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帖最後由 明鏡高懸 於 2010-11-15 10:38 編輯
第三周:
"任何成功的「托古改制」,都是擇善而用,而非「為我故袴」。西方的文藝復興和唐宋時的古文運動皆是如此。
今天真正提倡民主的人,決不是要恢復法國大革命時草菅人命的街頭臨時法庭。
正如今天誠心想尊孔提倡儒學的人,不是為了復辟周朝,也不是想讓學生用臘肉代繳學費。"
-------------- hu18 發表於 2010-11-14 23:37
這回不敢點評了, 就解釋一下吧:
世易時移, 每個時代都有不同的時代需求, 豈能刻舟求劍, 再行古事遵古制?
而且歷史潮流浩浩蕩蕩, 豈是個人能逆轉的??
我等平頭百姓, 身無長物, 只能隨波逐流, 走到哪算哪.
故新新儒教不設教義, 蓋因潮流之難把握, 個人之無力量.
又不設教規, 教眾行事但憑良知, 不背叛百姓, 不背叛民族, 和不背叛中華文化.
僅此矣.
再簡單一點說:
新新儒教只是個供玩耍的招牌, 其實我們也不知道2050年的中國和中國文化會變成什麼樣子.
但我認為,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 將來中國文化的血緣更混雜, 幾乎是必然.
提出新新儒教的概念, 主要是為了喚起移民們對中國文化的歸屬感, 希望他們即使選擇放棄中國的國籍, 也不要徹底丟棄中國的文化, 例如用筷子吃飯, 用中文寫字.
更希望他們在教育子女的時候, 多加一點中國文化的元素, 把中國文明的薪火傳下去.
可能我是過於自大狂妄不自量力, 但假如有那麼一丁點效果, 也算是對維持中國文明的助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