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3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如何超越全畫幅 揭秘中畫幅數碼相機

[複製鏈接]

5661

主題

2萬

帖子

1萬

積分

版主

倍可親無極天淵(廿十萬級)

Rank: 7Rank: 7Rank: 7

積分
15732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Blue Ivy 發表於 2009-8-10 16:35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數碼單反相機發展到今天已經是一個極為成熟的產品了,在民用市場上我們可以很容易的根據實際需求和承受能力挑選不同規格的數碼單反產品。在膠片相機時代,相機按照畫幅不同大體上可分成135,中畫幅(645 66 617等等皆屬此列),大畫幅相機(例如8*10座機等等),按照結構不同也能分成單反,雙反,旁軸測距相機等等。就像所有的新技術開發出來首先就會用于軍事或者壓根就是因為軍用的需求而開發的一樣,數字成像技術最開始也是為了軍用所開發的,比較著名的應用比如1976年首次發射升空的KH-11鎖眼偵察衛星上已經搭載了數字成像設備,後來開始逐漸轉向民用,比如說哈勃太空望遠鏡什麼的,至於柯達發明數碼相機,那已經是很靠後的事情了。
哈勃太空望遠鏡

鎖眼KH11

  順便說點題外話,鎖眼偵察衛星的光學部分其實是一個很大口徑的折返鏡頭,甚至可以說,這整個衛星就是一個巨大的折反鏡頭,人類最複雜最精密的偵查設備卻採用了最簡單的光學結構,這真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
  回到現實中來,民用數碼相機的發展從一開始就分成了三個方向:第一種就是我們現在最常見到的一體化數碼單反相機,可更換鏡頭,卻不可通過更換的方式來升級CCD和其他組件;第二種則是我們現在在消費級市場上很難見到的膠片相機機身+數碼後背,典型代表是徠卡已經停產的DMR;第三種則是可以應用於任何膠片相機上使之數碼化的技術e-Film,當然因為缺乏實用性也已經被淘汰。
圖為NASA早前在F4機身上做出來的F4ESC數碼單反相機

  這三種解決方案中,一體化數碼相機是最廣泛應用的一種,目前我們能看到的所有的數碼相機幾乎都是這樣的,他們具備重新設計的機身,不可更換的影像感測器和整體設計的數據處理存儲電路等等,而機身+後背的模式在中畫幅市場當中受到廣泛歡迎,畢竟中畫幅機身也還是挺貴的,能省則省吧。最後一個e-Film電子膠片在當年數碼單反身價高達上萬元的時候是個被很多人看好的解決方案,但是數碼單反相機發展的速度之快遠遠超乎了當初的預計,現在數碼單反相機價格的低廉和換代之迅速使得e-Film完全喪失了可用性。
  所謂中畫幅自然是相對於135畫幅和8*10之類的大畫幅來說的,常見的規格有645,66,69等,還有不是那麼正常的617。雖然看起來很陌生,但中畫幅相機離我們的生活並不遠,比如「大寶天天見」裡面那個「天天風吹日晒」的攝影師,肩上就扛著一台66的哈蘇。而在前幾年數碼相機還沒有開始普及的時候,很多影樓里用來拍婚紗的,常常是一台瑪米亞RB67。135相機那宛如郵票一般大小的底片面積是難以應付放大到48寸的照片的需求的。

  數碼大潮來襲之後,很多影樓放棄了使用120相機,轉而使用起了富士的S系列,這導致瑪米亞RB67和SD後背在一段時間內充斥二手器材市場,很多成色稍差的RB67+90mm鏡頭一套才開價不到3500塊,而獲得的成像質量則是135所難以企及的。

 到120也開始基於數碼後背這種方式數字化之後,中畫幅相機離我們的生活就越來越遠了,動輒數十萬的報價使得這東西只有行業用戶才能買的起,甚至很多專業攝影師都買不起,迫不得已的時候只能靠臨時租用來解決問題了。
  說道中畫幅數碼單反,必然逃不開數碼後背這個東西,而要說清楚數碼後背,那就先得說說什麼叫後背。
  135單反照理說也是有後背的,就是那個后蓋,而120後背則複雜的多,膠捲裝在這東西裡面,在裝膠捲之後防止以外曝光的遮光板也在這東西上,還有一系列的機械聯動裝置用來使後背可以旋轉,而取景器的框線則可以根據後背旋轉的位置來自動調整,所以120的後背往往是個盒子,往往價格不菲。
右側那個盒子就是後背



  數碼後背顧名思意就是將後背數碼化之後的產品,把CCD,AD轉換器存儲卡介面等等都集成入後背中,利用CF卡或者火線介面連入電腦作為存儲介質。說起來很簡單,但實際上實現的難度相當大,在用於傳統機械控制式120相機的數碼後背中,最大的麻煩在於快門同步。
  我們知道CCD不可能長時間充電處於待拍攝狀態,理想的工作流程是在機械快門開啟的同時控制CCD充電開啟電子快門,在機械快門關閉之後再控制CCD關閉電子快門並讀出數據,尼康D70就在極高速快門的時候碰到了機械電子快門不同步的麻煩,當年很是熱鬧了一陣子。而中畫幅相機很多就只是一組機械結構,根本沒有測光和其他的數據結構,無法傳遞機械快門開啟時間的信息,基於這種考慮,各大廠家都分別研發了能夠傳遞快門時間的新機身,一般以D來表示,比如瑪米亞的645AFD,哈蘇H3D賓得不幸流產的645AFD,祿來優秀的6008AF等等。
祿來6008AF
  哈蘇(Hasselblad)是中畫幅相機中當之無愧的王者,地位如同RF旁軸測距相機中的萊卡一樣。哈蘇在數碼化中表現的十分積極,但是與利圖之類的數碼後背生產商不一樣,作為擁有機身開發能力的廠商,哈蘇開發了H系列一體化中畫幅數碼單反相機,從開山之作H1到去年秋天發布的H3D-II型,哈蘇牢牢佔據著市場的制高點。

  H3D-II是繼H3D之後的又一款48mm全畫幅數碼單反相機,它的CCD感測器尺寸是48x36mm,比35mm相機的全幅感測器要大2倍多。如此大的感光元件也集成了更高的像素,H3D-II共設計了三個版本,最高一個版本H3D-39II使用了3900萬像素,另外兩個版本是3100萬像素的H3D-31II和2200萬像素的H3D-22II。三者除了像素不同之外,其他功能配置基本無異。
  哈蘇相機之「貴」是世界出了名的,動輒幾十萬元人民幣,對於一般攝影者而言,哈蘇永遠可望而不可及。同理可知,哈蘇H3D-II相機的價格堪比天高,3900萬像素的H3D-39II售價為37000美元(約合人民幣278000元),H3D-31II售價為30000美元(約合人民幣225000元),H3D-22II則是25000美元(約合人民幣188000元)。
哈蘇H3D

  哈蘇此次推出的H3D-II以後來者的身份小幅度地超越了前任機型H3D,在共同的48x36mm感測器和像素水平基礎上,H3D-II比H3D先進的地方主要表現3.0英寸LCD(H3D是2.2英寸),最高感光度提高到ISO800/1600,機身安置了ISO和白平衡按鈕由此帶來了更好的操控性能,最長曝光時間也從原來的32s延長至64s。另外,H3D-II新增加的一個很實用也很時髦的功能——GPS(全球定位系統),可以讓你記錄下照片拍攝的位置,結合Google Earth之類的地圖功能使用的時候,整理圖片會更加便利。
  利圖Leaf是一家以色列的公司,雖然出身彈丸小國,但是卻是數碼後背市場上非常重要的一支力量,利圖的數碼後背是很多中畫幅相機得以數碼化的基礎,AFI則是利圖在祿來6008AF機身上推出的中畫幅數碼單反系統。
  利圖AFI有三種型號,Leaf Afi-7: 48 mm x 36 mm 3330萬像素 ,Leaf Afi-6: 44 mm x 33 mm 2800萬像素 Leaf Afi-5: 48 mm x 36 mm 2200萬像素 。

  祿來6008AF是一款非常優秀的6*6畫幅自動對焦相機,也是世界上第一台6×6畫幅AF自動對焦單反相機它的出現是建立在其前代機型6008Integral二代的基礎上而開發的,保留了機械部件和功能,電子部分全部重新設計。在自動對焦技術日益成熟的今天,祿來發表的這一機型幾乎擁有了135自動對焦單反相機的所有功能與特性。

  不僅如此,這一既能自動又能手控對焦的6×6單反相機對於已經擁有祿萊6000 系列相機的攝影師來說,無疑極具誘惑力,因為6008AF能夠兼容1976年以來的所有6000系列MF手動鏡頭,而且還新增了焦點指示功能。祿萊6008AF是祿萊6008型頂級專業中畫幅單反相機的延伸,近乎窮盡了35mm自動對焦相機的所有功能,內置中央重點、重點測光等4種主流測光模式,光圈優先、快門優先等曝光模式,加上可以使用施耐德和蔡司兩種德國著名品牌的優質鏡頭,這種相機可能會更加引得職業攝影師以及眾多高級業餘攝影愛好者們的關注。
  祿萊6008AF繼承了6008Integral的專業設計,為滿足這種需求而設計的,充分發揮了機械與電子方面的長處。機身為堅硬的鋁合金鑄造而成,配合碳化纖維外殼,可有效地防止劇烈的溫差變化以及風沙對機身的損害。整部相機更由集成電路控制,以取得更快、更準的反應。手工精細的工匠、一絲不苟的裝配以及嚴格的測試,使6008Integral能夠保證在任何惡劣的環境下,仍然能夠操作自如。
  6008AF的機身上誕生了不少優秀的中畫幅數碼單反,除了利圖的AFI之外,仙娜的HY6也是較為典型的一種。

  雖然日本Mamiya(瑪米亞)在06年4月下旬遭受了被洗牌的厄運,但作為120相機巨頭之一,瑪米亞實力仍然不可小視。瑪米亞於07年春天推出了一款具有2130萬像素的數碼後背Mamiya ZD Back,該數碼後背適用於所有帶數據介面的瑪米亞中畫幅相機,包括Mamiya 645AFD、645AFD II以及RZ 67 Pro-IID中畫幅相機。
  這款2130萬像素的數碼後背Mamiya ZD Back,採用面積為48 x 36mm、有效像素為2130萬像素的CCD,最大解析度為5328×4000。具備14位A/D轉換,色彩深度為12bit,可以拍攝RAW、JPEG、RAW/JPEG圖像格式。裝備了低通濾波器,能夠有效地去除CCD上的灰塵。同時,還設計了SD/CF兩種存儲卡插槽。

  除了後背,瑪米亞還同時推出了瑪米亞ZD這款一體化120篇幅數碼單反相機,「Mamiya ZD」和「Mamiya ZD Back」均配備一枚36x48mm中畫幅尺寸的CCD,像素高達2200萬。「Mamiya ZD」是一款獨立的數碼相機,能夠支持所有瑪米亞以往的645系統鏡頭。相機背後搭配了一塊1.8英寸約13萬象素的LCD顯示屏。相機支持CF/SD卡存儲以及支持1394火線進行數據傳輸。

 在後背廠商中,丹麥的飛思是不可能被忽略掉的一支力量,PHASE ONE的P系列產品在行業用戶中獲得了極高的好評和美譽度,而在p&e 2008上,我們看到了在和瑪米亞聯手之後,原本天價25萬的飛思最新一代P45後背居然已經開始以套裝形式出售,P45+後背+瑪米亞645AFD+80mm一共只要價24.8萬,也算是了不起的大酬賓了。

  P45+主要在P45的基礎上改善了LCD水平、提升了最高感光度,而其它方面與前作的差別不大。P45+採用了接近全畫幅尺寸的CCD感測器,其尺寸為49.1×36.8mm,鏡頭轉換倍率只有1.1×,像素尺寸為6.8×6.8微米,圖像比例是4:3。該後背可以輸出3900萬像素照片,解析度可達7216×5412,而如果採用兩次曝光更可將解析度提升至10600×7216。如此高的解析度也使得照片容量非常巨大,以下是不同格式下的照片大小對照表:
 色彩通道單次曝光兩次曝光
24bit RGB112MB219MB
48bit RGB224MB438MB
64bit CMYK299MB585MB

  P45+的色彩深度可達16bit,動態範圍有12檔,它支持的色彩空間包括RGB和CMYK,並且內建ICC色彩曲線。該後背的感光度範圍是ISO50-800,快門速度為1/10000秒-1小時,拍攝速度最高為1.5秒/張。它具有飛思3S安全存儲技術,並且裝備2500mAh鋰離子電池(官方數據可在4小時內拍攝2500張照片),其LCD為2.2英寸大小,顯示精度可達23萬像素,可視角度可達160度。

617

主題

1萬

帖子

5939

積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積分
5939
沙發
媽媽咪 發表於 2009-8-10 17:01 | 只看該作者
藍M,好啊!學習了,只會用不知道這其中的奧秘。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5661

主題

2萬

帖子

1萬

積分

版主

倍可親無極天淵(廿十萬級)

Rank: 7Rank: 7Rank: 7

積分
15732
3
 樓主| Blue Ivy 發表於 2009-8-10 18:18 | 只看該作者
媽媽咪: 藍M,好啊!學習了,只會用不知道這其中的奧秘。
媽媽咪,你好呀! 從中國回來了嗎?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617

主題

1萬

帖子

5939

積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積分
5939
4
媽媽咪 發表於 2009-8-11 04:28 | 只看該作者
Blue Ivy: 媽媽咪,你好呀! 從中國回來了嗎?
是啊,剛回來,正在倒時差呢。。。。。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25 08:33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