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改革「進入全面攻堅期」,為何忌談「政治體制改革」?

[複製鏈接]

1608

主題

4015

帖子

2188

積分

禁止訪問

民主制度的愛好者

積分
2188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飽暖思自由 發表於 2010-10-19 02:17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2010-10-17 16:04:20) 李悔之 新浪博客


——讀《中國改革之路進入全面攻堅期》一文有感



昨天,即 10月16日,新華網在首欄醒目位置上,發表了一篇新華社記者劉錚 陳雍容撰寫的、題為《中國改革之路進入全面攻堅期》的評論文章。今天,全國各大網站紛紛轉載此文。它的官方性質和權威性是不言而異喻的。

此文開頭寫道:「剛剛從一場國際金融危機中率先企穩回升的中國正站在一個新的起點上。在此間舉行的中共十七屆五中全會正在為未來五年中國經濟社會發展的總體規劃「定調」。人們普遍認為,未來五年中國改革將展開全面攻堅,用改革帶來的活力和動力,加快實現經濟發展方式的轉變,推動社會進步。」

文章接著寫道:「020年建成完善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目標,只剩下十年的時間。改革越是進入攻堅階段,推進的過程就越為艱難。而下一個五年也將成為完成一些觸及『深水區』、具有全局性和長遠影響的改革任務的關鍵時期。」

文章接著引用國家發展改革委副主任彭森的話說:

「經濟發展方式轉變滯后是多方面因素造成的,但最大的癥結在於體制機制制約。如果沒有體制上的重大突破,就難以實現經濟發展方式的根本性轉變。」

看到彭森副主任「最大的癥結在於體制機制制約」這番話,鄙人開始不禁眼前一亮,然而,該文又隨即引用中國(海南)改革發展研究院院長遲福林的話說:「十二五」期間要以發展方式轉型為主線,全面推進經濟體制改革、社會體制改革和行政體制改革。」……

難道彭森副主任指的『體制機制制約』,指的不是政治體制和政治機制,而是像遲福林院長所指的『經濟體制』、『社會體制』和『行政體制』」?——我不禁陷入困惑、自言自語起來……

究竟是兩位新華社記者是有意曲解彭森副主任所謂「體制機制制約」中的含義,還是彭森副主任「最大的癥結在於體制機制制約」結論中所指的「體制」癥結,指的就是「經濟體制」、「社會體制」和「行政體制」?——如果是前者,我想,恐怕不至於吧?好歹是新華社記者,不是「文革」之時的「公社政治通迅員」啊!如果是後者,這就不禁讓人產生不盡的聯想……

難道不是嗎?——在這篇暢談「中國改革之路進入全面攻堅期」的評論文章中,通篇看不到『政治體制改革』的字眼,這不禁令人油生某些聯想:在當今中國,「政治體制改革」是否成了「特殊敏感辭彙?」

然而,既然「中國改革之路進入全面攻堅期」,如果避談政治體制改變,「攻堅」之說又從何談起?正如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宏觀經濟部研究員張立群所言:

「改革現在剩下的都是攻堅戰,未來的改革要力求在深層次問題上突破,關鍵是建立起一整套有利於科學發展制度規則,從根本上為加快經濟發展方式提供動力和保障。」

政治體制改革滯后,是當前許多社會弊病的總根源——這已經成為大多包括執政黨內部人士在內的中國人的共識。所以,何為「攻堅戰」?我想,理所應當是指自鄧小平以來一再強調的政治體制改革吧?「力求」在哪個「深層次問題上突破」?我想,也應當是在政治體制改革這個「深層次問題」有所突破吧?除了這些,還談何 「攻堅戰」?談何「深層次問題上突破」?——其實,完全有理由相信:無論是新華社記者,還是國家「發改委」副主任的彭副主任,以及中國(海南)改革發展研究院院長遲福林所長,他們對這一點都應當是十分清醒的,只是緣於某種因素而不敢明指而打「擦邊球」而已!

在「解放思想」、「實行政治體制改革」口號高喊了三十年之後的今天,「政治體制改革」不但「只聽風到,不見雨來」,甚至成了一個「敏感」辭彙。尤其是政府官員和體制內精英知識分子面對這個辭彙時,更有如臨深淵之感,這實在是咄咄怪事。當然,這更是莫大的悲哀!

1978年12月13日,鄧小平在在中央工作會議閉幕會上發表講話時,痛感於過去「林彪、『四人幫』大搞禁區、禁令,製造迷信,把人們的思想封閉在他們假馬克思主義的禁錮圈內,不準越雷池一步。否則,就要追查,就要扣帽子、打棍子」的現實,指出「解放思想是當前的一個重大政治問題」。

為何要解放思想?鄧小平痛陳過去的教訓:「思想不解放,思想僵化,很多的怪現象就產生了。思想一僵化,條條、框框就多起來了。比如說,加強黨的領導,變成了黨去包辦一切、干預一切;實行一元化領導,變成了黨政不分、以黨代政;堅持中央的統一領導,變成了『一切統一口徑』」。(參看鄧小平《解放思想,實事求是,團結一致向前看》)

然而,三十二年過去了,人們卻痛心疾首地發現:「解放思想」卻一直是「知易行難」的嚴峻政治課題。陳腐、僵死的意識形態仍然嚴重束縛著執政黨的思維模式。正因為如此,鄧小平當年所痛陳的「加強黨的領導,變成了黨去包辦一切、干預一切;實行一元化領導,變成了黨政不分、以黨代政;堅持中央的統一領導,變成了 『一切統一口徑』」等現象,仍然是當今中國的嚴峻政治現實。甚至比鄧小平更嚴重了。

正因為政治體制改革的嚴重滯后,使不受監督的權力肆行無忌,社會糾錯機制嚴重失靈,結果是官場腐化之風越刮越烈,兩極分化越來越來嚴重,有毒食品、假貨泛濫成災,社會道德淪喪現象之嚴重,令人怵目驚心。尤其是近年來,官民對立情緒空前高漲,群體事件、工人罷工事件層出不空。2009年一年的群體性事件是23 萬起!據2010年5月27日出版的《社會科學報》公布的消息,2009年度全國維穩經費達到5140億元(2009年中國國防預算為4806.86億元人民幣),用 「天價維穩」來形容當今中國的「維穩」,一點也不誇張……所有這些都再也清晰不過地告訴人們:當今中國,真正、名副其實的政治體制改革,必須立即提到執政黨的議事日程上來——對這一點,身為國務院總理的溫家寶先生,近兩個月來,反覆強調了多次。最近,他在接受CNN採訪時就中國的政治體制改革更表示:「在我能力範圍內,推動政治改革,風雨不倒,至死方休!」——然而,溫家寶總理的話,卻應者廖廖。不但如此,以《人民日報》、《光明日報》和《求是》雜誌為代表的「主旋律」,甚至對日益高漲的政治體制改革訴求進行攻擊。

所以,時隔三十多年,人們今天再重溫鄧小平「林彪、『四人幫』大搞禁區、禁令,製造迷信,把人們的思想封閉在他們假馬克思主義的禁錮圈內,不準越雷池一步。否則,就要追查,就要扣帽子、打棍子。……」這番話時,不能不讓人百感交集!因為與三十多年前鄧小平所痛陳的現實,在中國仍然嚴重存在!——將宣揚「普世價值」和力倡民主體制者誣之「敵對勢力」的言論仍然經常出現在官方媒體上,甚至高層官員之口。因言獲罪現象屢見不鮮。

更應當引起人們警惕的是,過去搞的「假馬克思主義」,往往是「揣著糊塗裝明白」的前提之下的。而現在搞的「假馬克思主義」,則很大程度上是「揣著明白裝糊塗」前提之下的——明知這是些「主義」和「理論」早已徹底破產的,卻改頭換面重新包裝,以達到愚弄民眾維護自身合法性之目的——之所以如此,原因是唯恐政治體制改革傷及自身既得利益,而這才是問題的嚴重性和關鍵所在!——《人民日報》、《光明日報》和《求是》雜誌等「主旋律」之所以與政治體制改革和普世價值唱反調,正是基於這個根本原因。

在「政治體制改革」成為「敏感辭彙」的情況之下,讓人們不能不痛感這一嚴峻的現實:三十二年之後的中國,「解放思想」,仍然「是當前的一個重大政治問題!」 同時,當今的「解放思想」任務更艱巨——因為時下的「解放思想」,不只是識別「真假馬克思主義」、拆除、衝破「林彪、『四人幫」(替罪羊)所設置的意識形態「禁區、禁令」,還面臨著肅清「假馬克思主義」陳腐意識形態的流毒的難題;更有肅清「假、大、空」的「D文化」、「打天下者治天下」封建專制思維,確立公民意識、建立公民社會這幾個極為棘手的「世紀難題」。

中國的政治精英們:越來越多的民眾、尤其是越來越多的知識分子在覺醒!越來越多的民眾和知識分子正在高度意識到政治體制改革事關中華民族的前途和命運!你們不能低估他們推動中國民主進步的決心和意志,不能低估他們的社會責任感和歷史使命感!這裡,還要警醒的是:現在中國民眾要求實行的「政治體制改革」,決不是換湯不換藥的所謂「政治體制改革」!換言之,現在中國民眾追求的,決非是過去的「舉手民主」,而是要充分體現普世價值精神的貨真價實的民主!

毛澤東時代曾經有一句話叫「別連群眾都不如」!——現在,到了你們拿出自己的政治智慧、社會責任感和歷史使命感的時候了, 「別連群眾都不如」!!!
民主不僅是一種理念、一種政治制度、而且是一種生活方式。在民主制度中,過自由、平等、有尊嚴的生活,這不僅是中國人的夢想,也是人類共同的追求!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10 22:38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