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19590815關於如何對待革命的群眾運動

[複製鏈接]

181

主題

1025

帖子

1304

積分

二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1304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yourwrite 發表於 2009-9-7 21:43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關於如何對待革命的群眾運動
毛澤東(1959年8月15日)

  一個檔擺在我的桌子上,拿起來一看,是我的幾段話和列寧的幾段話,題目叫做《馬克思主義者應當如何正確地對待革命的群眾運動》[2]。不知是哪一位秀才同志辦的,他算是找到了幾挺機關槍,幾尊迫〔擊〕炮,向著廬山會議中的右派朋友們,乒乒乓乓地發射了一大堆連珠炮彈。共產黨內的分裂派,右得無可再右的那些朋友們,你們聽見炮聲了嗎?打中了你們的要害沒有呢?你們是不願意聽我的話的,我已「到了史達林晚年」,又是「專橫獨斷」,不給你們「自由」和「民主」,又是「好大喜功」,「偏聽偏信」,又是「上有好者,下必有甚焉」,又是「錯誤一定要錯到底才知道轉灣」,「一轉灣就是一百八十度」,「騙」了你們,把你們「當作大魚釣出來」,而且「有些像鐵托」,所有的人在我面前都不能講話了,只有你們的領袖才有講話的資格,簡直黑暗極了,似乎只有你們出來才能收拾時局似的,如此等等,這是你們的連珠炮,把個廬山幾乎轟掉了一半。好傢伙,你們哪裡肯聽我的那些昏話呢?但是據說你們都是頭號的馬列主義者,善於總結經驗,多講缺點,少講成績,總路線是要修改的,大躍進得不償失,人民公社搞糟了,大躍進和人民公社都不過是小資產階級狂熱性的表現。那麼,好吧,請你們看看馬克思和列寧怎樣評論巴黎公社[3],列寧又怎樣評論俄國革命的情況吧!請你們看一看:中國革命和巴黎公社,哪一個好一點呢?中國革命和1905-1907的俄國革命[4]相比較,哪一個好一點呢?還有,1958-1959中國建設社會主義的情況,同俄國1919年-1921年列寧寫那兩篇文章[5]的時候的情況相較,哪一個好一點呢?你們看見列寧怎樣批判叛徒普列漢諾夫[6],批判那些「資本家老爺及其走狗」,「垂死的資產階級和依附於它的小資產階級民主派的豬狗們」嗎?如未看見,請看一看,好嗎?
  「對轉變中的困難和挫折幸災樂禍,散佈驚慌情緒,宣傳開倒車,這一切是資產階級知識份子進行階級鬥爭的工具。無產階級是不會讓自己受騙的。」怎麼樣?我們的右翼朋友們。
  既然分裂派和站在右邊的朋友們,都愛好馬列主義,那麼,我建議:將這個集納檔提供全黨討論一次。我想,他們大概不會反對吧?
             毛澤東
               八月十五日
注釋
  根據手稿刊印。
  〔1〕 這是對中共中央書記處候補書記劉瀾濤和他身邊兩位工作人員摘編的小冊子《馬克思主義者應當如何正確地對待革命的群眾運動》寫的第一個批語,題目是毛澤東擬的。
  〔2〕 劉瀾濤一九五九年八月二日給中共中央書記處書記彭真寫信說:「為了學習和研究毛主席指示的精神,我同我周圍工作的兩位同志選擇節錄了毛主席和列寧有關如何正確對待革命群眾運動的若干論述。」「這本小冊子,是由我編好後,經團中央同意後印的,現送上一份,請有暇時看看。」《馬克思主義者應當如何正確地對待革命的群眾運動》一文,節錄了毛澤東一九二七年三月《湖南農民運動考察報告》、一九四八年四月一日《在晉綏幹部會議上的講話》、一九五五年七月三十一日《關於農業合作化問題》和列寧一九一七年八至九月《國家與革命》、一九○七年二月《馬克思致庫格曼書信集俄譯本序言》、一九二一年十月《十月革命四周年》、一九一九年六月《偉大的創舉》、一九○七年七月《反對抵制》等著作中的一些論述。後來發表在一九五九年八月三十日《人民日報》和《紅旗》雜誌第十七期上。
  〔3〕 巴黎公社是法國巴黎工人一八七一年三月十八日舉行武裝起義成立的由無產階級領導的政權組織。巴黎公社是無產階級革命打碎資產階級國家機器的第一次嘗試,是用無產階級政權代替被摧毀了的資產階級政權的偉大創舉。由於當時法國的無產階級還不夠成熟,沒有注意團結廣大的農民同盟軍,對反革命又過於寬大,使得反革命勢力捲土重來,對起義的群眾進行大屠殺。五月二十八日,巴黎公社失敗。
  〔4〕 指一九○五至一九○七年俄國第一次資產階級民主革命。這次革命的任務是推翻沙皇專制制度,建立民主共和國。由於階級力量對比懸殊和沒有形成鞏固的工農聯盟,這次革命遭到了失敗,但它成為一九一七年二月革命和十月革命的預演。
  〔5〕 指列寧一九一九年六月《偉大的創舉》和一九二一年十月《十月革命四周年》兩篇文章。這兩章文章均被節選入《馬克思主義者應當如何正確地對待革命的群眾運動》一文。毛澤東下文引用的幾句話,均出自這兩篇文章中被節選的部分。
  〔6〕 普列漢諾夫,前期是俄國馬克思主義宣傳家。一八八三年創建俄國第一個馬克思主義團體「勞動解放社」。翻譯和介紹了許多馬克思和恩格斯的著作,並先後發表《社會主義與政治鬥爭》、《我們的意見分歧》、《論一元論歷史觀的發展》、《論個人在歷史上的作用》等論著,為馬克思主義在俄國的傳播起了重大作用。一九○三年俄國社會民主工黨第二次代表大會後,逐漸轉向孟什維克。後成為第二國際機會主義首領之一。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21 23:23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