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2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邊界爭端:中國軍隊當年可隨時橫掃印度全軍

[複製鏈接]

3萬

主題

3萬

帖子

3萬

積分

版主

留學博士后(十二級)

Rank: 7Rank: 7Rank: 7

積分
33179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藍藍的天 發表於 2010-11-16 13:30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本帖最後由 藍藍的天 於 2010-11-16 13:35 編輯

 1962年中印戰爭中,中國邊防軍在完勝印軍后,突然單方面停火,並在印度未作出任何讓步表示時,就全面撤軍,特別是在藏南地區,中國軍隊一直撤到戰前實際控制線后20公里的地方。中國軍隊大勝之後作出這一舉動,讓世人很是不解。其實,從當時中國所處的國際國內形勢來看,中國軍隊的這一行動是迫於無奈之下的高明之舉。
  1962年的中國,可謂處於內憂外患之中,國內三年自然災害結束不到一年,中國經濟處於恢復調整之中;國際上,中國受到美蘇兩個超級大國敵視打壓;退居台灣的國民黨軍隊也蠢蠢欲動,屢次揚言要反攻中國大陸沿海。中國當時的戰略重點在東線,在中國東南沿海。為對付美國對中國主權的侵犯及防止蔣介石反攻大陸,中國必須擺脫兩線作戰的被動,集中力量於東線。在這種情況下,結束中印戰爭,確保中印短期內不再起紛爭就成了最佳選擇。所以,中國軍隊全勝之後突然後撤就成了自然而然的事。
  其實,1962年中印戰爭后的中國軍隊也不是完全毫無原則的退讓。事實上,此次戰爭后,中國軍隊便牢牢控制了中印爭端西段的阿克賽欽地區,在這個戰略制高點上,中國軍隊並未像在東段的藏南地區一樣,作出讓後世中國軍迷扼腕長嘆的讓步。
  阿克賽欽位於海拔5000多米的高原上,虎視著印度的富饒的北部平原。中國軍隊的戰機從阿克賽欽出擊,一個俯衝,就可到達印度首都新德里上空;中國陸軍的重裝部隊從阿克賽欽出發,全速衝擊的話,半天內就可直取印度心臟地帶。可以說,面對控制了阿克賽欽的中國軍隊,印度軍隊拱衛首都時,基本上無險可守。
  可以說,阿克賽欽對於中印爭端的重要性,與敘以衝突中戈蘭高地的重要性相比,有過之而無不及。敘以衝突中,以色列一旦突破戈蘭高地,就等於打開了通向敘利亞首都大馬士革的大門。
  同樣的道理,中國軍隊在1962中印戰爭后,牢牢控制了阿克賽欽地區,就等於以色列軍隊佔領了戈蘭高地。說明白一點,就是中國軍隊可在需要的時候,隨時從阿克賽欽地區出發,長驅直入,直取印度首都新德里,對印度實施斬首戰術。
  而在藏南地區,因後勤方面的原因,1962年中國軍隊是不可能長期佔有該地區的。該地區靠中國的一方,道路條件極差,中國軍隊的補給線漫長而曲折。中國軍隊的在此地的補給線即使不被反擊的印軍切斷,也會被惡劣的自然條件切斷。中國軍隊只要在此地駐守,遲早會陷入彈盡糧絕的困境。單從後勤方面來說,1962年中國軍隊全勝后從該地區後撤,也是正確的選擇。
  而從政治上與經濟上來講,中國軍隊於1962年放棄藏南地區,也是正確的。中國軍隊此次後撤,在國際上贏得了一片讚譽,樹立了中國愛好和平的大國形像;同時,也讓當時準備插手中印爭端的美蘇等大國失去了借口。更重要的是,這一撤,讓中印邊境和平了幾十年。中國人可以集中精力解決國內的問題,一心一意發展經濟以及為未來的中印爭端積蓄力量。47年來,中國只留下少量地軍隊,就穩住了中印邊境的形勢。而印度為了保證藏南地區不再被中國軍隊奪走,年年增兵,年年備戰,背上了沉重的軍費包袱,遲滯了國內經濟發展。
  中國發展到今天,在經濟上特別是在軍事實力上,已超出印度不止一倍。可以說,今日中印邊界爭端的形勢是,中印邊界談判一旦談崩,中國軍隊就可以隨時對印度發動一場空地一體化的閃擊戰,一舉收回藏南地區。
  中國目前以極大的誠意與印度談判,是為了表明中國軍隊是仁義之師,也是中國人一向含蓄的表現。畢竟,中國的老祖宗說過,上兵伐謀,其次伐交,其下攻城。能夠通過謀略與外交談判解決的爭端,一般不要訴諸戰爭。因為與外交談判相比,通過戰爭解決國與國之間的爭端時,效費比太低。
  1300多年前,中國唐代奇人王玄策,率領借來的幾千人的雜牌軍隊,殺進印度,所向披靡,殺印度兵數萬,俘虜數萬,一舉平定了印度。
  公元1962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出兵3萬,一個月內,連戰皆捷。英勇的中國人民解放軍全殲印軍3個旅,基本殲滅印軍3個旅,另殲滅印軍5個旅各一部,俘印軍第七旅旅長季普。達爾維准將,擊斃印軍第六十二旅旅長希爾。辛格准將,總計殲滅侵印軍8900餘人。
  今天的中國人民解放軍,更是有能力有決心也有實力與印度一戰。
  中國軍隊後勤保障無憂。
  1962年中印邊界戰爭中,中軍出動3萬軍隊。據參與那次戰爭的人回憶,當時的中國,為保障這3萬軍隊的行動,在後勤上想盡了辦法,可以說是傾全國之力才保障了這3萬軍隊不至於餓斃雪域高原。
  1962年中國參與中印邊界反擊戰的軍隊,所需物次,全靠汽車從幾千裡外的內地,通過青藏、川藏公路運到西藏來,然後再靠人力扛或用氂牛駝運到最前線去的。那一仗,僅支前的氂牛就有3萬多頭。西藏自治區基乎家家戶戶都出人,十二三歲的孩子也背一百四五十斤重的東西支前。在德東下邊扎西家的小男孩,才4歲,跟爸爸媽媽一起,背了4筒罐頭有8斤重,由爸爸牽著爬山支援我們。沒有老鄉的大力支持,中國軍隊根本沒法打勝仗。
  那種靠氂牛和老百姓的雙肩維繫後勤支援,不可能長久,也只適用於最前線。
  另外,由於西藏緯度低,降水量相對較多,尤其是與印度接壤的喜馬拉雅山脈,常常受印度洋暖流影響,氣候無常,雨雪集中。夏天的雨水常常造成山洪、泥石流、山體塌方,阻斷公路交通,在川藏公路上,每年夏季的絕大部分時間都不能通車。
  1962年的中國軍隊之所以選擇10月下旬進行反擊印軍的戰鬥,是想躲過雨季,以使運輸作戰物資的道路條件更有保障。進入11月後,西藏開始面臨大雪封山的威脅,再加上天寒地凍,行軍愈加困難。
有兩種偉大的事物,我們越是經常越是執著地思考它們,我們心中就越是充滿永遠新鮮、有增無已的讚歎和敬畏,那就是我們頭上的星空,我們心中的道德法則!
沙發
wazhh 發表於 2010-11-16 22:22 | 只看該作者
現在未必吧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96

主題

8058

帖子

7211

積分

四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7211
3
11nn93n9 發表於 2010-11-17 01:29 | 只看該作者
印度沒有什麼戰爭的文化沉澱,和中國根本就不在一個級別上。中國和印度的戰爭能力,沒有可比性。中國對印度,能夠做到予取予求,如探囊取物爾。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9-1 07:40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