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人民幣與美元之間不得不說的故事

[複製鏈接]

1650

主題

5369

帖子

7679

積分

四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7679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TCM 發表於 2010-9-29 05:38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這是一篇舊文,現在修改一下發上來。希望能給對於人民幣與美元匯率有疑惑的人一點參考。

  簡述1993年以來,人民幣與美元之間不得不說的故事

  先看第一幅圖的左半邊,粗黑的那條線是人民幣對美元官方匯率的走勢。淺色的是根據高盛GSDEER模型計算的人民幣與美元之間的均衡匯率,即如果按照淺色這條線制定匯率,中國的外貿大致是均衡的,每年的貿易順差不超過GDP的2%。這個分析報告是高盛經濟學家宋宇和喬紅寫的。當然高盛不一定對。







  1993年以前,特別是1990年以前,人民幣對美元,官方匯率4.4到5.4,但是沒有「本事」的人按這個匯率是換不到美元的,黑市美元的匯率是8到10人民幣比1美元。那些能搞到美元的人活得比較滋潤(按那個時候的標準)。

  1993到1996高盛GSDEER模型對人民幣的估值為什麼從5.5漲到了8.3?

  因為1993年到1996年這3,4年中國通貨膨脹很厲害,人民幣的購買力不行了,人民幣不值錢了,3,4間年人民幣購買力下降了不止50%。但是那個時候人民幣的存款利率高,最高的時候高到12%到18%,老百姓的存款加上利息后,3,4年也有30%以上的利息收入,所以加上利息收入的老百姓的存款,購買力基本保住了。

  1994年匯率改革,把人民幣官方匯率一下子從5.5貶值到8.7.黑市無錢可賺,美元外匯黑市基本消失。

  1994年到1996年,人民幣處於超貶狀態,即一美元其實只能換7.7人民幣左右,卻讓進來投資的外商換8.3人民幣,外商自然大舉進入,湧入中國買土地,開廠,國內的外貿經濟大發展,製造業向中國轉移。這給東南亞造成了極大的壓力。東南亞的貨幣那個時候應該貶值。如果他們的貨幣那個時候是浮動了,該貶值的時候就由市場去貶值,那麼1997,1998年就不會受那麼大衝擊。

  那麼,為什麼那麼多東南亞國家都沒有貶值呢?因為貶值后,他們進口的東西按本國貨幣算,會漲價,漲價就必須想辦法控制通貨膨脹,就要實行緊縮的貨幣政策,貨幣政策一緊縮,經濟下滑了,政績沒有了。所以他們那個時候在zz上做貶值的決定不容易。

  1997年,東南亞金融經濟危機,人民幣按高盛GSDEER模型算也該貶值到8.6,8.7,但是因為人民幣壓力不太大,也為穩定東南亞經濟,人民幣沒有貶值。另一方面,東南亞一片zz動蕩,人民幣即使高估了一點,但起碼有穩定zz環境,所以這段時期,人民幣現實中得益於東南亞危機,中國不但得到了很多外資投資,外資進來兌換人民幣,中國不但不像95,96年那麼「吃虧」(本該給他7.7人民幣的,卻給了8.3人民幣),反倒佔了些便宜(他們本該換8.6人民幣,卻只能換8.3人民幣,因為東南亞動蕩,只能投資到大陸)。

  2000年以後,人民幣官方匯率高於高盛GSDEER估值,中國出口迅猛增長。

  2004年寫「大排面離30元一碗還有多遠」的作者是很牛的。 

  2005年7月人民幣開始升值后,你看那個時期,兩條線的差距,那就是巨大的套利空間。今天中國的土地超級值錢,與2005年7月到2007年12月間,人民幣官方匯率與均衡匯率差距巨大這一點,有很大關係。這兩年半的匯率差,造成了千千萬萬中國人的悲歡故事。今天2010年為什麼是這樣的經濟情況,已經以後相當長時間內中國經濟的走勢,都源於2005年7月到2007年12月。2005年7月到2007年12月,中國的股市,樓市發生了什麼?中國的貨幣供應情況發生了什麼?

  2008年以後,只有把外匯匯入中國兌換人民幣就能賺錢的時代過去了。

  2009年以後,人民幣已經不再怎麼低估了。

  2010年3月,人民幣的GSDEER估值在6.65左右。

  2010年6月3日,人民幣的GSDEER估值在6.93左右。(因為那個時候美元值錢)

  2010年9月23日,在新加坡人民幣NDF市場,人民幣兌美元匯率越6.65.

  至此,人民幣對美元單向升值過程基本結束。以後就是雙向浮動了。

  現在的問題是,2005到2007年,中國外匯儲備急劇增長,有點不太正常。進來的錢,到底有多少,什麼時候走,走得多快,誰都不知道。很多人談熱錢,但是誰都沒有明確的數字。我猜,要走2010年11月也該走了。

  中國大量外匯儲備來自幾個方面。

  一個是中國實打實的實體經濟賺來的錢,真正的外貿盈餘。

  第二是外商投資,到2010年,官方的數據是中國利用外資剛剛超過1萬億美元,也就是說外商在中國累計起碼有1萬億美元的投資,沒有算增值與折舊。

  第三是國內各種公司的美元貸款,因為人民幣對美元以前是單向升值,造成不少公司貸美元去佔便宜,使得中國商業銀行系統的美元存款只有1900億美元,而外幣貸款卻有4000億美元(會計漏洞,歷史遺留,資產負債表的時候,本外幣合併報表,根本不考慮匯率風險)。

  所以中國外匯儲備里的2000多億美元,對應的是某些中國公司非正常美元貸款。銀行裡外幣摺合只有1900億美元左右,貸款確有摺合4000億美元以上。如果不是本外幣合併報表,這就是會計上的紅字做法(沒有錢,卻貸出去了)。因為人民幣與外幣合併報表的制度沒有改,所以美元存款1900億,而貸款4000多億,是允許的。人民幣貸款紅字(即貸款多餘存款)是堅決不允許的,那是人民銀行的特權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18 23:40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