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七年嘔心瀝血,胡總書記卧薪嘗膽引領中國的重新崛起!

[複製鏈接]

1040

主題

1295

帖子

2052

積分

五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2052
oldgunner69 發表於 2010-10-5 17:10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04年以來,北京首先以《反分裂國家法》鎖死台灣,反手打出朝核牌在朝鮮半島拖住美國,開始加快對東盟的收編工作。到了06年,中國以經濟捆綁伊朗的方式加入了伊核六方會談,之後推動伊朗核問題拖住美國,順手展開全球布局。到06年6月,中俄聯手第一次激化伊核問題逼迫美國允許中國加入巴以和談,結果引得美國企圖武力解決伊朗和哈馬斯,之後被中國用朝鮮導彈發射和黎以衝突化解
07年夏天,次貸危機爆發,中國順勢推動人民幣擴張,爭奪全球金融霸權。同時借美國自顧不暇之時,二次激化伊朗核問題進攻美國的巴以和談防線,美國再次擺出對伊動武的姿態,結果被中俄歐三家聯手頂住。
之後,美國以巴和和談問題上對歐盟讓步交換歐盟的對伊制裁、以允許歐盟政治整合換取伊拉克配合、以允許科索沃du立換取歐盟的阿富汗增兵,之後,《里斯本條約》出爐。
在中俄的力壓之下,美國在歐盟沒有兌現阿富汗增兵的前提下不得不允許科索沃du立,接著地中海計劃啟航,歐元與美元的矛盾激化。08年6月,俄羅斯發力爭奪石油定價權,美國為自保挑動喬治亞鬧事,后被俄羅斯肢解,歐俄新關係上路。
之後,人民幣強烈的擴張勢頭引起了美國的警覺,美國對俄羅斯讓步,以放棄東歐反導和在中亞方向對俄羅斯的擠壓來換取俄羅斯的阿富汗配合和伊朗制裁。這時,中國在伊朗核問題上面臨著以一對三的局面。
中國馬上調整對策,聯弱斗強,化解了美國在伊朗核問題上的進攻。這期間,歐元對美元的步步緊逼和歐盟的拒不增兵阿富汗,引來了美國的殺招。美國先引爆迪拜債務危機警告、后引爆了希臘債務危機下手、製造了歐元危機,歐美反目。後來在最關鍵的時候中國拉了歐盟一把,歐元危機結束。
中國在全球攻城掠地的同時,也在不斷的進行內部經濟整合:05年開始的人民幣升值是依靠外壓進行的第一輪經濟結構調整,中國逐步了擺脫對美國經濟的依賴,加大對第三世界國家的經濟融合,賣血汗、賣資源的局面初步改變;07年次貸危機開始后,中國利用自己的資金優勢和外交優勢逼迫歐盟和美國大量對華輸出先進技術,提升中國經濟結構,到今年(10年)年中,中國基本具備了經濟上甩開美國的能力。這時中國對美國使用了殺招二次匯改,逼迫美國把東北亞讓給自己,由此引發了中美之間的決鬥。結果美國的三輪進攻均被中國打退。
中國在全球鬥爭中的戰略優勢引來了德國的以身相投,中德全面戰略夥伴關係出爐,在德國的牽引下,歐盟有全面倒向中國的態勢。這時,一手拉著中國另一手拉著歐盟的俄羅斯沒有選擇的餘地,只能全面向中國靠攏。中國以自己的實力再次成功的聯合了歐盟和俄羅斯,亞(非)歐大陸全面整合即將提速。拿到了中國配合的歐盟轉身對美國開出了退出科索沃的天價,美國不得不拒絕。之後,美國做勢把東北亞讓給中國。
這就是過去七年局勢的整體概況。現在,可能有朋友會問,下一步局勢會走向何方呢?巧的很,9月30日發生了幾次大事,對下一步的局勢走勢會有深刻的影響起。下面看一下:
第一件,巴基斯坦宣布將攔截所有開往本國的北約供應軍車。大家都知道了,自從上合完成了對阿富汗的戰略包圍之後,為了從巴基斯坦方向撕開一個口子,美國人是無所不用其極:自殺式爆炸襲擊不斷,越境轟炸連連,刺激印巴交火,甚至想接管巴基斯坦核武庫,結果被中國用兩次核爆(朝鮮)才穩住了局面。
9月30日,俄羅斯宣布,堅決反對美歐聯手實施的對伊朗經濟制(之前俄已為伊朗的首座核電站注核燃料),全面對中國靠攏。這時,美國已不可能再得到俄羅斯的阿富汗配合了。這樣一來,巴基斯坦成為了北約(特別是美國)唯一可靠的食道。現在,輪到巴鐵老弟開價了:如果想保證這條糧道的平安,第一不準再搞爆炸,第二不準越境襲擊。可以肯定的是,美國沒有說不的資本,而且隨著局勢的發展,巴鐵兄弟也可以多要一點買路錢,畢竟巴鐵也不富裕,公路維護的成本還是很高的。巴鐵兄弟在跟著中國苦撐了四年之後,終於迎來了好日子。局勢到了這一步,奧巴馬喊了幾年的增兵阿富汗也該停下了,如果美國不想陷得更深的話。
第二件,中國放了三個被扣的日本人。這件事國人比較關心,有必要詳細說明一下:
9月28日,一開始在釣魚島扣人時無比強硬的日本外相前原召見了中國駐日本大使,要求中國確保四個日本人的人身安全,並且希望中國能讓日本駐華使館的人每天見這四個日本人一面,關懷之情日月可鑒。我就想不明白,你這麼在意這四個小崽子,怎麼不要求中國放人?按前原話說,理由應該是「我們只能信任中國」。
既然你相信中國還說什麼要求保證人身安全還要一天一見幹嗎?中國政府又不是黑社會,抓人的事全世界都知道,還會虐待他們不成?你到底信任還是不信任中國呢?
前原為什麼這麼做?一是演戲給國內看,所以他才沒話找話說,二是演戲給美國人看,這一點日本官房長官仙谷由人說的明白,改善中日關係的主動權在中國手上(暗指未來中日關係的主導權在中國)。仙谷和前原的表態,其實是在向美國人要態度:如果你真的要退出東亞,我們也只能接受現實了。結果當天有個美國議員說了一句大實話,釣魚島自古以來就是中國的一部分。
既然美國人決定不管這一攤子了,那中國接下來又是怎麼對付認罪態度良好的日本人的呢?放三留一,手法跟日本之前的一模一樣,只不過放人的背景大不相同:
9月12日半夜,戴秉國把日本駐華大使丹羽宇一郎從床上拖起來狠狠數落一頓,強烈警告日本人不要誤判形勢,之後日本放了人;中國則是在日本連放人要求都不敢提的條件下放的。如果站在被放的三個日本人的角度看,放不放他們是天壤之別;可站在國家鬥爭的角度看,扣一個和扣四個沒有區別——事情依然沒有結束!
很顯然,北京擺出了進一步揉搓菅直人的姿態。北京想得到什麼呢?道歉,賠償,另外在釣魚島規矩點,不要再生事端。對於中國的動作,美國人的態度是什麼呢?希拉里說了,祝中國人民國慶節快樂!她的話其實可以改一改,祝中國人民在國慶節玩弄日本人快樂!
美國選擇在東亞斷腕,必須從其他方向撈點本回來。現在,美國真正可以撈到好處的地方只有兩個,歐盟,日本。因為他們三個之間經濟上高度競爭,美國的整體實力最強,壓倒另外兩家自然不在話下。至於第三世界國家,只要對華示好的一律不準美國動,包括印度,這是個階級立場立場問題。另外,美國對俄羅斯的全方位封堵是必須的,東歐反導要搞,烏克蘭喬治亞那邊也得往回撈。
對歐盟來說,配合中俄策反以色列,徹底打掉以色列的強硬是他必須得做的,這也是歐盟要求美國對自己讓步的資本所在。在中俄的理解下整合科索沃,和亞歐大陸經濟整合(地中海計劃也可以看作是這其中的一部分),同時加大對南美的滲透,力保歐盟的全球地位不再滑坡。
但是,歐元與美元的爭鋒必將引來美國對歐元的再次下手,關鍵時刻中國會拉歐盟一把,不會讓他倒掉。隨著以色列的倒戈,中東會慢慢迎來真正的和平。在實現和平的過程中,中國會扶持起兩個代理人集團,一個是土敘伊聯盟,一個是沙特領導的海合會。通過這兩個集團,中國將控制中東(埃及也會靠過來)。
對俄羅斯來說,努力消磨掉美國在波蘭捷克烏克蘭喬治亞的影響力,再與中國聯手從阿富汗趕走美國大兵,順勢南下聯合印度,就可以進軍非洲了,再加上與中國歐盟共推亞歐大陸整合、加大對南美的布局,俄羅斯也可以撐開自己的全球發展空間。
在中國修理日本人的同時,俄羅斯也拿北方四島擠兌上了日本人,兩家的配合還是很默契的:一個從琉球方向掐住日本南下的去路,一個從北方四島方面斷了日本北上的路線。美國也可以含笑九泉了,他退出東北亞以後,日本仍舊是瓮中之鱉。
至於中國,整合東北亞的關鍵是收編日本。考慮到日本龐大的經濟規模所帶來的不利因素,加上不能讓美國過快的倒掉,中國允許美國繼續吃窮日本,直到日本徹底投降。那時,琉球問題和東海劃界也就一併解決。如果走先難后易的路子,把台灣問題和南海領土爭端放在解決琉球問題的後面,時間上會慢一點,可效率上會高很多,手法也文雅的多。東亞的問題全部擺平以後,反手解決藏南問題將不在話下。那時,中國就可以成為這個世界的新主人了。
今天是國慶節,是祖國母親61歲的生日。在這個激動人心的時刻,全球局勢也迎來了重大的變革——中國開始一步步主導這個世界了。
這一成就的取得,首先要感覺偉大領袖毛主席,是他一手締造了我們的共和國,並領導中國人民建立了完整的工業體系,搞出了兩彈一星,重進聯合國拿回了否決票,構建了中美蘇全球戰略大三角,劃分了三個世界搞全球統戰,他是中華民族永遠的巨人。這一成就的取得,還要感激我們英明的胡哥,他在極端艱難的情況下,領導中國人民在短短几年的時間裡,取得了令人驚嘆的成績。
附錄一:怎樣搞經濟才能真正強大一個國家?
經濟是什麼?經濟就是為了滿足人類生產和生活需要所進行的一切活動,這些活動包括生產實物和提供服務。在工業革命以前,人類的經濟活動主要是農業和建築業。工業革命以後,人類的生產活動範圍擴大了:
第一次工業革命(蒸汽時代)工業實現了機械化,紡織、採礦、治金行業取得了大發展;
第二次工業革命(電氣時代)工業實現了電氣化,電力、交通運輸、化工、機床、通訊等行業得到了長足進步;
第三次工業革命(信息時代)又讓電子技術、原子能、航天技術、新能源技術、新材料技術、生物工程、海洋技術興盛起來。
在歷次的工業革命中,能在前沿領域(產業)有所發展的國家,都是時代的強國,而在這些關鍵產業無所作為的國家,都只有挨打的份。
第一次工業革命發生在英國,因此成就了日不落帝國;工業革命隨後傳播到整個歐洲大陸,法國、德國也跟著強大了起來。等到德國強大之後德皇發現,殖民地都被英法兩國搶乾淨了。為了爭奪殖民地,德國就聯合奧匈帝國等幾個國家跟英法等國家搶地盤,爆發了第一次世界大戰。
當時的中國雖然也加入了英法美組成的協約國並成了戰勝國,可是在接下來的巴黎和會上卻被出賣了,中國一直希望收回的山東被列國從德國人手裡奪去當作人情送給了日本人,由此引發了五四運動。中國為什麼會被出賣?因為當時的兩次工業革命中國幾乎都沒參與,經濟上太弱小,根據叢林法則,弱者是不被當人看的,不賣你賣誰?
第二次工業革命主要發生在美國,美國也就很自然的成了當時世界上最強大的國家,當時,由於美國的大力扶持,德國也成了這次工業革命的受益者。只是德國人沒想到美國人是在借刀殺人,用希特勒的炸彈打殘了英法蘇三強,等英法德蘇拼的元氣大傷筋疲力盡的時候,美國對德宣戰了,接著打敗了德國又順手摁住了新興強國日本,一舉成為西方世界的新霸主。
從上面英法德美的先後崛起可以看出,只有佔領了產業鏈最高端的國家,才能成為時代的強國。
毛主席時代,中國成功的抓住了第三次工業革命的機會,在當時的新興產業原子能和航天產業奮勇爭先,搞出了兩彈一星(最先進的技術從來都是先用在軍事上),與美蘇一起佔領了當時全球產業鏈的最高端,這才形成了中美蘇戰略大三角的局面,中國人從此再不受人欺凌,揚眉吐氣的成為了世界一極。
78年以後,中國開始改革開放,放棄了在信息技術產業努力趕超的機會,卻去當什麼世界工廠賣血汗、賣資源,賣到兩國論出現,賣到了大使館被炸,這時國人才驚醒了,改弦更張重新開始追。胡哥上台後沒幾年,中國就有龍芯了,支線飛機跟著上天了,北斗也定位了,高鐵也領先了,中國的綜合國力上了一個新台階。
現在,總有人拿著30年前中國人吃不好穿不好來攻擊毛主席,說他不會搞經濟。試想,一個不懂經濟的人,能建立起一套完整的工業體系和社保體系?那些精英們到是懂經濟,會接軌,遵慣例,守規則,把中國已經建好的工業體系的最高端部分放棄了去大批進口外國貨,自己主動爬到產業鏈低端去被人奴役。
還說什麼這是國際分工——人販子把你全家的女人拐到窯子里去賣身這是不是國內分工?這還不算,還把一套好好的社保體系給砸爛了,把中國人折騰得看不起病、上不起學、養不老、住不起房,死了買塊墓地都買不起!這也叫懂經濟?這是哪門子經濟?也許,這在他們眼裡不算什麼,他們的最高領理想是把中國徹底搞分裂了,自己好在洋大人的扶持下爬到人民頭上當主子。
慶幸的是,胡溫沒有繼續按那一套走下去,而是重新使用毛主席當年搞經濟的那一套路子了:
今年9月8日,國務院通過了《國務院關於加快培育和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的決定》,在《決定》中明確將戰略性新興產業定為我國國民經濟的先導產業和支柱產業。被圈入戰略性新興產業大名單的有:節能環保、高端裝備製造、新一代信息技術、生物、新能源、新材料和新能源汽車等七個產業。這是中國自03年以來的第三輪經濟結構調整,之前借著全球金融危機的機會,大量從歐美國家引進先進技術,提升部分目前中國已發展產業的水平,並向廣大的第三世界國家轉移一部分低端產業,同時全球海量收購資源。如果說之前的結構調整是在打基礎的話,那麼這一輪調整就是要大發展了。
下面簡單分析一下進入大名單的七個產業,看一下輪輪經濟結構調整將對中華民族的明天產生怎樣的作用:
1、環保節能:改革30年來,中國的環境污染已經到了極其危險的地步,再不改善環境,我們的下一代將無法在這片土地上生存;同樣,如果不發展節能產業,中國人的生活水準如果達到美國的水平,那全世界的資源都不夠中國人自己用的(這也是胡哥上台以後就滿世界搶石油搶礦業的原因),那時為了爭奪資源,中國將成為全世界的敵人,再次爆發世界大戰將是很正常的事情。這應該是北京把環保節能產業列在第一位的原因。
2.高端裝備製造產業:裝備製造業這個名詞是北京為了「和平崛起」專門發明的一個名詞,其實是指重工業和軍工產業。如果我們高喊發展軍工產業,不利於團結那些跟中國有領土爭端問題的國家,也會給某些人落下鼓噪中國威脅軍事論的口實,所以,我們不發展軍工產業,我們只發展裝備製造業。
這個產業包括各種工業母機(如數控機床、工業機器人、大規模集成電路等等),重要的機械、電子基礎件(如電力電子器件、儀器儀錶、自動化控制系統等等),重大成套技術裝備(如資源開採設備、大型電力成套設備、高鐵、輸水輸氣等等),還有就是大型的軍工項目,比如北斗、天宮、四代戰機、新型核潛艇等等。我們都知道一句話,落後就要挨打。
這句話應該改一下:裝備製造業落後就要挨打。前面把環保節能列在第一位,是為了我們的下一代能活下去,現在把高端裝備製造業列在第二位,是為了今天的我們能活的下去、不受人欺負;
3、生物工程、新材料、新能源、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這四個產業都是新興產業,也是新的全球經濟增長點,中國與西方國家在這幾個產業的差距不大,基本處於同一起跑線上,如果集中力量發展的話,更容易實現超越,也有利於中國在這一輪的科技革命中站在前頭。
4、新能源汽車:包括燃料電池汽車、混合動力汽車、氫能源動力汽車和太陽能汽車等。把汽車行業列進來,其實是在亡羊補牢。十多年前,房地產和汽車兩個行業被搞成了支柱,十多年後,房產支柱把中國人折騰的買不起房子、貧富差距超大,沒辦法,現在開始打房價,砍支柱。
其實,汽車做支柱的麻煩也不小,只不過現在表現還不明顯。要知道,在這個世界上除了美國沒有一個國家敢把汽車做成經濟支柱的。這是為什麼?燒油太多,資源供應跟不上!
中國這麼多人口,如果象美國人那樣開汽車,那全世界的汽油都不夠中國人自己燒的。如果當初沒有大力扶持這個產業也就算了,現在已經扶起來了,產能巨大,就業人口又多,一個房地產支柱還沒砍倒再砍汽車這根柱子,中國經濟非崩潰了不行,又不能等房地產業收拾完了再它,那樣10年時間又浪費掉了。
所以,北京出了這麼一招,把汽車的動力源改了,不再燒油,問題就解決了。如果不是能源這個瓶頸卡著,汽車行業對於經濟發展的正面作用還是非常巨大的,這麼一改之後,也就變被動為有利了。而且,新能源汽車方面中國和西方同樣處在同一起跑線上,有利於中國趕超超西方國家。這也是胡溫的高明之處。
對比三輪結構調整可以發現:第一輪是最被動的,利用處部壓力(提高匯率)來調整產業結構的;第二輪則抓住了歐美深陷危機之中的機會,逼他們交出技術;第三輪結構調整是完全主動的,這一輪結構調整採用的是財政、稅收、金融政策和行政手段進行的。比如稅收減免、貸款優惠、財政補貼甚至獎金鼓勵等。結構調整方法由被動轉為主動,也是胡溫真正掌控了國內局面的表現。
另外,調整產業結構時,還應該注意調整產業的區域布局。關於這一點,可以看一下建國60年來的幾屆領導人的做法。先看毛主席時代:建設大三線,發展雲貴川、陝青甘、晉豫冀、鄂湘桂等內地省份,努力拓寬中國的戰略縱深,提高老少邊窮地區的人民生活水平,增進民族情感和凝聚力。
一旦與人開戰,根本不用擔心用砸壞家裡的罈罈罐罐。改革開放以後,一切都翻了過來,重點發展沿海區域,在富起了一部分人之後,也製造出了嚴重的區域收入差距,還給自己背上了沉重的包袱——萬一發生戰爭,改革的成績將變為一堆瓦礫。這樣的狀況是很容易受人要挾的。到了上世紀九十年代後期,李登輝台du鬧的厲害,北京絕對是有心武力解決這個問題的。
可是,中國的經濟重心在沿海,在珠三角。一仗收台的代價是巨大的。為了扭轉被動局面,這才重新提出開發大西北,回到了當年建設大三線的老路上。
當然,對於發展經濟而言,重視產業結構布局是必須的,但不是全部內容,還要有合理的收入分配製度和完善的社會保障制度做支撐,這樣,才能讓每一個社會成員都工作的開心、放心。這些工作也都在有條不紊的展開,看報道大家應該有數。
20多年來,一直在搞市場經濟,宣布企業家和企業管理的書特別多,以至於許多人認為企業家們好似天馬行空,一個個是多麼的不得了。其實不然。說老實話,做企業還真的沒有三篇文章,不然如果解釋李嘉誠、霍英東、王永慶、黃光裕這些首富們都沒有什麼學歷呢?其實不僅中國,外國也一樣,蓋茨、戴爾等人的學歷也很低。
別看他們讀過大學,在他們所在的行業,他們都是低學歷者,不信到微軟西雅圖總部找找看,除了看門的保安恐怕沒人比蓋茨學歷更低了。那麼,做企業靠的是什麼呢?踏踏實實。本來就是一些簡單的事,只要你認真的一遍遍的重複做,必定會成功。有人可能會說,那為什麼那麼多人做企業都失敗了?道理也不難懂,簡單的事情不是人人都能做的好的,更何況是重複做。企業管理真正的道道,不超過十句話百十個字,簡單的很。
真正對企業發展有致命影響的,還在政策層面。比如前面提到的日本經濟遇上的情況,廣場協議被打擊之後,日本企業大都很受傷;近三年中歐美聯合算計日本,日本經濟自然在滑坡,這一切是松下幸之助之流無法扭轉的。再看中國,近幾年進入世界500強的企業逐年增加:06年19家,07年22家,08年26家,09年43家,10年54家。
為什麼中國企業發展的這麼迅猛?因為中國的全球戰略幫他們撐開了發展空間。舉兩個簡單的小例子,大家就可以明白:10年7月份,美國來拉歐盟制裁伊朗,伊朗馬上宣布了與中國的400億美元石油合同;接著美國以三分伊拉克嚇唬中東各國,沙特一下子買了美國600億美元的的軍火。
試想,單憑企業之力,搞個百億級的定單,要多久?要多難?再比如,一個對華玩具業制裁,多少玩具企業倒閉?中國的一個房地產業做支柱的政策,十年時間造就了多少億萬富豪?這是王石他們有本事嗎?如果誰認為他們真是天神的話,過兩天看看在今年的國慶黃金周能賣多少房子就知道了(昨天剛剛出台的房價打壓政策把全中國所有地產商的銷售計劃全毀掉了)。
正是因為政治對企業生存和發展的巨大影響力,歐美國家的資本家們才會不擇手段的控制他們的政府,為自己撈好處。所以說,西方國家的政府,是資本家的,而中國的政府,是人民的。這就是最大的差距。
附錄二:人民幣擴張大事記
2007年4月2日,美國第二大次級房貸公司新世紀金融公司申請破產保護,次貸危機浮出水面,中國趁機開始了人民幣的全球擴張之路。
2007年6月27日,財政部發行15500億元特別國債購買約2000億美元外匯,組建國家外匯投資公司。
2007年8月9日,北京暗示,如果華盛頓實施貿易制裁以迫使人民幣升值,它可能清算它大量持有的美國債券。
2008年,中國與越南、尼泊爾、蒙古、俄羅斯和寮國等周邊8個國家簽訂了自主選擇雙邊貨幣的結算協議。巴基斯坦、尼泊爾、越南、俄羅斯和蒙古等多個國家也通過立法,允許在出口貿易中使用人民幣結算。
2008年12月12日,中國人民銀行與韓國央行簽署的1800億元框架協議,
2008年12月24日,國務院常務會議提出,對廣東和長江三角洲地區與港澳地區、廣西和雲南與東盟的貨物貿易進行人民幣結算試點。
2009年1月20日,中國人民銀行與香港金管局簽署的2000億元正式協議。
2009年2月8日,中國人民銀行與馬來西亞央行簽署的800億元正式協議。
2009年3月11日,中國人民銀行與白俄羅斯央行簽署的200億元正式協議。
2009年3月23日,中國人民銀行與印度尼西亞央行簽署的1000億元正式協議。
2009年4月2日,中國人民銀行與阿根廷央行簽署的700億元正式協議。
2009年7月1日,中國人民銀行、財政部、商務部、海關總署、稅務總局、銀監會共同制定《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試點管理辦法》並予以實施。
2010年5月17日,三菱東京日聯銀行獲得中國人民銀行與大陸銀監會同意,將發行人民幣10億元(約合新台幣46.7億元)債券,成為在大陸發行人民幣債券的首家外商,並有助於大陸推動人民幣國際化。
2010年6月9日,中國人民銀行與冰島央行簽署的35億元正式協議。
2010年6月19日,中國人民銀行宣布,啟動二次匯率改革。
2010年6月22日,中國人民銀行公布擴大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試點,在此前上海、廣州、深圳、珠海、東莞5個城市的基礎上,又增加了北京、天津、內蒙古等18個省區市,作為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試點地區。境外結算地域,也由港澳、東盟擴大到所有國家和地區。
2010年7月24日,中國和新加坡簽署了1500億元正協議。
2010年8月19日,中國外匯交易中心開始掛牌人民幣對馬來西亞林吉特交易,這是外匯交易中心推出的第六個外幣交易品種。
2010年07月12日,大公國際資信評估有限公司發布了對全球50個國家的主權信用評級報告。這是中國首次打破美國壟斷,發布全球範圍的主權債務評級。這一行動是中國爭奪全球金融霸權邁出的重要一步——爭奪資本品定價權。
2010年9月8日,中國銀行在香港發行總額不超過50億元的人民幣債券。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3 21:57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