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2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金融時報: 當美國對全球化說不

[複製鏈接]

478

主題

1432

帖子

627

積分

貝殼網友五級

Rank: 3Rank: 3

積分
627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沒事閑逛 發表於 2010-11-9 04:54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11/08/2010 作者:英國《金融時報》專欄作家 菲利普•斯蒂芬斯

對巴拉克•奧巴馬(Barack Obama)、對整個世界都怨氣沖沖的美國,拋棄了曾經承諾要改變一切的奧巴馬。現在,美國還有可能拋棄全球化。

對奧巴馬失去支持的紛紜解釋中,最明顯的解釋也是最具說服力的。中期選舉是對經濟復甦乏力和失業率高企時期的奧巴馬政府的全民公投。共和黨人聲稱自己大獲全勝,但美國民眾實際上是想懲罰一下民主黨人。

奧巴馬哀怨地辯稱,他帶領美國經濟度過了前任留給他的危機。若不是他果斷出手支撐金融體系,並刺激經濟,情況會糟糕得多。拯救華爾街是為了拯救千千萬萬普通家庭。

這種辯解在國民的不滿情緒面前全然無用。近九成的選民向民意調查者表示,自己對經濟十分擔心;五分之二的人表示,自己的生活水準有所下降。總要有人為此承擔責任。

無疑還有其它不利於奧巴馬之處。令人不解的是,在2008年曾被譽為「偉大溝通者」的他,在白宮顯得有些獃頭獃腦。他具有不容置疑的才智,但在情感層面做不到與眾人打成一片。對於一些人而言,奧巴馬太傾向自由主義了;在另一些人看來,他不具備堅持自己的信念所需的勇氣。他對醫改的處理真是笨拙得可以。

在失業率高企、生活水準下降及房屋被收回創歷史新高所引起的焦慮和憤怒面前,奧巴馬的上述缺陷(無論是真實的還是臆想出來的)成了失敗因素。美國人的不滿有著深遠的淵源。他們的艱難日子由來已久,遠遠不止過去兩年。

一段時間以來,美國政治活動中最有意思的數字之一,在任何民意出口調查中都找不到。該數據每月由美國勞工統計局(Bureau of Labor Statistics)公布,追蹤美國中產階級實際收入——由此可判斷其生活水準——的變化。

過去20年,這部分人群經通脹調整后的收入中值,總共上升了不到10%;過去10年則陷於停滯。誰在阻礙工資漲勢?

讓我們客觀地看待這些數字,自1990年以來的20年間,美國經濟增長了60%——相當於中值收入增幅的6倍。即使過去10年經歷了自上世紀30年代以來最嚴重的衰退,產出仍增長了15%。

廉價進口商品和廉價信貸的劇增,一度掩蓋了生活水準受到的影響。美國人靠從銀行借債和購買廉價中國商品,可以過上與夢想相符的生活。全球金融危機的爆發,讓這場狂歡曲終人散。

雖然美國中產階級未能分享到日益繁榮的果實,但最富裕的那部分人並非如此。增長收益大部分都化成了企業利潤,以及企業高層收入的大幅增加。最富有的人群一直過得很滋潤。

國會預算辦公室(Congressional Budget Office)的數據顯示,1990年,美國最富裕的1%家庭的總收入占國民總收入大約12%。到2007年,這一比例已升至19%以上。以2007年的美元匯率計算,這部分家庭的收入翻了一番以上,從每年略高於80萬美元升至180萬美元。

從這一點看,全球化只對少數人有利。它讓銀行家和企業高管們腰包更鼓,但讓中產階級的日子不再有起色,同時對未來也更加沒有把握。

當然,實際情況比這要複雜一些。我的經濟學家朋友告訴我,還有其它各種各樣的因素在起作用。技術已改變了薪酬分配。比較優勢的轉移在中印崛起之前很久就出現了。儘管如此,美國選民得出結論認為整個世界(還有華盛頓)都和他們對立,也不無道理。

共和黨人,尤其是茶葉黨(Tea Party)運動,利用了這一情緒。承諾重現舊日美國輝煌的民粹主義者的矛頭,並不局限於他們眼裡的「大政府」的弊端。國內外還有其它敵人。

這些敵人包括向全球化低頭的銀行家、搶美國人工作的移民、向海外輸出就業的企業高管,以及用廉價商品佔領美國的中國企業。美國已屈服於國際化精英的非美國價值觀。

阻止氣候變化的努力,被套上了「顛覆美國生活方式的陰謀」這個帽子。而這個陰謀就是將權力交給由一個聯合國(UN)領導的世界政府。

茶葉黨宣言充滿了自相矛盾(以及更糟)的說法。許多茶葉黨運動的支持者一方面希望縮減政府職能,另一方面希望政府採取更多行動支持他們。排外主義利用人們的多疑。他們那些比較卑劣的言論矛頭指向奧巴馬的背景和種族,把奧巴馬說成是美國面臨的威脅的化身。約三成的美國人認為,他們的總統是一名穆斯林。

然而,這種怒火併不局限在右翼反叛者。民主黨和共和黨候選人都在競選廣告中將中國描繪成一個威脅。奧巴馬所在的民主黨現在很可能會進一步朝保護主義傾斜,以努力贏迴轉向民粹主義的選民。

而歐洲人在嘲笑他們許多人眼中原始的美國式政治說教之前,應看一看自己本土正在發生的事情。德國名流如今著書暗示,土耳其移民的智商天生低一些;法國總統在驅逐羅姆人;英國則對外國人關上了大門。

但最重要的是美國選擇的方向。美國是全球化的設計者。可看似矛盾的是,它的地理、自然資源和技術優勢,意味著它比大多數國家都更能以鄰為壑。那時,我們所有人都會是輸家。

談論美國在世界上的作用不斷下滑儼然已成為一種時髦。即使是盟友有時也似乎對美國實力的下滑感到安慰。但它們應當對自己的願望更慎重一些。

8181

主題

1萬

帖子

2萬

積分

貝殼光明大使

Rank: 6Rank: 6

積分
26631
沙發
小康人家 發表於 2010-11-9 10:32 | 只看該作者
美國從全球化中得益,美國不會拋棄全球化的。更不會拋棄人權高於主權的提法。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萬

主題

2萬

帖子

2萬

積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積分
23594
3
weihua99 發表於 2010-11-9 20:07 | 只看該作者
美國從全球化中得益,美國不會拋棄全球化的。更不會拋棄人權高於主權的提法。
小康人家 發表於 2010-11-9 10:32

但美國可以暫時性的選擇放棄全球化,自由經濟。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4 02:37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