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1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不自知或故意謗佛謗法, 問答

[複製鏈接]

290

主題

548

帖子

2207

積分

五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2207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SPZ 發表於 2010-10-13 07:30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不自知或故意謗佛謗法   法界實相

問 1. 不自知或故意謗佛謗法或謗聖人者,為何捨報後會下地獄受純苦尤重之罪 , 而且好像有點死得不明不白的感覺?比如說他只是不知己過的謗,而平日作為仍是行善者,守戒者,竟然死後就直接下地獄受苦了,連中陰身的機會都沒!因果律為何如此執行?又是怎麼執行的呢?

問2. 諸佛菩薩都是慈悲的,並且證得二種無我,理當不可能說會「處罰」這些謗佛謗法謗僧之人? 因為如此一來,跟一神教說不信神會下地獄有什麼不同呢?懇請各位善知識為我們解答,好讓我們能真正遠離不管是有意或無意的毀謗三寶的罪,謝謝!


答:因果報應是法爾如是的自然律,它是法界實相的體性之一,並非上帝、佛菩薩,或任何神祇使之如此。一神教宣稱上帝有此能力,其實並沒有主宰別人升天或下墮地獄的能力。譬如世間有許多人誤食毒物而死,這些人只是由於不瞭解真相,便被毒死,因為毒物的自性就能殺人,而不是誤食毒物的人有惡性;也不會因為食毒的人自稱無毒就可以無毒而不死。同樣的道理,謗佛、謗法、謗僧或謗聖人的自性,就是會產生下墮地獄的後果,即使是過失而犯,亦然;但是下墮地獄的主要原因,其實就是虛妄說法、誤導眾生;虛妄說法、誤導眾生的本質是惡事,所以由因果律的感召而在捨壽後下墮地獄。
  
經中有這樣的記載:【佛告聚落主:「若言古昔伎兒能令大眾歡樂喜笑,以是業緣生歡喜天者,是則邪見;若邪見者應生二趣:若地獄趣,若畜生趣。 」】 (《雜阿含經》卷 32 )

還有一段經文如此說:【佛云:「若復有眾生身口意行惡:造不善行;命終之後生餓鬼中。或復有眾生身口意行惡 :誹謗賢聖,與邪見相應;命終之後生畜生中。或復有眾生,身口意行惡:造不善行,誹謗賢聖;命終之後生地獄中。」 】 (《增壹阿含經》卷 24 )

所以,如同法律,過失殺人也是有罪的,不因為是過失而非故意,就完全無罪;同理,行惡時不因為心中不知是惡而免除過失,只是過失較小罷了!若有人因為過失毀謗三寶(例如,受人誤導而誤認正法為邪法,因而毀謗正法)而下墮地獄,他不能怪罪佛菩薩不慈悲,只能怪自己不明瞭真相,作了惡業,那並不是上帝或佛菩薩在處罰他。
  
事實上,所有的邪行,都是緣於無明,它是緣起法流轉門的第一支。所謂的無明,就是不符合真相的認知;以此來說,眾生造惡皆是出於無知,沒有一個人是明知故犯。菩薩因為認清這個事實,因而發起大悲,不分別眾生的善性、惡性,能夠平等的救護眾生。
  
然而,因果報應的道理,大不容易。同樣是毀謗三寶,便有過失與故意的差別,過失者罪輕,故意者罪重。同樣是故意的謗法,一次的謗法罪輕,多次的謗法罪重;惡心輕者罪輕,惡心重者罪重;有懺悔(者) 罪輕,不懺悔 (者) 罪重……如此便有無量的差別。所以,同樣是下地獄,誤謗三寶的罪,畢竟比惡心毀謗三寶來得輕;若知道自己的過錯之後,能夠殷重懺悔,並且實際行動努力護持正法來彌補自己的過錯,也是可以將罪懺除的。但若只是懺悔而沒有實際行動來護持正法,罪只能減輕而不能滅除, 佛在經中曾說過這個道理;實例上也有以前的 世親菩薩可作證明,他曾極嚴重的毀謗大乘法,後來想要割舌謝罪;無著菩薩制止他割舌,教他以謗大乘法的舌頭,用來護持正法、弘揚正法,後來 世親菩薩不但沒下地獄,而且還證得十迴向位,鄰近初地,您可以參考這個實例。
  
誤謗三寶的罪,過去世每個人都曾經犯過,這是學佛人在無量世的修行過程中所必經歷的過程,現在您既然知道它的嚴重性,又能熏習正知見,誤謗三寶的機會已經很低了,就不必太在意,免得成為心理的負擔。
沙發
匿名  發表於 2010-10-19 14:13
回復 1# SPZ


正法之流變
林欣

雖然諸佛世尊所覺悟、所宣說之「法」是常住不變的普遍真理,但諸佛的正法、律,也即諸佛世尊用來闡述「法」的教理教法,卻是緣生緣滅的,必定遵循諸行無常的自然法則。

在《律藏》中記載:過去的毗婆西佛、西棄佛及毗舍浮佛因為疲厭而不廣為聲聞弟子說法,不制立學處,不教示波提木叉,導致其正法於彼佛滅后不久即行消失;而拘樓孫佛、拘那含牟尼佛及迦葉佛因為不疲厭為聲聞弟子廣說正法,制立學處,教示波提木叉,其正法於彼佛滅后仍然得以久住。

現在的喬達摩佛陀所教導的正法、律也將如此,必定是緣生緣滅的,因為一切有為法必定是無常的。佛陀的正法、律在流傳的過程中一定會發生改變,這也是世尊早有預料中事。

世尊曾經用阿那伽(巴Anaka)戰鼓的故事來比喻正法的未來命運:

「諸比丘!過去久遠劫時,有一個名叫達薩拉哈(Dasaraha)的剎帝利,擁有一個用來報告時間及警報的戰鼓,名叫阿那伽戰鼓。

「此戰鼓每天都為城裡的人民報告時辰。若遇到緊急事件發生時,士兵們更是大力地將戰鼓擂得震耳欲聾,以便讓人民做好防備。

「隨著時光的流逝,這個簇新的戰鼓慢慢地出現了剝落與裂痕。達薩拉哈見此情形,趕快吩咐木匠找新木片將裂痕換補上去。之後,當鼓皮也出現剝落與裂痕時,他們同樣地換上了新鼓皮。

如此重複地換了一次又一次,最後,原來的木片與鼓皮都完全被新的木片及鼓皮取代了。」

如是,世尊問諸比丘說:

「諸比丘!你們認為如何,這個阿那伽戰鼓還在嗎?」

「世尊!戰鼓還在。」

「它還叫阿那伽戰鼓嗎?」

「是的,世尊!它還叫阿那伽戰鼓。」

「這個戰鼓還是不是原來的那個阿那伽戰鼓呢?」

「世尊!它已經不是原來的那個阿那伽戰鼓了,因為所有的木片及鼓皮都被換掉了。」

「諸比丘!同樣地,如來所宣說的教法於未來也將出現與阿那伽戰鼓一樣的情形。到了某個時候,會有一些比丘因為當時的形勢所需,或由於個人的貪心、慾望、無明,把佛法一點一滴地換掉、更改,甚至歪曲。最後,如來的聖教將被塗改得面目全非,甚至蕩然無存。所剩下來的仍然被稱為『佛教』,但實際上,佛陀的教誨已經蕩然無存了。」 (S.20.7.;雜1258)



導致世尊正法、律衰亡的原因何在?在《增支部·一集·第二放逸等品第十》中,佛陀說:

「諸比丘,凡比丘將非法說為法者,諸比丘,這些比丘的行為,將導致眾人無益,導致眾人無樂,導致眾人無利,給天與人帶來損害和痛苦。諸比丘,這些比丘將生起許多非福,他們將導致正法消亡。

    諸比丘,凡比丘將法說為非法者……

    諸比丘,凡比丘將非律說為律者……

    諸比丘,凡比丘將律說為非律者……

    諸比丘,凡比丘將非如來所說、所言,說為如來所說、所言……

諸比丘,凡比丘將如來所說、所言,說為非如來所說、所言……

    諸比丘,凡比丘將非如來所行,說為如來所行……

    諸比丘,凡比丘將如來所行,說為非如來所行……

    諸比丘,凡比丘將非如來所制,說為如來所制……

諸比丘,凡比丘將如來所制,說為非如來所制者,諸比丘,這些比丘的行為,將導致眾人無益,導致眾人無樂,導致眾人無利,給天與人帶來損害和痛苦。諸比丘,這些比丘將生起許多非福,他們將導致正法消亡。」

如果佛弟子打著所謂慈悲、方便、適應、發展的藉口,「法說非法,非法說法;律說非律,非律說律;佛說說為非佛說,非佛說說為佛說」,篡改佛法,這是導致聖教衰敗、正法消亡的原因。

也許有些人認為隨著社會的變遷、時代的不同,佛教自身也應作出適當的改革與調整,以適應不同的時空、不同的環境、不同的根基。

佛陀的教法是否需要改革和調整?

如果說世尊的正法律需要作修正和改變的話,那麼這種教法肯定就是有缺陷的、不圓滿的,唯有不圓滿才有必要改進。如此,佛陀的智慧也是「不圓滿」的,由於不圓滿的智慧,所覺悟與宣說出來的教法當然也就有欠缺,於是,才需要那些擁有比佛陀的智慧更「圓滿」的後人來不斷補充和修正。

我們不應忘記,佛陀教法的根本是四聖諦。諦,即真理的意思。真理有超越時空的不變性和普遍性。如果四聖諦會隨著時空的變遷而改變,那麼佛陀就不會稱之為「四聖諦」。對於苦聖諦,是否佛陀在世時的人才有生老病死,而現在人就沒有了呢?是否佛陀在世時人們的苦跟現代人的苦就有所不同呢?是否佛陀在世時的世間是無常、苦、無我,而現在的世間就變成恆常、樂、我了呢?對於苦集聖諦,是否佛陀在世時造成苦之因和現代就有所不同呢?是否佛陀在世時的人們才有貪瞋痴,而現代的人就沒有了貪瞋痴呢?是否佛陀在世時的業果法則跟現代的就有所不同了呢?是否佛陀在世時的人作惡才會受到苦報,現代的人作惡就不用受苦報了呢?對於苦滅聖諦,是否佛陀在世時的人所證的涅槃就跟現代人所證的涅槃就有所不同呢?是否有古代的涅槃和現代的涅槃之分呢?對於導致苦滅之道聖諦,是否佛陀在世時的人必須通過修習八聖道,修習戒定慧才能證悟涅槃,而現代的人則可以通過追求貪瞋痴也能證悟涅槃了呢?是否現在不再需要八聖道就可以斷除煩惱呢?是否現代的社會就不再適合於修習戒定慧了呢?

世尊的正法、律是否真的已經過時、不契時機、不合時宜了呢?是否需要改革和調整?答案已經不言而喻了!

既然如此,為什麼還是不斷有新的教義被宣揚出來,新的法門被宣導出來,新的宗派被創立出來?為什麼世尊的正法律還是被人為地一而再,再而三的改變呢?究其原因有二,第一種是方便的發展演變,第二種是無知的歪曲篡改。

1、佛陀在世時,追隨佛陀修行的弟子包括社會上各個階層、各種根基的人士,他們在聽聞佛法、修持佛法及證悟佛法方面,都會隨著各自不同文化程度、社會閱歷、根性愛好與修持經驗來認識和理解佛法,於是,對世尊所宣說的教法與戒律在詮釋與實踐上也就出現一些差異。之後,隨著時代的變遷和佛教傳播地區的不斷擴大,信徒隊伍的日益增加,弘法者為了使佛法能夠在不同的時代、不同的地域內生根發芽、發揚光大,必然或多或少地會考慮所傳播地區的文化背景、社會形態、風俗習慣、宗教信仰、環境條件、政治因素,以及信眾的根基、素質等,適當地把佛法作一些調整,以適應當地的具體情形。於是,從一味的佛法中便衍生出許許多多接引不同根性眾生的方便善巧法門。

2、從經律中的記載可以知道,對世尊正法、律的歪曲誤解,早在佛陀住世時期就已經存在,比如:阿梨吒比丘(波逸提第68條制戒因緣;M22·蛇喻經,中200·阿梨吒經)、騫荼沙彌(波逸提第70條制戒因緣)、嗏帝比丘(M38·大貪愛行經;中201·嗏帝經)等所生起的惡見,即是對世尊正法、律的有意歪曲。

佛陀入滅后,僧團有了走向墮落的傾向,一些比丘生活開始腐化,有些人甚至開始擅自篡改佛法。也許我們可以借用北傳《付法因緣傳》中的一段記載來了解當時的一些情形:

〔阿難尊者遊行〕至一竹林之中,聞有比丘誦法句偈:

「若人生百歲,不見水老鶴,不如生一日,而得睹見之。」

阿難聞已,慘然而嘆:「世間眼滅何其速哉!煩惱諸惡如何便起!違反聖教,自生妄想,無有慧明,常處痴闇,永當流轉生死大海,為老病死之所惱逼。」

便語比丘:「此非佛語,不可修行。汝今當知:二人謗佛。一、雖多聞而生邪見;二、不解深義,顛倒妄說。有此二法,為自毀傷,不能令人離三惡道。汝今當聽我演佛偈:

『若人生百歲,不解生滅法,不如生一日,而得解了之。』」

爾時比丘即向其師說阿難語,師告之曰:「阿難老朽,智慧衰劣,言多錯謬,不可信矣!汝今但當如前而誦。」



佛滅百年,跋耆比丘乖違律制,又有大天唱五惡見事,開教團部派分裂之端倪,於是產生了保守傳統的上座部及激進革新的大眾部之分。此後各部之間眾說紛紜,各行其是。佛滅五百年以後,有 「般若」、「方廣」等新學興起,隨後各地又傳出許多新編纂的經典。這些新學經典也採用「佛說」的形式,其中有些是對傳統經典的發揮,但更多的是開顯「深奧殊勝」之義理。因新傳出之經典有異於傳統的三藏經典,故凡承認新學經典者稱為「大乘」,而執「大乘非佛說」者則被貶為「小乘」。至佛滅一千二百年頃,咒術、祭祀、儀軌、鬼神信仰等神秘主義,及淫慾、貪婪、忿怒、我慢等障道法更混入佛教,遂致清凈之佛法逐漸淪為與梵魔外道同流。



世尊在《像法經》中如此對迦葉尊者說:

「迦葉!譬如劫欲壞時,真寶未滅,有諸相似偽寶出於世間;偽寶出已,真寶則沒。如是,迦葉!如來正法欲滅之時,有相似像法生;相似像法出世間已,正法則滅。譬如大海中船,載多珍寶,則頓沉沒;如來正法則不如是,漸漸消減。如來正法,不為地界所壞,不為水、火、風界所壞,乃至惡眾生出世,樂行諸惡、欲行諸惡、成就諸惡,非法言法,法言非法,非律言律,律言非律,以相似法,句味熾然,如來正法於此則沒。」(雜906;別雜121;S.16.13.)

佛陀的教法不可能因為時空的變遷而毀滅,也不會遭到惡王的破壞、政治的迫害、外道的攻擊而滅亡,唯一可以使佛法趨向滅亡的因素,正是傳承佛法、住持佛法的出家人。正所謂「獅子身中蟲,還食獅身肉。」佛法的最終衰亡,將敗在那些身披袈裟、販賣如來的佛門敗類手中。

在佛法的流傳過程中,由於住持佛法者的素質參差不齊,其中不乏一些不學無術、放逸墮落、追名逐利者,他們不敬善友、不重傳承、不學經教、不持律儀、不修止觀,對佛法缺乏真修實證。這些人由於受到貪慾、名利、地位、供養等諸惡法的侵蝕,在住持佛法的過程中,用污染的知見和行為敗壞世尊的正法、律,使正法逐漸趨向衰落與消亡。

正法流變與衰敗的原因更有一部分是出自那些執著於「邪勝解」(micchadhimokkha)者。由於受到無明與邪見的污染,他們把喬達摩佛陀以外的導師、諸神、梵天等視為佛陀,視為皈依處;把邪法視為正法,把正法視為劣法;把非律視為律儀,把律儀視為執著。這些人把一些夾雜著邪見的觀點、外道的學說、不純凈的儀式和似是而非的修行方法,慢慢地增添到佛教中來,再結合自己的世智辯聰、修持體悟和禪定經驗,把佛法一點一滴地替換、修改和歪曲。邪師度眾,以訛傳訛。最後,世尊的正法、律被塗改得面目全非,甚至蕩然無存。然而,因為這些經過歪曲和篡改了的東西仍然寄生於佛陀的聖教之中,仍然披著「佛法」的外衣,雖然它們與世尊的正法、律相去甚遠,但仍然被稱為「佛法」,這就是相似於正法的「像法」(Saddhamma patirupaka)。

從整個佛教的發展史來看,越早期形態的佛法,其變化越小,而越往後發展,變化愈大,被修改與被歪曲的成分也就愈多。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30 22:22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