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5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姚崇

[複製鏈接]

540

主題

6187

帖子

2113

積分

五星貝殼精英

盤古教主

Rank: 4

積分
2113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kickbird 發表於 2010-2-22 07:55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姚崇(公元650年-公元721年),字元之,祖籍江蘇吳興,因先輩世代在陝州為官,遂定居陝州硤石(今屬陝縣硤石鄉)。父姚懿,曾任硤石縣令。
  姚崇自幼受父影響,孜孜好學,胸懷大志。長大入朝論政,答對如流,且下筆成章,得到武則天的賞識,初拜侍郎(四品官),后連續升遷,成為武則天、睿宗(李旦)、玄宗(李隆基)三朝宰相,是中國封建史上一位傑出的政治家。
  武則天晚年,姚祟因參與擁立中宗(李顯)複位而受排斥。睿宗在位時,又因建議太平公主退居東都(洛陽),以削弱公主權力而遭受貶職。玄宗繼帝位后,召回姚崇復職。他敢於革新,一心輔佐玄宗力除弊政,向玄宗提出:「精簡刑法,行仁恕之政;疏遠侯臣,不聽誣陷之詞;限制女寵,禁止宦官貴戚干預朝政;減輕苛稅,以利民生;待臣以禮,不得任意屠戮無辜」等許多好建議,為當時的政治安定、生產發展、文化繁榮做出了積極的貢獻。開元四年(公元716年)十二月;因兒子受人饋贈,加上他的中書主書趙誨因受外族人賄賂被玄宗定為死罪姚崇設法減輕其罪責,招致玄宗不滿,他感到自己再居相位不妥,遂主動申請迴避。與此同時,舉薦比他小16歲的宋理取代宰相職務。
  開元八年(公元720年),玄宗授姚祟太師、太保(正一品)最高虛街,他以年老多病辭而不受。開元九年(公元721年)姚崇病駕,終年72歲。姚崇一生不敬神,不信鬼,不以官高而凌下,不以位尊而專橫。雖多次被貶斥,仍能赤膽忠心,敢言直諫,視天下為已任,深受後人敬仰。
  姚崇,唐高宗永徽元年(650)出身於陝縣一個武將之家。父親姚懿在貞觀年間做過州都督。姚崇二十歲時,父親病故,隨母親遷回汝州梁縣廣成外婆家。
  廣成澤在汝州西六十里,是東都洛陽外圍的一處名勝。東漢朝廷曾將這裡闢為宮苑,供皇帝遊獵娛樂。姚崇繼承了父親的尚武遺風,每日以習武為功課,經常同鄉里少年一起到山野射獵比武。十數年堅持不懈的鍛煉,煉就一身強健的體魄和勇猛無畏的精神,諸般兵器無所不通。後來飽學之士張憬藏遊學路經廣成,落腳姚崇家,見姚崇氣宇軒昂,眼神里透出一股靈氣,非一般山村野夫可比,但與之交談起來卻感到他知識貧乏,文理欠通,力勸姚崇好好讀書,增長識見,並鼓勵說:「廣成是上古賢人廣成子所居之地,黃帝曾問道於廣成子。你將來當以文才顯名,很可能作到宰相一級大官,不要自暴自棄,要好自為之!」從此,姚崇潛心修文,刻苦攻讀,學業大進,參加科舉,考中進士,步入政壇,先後做了三次宰相。
  姚崇入朝做事,負責理案刑獄,正值武則天時嚴刑峻法橫生,他執法公正,把許多人從冤獄中解放出來,引起朝野注目,官職連續晉陞。公元698年,武則天破格提升他為尚書,兼相王李旦府長史。五年後,因對罪武則天內寵張易之、張邦昌兄弟,被借突厥犯境這之際調任安撫大使。臨行推薦了張柬之任宰相。705年,武則天病重,姚崇從邊關回京,同張柬之密謀殺死了張氏兄弟,逼武則天讓位給太子顯。李顯複位,以姚、張為宰相,因姚有功,加封為梁縣侯。中宗繼位,武家勢力十分強大,姚崇沒有按受相位,以種種借口出任亳州刺史。之後出現了《大名宮詞》中張柬之被殺、武三思和韋后掌權,太子殺死武三思,韋后和安樂公主毒死中宗掌握朝中大權,李隆基發動政變殺死韋后擁李旦繼位的宮廷權力爭鬥。姚崇幸免於難。
  李旦繼位后,於公元710年,拜姚崇為兵部尚書、同中書門下三品,第二次當了宰相。因太平公主想走母親的道路,掌握大權。姚崇向李旦建議將太平公主安置洛陽,諸王派往各州,確保東宮李隆基之位。昏庸的睿宗李旦如實轉告太平公主,使事情敗露。李隆基為爭取主動,以姚調撥兄妹關係為由,貶姚崇為地方官。這任宰相在職還不到一年。
  開元元年(公元713年),唐玄宗繼位消滅了太平公主的黨羽,鞏固了地位,決定起用姚崇為相。十月,唐玄宗在驪山下舉行盛大閱兵式,參加的有二十萬軍隊,旗幟相連五十餘里,但軍容不整,秩序紊亂。看到這種情況,玄宗大怒,下令把閱兵式總指揮宰相兼兵部尚書郭元振罷官流放。召姚崇速赴驪山行營。姚崇趕到驪山時,玄宗正遊獵於渭河之濱。玄宗問姚崇:「卿頗知獵否?」姚崇回答:「臣少孤,年二十居廣成澤,目不知書,唯以射獵為事。四十歲方遇張憬藏,謂臣當以文學備位宰相,無為自棄。爾來折節讀書,今雖官位過忝,至於馳射,老而猶能。」於是指揮卒伍,呼鷹放犬,投槍射箭,進退有序。玄宗很稱意,即拜姚崇兵部尚書、同中書門下三品,代替郭元振做宰相。
  姚崇出任宰相后,所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向唐玄宗建議改除武則天晚年以來十幾年間混亂政治的積弊十種。主要是罷免冗官,行法自近,禁絕賄賂等。玄宗很爽快地全盤採納,並全力支持姚崇逐條落實。姚崇任宰相三年,實行了選賢任能、獎勵清廉、精簡機構、裁減沉員、懲治貪官、愛護百姓的清明政治,為「開元盛世」奠定了的基礎。姚崇被譽為「救時宰相」,與唐太宗時的魏徵、房玄齡、杜如晦並稱為賢相。
  開元九年(公元721年)姚崇去世,亨年72歲。當時國家經濟比較好,社會上特別是官吏中厚葬成風。姚崇對這一風氣極為反感,去世前留下遺囑:不準崇佛敬道,不準厚葬,只給他穿平常的衣服,不要抄經寫像。並告誡子孫去世后也要照他的囑咐去做,成為家法。姚崇節儉辦後事的故事被後人傳為佳話。
  姚崇死後,葬汝州梁縣。墓冢在今汝陽縣境內。
  
姚崇,原名元崇,字元之,武則天時,因與一反叛突厥人同名,故而以字行(有的說是改名元之)。開元元年(713年),因避年號諱,又改名崇。陝州硤石(治所在今河南省三門峽市東南)人,永徽元年(650年)生。歷事武則天唐中宗、睿宗、玄宗諸朝,任宰相,多次出任地方長官,為唐朝前期一名臣。開元九年(721年)卒。

17

主題

1120

帖子

1218

積分

二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1218
沙發
碧海琴音 發表於 2010-2-22 07:56 | 只看該作者
沙發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312

主題

5824

帖子

3981

積分

一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3981
3
自由之靈 發表於 2010-2-22 11:13 | 只看該作者
《三國演義》說死諸葛氣死活司馬,或許是杜撰,但唐朝已死的宰相姚崇,用妙計迫使活著得權貴張說深感萬般無奈,卻是真的。

唐玄宗李隆基奪取皇權,姚崇是立下了汗馬功勞的。開元盛世,應該說有著姚崇不可磨滅的功績。但宰相張說十分嫉妒他的受寵,也是積怨很深。因為有著極其高明駕馭手段的唐玄宗,兩個宰相之間的矛盾,倒也沒有公開化。

姚崇年老,自知歲月無多。死前,叫來兩個兒子,叮囑道:「張丞相平素和我不和,他生活奢侈,尤其喜歡字畫玩器。我身死之後,他會來憑弔。你們把我平生所有珍藏的字畫古玩寶物都拿出來,放在帳子前。張丞相如果連看也不看一眼,那你們就當變賣家產,快設法逃出去,隱姓埋名,以圖終老。如果他看這些東西,就把他喜歡的都送給他。然後立即請他為我寫篇神道碑。拿到他寫好的碑文後,馬上刻石碑,同時把碑文抄好呈送皇上過目。張丞相平時料事反應沒有我快。幾天後,他一定會後悔,就會來要回碑文,這時你們就告訴他,碑文已交給皇上看去了,再領他去看已刻好的石碑。」

果然,前來弔唁的張說對姚家書畫戀戀不捨。姚家兩個兒子急忙把他久久關注的書畫送到張說的宰相府里,並懇切地說:家父對您最為尊重,留下遺言,墓志銘請你撰寫,張說欣然應允,連夜草就,多有溢美之詞。姚的兒子急忙呈給皇上閱。剛剛失去老臣正傷心的皇上圈閱認可。

出喪后不久,張說料理朝政,才發現身邊多是姚之親信,就在皇上面前曆數姚得罪惡,打算藉此排除異己,獨攬大權。精明的唐玄宗也不想讓張在朝中擁有太大權力,就說:你忘了你給姚崇寫的墓志銘了嗎?蓋棺定論,這可是你的評價啊。張說沉默,方知,死了的姚崇,又算計了自己一把。

張說後悔莫及,喪氣地對其友說:「死了的姚崇還能算計到活的張說,我今天才知道我實在是沒有他聰明呀!」

(zt)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540

主題

6187

帖子

2113

積分

五星貝殼精英

盤古教主

Rank: 4

積分
2113
4
 樓主| kickbird 發表於 2010-2-22 21:40 | 只看該作者
自由之靈: 《三國演義》說死諸葛氣死活司馬,或許是杜撰,但唐朝已死的宰相姚崇,用妙計迫使活著得權貴張說深感萬般無奈,卻是真的。

唐玄宗李隆基奪取皇權,姚崇是立下
還有一段姚崇滅蝗蟲的故事。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312

主題

5824

帖子

3981

積分

一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3981
5
自由之靈 發表於 2010-2-23 03:09 | 只看該作者
是呀,姚崇的故事還真多。下面是「姚崇滅蝗蟲」:

二十多歲的唐玄宗剛即位的時候,一心想恢復唐太宗的事業。他任用姚崇為宰相,整頓朝政,把中宗時期的混亂局面扭轉了過來。唐王朝重新出現了興盛的景象。
  正在玄宗勵精圖治的時候,河南一帶發生了一次特大的蝗災。中原的廣闊土地上,到處出現成群的飛蝗。那蝗群飛過的時候,黑壓壓的一大片,連太陽都被遮沒了。蝗群落到哪裡,哪個地方的莊稼都被啃得精光。
  那時候,人們沒有科學知識,認為蝗災是天降給人們的災難。再加上有些人有意搞迷信宣傳,於是,各地為了消災求福,都燒香求神。眼看莊稼被蝗蟲糟蹋得這樣慘,人們拿它一點沒有辦法。
  災情越來越嚴重,受災的地區也越來越擴大。地方官吏不得不向朝廷告急。
  宰相姚崇向玄宗上了一道奏章,認為蝗蟲不過是一種害蟲,沒有不能治的。只要各地官民齊心協力驅蝗,蝗災是可以撲滅的。
  唐玄宗十分信任姚崇,立刻批准了姚崇的奏章。姚崇下了一道命令,要百姓一到夜裡就在田頭點起火堆。等飛蝗看到火光飛下來,就集中撲殺;同時在田邊掘個大坑,邊打邊燒。
  這個命令一下去,汴州(今河南開封)刺史倪若水拒不執行。他也寫了一道奏章,說蝗蟲是天災,人力是沒法抗拒的,要消除蝗災,只有積德修行。
  姚崇看到倪若水的奏章,十分惱火,專門發了一封信責備倪若水,並且嚴厲警告他說,如果眼看蝗災流行,不採取救災滅蝗措施,將來造成飢荒,要他負責。
  倪若水看宰相說得很硬,不敢不依。他發動各地官民,用姚崇規定的辦法滅蝗,果然有效。光汴州一個地方就撲滅了蝗蟲十四萬擔,災情緩和了下來。
  倪若水在事實面前服輸了,可是在長安朝廷里還有一批官員,認為姚崇滅蝗的辦法,過去從來也沒人做過,現在這樣冒冒失失推行,只怕闖出什麼亂子來。
  唐玄宗聽到反對的人多,也有點動搖起來。他又找姚崇來問,姚崇從容不迫地回答說:「做事只要合乎道理,就不能講老規矩。再說歷史上大蝗災的年頭,都因為沒有很好撲滅,造成嚴重災荒。現在河南河北,積存的糧食不多,如果今年因為蝗災而沒收穫,將來百姓沒糧吃,流離失所,國家就危險了。」
  唐玄宗一聽蝗災不除,要威脅國家安全,也害怕起來,說:
  「依你說,該怎麼辦才好?」
  姚崇說:「大臣們說我的辦法不好,陛下也有顧慮。我看這事陛下且別管,由我來處理。萬一出了亂子,我願意受革職處分。」
  唐玄宗這才點頭同意了。
  姚崇出宮的時候,有個宦官悄悄扯住他的衣袖,說:「殺蟲太多,總是傷和氣的事,希望相公好好考慮一下。」
  姚崇說:「這件事就這麼定了,請你不必再說。如果不殺蝗蟲,到處都是荒地。河南百姓,統統餓死,這難道不傷和氣嗎?」
  由於姚崇考慮到國家的安全、百姓的生活,不顧許多人反對,堅決滅蝗,各地的蝗災終於平息下來。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319

主題

3861

帖子

1764

積分

四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1764
6
漢紳 發表於 2010-2-23 10:05 | 只看該作者
這可是天鵝蛋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3 16:11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