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從南美依靠誰看誰是當代霸權國家?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wazhh 發表於 2010-6-26 22:57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朝鮮日報/特派記者趙儀俊/丘基卡馬塔、伊基克(智利)報導/朝鮮日報中文網提供】
中國在南美大陸的影響範圍越來越大。中國為確保資源而接近南美大陸,現在已超越美國,躍升為南美主要國家的第一大貿易國。中國以日益強大的國力為基礎提出的「大國崛起」和「和平崛起」現在在南美地區逐漸成為現實。為採訪這一狀況,記者走訪了智利、巴拿馬和秘魯三個國家。
智利的丘基卡馬塔銅礦是美國礦山企業阿納康達公司於1951年開發的,該礦山當時的銅產量佔世界銅產量的30%,規模非常大。
當時,阿根廷醫學院學生切‧格瓦拉(1928年-1967年)正在南美旅行,他說:「美國佬一分錢都不想多給可憐的工人,工人罷工導致每天浪費掉數千比索。低效率和無力的憤怒正在動搖巨大的礦山。」在惡劣的勞動環境中,工人們飽受肺塵症的困擾,一萬多人因此送命。憤怒使他成為社會主義革命家,參加了古巴共產黨。
11日在丘基卡馬塔,智利國營銅業公司(Codelco)宣傳負責人鮑拉‧阿爾瓦拉多(Paula Alvarado)表示:「我公司本月已獲得許可,可以在上海金屬交易所交易我公司生產的銅。對我們來說,中國是最重要的市場,能夠直接打入中國市場感到非常高興。」
智利政府20世紀60年代確保51%的礦山股份後,於1973年完全實現國有化並成立了Codelco公司。Codelco在倫敦和上海直接進行銅交易。記者問「為何不設立紐約交易所」?他們的回答很簡單:「因為中國更重要。」以今年3月為準,中國的銅消費量約佔全球產量的36.5%,高達包括美國在內的整個美洲大陸消費量(14.7%)的2.5倍左右。
阿爾瓦拉多(Alvarado)是在丘基卡馬塔銅礦出生的女性。她笑著說:「從一年前開始學習漢語,現在還報名參加了中國大使館開展的獎學金評選活動。競爭率為3比1,希望幸運屬於我。」就連礦山的宣傳負責人都把自己的未來押在中國身上,這是切‧格瓦拉想像不到的時代。他的「反美路線」現在變成了「中國崛起路線」。
美國的驕傲變成廢墟
在丘基卡馬塔銅礦前的礦山村,雖然還掛著銀行、劇院、超市等招牌,但一個人影都看不見。阿爾瓦拉多說:「隨著礦山規模日益擴大,工人們在2008年都搬到了卡拉馬市內。」只有一個角落裡立著的小招牌「阿納康達體育場」還播放著美國老電影。司機菲彼笑著說:「現在只剩下這輛車(GM)是美國產品。」
切‧格瓦拉曾經看到礦工飽受肺塵症的困擾,居住在沒有洗浴設施的惡劣環境中。但現在根本找不到一點兒這樣的痕跡。Codelco的職員在2009年每人獲得了約3萬美元的年底獎金。這一金額達智利人均國內生產總值(GDP,1萬美元)的3倍左右。
在丘基卡馬塔內的銅冶煉廠裡,先鋪上6至8張平坦的銅板,上面再放上2到3張彎曲成波浪模樣的銅板,然後上面再鋪上平坦的銅板。如此這般堆積成一個人高的銅板佔據了半個足球場的面積。這裡的負責人艾嘎娜(Egana)說:「中間放上波浪形銅板是中國提出的要求。」
中國為何在南美地區站穩腳跟?
從歷史上看,南美一直是強大國家的資源供應基地。因此,南美經濟依靠誰,誰就是當時的霸權國家。100年前的1910年,智利的第一大出口國是大英帝國,在總出口額中佔41.3%,其次是當時剛剛浮升為強大國家的「年輕」的美國(21.31%)。當時,美國超越德國(第三位,19.99%),將世界重心從歐洲轉移到北美。
一個世紀過後的2009年,智利的第一大出口國變成中國(23.9%),出口額高達美國(11.3%)的2倍以上。從2008年開始,中國成為巴西的第一大貿易國,而且,對中出口總額的80%都是原材料。秘魯的情況也是如此,中國於今年第一季度成為秘魯的第一大貿易國。在阿根廷,中國僅次於巴西,是阿根廷的第二大貿易國。
伊基克,沙漠中的中國前沿基地
記者14日來到伊基克(Iquique),這裡是智利政府為了讓人類在阿塔卡馬沙漠生存而人工打造的自由貿易地區。
劉學亮1991年以中國外交部職員的身份來到智利,後來在伊基克定居。劉學亮說:「目前在伊基克流通的商品中有87%都是『中國製造』。」他還說:「20世紀90年代剛來這裡時做的是中國鑰匙和鎖頭,實際上就是五金生意。隨著技術的發展,現在開始出售中國產礦山機械和發電機。」他從五金店做起,但事業範圍逐漸擴大到收音機等簡單的電子產品,後來又迅速增加了電視、DVD,現在甚至開始出售發電機。伊基克韓裔僑胞Hyeon Seok-geun說:「原來包括我在內共有5名韓國人做服裝原材料的生意,但現在被中國產品排擠,已經沒有人做這個生意,我也改行做了電腦用品進口生意。」
如果切‧格瓦拉2010年再次到南美旅行,是會下決心反美還是反中?或者是對礦工的巨額獎金還感到憤怒?
全球各國爭奪阿塔卡馬沙漠
阿塔卡馬沙漠埋藏著豐富的硝石礦、銅礦石和鋰礦石。曾經是不毛之地的阿塔卡馬沙漠19世紀被發現埋藏著豐富的火藥和化肥原料硝石後,便成為強國的爭奪場所。
阿塔卡馬原來是玻利維亞和秘魯的土地,但開發礦山的則是智利人。硝石的價值提升後,玻利維亞宣佈將其實現國有化,秘魯支持玻利維亞,於1879年同智利展開了2對1的戰爭。最後,智利獲勝,阿塔卡馬易主。此後,硝石礦由當時是最強國家的英國人開發了50%以上,其餘由德國和智利人擁有。
20世紀初,隨著電氣、電子產業的必需品銅被大量發現,美國人成為新的礦山統治者。但美國人因為建立自己的專用居住地和利用帽子顏色區分等級等歧視行為而失去了當地人的心。20世紀60年代,智利果斷地實現了銅礦國有化。但由於資金不足,20世紀80年代又允許民營企業開發礦山,因此,目前智利60%的銅由民間企業開發。交付市場競爭的銅進入21世紀後被追加列入中國的採購目錄。 據推測,阿塔卡馬的鋰埋藏量佔全球埋藏量的三分之一,鋰被譽為「未來能源」,因此,美國、中國、日本等強國最近又湧向這裡。鋰是電池的核心原材料。韓國也加入其中。礦業振興公司和三星物產目前正考慮成立財團,入股阿塔卡馬沙漠的「NX UNO」鋰礦山。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1 19:48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