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回歸改革語境 推進經濟社會轉型

[複製鏈接]

1萬

主題

3萬

帖子

6萬

積分

貝殼光輝歲月

倍可親決策會員(19級)

Rank: 6Rank: 6

積分
60345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新鮮人 發表於 2010-10-19 07:22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2010-10-18 09:09千龍網

  中國共產黨十七屆五中全會10月15日至18日在北京召開。新華社此間發表述評指出,胡錦濤總書記在深圳經濟特區建立30周年慶祝大會上,明確提出全面推進經濟體制、政治體制、文化體制、社會體制改革,努力在重要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上取得突破,溫家寶總理近期在不同場合,多次提到政治體制改革與經濟體制改革的互動關係,這些論述,讓人們對未來五年協調各領域改革包括政治體制改革充滿了期待。


  在十七屆五中全會召開之前,中央媒體援引多位權威黨建專家的意見,對會議的議題作出預測。中共中央編譯局副局長俞可平認為,十七屆五中全會將拉開新中國第三個30年的改革大幕,除了在經濟領域,改革的重點將主要發生在社會政治領域。中共中央黨校黨建部主任王長江認為,改革進入深水區后,不觸及政治體制的問題,想繼續向前就很難,比如民生問題,好像和民主沒有關係,「但是民生問題不就是財富分配問題嗎?如果政治體制本身存在很大問題,權力分配的方式不科學,政治體制的架構不合理,何談公平?」在中央領導人近來頻繁觸及深層次改革話題的背景下,社會各界希望十七屆五中全會就政治體制改革作出部署,由此協調未來五年各領域改革全面推進充滿期待,可以說是再自然不過了。


  在不少人心目中,政治體制改革是一個不便言說的「敏感詞」。其實,懷有這種「神秘感」是大可不必的,眼下應當為政治體制改革「去神秘化」,使其回歸到一個正常、清晰的改革語境之中。早在上世紀80年代,鄧小平就多次強調政治體制改革的重要性:「政治體制改革同經濟體制改革應該相互依賴,相互配合。只搞經濟體制改革,不搞政治體制改革,經濟體制改革也搞不通。」(《在全體人民中樹立法制觀念》,1986年6月28日)黨的十六大報告和十七大報告等重要文件多次強調,要積極穩妥地推進政治體制改革。事實上,中國近年來在國家領導制度、選舉制度、立法制度、決策制度、司法制度、監督制約制度等方面的改革逐漸深化,如在重點推進行政管理體制改革方面,加快政府職能轉變,實行大部門體制,建立法治型、責任型、服務型政府,這些都是政治體制改革方面具體而實在的內容,不應當有什麼「敏感」之處。


  必須看到,與其他方面的改革一樣,推進政治體制改革,也有一個清醒認識現狀和努力把握機遇的問題。政治體制改革的機遇有時「可遇不可求」,因此需要我們格外珍惜並勇於抓住機遇,順時應勢,有所作為。當前,中國的市場經濟和社會發育都發展到了一定的水平,繼續推進經濟、社會、文化等領域改革需要解決的一些深層次問題,以及社會整合、國家崛起和民族文化復興的偉大目標,都向政治體制改革提出了迫切的要求。這些都意味著,政治體制改革既面臨著較好的機遇,也存在著機遇稍縱即逝、失之難再的挑戰。


  據參與「十二五」規劃調研的專家介紹,按照中央關於「十二五」的基本思路,未來五年中國將開啟經濟與社會的雙重轉型,以轉變發展方式和調整經濟結構為主線,部署經濟社會「從外需向內需」、「從高碳向低碳」、「從強國向富民」的三大轉型。不難想見,在推進三大轉型的過程中,必然要開掘出有關政治體制改革的課題,為深化政治體制改革提供現實的動力;另一方面,三大轉型已經面臨並將繼續遇到的一些問題、困難和阻力,也需要進一步深化政治體制改革,加強對公權力的監督制約,擴大公民有序的政治參與,保障憲法和法律賦予公民的各項自由和權利,通過這些改革措施來加以解決。


  「沒有政治體制改革的保障,經濟體制改革的成果就會得而復失,現代化建設的目標就不可能實現。」(溫家寶語)中國改革開放三十多年來,既有大力推進政治體制改革而使改革開放得以深入的經驗,也有因政治體制改革不力而影響和延誤改革開放的教訓。我們應當認真汲取這些經驗和教訓,遵循改革的正常邏輯和客觀規律,以高度的政治責任感和現實緊迫感,以高超的政治智慧和科學的操作技藝,堅定地將政治體制改革推向新的水平。 (尹大力)
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海納百川,  有容乃大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2 12:59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