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2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九大學校長支招南科大:一流大學距我們有多遠

[複製鏈接]

8181

主題

1萬

帖子

2萬

積分

貝殼光明大使

Rank: 6Rank: 6

積分
26631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小康人家 發表於 2010-10-24 00:26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2010年10月22日 10:12   人民網-人民日報
  本報記者 姜泓冰

  【編者的話】

  南方科技大學的目標,是參照一河之隔的香港科技大學,一步到位建一所高水平研究型大學,經過若干年努力,辦成國際知名大學。

  這其實也是國內一批大學的夢想。在多年「摸著石頭過河」之後,中國大學離這夢想的距離還有多遠?像南科大這樣的新生高校,能否通過創新,克服傳統辦學體制機制的弊端,率先實現突破?

  近日,在由國內9所一流大學組成的「C9教育聯盟」論壇上,校長們就「世界一流大學建設」暢所欲言。對於南科大的最新動態和未來發展,校長們也有不少期待和建議。

  追趕世界一流

  一枝獨秀還是群星璀璨?

  「世界一流大學」建設了20年,但校長們都承認,在學術領軍人物、拔尖創新人才培養、自主創新能力方面,中國大學與世界一流大學存在很大差距。

  像南方科技大學這樣的新生高校,能否率先實現跨越式發展?

  校長們的答案不一。

  不少校長認為,要趕上世界一流水平,必須制度創新。清華大學副校長袁駟舉例說,19世紀德國大學迅速崛起,就緣於組織結構創新,比如:研究所、實驗室建制;講座教授、助教助研等用人制度;連續分級、遞進式的新型學術學位制度。

  另一種觀點則認為,縱觀世界歷史,無論是中世紀的英國劍橋、牛津,還是19世紀以來的美國哈佛、麻省理工等大學,都是以本國高等教育整體水平為基礎的。換言之,一流大學不可能是中國某個大學一枝獨秀,只能是「九層之台起於壘土」,以群星璀璨的方式出現。 

  尊重教育規律

  從「英明者領導」到「制度化內生」

  對南科大身體力行的「去行政化」,校長們都頗有興趣,也有不少類似的體會。

  不少校長呼籲:政府要按教育規律辦學,要避免行政部門對大學管得過嚴過細,在法律層面確定「管辦分離」,使學校與政府建立起一種符合教育規律的外部行政管理體制。

  西安交通大學校長鄭南寧表示,政府部門掌握大量的競爭性經費和教育資源,致使高校和教師經常要「跑部錢進」。要把計劃經濟體制下建立運行的大學,轉型為市場經濟體制下具有公益性質的大學,僅靠大學內部治理的努力,無法實現。

  南京大學副校長呂建表示,沒有外部環境的鬆綁,學校內部管理制度的設計只能是一種「先驅者的示範工程」與「穩當者的權宜之計」。學校管理需要有環境適應性。高校要從「英明者領導」向「制度化內生」過渡。

  外部環境的「去行政化」,可能需要相當長的改革周期——這一點,是校長們的共識。因此,他們探討更多的,還是如何在學校內部率先「去行政化」,建立中國現代大學的學術制度和管理模式;如何在現有公立大學占絕大比例、計劃辦學體制下,藉助政府謀求最大的發展。

  清華大學校長顧秉林表示,與國外大學校長相比,中國的大學校長「太累了」,原因便在於缺少良好的內部治理體制,校長不僅要領導組織教學、人才培養、學科建設和社會服務,還有許多分外的、「難以預料」的責任。

  復旦大學校長楊玉良舉了一個例子。不久前,復旦大學翻查學校條例,竟發現有1000多份條例早已過期,應予廢除清理。他說,因為缺少規範,遇事就容易制定新條例,執行與否卻要依靠領導班子甚至某一個人的操作。這種現象,在高校中並不少見。

  楊玉良認為,重要的是,所有章程制定之後便應長期嚴格遵守。因時因事隨意改變,便不會有大學的歷史傳統和文化積澱。近年高校出現的各種學術不端、基建腐敗等問題,暴露的是學校管理的漏洞,而解決之道則是學校的「法治化」,有效區分學術、行政等權力在不同群體中的分配過程。   

  差距在哪裡

  缺經費、缺人才、缺特色、缺激情

  建設世界一流高校,障礙或問題還有哪些?

  校長們的意見集中在幾個方面。

  缺經費。雖然在全國2000多所高校中,「C9」大學在國家財政撥款的教育投入方面,已經佔盡優勢,但上海交通大學黨委書記馬德秀表示,在試圖大量引進國際一流人才時,經費的缺口尤為明顯。「沒有一定的國際可比的薪酬待遇,不可能引進並且留住傑出人才。」

  缺人才。哈爾濱工業大學校長王樹國認為,中國的大學在輸送人才方面發揮的作用比較大,在集聚人才方面則比較單一,社會各領域精英迴流不足,造成了師資結構的單薄。而新世紀人才、傑出青年、長江學者、千人計劃等各種人才計劃,也過分注重以年薪作為師資隊伍的評價標準。  

  有校長表示,如今,國內頂尖高校對高端人才的爭奪呈白熱化之勢。然而,新引進人才的特殊薪酬福利及科研配套政策,與作過巨大歷史貢獻的現有主體教師隊伍之間形成的巨大落差,有失公平,不利於可持續發展。

  缺特色。中國科技大學校長侯建國認為,每一所大學都存在「資源落後於目標」的問題,因此每所學校選擇發展路徑和發展戰略時,都要在優勢學科和國家需求之間尋求最大平衡。而中國大學在找准「火車頭」學科,以及形成辦學特色上,明顯不足。

  缺激情。侯建國還表示,目前中國大學的課程設置,理論課偏多,實驗與討論課偏少,專業課程相對陳舊。比起20年前,學生普遍缺乏學習熱情,必須打破「課堂灌輸、學校圈養、流水線培養」的育人模式,要激發學生的激情和創造性。

  香港中文大學校長沈祖堯也認為,阻礙中國大學走向世界一流的一個重要因素,是忘了大學的使命是「培養人的成長」,重視把專業知識放在學生的腦袋裡面,卻缺少對價值觀、責任心和思考能力的培養。
沙發
匿名  發表於 2010-10-24 07:51
這些官員都TMD不說關鍵的地方,為什麼一流大學距我們那麼遠?關鍵是要解決黨委領導體制和官本位體制!當官的那麼有好處,而且是上級黨委組織任命,誰TMD去做研究!!
3
匿名  發表於 2010-10-29 15:36
感覺這些大學校長說話浮皮蹭癢,只有一個說的較對頭:
香港中文大學校長沈祖堯也認為,阻礙中國大學走向世界一流的一個重要因素,是忘了大學的使命是「培養人的成長」,重視把專業知識放在學生的腦袋裡面,卻缺少對價值觀、責任心和思考能力的培養。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10 13:34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