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1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王卓鈞是政策指標,江平是個人行為

[複製鏈接]

2497

主題

7532

帖子

3898

積分

一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3898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cenote 發表於 2010-10-29 01:35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聯合報╱社論】 2010.10.28

  
這兩件事可以澄清近日兩岸的爭議與疑慮,也為未來兩岸交往帶來重要的啟示。一、警政署長王卓鈞率團赴大陸訪問,這標誌著兩岸當局認同的政策取向;二、東京影展風波,大陸團團長江平的奇異言行,可以證實是「個人行為」。

國台辦發言人楊毅昨日就東京影展風波表示:「可能是當事各方溝通不夠所致,因此引發的狀況是我們不願看到的。」話中的「我們」,是指北京官方,「不願看到的」則是指江平的言行及所造成的後果。楊毅並說:「在兩岸關係不斷改善和發展的新形勢下,兩岸雙方應在涉外事務中避免內耗。」引伸其意,是指江平的行徑違反了「兩岸關係不斷改善和發展的新形勢」,是一種「內耗」。

上周末東京影展風波發生後,台灣方面的主流評論在第一時即認為這是「個人行為」,而不可能是「北京官方操作」。這顯示兩岸關係的政策目標及內涵已經建立了相當程度的相互信任,沒有人相信北京官方會「在兩岸關係不斷改善和發展的新形勢下」,做出那種無知無理之事。如今,楊毅的談話證實了此種互信有其成立與存在的基礎,可謂差堪告慰對兩岸關係有憧憬者,也算是對兩岸兩年來的共同努力作了一次令人不致完全失望的驗收。

大陸網民對此次影展風波起鬨,有人將江平捧為英雄。但楊毅所代表的官方立場顯非如此。甚至大陸東京影展代表團的團員,亦不齒江平所為。有人甚至認為,他的言行不具代表團的身分,而只是「《康定情歌》的導演江平」退出了東京影展。團員說:「那太荒唐,我相信這不是中國政府的態度,完全是個人行為。」然而,倘若時間倒退兩年,代表團內恐怕不會聽到這類開明的聲音。由團員的表態可見,大陸方面的一般人對兩岸現行關係的認同與信任,亦有顯著的加強與進展。

與江平的脫軌演出相較,警政署長王卓鈞率團訪問大陸則是值得肯定的政策取向。訪問團一行十六人,將赴北京、上海、江蘇、浙江訪問八天;大陸公安部長孟建柱是以「台灣的警政署長」之身分及職稱接待王卓鈞。沒有「白手套」,也不必相互化名「行政專家」。這雖只是在形式及稱謂上「一小步」的調整,但仍蘊含著在實質上「一大步」的進展。值得肯定,值得鼓勵。江平叫囂「東京影展台灣團是中國團的一部分」,孟建柱則以大陸公安部長的身分,對等接待台灣警政署長王卓鈞;兩相對照,更使人領會大陸智囊鄭必堅所說:「思路決定出路,眼界決定境界。」

自九月大陸文化部長蔡武來台,我對口部會文建會主委盛治仁出面相迎以來,兩岸中央政府部會首長直接見面的紀錄不斷被刷新,此次王卓鈞能以政府職銜率團訪問大陸更可視為一個新的里程碑。這也是北京對台單位頗具膽識的一項突破,畢竟他們也必須面對寧左勿右的「江平們」。其實,兩岸都有「江平們」。九月蔡武來訪時,我們即曾希望,陸委會主委賴幸媛及國台辦主任王毅能互訪,兩岸經濟部門首長能互訪,然後兩岸閣揆也能互訪;既能接受「台灣的警政署長」,也就有可能接受「台灣的行政院長」。也就是說,要用行為實踐來改換兩岸「江平們」的腦袋,使之漸漸接受「對等身分架構」的合理正當性,那麼,「馬胡會」也就不是不可能。
江平的言行可謂已被兩岸主流意見所否決,這也顯示了兩岸主流意見對兩岸關係發展改善的大方向已經存有同一的準則與共識。江平是個人行為,是倒退到死路;王卓鈞的正式出訪則是官方政策,才是活路。江平風波是兩岸「都不願意看到的」,王卓鈞訪問所指出的發展趨勢則是大家「都願意看到的」。

【2010/10/28 聯合報】@ http://udn.com/
清靜無為

6

主題

132

帖子

153

積分

貝殼網友一級

Rank: 3Rank: 3

積分
153
沙發
prc1949 發表於 2010-10-29 13:22 | 只看該作者
台灣仔看你的台灣爆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24 07:20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