此外,
請向故宮博物院負責人(是否鄭振鐸?)一詢,可借閱那裡的各種草
書手跡若干,如可,應開單據,以便按件清還。」在田家英的收
藏中,最受珍視的是毛澤東的手跡。哪怕是片紙隻字,他都從不
放棄。他把毛澤東練字或為人題詞選剩下的廢頁零張收集起來,
拓裱整齊,收集了一大本。那些拓裱在單頁紙上的毛澤東手跡,
田家英將其存放在一個藍色布面的長方形盒子里。對這些毛澤東
手跡,田家英視為「國寶」。只有親朋好友來,方肯拿出觀賞。有
一次,他到楊述處,看見楊述保存的毛澤東給新華社寫的原手跡沒
有裱,他就要求裱起來。
他熱愛毛澤東詩詞。
毛澤東練字時常常書寫自己過去的詩詞。田家英收藏的毛
澤東手跡也以毛的詩詞為多。現存中央檔案館田家英收藏的
(毛澤東詩詞手稿》,是1964年裝裱成冊的。共10首:《沁園存•
長沙》、《菩薩蠻•黃鶴樓》、《清平樂•會昌》、《沁園春•雪)、《七律•
人民解放軍佔領南京》、(七絕•為李進同志題所攝廬山仙人洞
照)、(憶秦娥•婁山關》、《院溪沙•和柳亞子先生)、(五律。看山》、
(七絕•莫干山)。田家英不僅在親朋好友面前而且在自已的孩
子面前不時發出對毛澤東詩詞的讚美之聲。一次,田家英在杭
州雪夜訪史莽,看到史莽正在翻讀文物出版社出版的木刻大字
本《毛澤東詩詞十九首》,不禁動情地說:「當代人中間,學識稱得
上博大精深的首推兩個人,一是毛主席,一是魯迅。」1963年,毛
澤東讀了上海市南京路上好八連的事迹報道后,於建軍節那天
題寫了《八連煩》,是用鉛筆寫在十六開白紙上的。毛將這首新
作先送給幾個熟悉的人傳閱。田家英看到后拿給自己上小學和
上初中的孩子們讀,並要求孩子們背下來。他欣喜地對孩子們
說:「這是毛主席親筆手書的一首讚揚南京路上好八連的詩,是
採用中國古代三字經的形式和民族風格寫成的,是一種新的嘗
試。」
1958年和1968年,田家英協助毛澤東編輯出版了(毛澤東
詩詞十九首》和《毛澤東詩詞)(三十七首)兩個詩詞選本。他不
僅對搜集、整理毛澤東詩詞作出了重要貢獻,而且為毛澤東詩詞
寫作提供材料方面也做了許多重要的工作。
(詩刊)l957年創刊號上,由於發表了毛澤東詩詞1首,出
現了排隊買《詩刊》的熱烈場面。1958年1月,《操戀花•答李淑
一》在湖南師範學院院刊上公開發表。在田家英參加下,經過對
以上19首詩詞的編輯,文物出版社於1958年9月出版了刻印
大字本(毛擇東詩詞十九首》。12月,毛澤東在廣州看到這個刊
本,在書眉上寫了說明和十二條批註。1958年10月3日,(人民
日報》發表毛澤東(送瘟種》七律二首。至此,公開發表的毛澤東
詩詞已有21首。
1961年初,(人民文學>編輯部周明等在鄧拓那裡看到鄧拓
保存的毛澤東1929年至1931年於馬背上哼成的詞六首。他們
抄錄下來帶回編輯部。主編張天翼、副主編陳白塵讀後,擊節稱
贊,很想在《人民文學》上發表,遂呈送毛澤東審閱,請示並要求
准予發表。這年,毛澤東倡導大興調查研究之風,田家英在毛澤
東布置與安排下率一個調查組於1月下旬去了浙江。4月下
旬,在杭州,田家英向毛澤東彙報浙江調查的情況,毛澤東要田
家英將(人民文學》編輯送來的他的詞六首填上詞牌,並查找「共
工怒觸不周山」的典故。田家英很快完成了任務。毛澤東在田
家英查出的「共工怒觸不周山」典故的基礎,為「不周山下紅旗
亂」句作了一條長達600多字的注。(詞六首)和作者原注在《人
民文學》1962年5月號上發表。為便於讀者理解《詞六首》,《人
民文學》還配發了約請郭沫若寫的《喜讀毛澤東的》一
文。郭沫若在高度評價《詞六首》的同時,指出:「主席這一注的
重要性不亞於詞的重要性。」「魯迅的《補天》作於1922年11月,
我的(女神之再生》作於1920年11月,我們的認識和主席的馬
克思主義的宇宙觀還大有距離,故我們當時還不能體會到共工
神話中人類改造自然、改造客觀世界的潛在意義,經主席這一點
出,就好像在中國的神話世界中高擎起一隻火炬。」讀了郭沫若
對作者原注的評價,使人很自然地想到:田家英為作者原注的寫
成所做的查找資料的貢獻是不應忽略的。
1963年12月,文物出版社和人民文學出版社同時出版了
(毛主席詩詞)(三十七首)。其中首次公開發表的有10首
七
津•人民解放軍佔領南京》、《七律•到韶山》、《七律,登廬山》、《七
絕•為女民兵題照》、(七律•答友人》、《七絕•為李進同志題所攝
廬山仙人洞照》、《七律•和郭沫若同志》、(卜運算元•詠梅》、(七律•
冬雲》、《滿江紅•和郭沫若同志》。在出版之前,先出了個徵求意
見本。遵照毛澤東的意見,開了一個有30餘人參加的會議,好
幾位中央負責同志和文藝方面的領導人都出席了。毛澤東用大
粗鉛筆寫了張條子:「請同志們一議。」與會者對毛澤東的詩是進
行了認真的討論。詩人減克家托田家英代轉了23條意見,其中
有13處為毛澤東所採納。在編輯過程中,田家英還經常同詩家
交換意見,共同探討毛澤東詩詞的用典及含義。有一次,他在電
話中告訴減克家:毛澤東同志有首詞的起頭,是有意仿照辛稼軒
(辛棄疾)(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的。在唐詩中,毛澤東最喜
歡李白、李賀、李商隱的詩。在宋詞中,毛澤東最喜歡蘇東坡和
辛棄疾的詞,《稼軒長短句》是毛澤東經常放在身邊的一部書。
田家英的話對幫助理解毛澤東詩詞有著重要意義。從擔任毛澤
東的秘書開始,田家英就注意收集毛澤東詩詞。這次新發表的
(七律•人民解放軍佔領南京》是由於田家英的收集才得以保存
和流傳下來的。1949年春天,黨中央、毛澤東由西柏坡遷到北
京香山。4月23日晚上,人民解放軍攻佔了南京「總統府」,結
束了蔣介石22年的統治。消息傳來,毛澤東感到衷心的喜悅,
煥發了濃郁的詩興,當即吟出《人民解放軍佔領南京》詩一首。
田家英抄錄收集了這首詩。
這次編輯毛澤東詩詞,田家英把這首詩送給毛澤東,毛澤東
說忘了還有這一首。於是,毛澤東根據田家英提供的抄本,經過
核對,隨即書寫了這首詩。中央檔案館張景堂同志說,中央檔案
館保存的毛澤東詩詞手稿,有田家英保存的,有從江青處交來
的,每首詩詞都有重件,有的詩詞毛澤東多次書寫,唯獨《人民解
放軍佔領南京》這一首隻有田家英的一件。這次新發表的《卜算
子•詠梅》詞,毛澤東作於1961年11月至1月之間。在這之
前,毛澤東不僅讀過陸遊的(詠梅》詞,也讀過其他一些著名詩人
關於寫梅的詩詞。11月6日.上午6時至8時30分,毛澤東接連
三次寫信給田家英,要田幫助查找一首詠梅詩。
其一:田家英同志:請找宋人林道(和靖)的詩文集給我為
盼,如能在本日下午找到,則更好。
毛澤東
其二:田家英同志:有一首七言律詩,其中兩句是:雪滿山中
高士卧,月明林下美人來。是詠梅的,請找出全詩八句給我,能
於今日下午交來則最好。何時何人寫的,記不起來,似是林道
的,但查林集沒有,請你再查一下。
毛澤東
其三:家英同志:義記起來,是否清人高士奇的。前四句是:
瓊枝只合在瑤台,誰向江南到處栽。雪滿山中高士卧,月明林下
美人來。下四句忘了。請問一下文史館老先生,便知。
毛澤東
毛澤東要田家英查找的詠梅的那首七言律詩是明代詩人高
啟作的《梅花九首》的第一首:
瓊姿只合在瑤台,誰向江南處處栽?
雪滿山中高士卧,月明林下美人來;
寒依疏影蕭蕭竹,春掩殘香澳漠苔,
自去何郎無好詠,東風愁寂幾回開?
詩中「雪滿山中高士卧,月明林下美人來」兩句,以高士和美
人形容梅花的高雅和美麗,是萬口流傳的詠梅名句.對於這首
詩的作者,毛為什麼首先想到林道?第一,林道是宋代著名詩
人。終身布衣,淡於榮利,在杭州西湖孤山隱居,不娶妻,無了女,
屋畔遍種梅花,在湖邊飼養白鶴,人稱「梅妻鶴子」。無怪「雪滿
山中高士卧」一句,使毛澤東想到林通。第二,林通是詠梅高手,
現存詠梅詩有六首,詞一首。其中《山園上梅》詩被歷代詩家譽
為詠梅千古絕唱。這首詩毛澤東不僅讀過,且十分喜歡。在《毛
澤東手書古詩詞選》中就有這首詩「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
月黃昏」兩句的墨跡。第三,半年前毛澤東在杭州曾讓田家英借
閱林通詩集。田向在杭州從事文史研究工作的好友史莽處尋
書,借到了涵芬樓影印、雙鑒樓藏的明抄本《林和靖先生詩集}和
清代吳調元校刊的《和靖詩集》。毛對林通的詩和為人是熟悉
的。第四,高啟詩(梅花九一首》深受林通的影響。其第一首「寒依
疏影蕭蕭竹」是從林道「疏影橫斜水清淺」脫胎而來的。第.長首
「放鶴人歸雪滿舟」,則是以梅比人,直接寫林通的。毛澤東查林
通詩集發現沒有這首詩,他又想起「是否清人高士奇的」。高士
奇與高啟,有一個字相同,兩個字音同。這可能是毛澤東由此而
造成的記憶錯誤。田家英接讀毛澤東幾個小時之內連續三封來
信后,於當天就幫助毛澤東查到了這首詩的全文、作者及作者所
處的朝代。在(毛澤東手書古詩詞選》中有篇墨跡正是1961年
11月6日寫高啟那首詩的,前面還寫了『「高啟字季迪,明朝最偉
大的詩人」這段話。可以肯定,毛澤東讀到了高啟的詩集特別是
其中的《梅花九首》。不久,毛澤東寫出<卜運算元&#8226;詠梅》:風雨送
春歸,飛雪迎春到。已是懸崖百丈冰,猶有花枝俏。俏也不爭
春,只把春來報。待到山花爛漫時,她在叢中笑。
這首詞主要是從反面受到了陸遊詠梅詞的影響,誠如作者
在小序中所說:「讀陸遊詠梅詞,反其意而用之。』,但是,他也受到
其他詠梅詩詞,特別是林道、高啟詠梅詩詞的影響。如』『俏也不
爭春,只把春來報。」,則直接受到高啟梅花詩第五首中「春風未
動枝先覺」的影響。
毛澤東《詠梅》詞寫出后,先在黨內傳閱。其用意是希望黨
員同志們要經得起困難的考驗,首先成為毫不動搖、不怕寒冷的
梅花,為中國人民做出好榜樣。田家英同其他黨員一樣,從(詠
梅》詞中受到了巨大鼓舞。另一方面,作為毛澤東的秘書,田家
英在《詠梅》詞的創作搜集資料,提供歷史素材,一定程度上幫助
了毛澤東創作的成功。《詩刊》1976年1月號發表毛澤東詞兩
首;(水調歌頭&#8226;重上井岡山》.、《念奴嬌&#8226;鳥兒問答)。同年,《毛澤
東詩詞}再版時,加了這兩首,成39首。這是毛澤東生前公開發
表的39首詩詞。毛澤東詩詞還有相當一部分,由於多種原因,
生前沒有發表過。在這些詩詞中,田家英保存的有兩首:
其一(五律,看山):
三上北高峰,杭州一望空;
飛風亭上看,桃花嶺上聞。
冷來尋扇子,熱去唱東風;
格光庵畔樹,一片是蒼鷹。
其二(七絕&#8226;莫干山》:
翻身復入七人房,回首峰巒入莽蒼。
四十八盤才走過,風馳又已過錢塘。
田家英保存的這兩首毛澤東詩的手稿,與林克回憶的有所
不同,林筆錄如下:
三上北高峰,杭州一望空;
飛鳳亭邊樹,桃花嶺上風。
熱來尋扇子,冷去對美人;
一片飄飄下,歡迎有晚鶯。
翻身躍入七人房,回首峰巒入莽蒼。
四十八盤才走過,風馳又已到錢塘。
這種不同,記錄了毛澤東對自己這兩首詩認真修改的過程。
它為後人編輯、研究毛澤東的這些詩提供了最重要的第一手材
料。
中國向來有「詩國」之稱,詩詞藝術傳統深厚,源遠流長,數
千年間,作者如雲,名家輩出。毛澤東和田家英都酷愛中國古代
詩詞。毛擇東對《詩經》以下中國歷代的詩詞曲賦差不多都廣泛
地閱讀過,其中讀得最多的是(楚辭》、唐詩、宋詞和元曲。他能
全文背誦的詩詞不計其數。田家英也讀過很多古詩詞,且能一
字不差地背誦出許多古詩詞,工作疲倦時,他常以背誦古詩詞為
娛樂,既換腦筋,又陶冶情操。
1964年12月29 Q,毛澤東致信田家英:
近讀五代史後唐庄宗傳三垂岡戰役,記起了年輕時曾讀過
一首詠史詩,忘記了是何代何人所作。請你一查,告我為盼!
他憑記憶寫下來附上,三垂岡詩一首:
英雄立馬起沙陀,奈此朱粱跋危何。
只手難扶唐社極,連城擾擁晉山河。
風雲帳下奇兒在,鼓為燈前老淚多。
蕭瑟三垂岡下路,至令人唱百年歌。
最後,他還註明:「詩歌頌李克用父子」。
這首詩是清代人嚴遂成所作。毛澤東默寫的與原詩對照改
了兩個字:將「且」字改作「猶」字,將「畔」字改作「下」字,但卻與
袁枚的《隨園詩話》所引的(三垂岡》詩一字不差。有人認為有可
能毛澤東本來就是從<隨園詩話》中讀到並記下這首詩的。無論
怎樣,毛澤東對古詩詞熟讀的功夫,由此可見一斑。無獨有偶,
田家英對古詩詞的熟悉也非一般。他接到毛澤東的信后,很快
就查出了(三垂岡》詩的作者及所處的朝代。
如前所述,毛澤東憑記憶能默寫出研雪滿山中高士卧」詠梅
的前四句。毛讓田查找全詩、詩的作者及朝代,田當天就查到
了。
毛澤東在杭州,要看浙江古人的詩集,田家英幫助借過來林
速的詩文集。毛還要過歷代古人寫的有關西湖的詩詞。當時在
杭州從事文史工作的史莽,收集了自唐至清詠西湖的詩二百多
首,從中選出二百首,編成(西湖古詩集粹》,抄送毛澤東閱覽。
毛澤東在成都,在田家英協助下,挑選編印了(唐宋詩人有
關四川的詩詞》、(明朝詩人有關四川的詩》兩冊。毛澤東為這兩
冊詩詞寫了標題和批語。其中有一條批語是:「送田家英同志,
用後退毛。」這些詩詞曾連同《華陽國志》一併印發給參加成都會
議的人員。
唐代詩人白居易的(琵琶行)長達600多字。毛澤東非常喜
愛這首長詩,曾寫過這樣的評語,「江州司馬,青衫淚濕,同在天
涯。作者與琵琶演奏者有同等的心情,白詩高處在此,不在他
處。其然豈其然乎?」寥寥數語,道出他對詩人情懷和意境的深
刻見解。毛澤東多次手書《琵琶行》,幾一乎每一次都是龍飛風舞,
一氣呵成。田家英同毛澤東一樣喜愛(琵琶行》,但他更喜歡毛
澤東的字。在他看來《琵琶行)與毛澤東的書法相結合,詩書交
相輝映,相得益彰,堪稱藝術瑰寶。
有一次,田家英與國家文物局副局長王冶秋談論故宮博物
院豐富的收藏,王說:「可惜沒有收藏一幅毛主席的墨跡。」田家
英大有同感地說:「堂堂國家最高級博物院,沒有毛主席墨跡不
應該。」田家英選擇了自己珍藏的毛澤東手書《琵琶行》送給王冶
秋,存於故宮博物院。「文革」后,根據中央有關精神,故宮將這
件毛澤東墨寶移交中央檔案館。1993年中央檔案館編輯了《毛
澤東手書古詩詞選},其中毛澤東手書《琵琶行》就是根據這一件
刊印的。
田家英對歷代詩詞的品味和鑒賞能力很高。無疑,他受到
毛澤東的巨大影響。1949年5月10日,柳亞子在日記中寫道:
「田家英來談政治與舊詩,所見到頗深刻,意者受毛主席的影響
與?」但是。這種影響不是單向的。在他們對歷代詩詞.、書法欣賞
的交流中,田家英在一定程度上一也影響著毛澤東。田家英常把
自己喜歡的對聯、中堂掛在毛澤東卧室供其品味。60年代初,
田家英從杭州購到一幅清代大書法家鄧石如寫的行草體對聯:
「海為龍世界,天是鶴家鄉」,字體筆酣氣暢,磊落不羈。田認.為
鄧石如以篆隸著名,其行草書能寫得這麼好,實不多見。他將這
副對聯送到毛澤東處。毛果真也很喜歡,掛在牆上欣賞了很長一
段時間。
在現代中國的詩壇上,郭沫若稱頌毛澤東「詩詞餘事,泰山
北斗」。毛澤東詩詞家傳戶誦,有口皆碑,無論是思想的崇高、氣
魄的雄偉還是語言的光彩都是前無古人的。田家英在古詩詞上
的成就不可能與毛澤東相比。田沒有留下一本舊體詩詞選,但
也寫過一些很有影響的舊體詩。如三年經濟困難時期。田常常
為國家的境遇和人民的困難憂心忡忡。以十分內疚的心情寫過
這樣一首詩:
十年京兆一書生,愛書愛字不愛名;
一飯膏梁頗不薄,慚愧萬家百姓心。
這首詩不僅顯示了作者對舊體詩的深厚功底,而且飽含著
作者的心聲、志向和追求。毛澤東曾說:「詩當然應以新詩為主
體,舊詩可以寫一些,但是不宜在青年中提介,因為這種體裁束
縛思想,又不易學。」毛還認為,』『將來趨勢,很可能從民歌中吸引
養料和形式,發展成為一套吸引廣大讀者的新體的詩歌。」田家
英曾寫過信天游體民歌長詩。他在晉綏解放區參加土改工作
時,搜集真實素材,寫下了長篇民歌體新詩《不吞兒》。該詩通篇
傾注著他和人民群眾共患難、同命運的階級感情,體現著他對土
改后農村和農民問題的正確認識。可以說田家英在詩創作上做
過十分有益的嘗試。
毛澤東和田家英不僅對中國古詩詞有共同的愛好,對中國
古典文學、中國歷史.也有著共同的愛好。他們都喜歡博覽中國
古籍,從傳統的知識與智慧的海洋中獲取精神食糧,都喜歡以中
國歷史上的傑出人物為榜樣,鑒古察今,致力於治國安邦的偉大
事業。
50年代,田家英常常在晚上被毛澤東叫去,交辦完工作之
后,就說古論今地談起來,從歷史、文學到典故、人物,從正傳到
野史軼聞,每次都有新的話題。一次,談得暢快,毛澤東對田家
英戲言:「將來待你死後,墓碑上什麼字也不要留,我送你五個字
—『讀書人之墓』,你看好不好?」共同的愛好、共同的追求,使
他們的關係融洽無拘。
田家英敬佩毛澤東的學識博大精深,同樣,毛澤東也很器重
田家英的才華。早在1942年,田家英在(解放日報》上發表《從
侯方域說起》的文章就得到了毛澤東的賞識,毛還特地叫田去談
了一次話,說田的文章寫得旗幟鮮明,切中時弊,有氣魄,有鋒
芒。當年田家英才20歲。194$年10月,田家英任毛澤東秘書,
12,月,毛還要田擔任毛岸英的語文教員。後來,毛又讓田家英
擔任毛岸青的語文、歷.史教員。 1956年,田家英代毛澤東起草
「八大」開幕詞,寫得十分出色,尤其是「『虛心使人進步,驕傲使人
落後」這句話毛澤東非常滿意。毛致開幕詞后,在休息室里大家
都稱讚開幕詞寫得好。毛對大家說;「開幕詞是誰寫的?是個年
輕秀才寫的,此人是田家英。」
毛澤東器重田家英,但又十分重視引導這位「讀書人」、「年
輕的秀才」。這可以從毛澤東要田家英讀班固《賈誼傳》的信中
看出一二。這封信是1958年4月7日寫的,全文如下:
家英同志:
如有時間,可一閱班固的(賈誼傳)。可略去(吊屈》、(鵬鳥》
二斌不閱。賈誼文章大半亡失,只存見於《史記》的二賦二文,班
書略去其(過秦論》,存二賦一文。《治安策》一文是西漢一代最
好的政論,賈誼於南放歸來著此,除論太子一節近於遷腐以外,
全文切中當時事理,有一種頗好的氣氛,值得一看。知伯達、喬
木有趣,可給一閱。
毛澤東
魯迅曾高度讚揚過賈誼的《治安策)是「沾溉後人,其澤甚
遠」的『西漢鴻文」。毛澤東與魯迅的評價可謂異口同聲。毛澤
東讚揚賈誼,在其早年詩句「年少崢嶸屈賈才」中已見端倪。后
來在評價初唐詩人王勃時曾說:「以一個二十八歲的人,寫了十
六卷詩文作品,與王弼的哲學(主觀唯心主義),賈誼的歷史學和
政治學,可以媲美,都是少年英發。賈誼死時三十幾,王弼死時
二十四,還有李賀死時二十七,夏完淳死時十七,都是英俊天才,
惜乎死得太早了。」在這封信中,毛澤東的目的在於引導他的年
輕的秘書像賈誼那樣文必切於時用,像賈誼那樣發揮自己的才
華,像賈誼那樣做,個有骨氣、有創見的.人。
田家英敬佩毛澤東,但又敢於犯顏直諫,從不迷信盲從。對
毛澤東搞「大躍進」,搞人民公社,田認為是脫離實際,急躁冒進,
犯了「左」的錯誤『,在廬山會議上,田直抒胸臆,險些被劃到彭德
懷「軍事俱樂部」裡面去。6O年代初,田對毛澤東把階級和階級
鬥爭間題提到嚴重的地步,一直持保留態度;而毛對田家英主張
包產到戶則進行了嚴厲的批評。1965年1月21日,毛澤東在
杭州對陳伯達、胡繩、田家英、艾思奇、關鋒五人談話,談到《海瑞
罷官》時說:「《海瑞罷宮》的要害是罷官。嘉靖皇帝罷了海瑞的
官。彭德懷是海瑞,我們罷了彭德懷的官。」田家英在整理毛澤
東這個談話紀要時認為重要的內容是關於學習馬克思主.義的問
題,而並不是《海瑞罷官》和其他間題。於是刪掉了這句話:。這
個刪掉了「《海瑞罷官》的要害」的紀要,在江青、陳伯達、關鋒等
人的陷害下,成了田家英的一要罪狀。
「苟利國家生死以,敢因禍福避趨之」。田家英以此為座右
銘。他沒有對毛澤東「左」的錯誤採取迎奉拍馬的態度,他沒有
向包圈著毛澤東井受到毛澤東重用的陳伯達、江青這伙醜類們
低頭,而是盡其全力直諫、抗爭,直到1966年5月23日含冤離
世。
驚悉田家英去世后,他的好友曾彥修作詩一首:偵騎洶洶戚
耗傳,錦城風雨忽凄然。賈生地下迎新客,世上如今革命難?
田家英確實像賈誼。他沒有辜負毛澤東讓他讀《賈誼傳)。
[本話題由 566 於 2010-01-05 15:12:53 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