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兒子剛開始上pre-school沒多久,一天學校來電話,說兒子有過敏的現象,要家長儘快前往處理。我趕到學校,才知道當天他班上有烹飪課,小朋友學做「什錦果仁」(Trail Mix)。做好之後,全班小朋友都分享了成品。兒子吃了這些果仁,包括花生米、核桃仁、葵瓜子仁等等,自脖子以下出現一片紅疹,癢得他抓個不停,甚至還有呼吸急促的現象。
在這之前,由於兒子從小就有體質過敏的傾向,在嬰兒期出現濕疹、氣喘,因此在他開始進食固體食品時我就格外謹慎。不僅一次只添加一種新食品,觀察他的反應,過幾天之後才試加第二種新食品。至於醫生叮囑不要餵食的硬果仁類,則壓根兒就沒有給他吃過,因此自然也不知道他對這些東西的反應。到過敏科醫生那兒就診之後,證實兒子對塵蹣、花生、花生醬、蛋都過敏,今後得儘量避免。
經過這次事件,我不但常常教導兒子不能吃花生或硬果仁,更不忘在每次填寫有關他健康狀況的資料時,詳細說明他的情況,以避免再度發生狀況。在填寫幼稚園入學資料時當然也不例外。
幼稚園開學第一天,兒子帶回來一疊通知給我看。其中有一封老師致家長的信,詳細說明需用物品及注意事項。信末,老師特別提醒:「今年班上有一位小朋友對花生類食品過敏,為了避免心理及生理上的不適,請家長不要給孩子攜帶含花生類食品作為點心或午餐。」我看到這兒,雖然不知道其他家長的反應如何,但對於老師細心周到的提醒是十分感激的。
過了幾個禮拜,一天老師問我:「有位學生家長想請問妳如果她的小孩帶腰果作點心,行不行?」我說沒問題。老師接著又問:「即使在妳兒子旁邊吃也可以嗎?」我點頭示意。其實兒子經過我多次提醒教導之後,自己很清楚什麼東西不能吃,即使有人給他,他也知道婉拒,大大降低了我的擔心程度。
這件事令我有很深的感觸:其實老師的提醒與請求並沒有約束力,其他家長能合作乃是出於一種體貼他人需要的心懷。而這位家長徵詢我的意見,更讓我感受到兒子的需要,不論是生理上的或心理上的,都受到了尊重。
當天晚上,在兒子睡前的例行說故事時間裡,我把這件事的來龍去脈向他說個明白。末了,我告訴他:「別人為了你的需要而約束自己不隨心所欲,或是先徵求你的同意才去做,這就是尊重的表現。媽媽希望你從別人那兒得到受尊重的經歷後,能學習到體諒他人,尊重他人。」
望著兒子清澄的眼神,相信這次的經歷已在他小小的心靈中萌芽,在未來結出「尊重他人」的果子來。(明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