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截至09年底中國境外企業資產超1萬億美元

[複製鏈接]

1萬

主題

2萬

帖子

3萬

積分

貝殼精神領袖

Rank: 6Rank: 6

積分
35927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華盛頓人 發表於 2010-11-2 23:06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2010年11月01日 14:46     來源:中國新聞網     

【僑報網訊】國新辦1日在京召開新聞發布會發布《對外投資合作發展報告2010》和《對外投資合作指南》,商務部副部長陳健在會上表示,截至2009年底,中國1.2萬家境內投資者在境外設立對外直接投資企業1.3萬家,分佈在全球177個國家和地區,境外企業資產總額超過1萬億美元,對外直接投資累計凈額2457.5億美元,居全球第15位和發展中經濟體第3位。

據中新網報道,陳健在發言中表示,截至2009年底,中國1.2萬家境內投資者在境外設立對外直接投資企業1.3萬家,分佈在全球177個國家和地區,境外企業資產總額超過1萬億美元,對外直接投資累計凈額2457.5億美元,居全球第15位和發展中經濟體第3位(前兩位依次為中國香港、俄羅斯)。

陳健總結了中國對外投資合作的特點:領域廣泛、方式多樣、水平提高、增長迅速。對外投資從綠地投資向跨國併購等多種形式擴展,2009年併購投資占當年對外投資總額的34%;對外承包工程從數量規模型向質量效益型轉變;外派勞務市場秩序好轉,高級技術勞務派遣比例上升;企業國際競爭力大幅提高。

中企境外投資給東道國帶來很多利益

據金融界網站報道,中國對外投資發展迅速,同時也引發了一些海外媒體的負面評論。陳健在回答記者提問時表示,海外媒體對中國投資評論是不完整、不全面的,中國企業對外投資合作給東道國帶來很多益處,如開展屬地化經營,培養大批當地人才等。對此,陳健做了詳盡的闡述。

一是通過開展屬地化經營,培養大批當地人才,促進東道國產業升級和自主發展能力。中國投資不僅帶去了資金、技術,還增加了當地就業和稅收。據統計,2009年境外中資企業實現境外納稅106億美元,僱用當地員工43.8萬人。例如:中鋼集團公司在南非開展的鉻礦項目帶動當地礦山開採及產品深加工,年出口額約7600萬美元;項目使用的電爐由當地公司承建,造價近2.4億蘭特,帶動了當地工程設備製造等產業的發展;中鋼集團在當地採購原材料及相關服務,有效拉動了當地相關行業的發展。

二是通過資源能源合作,幫助東道國提高資源附加值,將資源優勢轉化為發展動力。例如: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與馬來西亞、加拿大等國企業合作開發蘇丹的石油資源,建成了年產2700萬噸的油田生產能力,3000多公里的輸油管道,以及年加工能力500萬噸的煉油廠,幫助蘇丹建立了上下游一體化的現代石油工業體系,蘇丹經濟發展獲得巨大動力。

三是通過基礎設施建設合作,幫助東道國建設交通網線、通訊設施、城市給排水以及學校醫院,改善當地生產生活條件。據不完全統計,自2000年以來,中國企業在非洲的房建竣工面積累計約7000萬平米,修建道路約6萬公里,電站裝機容量約350萬千瓦。一大批高質量項目樹立了中國企業的良好形象。例如:2003年阿爾及利亞發生里氏6.7級強震地震,中建總公司承建的5萬餘套「阿總統民心工程」住宅無一倒塌,被當地譽為「中國建築一震不垮的豐碑」。

四是通過提供金融信貸支持,很大程度上彌補了東道國資金缺口,為當地提供了重要的發展機遇。例如,中非合作論壇成立以來,中國政府不斷加大對非融資支持,相繼宣布了112億美元的信貸支持。在這些資金支持下,非洲國家建設了像赤道幾內亞馬拉博住宅、剛果(金)宗果水電站二期、衣索比亞高速公路、加彭布巴哈水電站等一大批項目,為當地經濟社會發展提供了後續動力。

五是通過積極履行社會責任,為促進當地經濟社會發展做出了積極貢獻。中國對外投資企業依法經營,注重環境保護和安全質量,維護勞工合法權益,積極參與社會公益事業,積極履行社會責任,受到當地政府和人民的普遍歡迎。

中投境外投資策略漸變 從偏愛金融股到投資多元化

仍屬起步階段 下一步的瓶頸是人才

陳健稱,這一規模居全球第15位,列發展中經濟體第3位,並位列中國香港、俄羅斯之後。去年,中國對外直接投資流量達到565億美元,名列全球第五位,居發展中國家首位。

對此,陳健強調,儘管這些年中國對外投資合作發展較快,但仍處於起步階段。2009年末,中國對外直接投資存量僅佔全球存量的1.3%,投資規模遠不能與西方發達國家相比。歐美海外企業多佔據行業高端,中國企業大多仍處於中、低端行業。國際化經驗不足、管理人才缺乏、海外市場佔有比例較低,中國企業距離真正意義上的跨國公司還有較大差距。

中國對外投資合作要獲得持續發展,下一步的瓶頸在哪裡?

陳健的回答是人才。他認為,只有贏得大量全球化的經營管理人才,中國對外投資才能贏得未來。

據《光明日報》報道陳健認為,加大培訓力度、擴大培訓範圍是當務之急。而培訓的重點不是技能,而是在跨體制、跨文化的工作環境中,培養適應國際需求的理念、觀念、做法以及語言能力。「這樣的培訓不僅要在在職人員中進行,更應該深入到大學本科、研究生的教育中,應該從學歷教育開始抓。」陳健強調,「與此同時,以更加開放的態度引進人才,在更廣泛的領域裡招聘人才,使得人員自由流動,實現人才的國際化。」

陳健透露,今後五年「走出去」戰略發展目標——在「十二五」期末,「走出去」戰略對國民經濟的貢獻率有明顯提高,對外投資合作的規模和層次實現飛躍發展,一批大型跨國公司初具規模,中國作為全球投資大國的地位進一步鞏固,在國際合作中的影響力進一步提升。

而這一切的實現,離不開中國對外投資合作管理體制改革的進一步深化,離不開政府科學的戰略規劃和及時有效的宏觀調控,離不開企業參與國際投資合作的熱情和信心,更離不開大量優秀人才的有力支撐。

(編輯:趙宇)
時代小人物. 但也有自己的思想,情感. 和道德.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6 00:40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