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1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楞伽阿跋多羅寶經卷第二】

[複製鏈接]

1043

主題

1萬

帖子

7532

積分

四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7532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chico 發表於 2010-11-10 18:50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本帖最後由 chico 於 2010-11-10 18:59 編輯

 

  【一切佛語心品之二】

  爾時大慧菩薩摩訶薩白佛言。世尊。世尊修多羅說。如來藏自性清凈。轉三十二相入於一切眾生身中。如大價寶。垢衣所纏。如來之藏常住不變。亦復如是。而陰界入垢衣所纏。貪慾恚痴不實妄想塵勞所污。一切諸佛之所演說。云何世尊同外道說我。言有如來藏耶。世尊。外道亦說有常作者。離於求那。周遍不滅。世尊。彼說有我。

佛告大慧。我說如來藏。不同外道所說之我。大慧。有時說空。無相。無願。如實際。法性。法身。涅槃。離自性。不生不滅。本來寂靜。自性涅槃。如是等句。說如來藏已。如來應供等正覺。為斷愚夫畏無我句。故說離妄想無所有境界如來藏門。大慧。未來現在菩薩摩訶薩。不應作我見計著。譬如陶家於一泥聚。以人工水木輪繩方便。作種種器。如來亦復如是。於法無我。離一切妄想相。以種種智慧善巧方便。或說如來藏。或說無我。以是因緣故。說如來藏。不同外道所說之我。是名說如來藏。開引計我諸外道故。說如來藏。令離不實我見妄想。入三解脫門境界。希望疾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是故如來應供等正覺。作如是說。如來之藏。若不如是。則同外道。是故大慧。為離外道見故。當依無我如來之藏。爾時世尊欲重宣此義。而說偈言。

人相續陰 緣與微塵 勝自在作 心量妄想
日知而智

1043

主題

1萬

帖子

7532

積分

四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7532
沙發
 樓主| chico 發表於 2010-11-10 18:56 | 只看該作者
當時大慧大士又問佛說:「您一向說:如來藏的自性是本來清凈的,既然一轉而變為各類的色相,便和合於一切眾生的身中,就好像一個無價之寶,被包在灰塵厚積的破衣里;但如來藏的自性,仍然是常住不變的。所以一切佛都說:一切眾生被五陰(身心的暗昧景象)、十八界(內外境和心細之間。注見前二十四)、十二入(身心內外的根塵。注見前二十五)等等塵垢的外衣所纏縛。被貪慾、瞋恨、愚痴等等的妄想塵勞所染污,不得解脫。這種說法和外道們所說的另外有一個真我的存在,究竟有什麼不同呢?現在您說有一個自性的如來藏。外道們也說,另有一個真我是經常存在,能造作一切的,而且是不依靠一切的緣而周遍不滅的。但是您卻又批評說執著另一個我的存在,那是錯誤的觀念,這究竟是什麼道理呢?」

佛告大慧:我說如來藏,不同外道所說之我。大慧,有時說空,無相,無願,如實際,法性,法身,涅槃離自性,不生不滅,本來寂靜,自性涅槃,如是等句。說如來藏已。如來應供等正覺,為斷愚夫畏無我句故。說離妄想無所有境界如來藏門。大慧,未來現在菩薩摩訶薩,不應作我見計著。譬如陶家,於一泥聚,以人工水木輪繩方便,作種種器。如來亦復如是。於法無我,離一切妄想相。以種種智慧善巧方便,或說如來藏,或說無我。以是因緣故,說如來藏。不同外道所說之我。是名說如來藏。開引計我諸外道,故說如來藏。令離不實我見妄想,入三解脫門境界。希望疾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是故如來應供等正覺,作如是說如來之藏。若不如是,則同外道。是故大慧,為離外道見故,當依無我如來之藏。爾時,世尊欲重宣此義,而說偈言:

人相續陰 緣與微塵 勝自在作 心量妄想

佛說:「大慧啊!我所說的如來藏,是和外道們所說的真我不同。有時候說:空、無相、無願。有的候說:如實際、法性、法身、涅槃、離自性。或者說:不生不滅、本來寂靜、自性涅槃等等的名詞和理念。其實都是借用若干不同的語言文字來表達真如的究竟實相。至於為什麼說有—個如來藏呢?那是因為證到了性自性,證得無上正覺后,為了破除愚痴凡夫們恐懼無我的心理,所以才提出如來藏以斷除人們的疑惑。因此才說遠離妄想,達到無所有的境界,才能進入如來藏自性的堂奧。現在和未來有真知灼見的大乘菩薩們,不應該執著於如來藏,認為它是我的真體。正如做陶器的,用一堆泥土,和水木輪繩等器具加以人工,才能和合造作了各種陶器。如來說法也是如此,用各種方法隨緣開示,使人們明白最後的實相。他在遠離一切妄想的無我境界中,用種種智慧和巧妙的方法,或說如來藏自性,或說無我。所以我說的如來藏,是和外道們所說的真我不同。如果懂得這個道理,這才算是真正了解如來藏。這都是為了開示引導一般外道們,為了使他們不執著另有一個真我的存在,使他們舍離不實在的我見和妄想,進入三解脫門(注二十六)的境界,希望他們迅速證得無上正等正覺,才向他們演說如來藏。所以唯有已得到正覺的人,才能作如此的說法。否則,如果以為真有一個實在的如來藏存在,就完全和外道們的見解相同了。大慧啊!所以說:為了遠離外道們的知見,應當相信法無我的如來藏。」這時,佛就歸納這些道理,作了一首偈語說:

人相續陰。緣與微塵。勝自在作。心量妄想。

(這是說:人我身心的現象,都是由五陰——物色、感受、思想、本能活動、心識的業力等,相續流注不斷,因緣和合,互為因果,才形成一個物理世界和人生。有些人卻認為這些宇宙萬有的現象,都是勝自在天的天主所作,或者說是另有一個主宰所創造出來的。其實,都是自心分別的妄想所生,都不是真理。)

(注二十六)三解脫門:解脫即自在之義也,門即能通之義。謂由此三解脫門,則能通至涅槃。三解脫門者:一曰空,二曰無相,三曰無作:又為性凈解脫、圓凈解脫、方便解脫。
日知而智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7 19:23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