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一位中學老教師的肺腑之言:教育 別丟了民族之魂

[複製鏈接]

476

主題

880

帖子

481

積分

貝殼網友三級

Rank: 3Rank: 3

積分
481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30多年的改革開放,我國經濟迅猛發展。正是在經濟發展的前提下,我國的教育尤其是中小學基礎教育才有了校舍、器材等辦學條件的大幅度改善和師資專業水平的不斷提高。應該說,新中國成立60多年來,我國的中小學基礎教育還沒有哪個時期像今天這樣興旺發達。作為親歷了改革開放后教育變革全過程的一名中學教師,面對在過去簡陋平房廢墟上拔地而起的教學樓,我既欣慰,卻又有一種深深的憂慮。
憂慮來自近年親見親歷的諸多事實。
憂慮來自一個盤桓心中讓自己越來越感到痛苦的思考:
我們的教育,我們的中小學基礎教育,究竟要為中華民族、為我們的祖國培養怎樣的一代人或幾代人?我們拿什麼來不斷提高炎黃子孫的民族凝聚力、向心力,以確保中華民族有一個繁榮昌盛的光明未來?
如果我們不自我陶醉在學校擴建規模、畢業生數量等一連串數字的光環里,如果我們肯冷靜地審視教育為社會輸送的人才質量,那麼,看看從今日校園走出去的高中和大學畢業生,究竟還有多少是像我們的前輩一樣胸懷祖國、志在蒼生、不計名利去服務人民大眾的?
自己在高三講台上站了多年,一屆屆考入大學深造繼而走上工作崗位的學生,有時回校和我聊起未來,話題已經越來越多地由過去的報效祖國,變為工作單位福利、加班費、住房。
作為教師,我們自己又怎樣呢?我無法在良心上為自己開脫。
我們中的許多人已經習慣於一邊課上課下痛斥腐敗官員的見利忘義失格失德,一邊在假期偷偷摸摸地辦班收費撈外快;我們常常感慨今日師生關係淡漠如水,學生不知感恩,自私自利漠視他人和社會,可自己也再沒有30年前在星期天騎著自行車,來回跑幾十里山路家訪貧困生,臨走留下10元錢——幾乎占當時月工資1/4的慷慨激情。
前人有言,學高為師,身正為范。教師一旦自身發生異化,甚至開始在不知不覺間「污染」校園,又如何要求不諳世事的學生去抵制校外花花綠綠的諸多誘惑?
如今風行於部分校園的,再不是「好男兒志在四方」的理想,取而代之的是努力學習考名牌大學熱門專業,畢業後有一份條件優越薪酬優厚的工作;是不管老闆是誰,有月薪5000元的活兒就絕不跟著月薪只開4000元的主兒去干。
平心而論,講究實際沒有錯,人不能不切實際地只活在理想里;考慮報酬看重金錢沒有錯,在今天,兜里沒錢起碼生存就有麻煩;多元價值觀也沒有錯,它是對主流價值觀的補充。可是,面對社會歷史,面對現實生活,總有個判斷是非的標準,總不能讓金磚與卵石等價。今天,如果有誰在課上課下對學生講報效祖國、捨生取義、人人為我、我為人人之類與中高考關係不大的話題,恐怕不是被人視為另類,就是被人看作不識時務。可是,這些才是我們中華民族的根之所在、魂之所在啊!
翻開中華民族的文明史,綿延幾千年,歷經坎坷曲折而始終向前發展,靠的就是「仁者愛人」、「捨生而取義」、「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靠的就是「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天下興亡,匹夫有責」,靠的就是這些中華文明中最可寶貴的精神!我還是願意呼喊出心頭的切盼——教育啊,別丟了中華民族的根與魂!
雄獅聞驚雷不驚
清風遇羅網不滯
青蓮出淤泥不染
笑罵由人 我自為之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18 17:55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