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廚師透露川菜館和湘菜館使用地溝油最多

[複製鏈接]

430

主題

2296

帖子

3884

積分

一級貝殼核心

新手上路(初級)

Rank: 5Rank: 5

積分
3884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yuxin_9605 發表於 2010-3-23 22:24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潲水油」未絕,「地溝油」又來。從餐飲店的「地溝」、「下水道」里掏出油污、油垢,然後經過簡單加工再回到市民的餐桌……3月18日,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辦公室下發了《關於嚴防「地溝油」流入餐飲服務環節的緊急通知》。廣東是一個餐飲大省,連日來,本報記者在珠三角各地展開多方調查採訪,揭開「地溝油」三大去向,通過何種方式流入消費者餐桌?
  統籌/王廣永文、圖/記者秦仲陽、黃健能、陳治家、王納、代希奎、王廣永、張丹
  「地溝油」流向
  1.化工廠(生產化工產品)
  2.酒樓→收集者→酒樓、餐館(低價購買)→顧客餐桌
  3.養殖場(牲畜的飼料)
  【記者暗訪】 「地溝油」三大流向
  大部分進入化工廠
  江門市江海區一家大型化工公司前,一輛滿載「地溝油」的車輛停駐。記者隨該車輛進入到化工廠,「地溝油」運到這裡后,在兩個油池裡經過粗加工,分離出水和殘渣后,通過輸油管進入貯油罐,然後再抽入「生物柴油反應釜」,加入酒精、硫酸等原料,經過5個小時的化學反應后,就可以變成「甲脂」,即大家熟悉的「生物柴油」,主要銷往一些工廠做動力燃料。
  實際上,絕大部分「地溝油」都被收集后粗加工用於化工用途,而不是大排檔用油。大部分「地溝油」收集從業者則對目前「地溝油」回到餐桌一說予以否定,「其實加工處理后,都當作原材料賣給化工廠,其利潤比製作食用油利潤大得多,何必去冒險做這些害人勾當?只有小部分簡陋的作坊才偷偷製作食用油廉價賣給小餐廳。」
  「地溝油」被養殖場收購
  「地溝油」另一個流向則是養殖場。在惠州市惠城區江北東江邊的蝦村,記者僅在一個村子中便看到3~4個「地溝油」加工點。經過一番溝通,一位50多歲的老闆帶著記者來到蝦村的一片果林中,進入果林才發現,在一個簡陋的屋子四周擺滿了大小七八十個油桶。
  老闆自稱來自安徽,在這裡做了十多年了。一般每天都到養豬場和酒樓收回一噸多潲水,每個月可以收購到30噸左右的潲水。老闆坦承,他們這些「地溝油」主要銷往養殖戶。他說,一般養殖場每次基本上都要一車「地溝油」。「我這裡基本可以保證供應,即使有時不夠用也可以就近弄到,因為我好幾個老鄉都在附近做這個」。
  簡單加工后流入小餐館
  上文提到的安徽老闆直言,除了賣給養殖場外,經過簡單加工后的那些「地溝油」還賣給街邊大排檔以及小餐館,「他們一般一次都要到幾十斤、上百斤」。
  惠州一位從事養殖的農戶私下向記者透露,很多養豬的人從酒樓收回潲水后,將油質部分賣給需要「地溝油」的人,僅他家所在的豬場一個月最少有 500斤「地溝油」賣給收購商。「他們做『潲水油』的利潤比養豬大多了,因為需求量大,我敢說大部分的工廠、公司用的都是『潲水油』。因為花生油至少要 10元/斤,兩相對比當然用『潲水油』成本低多了。」
  「地溝油」加工程序十分簡單:將收集來的「地溝油」放到大鍋中加熱,再加入某種化學原料,廢油中的殘渣和雜質就被分離出來,沉澱在鍋底,在上層相對清澈的油便是算成品「地溝油」了。
【服務提醒】 看、聞、嘗、聽、問鑒油
  一看、看透明度。純凈的植物油呈透明狀。
  二聞、有臭味的很可能就是「地溝油」;若有礦物油味更不能買。
  三嘗、用筷子取一滴油,品嘗其味道,有異味的油可能是「地溝油」。
  四聽、取油一兩滴,塗在易燃的紙片上,點燃聽其響聲。燃燒不正常且發出「吱吱」聲的,水分超標;燃燒時發出「噼叭」爆炸聲,有可能是摻假產品,絕對不能購買。
  五問、問商家的進貨渠道。
  【記者調查】 川菜館湘菜館用「地溝油」最厲害
  「地溝油」緣何會源源不斷地流入市民的餐桌上呢?昨日中午,一位在佛山多家餐館做廚師的趙師傅向記者透露,餐館使用「地溝油」的事情,已經不是什麼新鮮事,基本上干這行的人都知道。他說,最主要還是利益驅使。「地溝油」的價格每公斤賣給餐館為3元左右,有時價錢還可以低一點,而普通食用油每公斤要9元左右,大大降低了餐館的成本。趙師傅說,提煉1噸「地溝油」,成本僅需300元左右。有的人一個月可以掙近萬元。
  「川菜館和湘菜館用『地溝油』最厲害」,趙師傅稱,川菜中像水煮魚、水煮牛肉、火鍋之類,都需要大量的油來製作,但是一盆水煮魚往往只賣十幾二十元,價格那麼便宜,它們靠什麼賺錢?很多餐館都在用油上做手腳。
  趙師傅解釋,川菜和湘菜館之所以多使用「地溝油」主要是他們的菜品大多以辣為主,「『地溝油』有一種怪味,因為顧客點的菜大多是辣的,往往就將 『地溝油』的怪味蓋住了,客人在吃飯時根本發現不了」,趙師傅說,客人在餐后感覺嗓子會有一種澀澀的不舒服感,多半是點的菜中含有「地溝油」。
  【破解困境】 回收准入制難堵「地溝油」
  珠海市從2006年前7月1日起對「潲水油」(「地溝油」的一種)回收實行准入制,目前已有三家獲得資質公司在該市回收「潲水油」,但受利益驅動,仍有不少個人和企業買通餐飲企業,玩起打游擊遊戲,爭搶「潲水油」。
  據了解,這些專業的公司將對收集的這些「地溝油」進行提煉,加工成生物柴油,實現「地溝油」無害化管理,相關部門坦承,已獲得資質的公司回收的潲水油通過其每日回收處理登記報表,「潲水油」流向基本都可掌握,但仍有一些無資質團體私下從餐飲企業收集「地溝油」,最終流向何處,很難監管。
  【老闆自述】 賺黑心錢良心難安
  昨日,一名曾靠提煉「潲水油」獲利不菲的老闆告訴記者,他曾經昧著良心賺了第一桶金。雖然已洗手不幹,但是回想起來還是良心難安。他說,他曾經在長安鎮烏沙有一個煉油點,每天都從餐館和酒店拉來很多潲水,然後進行提煉。「我的規模不是很大,每個月也就20來噸,比起有的地方每天一兩噸要差不少。」
  他說,煉油點提煉出「潲水油」後會中轉到另外一個地方存放加工,進行勾兌、添香、加色,然後出售。「一般都是銷往深圳、惠州,惠州以博羅居多。」他還透露,他們是一條龍服務,提煉加工后,根據客戶需要由專門的司機送貨,由銷售員跟進。
  「後來競爭也比較大,加上查得也比較嚴,時不時還有記者來暗訪,我就退出來了。」他說,雖然吃不死人,但是畢竟是不正當生意。「現在我開一個小加工廠,賺錢心安理得。」
  他告訴記者,流入東莞市場的「潲水油」也有一些,一般都是在小餐館、大排檔。「他們的利潤低,因此要控制成本,尤其是一些小型的川菜館,用油量比較大。」
  深圳現疑似「潲水油」窩點
  又訊 (記者仇日紅、王納攝影報道)昨日深圳寶安區福永街道懷德社區一果林里發現一疑似「潲水油」加工窩點(見右圖),執法人員在福永街道懷德社區一養豬場查到兩桶疑似「潲水油」,併當場予以銷毀。
  啥是「地溝油」
  地溝油實際上是一個泛指的概念,是人們在生活中對於各類劣質油的通稱。可分為三類:一是狹義的地溝油,即將下水道中的油膩漂浮物或者將賓館、酒樓的剩飯、剩菜(通稱泔水)經過簡單加工、提煉出的油;二是劣質豬肉、豬內臟、豬皮加工以及提煉后產出的油;三是用於油炸食品的油使用次數超過規定后,再被重複使用或往其中添加一些新油后重新使用的油。
(ZT)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18 19:41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