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1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山西煤炭首富出逃內幕被揭:有人想讓他跑 帶走黑幕(圖)

[複製鏈接]

1萬

主題

4萬

帖子

2萬

積分

版主

倍可親榮譽終生會員(廿級)

Rank: 7Rank: 7Rank: 7

積分
24467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Hanxin 發表於 2010-11-5 00:57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2010/11/4  消息來源:燕趙都市網  


  山西前首富張新明(資料圖)


    記者杜光利發自山西太原

  10月23日,當媒體的一則報道在網上不脛而走後,關於山西前首富張新明「出逃門」事件得以確認,張的去向正在成為焦點。

  張新明,47歲,山西省古交市人,仰仗煤炭紅利,一個從草根到山西省首富的神話人物。2010年,張以31億元身家躋身胡潤百富榜,並擔任山西省十屆人大代表,被評為山西省優秀民營企業家。

  悍馬車隊、豪華婚禮、豪賭、包二奶,一度是山西煤老闆的形象刻畫,以此招來民眾的討伐和抨擊。民間對張新明冠以「煤炭大王」、「太原市第二組織部長」、「山西賭王」等頭銜。

  去年,山西宣布煤炭資源整合政策之後,張新明等民營礦主的小煤窯被暴風驟雨式地「關停」,他們和政府、國企商討整合收編方案,而沾滿煤塵的張新明「出逃門」事件,令一直處於社會輿論風口浪尖的富翁們行將告別煤老闆身份的謝幕離場遊戲亦不是那麼清淡。

  離奇失蹤

  「『二漢』的問題說不清,但他出事是遲早的事。」古交市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官員介紹說。

  張新明,外號「二漢」,山西金業煤焦化集團(下稱「金業集團」)董事長,作為「古交最威風的成功者」,他的「出事」,在當地很多人看來是情理之中的事。

  距離太原一個小時車程的古交被群山環抱,因煤而興的古交,其財政對煤炭的依賴達到了85%以上,這裡曾製造了張新明等40多位億萬富翁。如今,遭受市場之變及政策之變,這座縣級市似乎已進入一個「冬眠期」—類型各異的中小煤礦在本輪「國進民退」之後,風光一時的煤老闆時代已經結束。

  金業集團曾是古交最大的民營煤炭企業,但現在這個「黑金帝國」如流星一般,在發出耀眼光芒后,已淡出人們的視野。

  在原相、高升村等地,金業集團曾承包和擁有12家煤礦,另有焦化廠、選洗煤廠、自備電廠等,這都是張新明在各個時期創富的籌碼和憑依,但現在,它們絕大部分被華潤電力[15.38 2.26%]收購。

  張新明被通緝前,做成了一宗大買賣—變賣資產。

  今年5月31日,華潤電力旗下子公司太原華潤煤業有限公司,同金業集團就收購後者旗下10個實體簽訂了資產轉讓協議。10個實體包括3個可采儲量達2.55億噸的煤礦、兩家焦化廠、一家洗煤廠、一家煤矸石發電廠、一家運輸公司、一個鐵路發運站和一家化工廠。

  華潤電力的另一家子公司山西華潤煤業有限公司,此時也正收購金業集團餘下的10多個煤礦,預期收購將於今年底完成。

  張新明被通緝的風聲最早見於國慶節前的「太原論壇」上,而國慶期間,當地就開始風傳「張新明跑了,所有手機都打不通,誰都找不到他」。

  經查詢證實,張新明因在河南化名朱磊辦理身份證和護照,頻頻前往澳門、阿瓦圖等地,涉嫌騙取出入境證件,被河南省公安廳網上通緝。

  對此,時代周報記者試圖了解更多的信息,但最終未能從河南省公安廳和太原市警方得到回應,太原市公安局經偵支隊和刑偵支隊人士表示,暫不能透露有關調查情況。

  「有人想讓他跑,他不跑不行。」一位熟悉金業集團的人士說,張新明發跡的路徑,與深厚的官場人脈分不開。他不斷藉助人脈關係獲取低息銀行貸款和土地使用優惠等。他的出逃帶走了涉及官場和煤焦領域的黑幕。

  

  從礦工到首富

  時光回到上世紀80年代後期,張新明只是一名在井下廝混了多年的挖煤工,他20多年的人生是在距古交市區15公里的河口鎮一個「缺水沒樹,只有石頭」的窮山村裡度過。

  張新明長相俊朗,四方臉,高個頭,並且為人豪爽,頭腦靈活,行事大膽,但周圍沒人會想到他竟能在一波煤焦行情中大獲全勝,成為無人能超越的煤炭大亨。

  上世紀90年代開始,精明的張新明買來車輛開始跑煤炭運輸。其時,煤炭運輸是一個很賺錢的行當,張由此發家。1995年,張新明成立了山西華北黃金實業公司,專門做煤炭的鐵路運輸生意。

  煤炭的鐵路運輸是一般老闆不敢想的事。據稱,開一個「戶口」先要經過鐵路等部門七八道手續,需費時一兩年,還要花費巨額的「灰色支出」,取得「戶口」之後,在獲取車皮的申請等環節中,還需要更大的「灰色支出」。

  而張新明不僅攫取了第一桶金,在此期間,更重要的是,張新明積累了廣泛的人脈關係,從官員到生意夥伴。此後,又成立「山西金業物貿有限公司」,乃金業集團前身。

  2000年,張新明正好趕上了成為山西首富的機會。隨著煤炭市場開始復甦,山西希望迅速提升煤炭產業結構,古交市有豐富的焦煤儲量,張新明決定建立大型的煉焦廠,從事焦炭生產。

  面對煤焦市場的暴利誘惑,在2003年焦炭價格最高的時候,金業集團乘勝追擊,斷然進行更大規模的產能擴張建設:開建200萬噸的焦化二廠、年發電量2 億度的自備電廠和一條年吞吐量500萬噸、3.8公里長的鐵路專用線,幾乎與此同時,張氏決定投入近6億元,建設兩個120萬噸的焦煤煤礦,以期為焦炭廠供應原料。

  金業集團這些新開工項目,同樣都有巨額的銀行貸款做支撐。張氏家人曾對外宣稱,集團有10多億的銀行貸款沒還。

  整個2004年,金業集團雖呈現爆炸式的發展狀態,張氏家族積累的資產達39億元,然而,此時的金業,因為激進手段,其實已經走到了「跌跟頭」之地。

  2005年,遭受市場之變,焦炭價格一路下跌,造成了大量焦炭廠出現產能放空的現象,焦炭行業處於全行業虧損狀態。「當時金業每噸焦炭虧100多元。」熟悉金業集團的一位人士說。

  更要命的是,2005年底,擴張項目陸續形成新的產能,金業面臨巨大虧空之憂,面對滾滾壓來的經營危機,機焦廠的焦爐不能熄火停下來,金業只得苦撐,其資產出現大縮水,張新明把未來的希望寄托在其他焦化廠倒閉出局上。

    頹勢與劣跡

  「他是一名精明的天才賭徒。」當地一位煤老闆曾如此評價張新明。然而這次,「天才賭徒」終陷四面楚歌之地。

  先是,曾貴為古交市「效益最好的民營企業」的金業集團,被爆出在環保問題上記錄不佳。

  2004年2月,原國家環保總局全國範圍內通報26個典型環境違法案件,金業名列其中。其年產100萬噸焦炭工程被發現未執行環評和「三同時」規定,沒有污染治理設施,嚴重超標的生產廢水直排入河,污染了原平川河水和下游的汾河。而二期焦炭工程,又在未辦理任何環保審批手續的情況下開工建設。

  2004年7月,金業集團又登上太原市通報的本地18家嚴重環境違法企業黑名單。太原市環保局稱,金業未進行環境影響評價,且選址不合理,工藝技術不符合國家產業政策,污染防治設施不配套。

  2007年7月,金業集團旗下古交公司再次被太原市環保局宣布實行掛牌督辦。

  陷入「環評風暴」漩渦的金業,隨即再度被裹挾進「草糧」危機中。

  式微頹勢一路跟隨。2009年2月22日,位於古交的屯蘭煤礦發生礦難,一夜之間,山西所有的小煤窯一刀切地處於停產狀態,兩個月後,山西煤炭資源整合大浪洶湧而來,隨後至今,張新明的煤窯一樣也關閉歇業已超過一年半了。

  要保住基業之常青,張新明需要錢,他將目光盯上資本市場。但張新明入主資本市場的路走得並不順利。2008年入主ST泰格(現為ST泰復[7.98 -0.75%])和*ST威達[0.00 0.00%]未果后,還曾試圖借殼大通燃氣[10.23 3.96%],但最後還是未獲成功。

  知情人士稱,經營出現嚴重困境,駛慣了順風船的張新明,便已經開始籌劃變賣資產。他與山西幾大煤炭集團均有過接觸。

  來自太原當地的消息稱,在2008年,山西省在開展煤焦領域反腐敗專項行動中對張新明立案調查,抽調了幾十人成立專案組並對張新明採取了限制出境的措施,張嗅到了危險。有網友預言,這或許是張將金業集團匆匆賣給了華潤,並向境外轉移資產,準備外逃的因素之一。

  古交市一位官員私下告訴時代周報記者,原始積累完畢的張新明,幾乎跟古交領導不打交道。據稱,憑藉自己的財勢和影響,張曾力助數位官員成功升任高位,由此建立了龐大的幕後關係。

  原太原市商業銀行(現為「晉商銀行」),也是張新明發跡之初的重要合作夥伴之一。

  據當地媒體報道,2002年春節、2003年中秋時節,張新明先後行賄原太原市商業銀行行長吳元港幣10萬元、人民幣10萬元;2005年9月7日,吳元因受賄被山西省原平市法院一審判處有期徒刑17年。張新明也因此接受過調查。

  吳元一案使張的問題暴露出冰山一角。為此,2006年12月21日,太原市人大常委會通過人事任免,決定接受張新明辭去省人大代表職務的請求。

  風光一時的富豪,似繁華落盡的枯葉隨風而去。目前,張新明仍沒有拘捕歸案,而公眾關心和思考的是:為何張新明搞假證件,成功逃匿了,才有了通緝追逃?
一個人沒有了知恥之心、羞惡之心,沒有了負罪意識、懺悔意識,也就意味著他的人性泯滅。一個失去了恥感和罪感的民族,一個底線倫理崩潰了的民族,即使能在某些領域造成暫時的泡沫式強大,但它不可能創造真正的文明。

1萬

主題

4萬

帖子

2萬

積分

版主

倍可親榮譽終生會員(廿級)

Rank: 7Rank: 7Rank: 7

積分
24467
沙發
 樓主| Hanxin 發表於 2010-11-5 00:58 | 只看該作者
官商勾結
統治者的拿手戲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8 13:05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