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3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談談SONYα攝影系統

[複製鏈接]

9

主題

31

帖子

21

積分

註冊會員

新手上路(初級)

Rank: 1

積分
21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lirugang 發表於 2010-10-29 21:53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教你玩相機——談談SONYα攝影系統

(朱軼-CCTV2主持人,參見他的博客)

伴隨數碼相機的普及,現在人人都有照相機,人人都在拍照片。當然人人都要求進步,於是很多人都不滿足於小卡片機的成像質量,轉而著眼於數碼單鏡頭反光式相機,也就是常說的"數碼單反"。
看看大街上,已經有很多小姑娘在擰鏡頭上的對焦環啦。於是前兩天我的同事阿丘和方瓊不約而同地打來電話約我協助其挑選單反,說是用來拍拍美女抑或是兒子。大家都發現單反相機更專業,畫面更漂亮。真是慧眼啊。現在,數碼單反相機價格合理,型號齊全,該作為家用電器之一列入購買計劃了。數碼單反最專業之處在於:
一、面積更大的感測器,大概是一般卡片機的感測器的4-12倍大小,帶來更厚重結實的畫質和更少的燥點;
二、可換鏡頭,一個機身可以隨時更換N個鏡頭,方便實用,無所不能。
現在市售的各個品牌數碼單反,大致的檔次和價格都差不多。品牌不外乎佳能、尼康、索尼、奧林巴斯、賓得、三星、徠卡這些,而可以選擇的配套鏡頭除了原廠生產的之外,還有適馬、騰龍、圖麗生產的龐大鏡頭群可以選擇。原廠鏡頭的最大好處在於和機身的良好兼容,從內部的電氣契合和外部的材質統一,都比副廠鏡頭更中看,但卻不一定有更好的成像質量和實惠的價格。購買的時候要根據自己的實際需要和個人喜好,充分斟酌后再下手。現在的照相器材,什麼都好,就是不保值,一旦選中了某個器材,一旦後悔了想在淘寶賣掉,再新的成色也要縮水一到兩成或更多。
我個人最熟悉的是α系統,這是SONY繼承自昔日照相器材巨頭美能達的著名135數碼單反系統,後者在轉讓此系統前,在全世界範圍內已經完成1600萬隻α卡口單反鏡頭的銷售,排名僅在佳能和尼康之後,遙遙領先於其他任何品牌。在上個世紀後期,世界三大相機廠商正是尼康、佳能和美能達。而今,經過一番折騰,世界三大專業照相機廠商依然是佳能、尼康和索尼。
索尼是個著名的造錄音機和攝像機以及高品質電視機出身的廠家,做照相機畢竟不怎麼專業,啊,是很不專業。在初接手美能達相機業務之時,一度有些躊躇,在產品線的繼往開來方面無所作為,試探的動作多,而實用的手筆很少,產品的定位也有許多問題。很多堅定的老美能達用戶都在這時賤價賣掉了自己手裡的α系統含恨投入佳能和尼康,甚至奧林巴斯的懷抱。而本人由於存有α鏡頭近30隻之巨,都是一個一個淘來的寶,不忍轉手,於是在索尼出產像樣的數碼單反之前,我用了很長一段時間膠片相機,正好體驗一下以前沒有系統感受過的膠片攝影。
直至α700、α200、α350的上市,索尼終於走上了正軌。α700是一部特立獨行的具備無數創新意識的照相機,它渾身都冒著美能達的氣味,以及索尼在照相機世界里獨有的青澀。
不過依然沒有幾位專業攝影師會去選用α700。索尼也不可避免地繼承了美能達幾乎所有的缺點,包括和任何廠家也不兼容的閃光燈介面,和一直沒解決好的快門聲音。
但是從成像質量來說,這幾部相機已經足以體面地支撐起一個系統了,加上去年出來的α900,索尼終於完成了對α攝影系統的全新建設。
要特別指出的是,如果你是一位朝著嚴謹的攝影師目標前進的用戶,我建議你考慮尼康或佳能,他們擁有極大的用戶群、極佳的原廠軟硬體技術支持,而且其產品也有至少三倍於α系統的保有量,你在獲取使用經驗和器材交流方面會擁有更好的便利性。1DSM3、D3X這樣50000元檔次的相機,索尼不生產,可能也不打算生產,最大可能是因為過去的美能達也沒有生產過。
但是,如果你是位生活家,你希望自己的相機總是帶來驚喜和濃烈而意想不到的感受,最好不要選擇佳能和尼康,而應該選擇索尼、賓得或者以前的膠片相機。
有人這樣做過類比,說三大傳統相機巨頭堪比三位武俠名家,佳能似金庸,全面周到,虛實並舉;尼康如古龍,力道深厚,精準帶勁;美能達則像極了溫瑞安,浪漫婉轉,飄逸玄奧。暗想這三家的門風倒也確是如此,尤其是美能達,精力大多放在了創新和玩味上,於是搞得α系統個性十足,不隨大流。不隨大流的結局卻是真的不好看,兩度易主,頗有小資產階級顛沛流離的悲情傷感。也有說賓得像梁羽生的,本人對賓得了解最少,對梁先生的作品也鮮有染讀,只知道賓得的老東家朝日光學是日本的皇家企業,故傳統風味濃重,思路嚴謹不乏兼收並蓄,不走險峰,粉絲倒也眾多,不過而今日漸式微,也是廉頗老欹。
品牌之間的不同之處造成了攝影者在選擇器材時痛苦不堪,越懂得深,越痛苦得緊。恰如你是一大美女,身邊追求者帥哥如雲,於是三挑四揀,都了解了個夠,都覺得不錯,都吸引人得緊,於是便令人猶豫不決。許多美女熬到自己成老美女才嫁人,就是這個道理。攝影者卻不能這樣,誠然有很多人是先買了佳能,用著用著好不容易熟悉了EOS系統,卻發現別人用尼康拍的東西更銳利,痛定思痛低價出手佳能改投尼康F系統,用著用著發現蔡司鏡頭的確味道真好,有正宗德國風格,怎奈配套尼康的蔡司鏡頭不能自動對焦,一打聽,原來俺們α系統不但有世界第一高2460萬像素的全畫幅α900而且還有正宗的蔡司自動對焦鏡頭來配套,便咬牙廉價出掉了尼康撲向SONY α的橙色懷抱,爽了沒幾天發現EOS出了5D2,居然帶全畫幅高清電影功能,我的乖乖這下能做導演了我也能拍橘子紅了,遂盡棄SONY重回佳能。一個離婚多次的人註定都不太幸福,也就是這個道理。
不能這樣。世上能登的高山就那些,你登上了珠穆郎瑪,也不代表你能承受卡瓦格博。買器材是為了拍出好照片實現自我價值或者留下美好記憶,不是為了幫助相機廠家天天向上給人家做小白鼠自己花錢測試人家的產品。每家的器材都夠你用,說死去的XX大師只用XX家器材,這種無知的廣告詞只能騙騙無知的人。XX大師只用XX器材的原因大致都是XX大師在世的時候不能像今天的我們一樣能買到所有品牌的照相器材。
每家的長處不同,造成了擁躉們各有各的津津樂道。α系統的強項在於:
世界最高品質最明亮的對焦屏,這從X700相機在80年代初製造開始到現在都無人出其右,並廣為包括哈蘇在內其他巨頭廠家供貨。但誰都會把最好的貨留給自己,我想SONY也一樣;
世界首創並且是最完善的感光元件防抖功能。賓得和奧林巴斯也使用這個功能,但一直很低調,不太宣傳。有傳聞說該技術是從美能達時代購買而來,後繼的升級和研發還是要依賴索尼提供。
世界最強大的微型液晶顯示屏製造工藝。照相機背那塊92萬像素的LCD,無論是SONY的α700、α900,尼康的D3、D3X,包括佳能的5D2,用的都是同樣的一塊,索尼製造。
色彩鮮艷層次豐富,很招人喜歡。
α的缺陷也廣為人知:
硬體圖象處理水平公認的落後,圖片燥點同比別家明顯偏多。
由於最初設計α系統時就定下的不可改動的某些規格(主要是指法蘭距離),使α系統不能加轉接環就直接使用其他廠家生產的便宜的經典老款手動鏡頭(M42除外),這恰是佳能EOS系統的強項,連α的鏡頭都能簡單通吃。
鏡頭比較貴,因為索尼的定價策略比較「黑」,所以新上市的器材往往貴得離譜。不過忍一段時間,價格可能會大幅下挫,這會令事先出血購買的消費者叫苦不迭。譬如70-200那隻鏡頭2007年的上市價格最低能18500買下,一年之後,價格便驟降至11500。如此的價格變化很傷人,也會使消費者對新上市的產品失去興趣,都等著一年後打六折。可惜等到後來,索尼又不按這個規律降價了。定價不負責,不穩健的風格使索尼在一定意義上再次失去了一些用戶。當然,這不是消費者需要操心的事情。畢竟照相器材大多不適合用來收藏,而是使用。
α是個很有意思的系統,總結起來它有如下特別之處:
1.包括三個廠牌的鏡頭都是「原廠鏡頭」,分別是minolta (1985-2003)konicaminolta(2004-2006),sony(2006-今)。東西是一樣的,只是老闆的貴姓不同。
2.凡是這三個廠牌的α鏡頭可以任意在這三個廠牌的α機器上使用。
3.自從有數碼相機那天至今,這三個廠牌使用的數碼感光元件其實都是SONY生產。
4.α自出生那天起便一直使用自己的鏡片玻璃製造技術,從石英砂的熔煉到最終鏡頭的裝配都由本廠自己完成。這很了不起,沒有幾家公司完全自己生產鏡頭的所有元件。當然,今天看來這樣做除了說起來很牛之外,總的說效率偏低。
5.除了和徠卡有簡單短暫的技術合作之外,MINOLTA幾乎所有的核心技術都是自己研發或者率先使用。
6.一直不使用超聲波馬達驅動鏡頭的α有用傳統電動馬達最高對焦速度的記錄。你可以在α-5和α-7上充分體會一隻1985年生產的α鏡頭是多麼的風馳電掣。
7.所有的α鏡頭全部防抖。因為α相機機身防抖。你就抖去吧,比買尼康和佳能省下好多錢。
其實,如果我是佳能或者尼康的老用戶,也許我能寫出篇幅更多的內容。不過,選擇α系統在幾年之前的原因大約是不會頻繁有人找我借鏡頭來使用。我若使用佳能,大概就會有這個隱憂。像我這般小氣的人,還是適合用點和大家不同的東西。
這一篇要重點給大家一些有用的參考。不論你準備或者已經買到了α的任何器材,請注意以下事項:
1.注意鏡頭尾部的金屬觸點,他們是純金的。儘管這樣,請你不要試圖刮下金粉試驗真假,不僅如此,請千萬避免用除了相機之外的任何東西去接觸觸點,保證它們乾淨才能保證相機電路正常。
2.請盡量為你新買的相機配備最新的附件。譬如閃光燈。老款的閃光燈雖然便宜,但不保證兼容新的α機器。
3.α的數碼相機不具備已經拍攝張數的真實記錄功能,是可以隨時把序號刪除從頭再來的,因此要謹慎買進年頭較遠的α相機。你很難預料它哪天壽終正寢。
4.至少α是這樣。越貴的器材越好。買你買得起的最貴的相機和鏡頭。
5.不要太相信任何攝影論壇上對老款MINOLTA生產的α鏡頭神話般的評論。譬如說老款的35/1.4成像最好啊等等。同款的攝影鏡頭,必然是越新生產的越好,這絕對是真理。任何鏡頭都不會像你父親一樣越老越值錢。
6.年代較近,成色不錯,價格又明顯不比SONY新產的同型號高的舊款MINOLTAα鏡頭,在銀子的確不充裕的情況下,還是值得考慮的。
7.已經停產的α100其實是台很好的相機,除了高ISO慘不忍睹之外沒有什麼缺陷,畫面鮮艷得能透出水來。如現在能找到95成新的,1500元就能拿下。
8.請使用ADOBE公司著名的PHOTOSHOP軟體來解析α的RAW原始文件。與原廠軟體相比,速度快得多的多。
9.α的燥點雖然多到成了品牌特點,但這也保留了更多畫面細節。適當使用軟體降燥,你會得到很專業的畫質。
10.請盡量嘗試使用RAW格式拍照片。當你習慣RAW,你會發現直接用機器拍出的JPG格式多麼可恨。
談談成像質量的話題。
銳利如刀削,虛化如奶油。這是形容一支頂級鏡頭常用的十個字。一支號稱頂級的鏡頭必須具備如下的起碼條件:做工考究,成像紮實和經久耐用。好的鏡頭不一定貴,貴的鏡頭大多很好。佳能的EF 50/1.8隻售區區600元,成像一流,便宜的原因是做工,全塑料製造,從殼到瓤都不例外;美能達的AF28-135/4-4.5至今在二手市場上還能喊出2000元以上的高價(這支鏡頭已經問世30年,停產十餘年),除了成像上佳之外,外金屬內玻璃的用料和令人愛不釋手的工藝質感,也使其身價得以保持。
於是發燒友們都願意追求一支又一支的頂級鏡頭來滿足攝影的需要或者或多或少的戀物癖。愛好攝影的玩家會用欣賞南非真鑽或者端詳施華洛世奇水晶的眼神來摩挲各種鏡頭的第一片鏡片,在燈下查看它們清澈的絢麗的鍍膜。美能達的鍍膜在業界聲名並不突出,大家津津樂道的大多是蔡司的T*或者富士的EBC甚至賓得的SMC鍍膜。美能達最得意的還是自己製造鏡片所需的光學玻璃。當然,這聲名還遠遠不及為LEICA供貨的蕭特玻璃。有傳聞說日本生產的非專業鏡頭已經大面積採用中國生產的光學玻璃,來源是甘肅的甘光和江西的鳳凰,看來雖為廉價的國貨,但質量是很過硬的。有關鏡頭工藝的各種傳說幾天幾夜也說不完的,這些內容大多生動有趣,但卻和攝影本身沒什麼關係。
成像質量的指標很複雜,我到今天也看不懂MTF圖表,其實也不影響什麼。現在的廠商都在鏡頭包裝盒裡的某一頁紙上印出MTF曲線,以示該鏡頭的成像特點。一般來說,MTF圖就如2008年的中國股市,一定是左高右低的,大同小異。在最大光圈下的銳度是鏡頭好壞的第一要務,簡單說就是要清晰,不能沒有焦點,焦點還要過硬。在不應那麼清晰的部位一定不能清晰,並且還要虛得漂亮,像奶油般熔融彌散。全世界的所有鏡頭中,這方面做得最優秀的鏡頭。毫不客氣地說,只有一支,那就是美能達的135/2.8[T4.5]STF,一支專為超級柔美的散焦研製的鏡頭。由於這支鏡頭的設計思路過於專執和偏門,所以沒有任何一家競爭對手效仿。
另一支值得α驕傲的則是1989年推出的AF200/2.8G。這個規格的鏡頭,佳能有完全相同的一支,尼康則製造了180/2.8ED,LEICA和尼康想法接近,也出了一支非常著名的R180/2.8。經過實驗室內的嚴謹比較和多年來的使用口碑,美能達的這支200/2.8以不大不小的優勢獨佔熬頭,其絕技在於在光圈最大也就是f2.8的時候,焦點處的解析度就達到了非常高的程度,其他品牌的那幾支鏡頭大多需要收縮一些光圈才能達到相同的水準。在光照不足的場合若想拍得更加高質量的圖片,這支鏡頭便是最佳的選擇。
SONY大規模復刻了美能達時代的多數著名鏡頭,包括135STF,卻沒有上面說的200/2.8個於是很多玩家推測,SONY正在設計或者已經儲備設計了蔡司版本ZA 200/2這種類似規格的售價接近30000元的頂級鏡頭。
光圈越大,像質越趨向柔和,焦點處的銳利程度也會越低,反之光圈越小,像質越硬,畫面里清晰的面積就越大;而焦距越長,焦外的影像越發虛化,對相機的穩定要求就越高,反之焦距越短,焦內焦外的影像清晰度差距就會越小,虛化減弱,一般來說任何情況都可以手持拍攝而不易因抖動致拍攝失敗。這是有關光圈和焦距的基本常識,再好的鏡頭也要遵循它本身的規律來合理使用。

5661

主題

2萬

帖子

1萬

積分

版主

倍可親無極天淵(廿十萬級)

Rank: 7Rank: 7Rank: 7

積分
15732
沙發
Blue Ivy 發表於 2010-10-30 23:03 | 只看該作者
玩SONY的多看看噢. 謝謝~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617

主題

1萬

帖子

5939

積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積分
5939
3
媽媽咪 發表於 2010-10-31 01:53 | 只看該作者
雖然不是Sony 但也了解一下,謝謝了!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329

主題

1577

帖子

12萬

積分

貝殼二級功勛

Rank: 7Rank: 7Rank: 7

積分
120535
4
8288 發表於 2010-10-31 02:43 | 只看該作者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4 05:51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