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夢境」解夢(1):「夢」是如何產生的

[複製鏈接]

4607

主題

1萬

帖子

4萬

積分

貝殼至尊領袖

Rank: 6Rank: 6

積分
40058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kylelong 發表於 2009-9-8 06:50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善良的人們總是試圖利用解夢對自己的命運、事業、婚姻等做出某種解釋,以得到解脫。對於夢,可以有各種解釋;但是有一點,夢是人的生理現象,夢只能反映人的健康狀況,不應該預示人的命運、前途、財富等。

那麼,夢是如何產生的呢?

夢在心理學上的解釋:夢是睡眠中,在某一階段的意識狀態下所產生的一種自發性的心理活動。在此心理活動中個體身心變化的整個歷程,稱為做夢。在一個典型的夜睡中,一般人的第一個夢,大約出現在入睡后的90分鐘。夢境的持續時間約為515分鐘(平均為10分鐘),整夜的睡眠時間內,在睡眠的各個階段循環出現,而在一夜內大約要做46個夢;總共大約有12小時的睡眠時間,是在夢中。

人類對自身睡眠的了解一直是模糊不清的。最早的認識是:當人或者動物處於一種靜止不動的狀態時,就是睡眠。20世紀30年代初,法國的一位生理學家認為,睡眠是人體內部的需要,使感覺性活動及運動性活動暫時停止,給予適當刺激就能使其立刻覺醒的狀態。後來,通過記錄腦電圖,人們了解到睡眠狀態下腦電圖的變化,對睡眠有了進一步的認識,認為睡眠是由於腦的功能活動而引起動物生理活動低下,給予適當刺激可使之完全清醒的狀態。

而近些年的研究認為:睡眠是一種主動過程,大腦中有專門的中樞管理睡眠與覺醒,睡眠時人腦只是換了一個工作方式,使能量得到貯存,有利於精神和體力的恢復;而適當的睡眠是最好的休息,既是維護健康和體力的基礎,也是取得高度生產能力的保證。睡眠就像冷、暖、疼、癢是大腦中特定的感覺中樞的機能一樣,睡眠也是我們大腦中樞神經系統的主動機能。

那麼,睡眠在我們腦內是怎樣發生的呢?這是一個尚在探討、未有定論的複雜問題。現在一般認為:在腦幹的中央部位,許多神經細胞通過神經纖維相連接,交織如網,稱為「網狀結構」。它的功能是激動整個大腦皮層,維持大腦皮層的興奮水平,使肌體處於覺醒狀態。當它向上的衝動減少時,大腦皮層神經細胞的活動水平就降低,由興奮狀態進入抑制狀態,抑制從局部逐漸向周圍擴散,當抑制達到一定範圍時,就進入了睡眠狀態。

人類對睡眠的深入認識得益於腦電記錄技術的發展。在睡眠過程中,腦電圖發生各種不同變化,這些變化隨著睡眠的深度而不同。根據腦電圖的不同特徵,將睡眠分為兩種狀態:快速眼動睡眠(REM睡眠,又稱異相睡眠、快波睡眠等)和非快速眼動睡眠(NREM睡眠,又稱正相睡眠、漫波睡眠等)。睡眠過程由這兩種性質不同的狀態交替出現而組成,二者以是否有眼球陣發性快速運動及不同的腦電波特徵相區別。

睡眠時先進入非快速眼動睡眠。人的呼吸變淺、變慢而均勻,心率變慢,血壓下降,全身肌肉鬆弛,但肌肉仍保持一定的緊張度。根據睡眠深度不同,又將非快速眼動睡眠分為思睡、淺睡、中睡、深睡四個階段。這四個階段是循序進行的。第一階段是由完全清醒到入睡的過渡,這時人的腦部產生不規則的快速的腦電波,肌肉放鬆,呼吸平緩。在第二階段,腦部電波幅度變大並伴隨有間歇的突發性生物放電活動,產生紡錘波和K綜合波。在第三、第四階段,腦部產生更為緩慢的、大的電波。非快速眼動睡眠期,肌肉活動較清醒時減弱。睡眠最深的要數第三、第四階段,因為睡眠程度很深,所以又叫深睡眠,是十分有意義的睡眠階段。

經過大約90分鐘的安靜睡眠,大腦進入到另一種睡眠狀態——快速眼動睡眠。這一階段人體的感覺功能比在非快速眼動睡眠時進一步減退,肌肉也更加鬆弛,這時的血壓較非快速眼動睡眠時升高,呼吸稍快且不規則,體溫、心率較前階段升高,身體部分肌肉群可出現輕微的抽動。這一階段,體內各種代謝功能都明顯增加,以保證腦組織蛋白的合成和消耗物質的補充,使神經系統正常發育,並為第二天的活動積蓄能量。全身肌肉張力極度降低,不時伴有肢體或身體其它部位的局部運動,夢多發生在此睡眠期中。第一個快速眼動睡眠階段通常少於10分鐘,以後持續1530分鐘。

在一晚的典型的睡眠中,快速眼動睡眠與非快速眼動睡眠交替出現46次,大約90分鐘變換一次。前半夜主要為非快速眼動睡眠,後半夜快速眼動睡眠出現較多。 一晚中,各種睡眠階段的時間所佔的比率一般是:入睡前睡覺時間5%;非快速眼動睡眠75%-85%,其中,第一期:2%-5%;第二期:45%-55%;第三期:3%-8%;第四期:10%-15%;快速眼動睡眠:20%-25%。需要指出的是,睡眠期的劃分是人為界定的,實際上各個睡眠階段往往重迭交錯,很難找出截然的分界點。

隨著年齡的改變,睡眠結構及睡眠過程的腦電波形均會發生變化。人不僅要有足夠長的睡眠時間,而且各期睡眠所佔的比例也要適當,即睡眠結構要合理,反之,就會出現睡眠紊亂,引起各種疾病,危害健康。

睡眠醫學的發展,揭開了夢的神秘面紗。從生理上來說,夢是人睡眠的組成部分,與睡眠一樣,做夢也是人腦的一種機能,一種正常的活動。通過腦電圖等科學儀器進行睡眠試驗研究發現,睡眠者的眼球在閉合著的眼皮下面動來動去的時候,如果馬上將他叫醒,他往往告訴你,他剛剛正在做夢。因此,快速眼動睡眠中的眼球運動,與夢的意象有關,眼球運動意味著眼睛在快速掃視夢的意象。每一個快速眼動睡眠階段其實都在做夢。因此,快速眼動睡眠又被稱為有夢睡眠,而非快速眼動睡眠稱為無夢睡眠,有夢睡眠和無夢睡眠共同構成了整個睡眠過程。一夜之間,大多數人每晚有46次快速眼動睡眠,快速眼動睡眠時間約佔總睡眠時間的20%-25%,因此,8小時睡眠中,有兩小時可能在做夢。因此,無論好人壞人,無論聖賢愚魯,人人晚上都會做夢,人生大約十五分之一或十二分之一的時間在做夢。從這個角度來說,「人生如夢」確實有幾分道理。

在睡眠階段,短時記憶不能鞏固與保存,對夢境也是一樣,因此,大多數的夢都被遺忘了。要記得一個夢,必須直接從快速眼動睡眠中醒過來,然後還需要有意識地回想剛才的夢境,所以人們通常只記得早晨臨醒前的夢。那些自稱很少做夢的人,其實是大腦無法回憶出來而已,並不是說他沒有做夢。

在夢中,自我已不是覺醒時的自我,其時空規則與覺醒時大相徑庭。夢的內容,在夢中看來是合理的,在醒時看來,往往是荒誕無稽的。夢的內容或來自白天的活動和思慮,即人們常說的「日有所思,夜有所夢」;或來自睡眠中的軀體內外的感覺刺激,睡眠環境中的聲音、光線、氣味和肌體的內臟活動乃至病變等都能影響做夢的內容;或來自過去特別是人生早期的遭際和刺激;等等。對夢的內容的心理學解釋,是一門很專門的學問,夢的內容之謎尚未完全解開。

(ZT)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21 01:39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