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2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官場已病入膏肓,但媒體仍值得期待

[複製鏈接]

1608

主題

4015

帖子

2188

積分

禁止訪問

民主制度的愛好者

積分
2188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飽暖思自由 發表於 2010-10-21 01:28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2010-10-20 06:57:43
顏昌海 鳳凰播報 博客

日前,胡潤富豪榜再次公布,並透露說「中國百億富豪數量有可能已經和美國差不了,我所知道已經達到97位,而我肯定我們至少還漏掉了100多位。」考慮到中國的人均GDP只有美國的1/15,GDP的總量也只有美國的1/3的背景,這種數據,讓人對中國巨大的貧富差距感覺到不寒而慄。但更讓人驚訝的,是中國超級富豪的成長時間。讓中國超級富豪數趕上美國的時間只用了10年,而美國培養出中國同樣數量的超級富豪的時間,是長達數百年的歷史!在這10年間,中國企業家的財富增長迅猛,2010年中國10億富豪已經達到了1363人,百億富豪達到了97人。而在10年前中國的10億富豪只有24人,百億級的富豪只有一人。在短短的10年間,中國超級富豪的數目和財富的總量都以幾十到百倍的速度在增長。這種增速不但遠遠超過了10年來中國人均收入每年10%的增速,也超過了每年10%的GDP的增速,更超過了已經有點瘋狂的國家財政收入20%以上的年均增速。這是一種「中國特色」的「奇迹」,更是所謂「社會主義制度」的巨大諷刺,在這種超級富豪數的大躍進之下,中國的貧富差距急速拉大。

當然,一個國家財富分配有一些合理的差距是應該的。因為把財富與資源給有能力的人、有財富的人去經營、管理、運作,它可能會得到更好的資源回報率,會創造更多的財富。但是這種財富分配的差距必須要有個度,過了必然會影響社會的穩定。中國的基尼係數在這十年中間不斷創出新高最終接近0.5,成為世界上這個衡量貧富差距的係數最高的國家之一,貧富差距遠遠超過了合理的度,巨富迭出的背後是維穩壓力重重的中國。

是什麼使得在這10年中間,中國的富豪財富增長得如此迅猛?中國經濟這10年內快速增長,最主要原因在於在這10年間中國財富分配多了兩大槓桿工具。第一大工具就是房地產;從1998年實行房地產市場化改革以來,房地產已經成為了中國積聚財富的主陣地。第二大工具是以股市為主的資本市場;以創業版為例,短短一年時間創業版就培養出了數以百計的億萬富翁。短短10年裡,由於這兩種工具的出現,迅速加大了財富轉移的速度和力度。

但是,別的國家也有有房地產市場、股票資本市場這種槓桿工具,為何卻沒有中國如此驚人的財富積累速度呢?這主要在於中國的房地產和股票市場是以政府的權力為主導。中國的房地產從開發、購買土地、稅收、基礎設施建設、規劃各個環節都離不開政府的主導。同樣,中國企業上市目前還是採用核准制並非備案制,而核准制就給了權利以巨大的調控的機會。更重要的是主導這兩大工具的權力,偏偏由於體制的原因得不到制約。

不受約束的權力,必然會導致權力尋租現象遍地開花,必然會導致嚴重的權錢結合,讓中國的財富向很小一部分人集中,最終讓中國一步步走向權貴資本主義道路。

最近,中國國務院發表的2009年中國人權白皮書,其中有一段看似平淡地數據公布引發了全國百姓的熱議。這段話是這樣的:「截至2009年,全國共有290多萬少數民族幹部,約佔幹部總數的7.4%。全國公務員隊伍中,少數民族約佔9.6%。」全世界,各個國家的公務員數量都是公開的,但唯獨在中國,公務員的數量是保密的。國務院一不小心泄露了中國少數民族所佔公務員數量的比例,結果中國百姓一下就推算出了中國公務員的總數。讓中國的百姓開了一次眼,知道了中國到底有多少公務員。

這裡所說的公務員,是指有行政和司法軍事等領導職務的國家機關工作人員。全國公務員的總數量應該是:290萬÷7.4%=3918萬。按照2005年11月1日零時正計算的中國全國總人口數是大約為13億人,13億總人口÷3918萬幹部人數=33.18人,就是每33個百姓就要養一個公務員。不過有好事的中國百姓說這個數據不對。如果要算得再精確一些,把公務員本身不作為供養人,那麼應該是:(130000-3918)÷3918=32.18人,即約為32個百姓養一個公務員。但如果真要精確,上述說法也不對,因為上述說的是在職的幹部,國家還有很多離退休的幹部,這些離退休的幹部最少也佔了全部幹部數量的15左右,那麼就是3918萬X15%+3918萬=4506萬。130000萬/4506萬=28.85,即29個老百姓供養一個官員。當然,29個老百姓中還應該去掉60歲到80歲,1歲到20歲的非勞動人口,即扣除老人、退休人員、未成年和在校學生人口總共6億,剩餘8億人,便得出約20個成年人養1個官員。更準確的數字是:13億-6.5億/4506萬=65000萬/4506萬==14人,即平均每14個百姓要養一個黨國的「公務員」!

這個數字已經非常驚人了,如果再精確就有點嚇人。因為還有非公務員編製的事業單位,還有中石油、中石化、移動、聯通、電力等等壟斷國企,也要老百姓供養。至2006年底,全國有完全意義上的公務員1550多萬;沒公務員名份但從事公務員工作人員1360萬以上,合計2910萬。加上4000多萬事業單位人員,財政和收費供養的人員達7000萬。2006年,全國就業人數7.8億,差不多每10個非財政供養就業人員要養活平均收入高几倍的靠財政、收費供養的人員。上述數據還是2006年的,現在已經是2010年了,公務員按照每年GDP的增長速度增加。這樣算起來,可能就是幾個百姓就要供養一個政府人員。所以,中國百姓供養的政府官員不僅創造了世界記錄,而且還創造了財政收費和收稅的世界紀錄。

然而,中國老百姓付出的巨大財富,供養官員的負擔如此沉重,官員們卻腐敗橫行,還變著法子揮霍民脂民膏。比如公款旅遊早已經是全國納稅人詬病很久的問題,但公款旅遊卻在官府的縱容下,年年推出新花樣,讓人眼花撩亂。雲南昆明市最近推出規範公職人員出境、出省考察的規定,包括因公出國或出境者,必須在回國20天內,提交不少於3千字的考察報告。輿論認為,用提交考察報告來抑制公款旅遊,根本無法達到預期效果,反而會給公款旅遊披上合法外衣,成為大陸官員們的遮羞布。安徽霍山縣是國家級貧困縣,但霍山縣住建局組織職工前往上海、江蘇等地旅遊,約20萬元費用全部公款報銷;據《京華時報》報道,面對媒體的質疑,住建局辦公室主任竟然理直氣壯的辯解說:「我們要學習世博會的建築規劃。組織外出學習又有什麼不可的呢?」河南省許昌市總工會組織工作人員赴上海公款旅遊,竟然以「幫扶款」的名義報銷。7月9日,網路爆出消息:「教師績效工資尚未到位,岳陽華容縣紀委卻組織40餘人花費20萬元公費『貴州清涼游』」。華容縣紀委領導辯稱這是藉「7.1」去貴州學習,至少算是「紅色旅遊」。大陸所謂的「紅色旅遊」是指,把大陸執政黨的紀念地、紀念物與促進旅遊產業發展結合起來的一種旅遊形式,幷精心打造了旅遊線路和經典景區。據統計,大陸官員的所謂紅色旅遊自2005年啟動以來,接待遊客近10億人次,現綜合收入達4千億元。而與紅色旅遊類似,今年到上海看世博,在很多地方成了一項政治任務,激發了各地官員的「學習」熱情。如雲南曲靖市麒麟區法院法官傾巢出動,公費赴滬,以致法庭暫時關閉;廣西來賓市興賓區教育部門安排全區校長到上海參觀學習,令學校的正常運作受影響;一位在重慶工作的女士拒絕參觀世博,竟然被單位罰款1500元,等等。香港《太陽報》指出,大陸官員的「三公消費」,每年開支多達9千億元,民憤巨大,導致社會動蕩;但當局卻熟視無睹,反而推出種種自欺欺人的規定來掩人耳目,這必然會使「三公消費」愈演愈烈,官民矛盾進一步加劇。

權貴資本主義最大的特點,是除了當權者肆無忌憚地搜刮民脂民膏用於集團利益的無度揮霍外,就是沒有節制的貪污腐敗。國務院發展中心、國務院研究室、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3大機構,聯合調研、考核,費時5個多月,統計出如下天文數據:從1993年至2009年整整17年,經官方機構的不完全統計,流失的國有資產逾12萬億元。這還是指有形的資金、資產,而無形資產的流失更是無法計算。

12萬億元等於2009年國民經濟總產值34萬億元的35.3%,是2009年國家財政總收入6.8萬億元的1.76倍,是2009年中國第一經濟大省廣東省國民經濟總產值的3倍多。12萬億相當於全國國企有形總產值52.62萬億元的22.8%,是2010年全國「三農」總投入8183億元的14.66倍,是2009年全年投入教育經費4320億元的27.8倍。12萬億元相當於全國八億農村人口4年零2個月的總收入(2009年8億農村人口,人均年收入3530元)。

17年,12萬億元國資流失,平均年流失7千零58億元。這些國有資產大部流入到下述官僚資產階級的私人腰包中去:(一)原黨政、國家部門官員轉變為企業老闆、高層主管;(二)官場內部侵吞、侵佔, 其中包括黨政、國家機關部門開設小金庫和賬號;(三)民營企業主,民營企業資產值1千萬以上的,有86%來自黨政、國家機關部門高級幹部的親屬;(四)境外、外國企業、港澳台企業及名義上中外合資企業的高管層。

國資委在2008年10月一份調研、複核某國有企業出售、轉讓、兼并清況的報告中指出:當年是犯了過急、過快、求解脫的思想指導失誤,把能儘快出售、轉讓及宣布破產作為思想解放、經濟轉型來鼓勵。該報告更指出:國有企業出售、轉讓的價格,是有形資產價值的25%,有的甚至是原有形資產價值的5%不到。一批被鑒定為廢礦或缺乏開採價值的礦山出售、轉讓價格是原估值的10% 甚至2%!

比如,下列典型國有資產流失事例:(一)東北三省原有1730多間國有大中型重工業及礦山企業,時資產值2620多億元,其中1350多間合併、轉讓、出售(自動倒閉),總共只作價107億零3800多萬元。(二)上海市棉紡、毛紡企業產值至1980年代中期佔全國棉紡業的30%,佔全國毛紡業的40%;1990年代中期完成合併、 轉讓、出售(自動倒閉)、合資等,資產流失損耗時值730多億元,112萬棉紡、毛紡、絲綢業職工下崗、待退休。(三)2000年初,山西省、湖北省先後出售、轉讓年產5萬噸以下煤礦3750多座,實際市值超過5萬億元,但在出售、轉讓時只作價1080億零3000萬元,不到實際市值的五十分之一,而已其中有3成煤礦的年產量超過10萬噸。(四)稀有金屬礦、稀士,至2009年底,25種稀有金屬礦出口累計577萬餘噸,出口價僅為國際市場價的30%,稀土出口累計28萬7千多噸,出口價僅為國際市場價的18%於25%,兩類虧損、流失7千2百多億。

由於馬太效應,如果不對導致中國貧富差距拉大的權力主導經濟體制予以改變,如果不對權力予以有效的監督,那麼可以預想到在不久的將來,中國這種貧富差距還會繼續拉大,社會維穩的壓力會繼續加劇,也許投入更多的維穩費用也將於事無補。——這,也許是胡潤富豪榜流露出來的不容忽視的信息。

但中國大陸維護一黨專政的體制,長期實施黨禁報禁,依靠武力治國兼之喉舌欺騙宣傳,扼殺任何不同的聲音,形成當權者擁有絕對權力,從而導致絕對腐敗,這是各級黨政官員及其子女親屬公然呱分、鯨吞國有資產資金的總根源。如今,中國大地貪腐狀況日甚一日,原來是官員級別越高貪得越多,現在發展到官位越小貪得越狠,諸如「億元科級女貪官」、「綠化貪官」、「燈泡貪官」,不一而足。官員貪腐高峰期大大前移,原來所講的「59歲現象」正變為「30歲現象」;整個社會主流價值已經崩潰,官方意識形態全面式微。恐怕多數共產黨員本身是不信什麼共產主義或什麼「中國特色」的。他們的信仰就是權、錢、色!

上述所有觸目驚心的普遍事實,說明中國官場已病入膏肓,須用起死回生之猛葯。

「十二五」規劃將進入「民富五年」,其中改革收入分配是重頭戲;不過,民間學者指出,若現有的政治體制不改,「十二五」規劃也只能是空頭支票。因為所謂的富民,就涉及利益分配,就牽扯到利益集團,要他們讓出利益來,如沒有政治上的變革,利益集團就不可能把利益讓出來。尤其是國有財產、全民財產及其生產出來的價值,往往由少數人尤其是領導人來控制了,成了他們個人隨意支配收入了。

中共17屆五中全會前夕,中國多家媒體報道政治體制改革的話題,刊登溫家寶接受美國有綫新聞網(CNN)的專訪;在國內外壓力不斷上升的情況下,一些媒體乘機要求政治改革。比如湖南和江蘇兩家有影響的報紙分別以整版篇幅報導了在中國被視為敏感話題的政治體制改革。《現代快報》以第11版全版的篇幅報導「溫家寶接受CNN專訪談政改」,這是9月23日溫家寶受訪以來,大陸媒體對此次訪問最大篇幅、最全面的報道。《瀟湘日報》的文章收集了分析人士對溫家寶呼籲政治體制改革講話的評論,幷對中國即將實行政治體制改革做出樂觀的預期。隸屬南方報業集團的《南方農村報》以「溫家寶:言論自由不可缺」為題簡短報導,摘引溫所說「言論自由在任何國家不可缺少」, 「人民對民主自由的訴求是不可抗拒的」。上海《解放日報》則以評論形式,透露專訪中的敏感話題。過去20天以來,至少有10多家有影響力的中央及地方報紙,以直接、打擦邊球等方式,報道溫家寶的政改談話,或請專家學者撰文呼籲啟動政治改革。

據香港《蘋果日報》援引大陸評論人士指,媒體是在借勢逼宮,要求中共推行政治改革,稱這意味著「政治改革號角已吹響」。廣東《南方周末》評論員笑蜀指出,在政治嚴冬氣候下,媒體敢站出來呼籲政改,「歷史會記住他們的名字,中國媒體仍然值得期待」。
民主不僅是一種理念、一種政治制度、而且是一種生活方式。在民主制度中,過自由、平等、有尊嚴的生活,這不僅是中國人的夢想,也是人類共同的追求!

2497

主題

7532

帖子

3898

積分

一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3898
沙發
cenote 發表於 2010-10-21 01:31 | 只看該作者
媒體不乏「愛國」人士~~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2

主題

556

帖子

654

積分

貝殼網友五級

小留學生(一級)

Rank: 3Rank: 3

積分
654
3
chary 發表於 2010-10-21 04:48 | 只看該作者
哈哈,各人有各人的利益,所以就有各自的說法……
全世界的經濟學家也算不出中國是怎麼回事情,因為沒有先例……
今年胡潤富豪榜首富是生產礦泉水的,去年的利潤是100億人民幣……
賣水都能掙100億利潤是什麼概念?中國實在太大了……
所以,也就好理解中國貧富差距那麼大為什麼還不崩潰?
中國從東部沿海開始發展,按梯度到中國西部。上海拿6000-7000工資的生活水平可能和成都拿1000多點的生活水平差不了多少,而成都人要比上海人安逸得多了。賓利是一輛車,奧拓也是一輛車,兩者的差距就象中國的貧富差距。只要不把兩輛車放在一個車庫,兩輛車車主的幸福指數不會有多少差別,說不定還奧拓車主幸福指數高哦……
所以,再高明的經濟學家也算不出來的。如果真的象這篇文章所寫一樣,估計除了發達國家以外,全世界都沒人了,發展中國家的人民全自殺了……哈哈……不是別有用心就是杞人憂天!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21 23:10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