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超七成受調查者認為事業單位混日子現象嚴重

[複製鏈接]

1萬

主題

4萬

帖子

2萬

積分

版主

倍可親榮譽終生會員(廿級)

Rank: 7Rank: 7Rank: 7

積分
24467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Hanxin 發表於 2010-10-16 21:12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2010年10月16日07:15新華網段輝

  閱讀提示:當前,在事業單位謀得一個職位,仍是許多高校畢業生就業首選。據媒體報道,為了謀得事業編製,許多大學生對「掏糞工」崗位也趨之若鶩。

  長期以來,許多人把事業單位當成了最好「混」的地方,因為在事業單位工作,壓力小、收入穩定且社會地位較高。

  但隨著事業單位的改革力度加大,這種狀況正在快速發生變化。當前,許多事業單位大力推行企業化管理,實行全員聘任制、搞績效工資考核、取消事業編製等,改革一招接一招,不少人感慨「事業單位不好混了」。

  那麼,如何破除事業單位「混」的現象?如何看待事業單位實行企業化管理?要讓「混」日子的人真混不下去,事業單位企業化管理還需要做好哪些重點文章?等等。針對這些問題,人民論壇問卷調查中心進行了專題調查。截止9月25日,共有6425人參與,同時人民論壇記者隨機採訪了110位事業單位員工,本次調查總計6535人。

  事業單位,中國特色的「混」

  ——72%的受調查者表示,事業單位「混」的現象「非常嚴重」或「嚴重」

  長期以來,「混」在事業單位,成了很多人的職業追求。由於事業單位的特殊屬性,具有一定的行政職能,但又不具有行政機關所特有的官場壓力;享有一定的社會地位,且有較為穩定的收入、較為優厚的社會待遇,事業單位儼然成了「最養人」的地方。

  「您認為事業單位"混"的現象是否嚴重?」本次問卷調查結果顯示,72%的受調查者表示「非常嚴重」或「嚴重」,其中49%受調查者選擇「非常嚴重」,23%受調查者選擇「嚴重」。

  「事業單位」是一個非常具有中國特色的稱謂。中國事業單位的多樣化和複雜性,遠遠超出了定義本身所能概括的內涵。各級黨政機關幾乎都有自己的事業單位,涵蓋教科文衛、新聞出版、體育、環境監測、城市建設等多個部門和領域。資料表明,全國事業單位有130多萬個,工作人員超過3000萬人,各項事業經費支出占國家財政支出的30%以上。專家表示,由於種種原因,我國的事業單位已經產生了傳統國有企業存在的機構臃腫、效率低下、人浮於事等問題。

  那麼,事業單位為什麼存在「混」的現象呢?排在前三位的分別是:「激勵機制不健全,干多干少基本一個樣」,佔總67%;「事業單位依附於傳統體制,存在"體制依賴"」,佔總44%;「事業單位旱澇保收,沒有生存壓力」,佔總38%。由此可見,激勵機制不健全,事業單位的「體制依賴」,是事業單位存在「混」現象最為重要的原因。

  調查採訪中,我們發現事業單位的「混」同樣極具中國特色。由於事業單位與傳統體制密不可分的依賴關係,事業單位尤其是基層事業單位往往成為有關領導安排子女、親戚就業的「最佳選擇」,事業單位的裙帶關係現象較為嚴重。多位受訪者表示,不少事業單位的員工往往多多少少都有一定的「關係」,誰的關係越硬誰就「混」得越舒服——活少干,工資獎金不少拿,而處理裙帶關係也就演變成了日常工作中的重要內容之一。甚至有網友如此留言:「事業單位是官二代的休閑所!是內部子女的就業基地!」問題的嚴重性可見一斑。

  留住年輕人的夢想,事業單位企業化管理

  —— 68%的受調查者認為,可以借鑒「聘任制和崗位管理」,排在第一位

  上述現象的存在極大地挫傷了一部分有夢想、有追求的年輕人的工作積極性。近年來,一些在事業單位呆了一段時間的年輕人已經對事業單位產生了厭倦情緒,甚至有部分年輕人逃離事業單位。尤其在基層,或效益不太好的事業單位,人才流失已成為一個較為突出的問題。

  專家表示,事業單位實行企業化管理,改革內部管理體制和機制,從而激發員工的內在創造性和活力,一定程度上可以有效化解事業單位所存在的「混」的現象和人才流失問題。實際上,上世紀80年代以來,隨著新公共管理理念的普及,各國公共部門開始大量引進工商業機構的管理方式。

  事業就是事業,企業就是企業,這兩種完全不同的社會組織類型管理模式如何結合?事業單位搞企業化管理,取消編製和行政級別,實行聘任制,是不是主動邊緣化?部分人尤其是事業單位人有所顧慮或質疑。

  本次問卷調查結果顯示,超過半數的受調查者認同事業單位實行企業化管理,選擇「贊同,事業單位在不改變組織性質的前提下,可以借鑒企業好的管理模式」的占受調查者的53%。當問到「事業單位可以借鑒企業的哪些管理模式」時,68%的受調查者認為,可以借鑒「聘任制和崗位管理」,排在第一位;對事業單位取消編製和行政級別,56%的受調查者表示,「這是大勢所趨,有利於破除編製內外兩重天,實現同工同酬」。

  長期以來,事業單位採取行政化管理模式,實行身份管理,一旦某人具有某一職務便固定不變,或只上不下,其報酬待遇也隨之固定不變,或只升不降。這種體製造成人員能上不能下,職位能升不能降。由此,「事業單位」變成了市場經濟條件下就業的「香餑餑」。

  實行聘用制,則有可能出現高職低聘,或低職高聘,或落聘下崗。打破身份待遇終身制,有利於激發人們的進取意識和精神。

  但在調查採訪過程中,我們發現,事業單位聘任制與企業合同制還是有所差別,一方面公開招聘往往只針對非重要崗位,重要崗位往往是從內部系統調人,並非真正意義上的全面聘用;另一方面公開招聘體現了一定的公平,但最後往往還是「關係人」被錄用。

  讓想「混」的人不好「混」,事業單位績效難題

  ——68%的受調查者表示,事業單位工作性質難以量化考核,出現假績效、偽績效現象

  事業單位破除「混」現象,真正實現多勞多得,少勞少得,不勞不得,獎勤罰懶,還有一個關鍵點,就是實行績效考核。本次問卷調查結果顯示,「事業單位可以借鑒企業的哪些管理模式」,實行「績效工資制」,佔總47%,排在第二位。

  目前,一些事業單位已經實行了績效考核,但人民論壇記者採訪調查發現,事業單位績效考核不盡如人意,弊端還較多。相關調查結果顯示:「工作性質難以量化,難以考核,搞績效也是假績效、偽績效」,佔總68%,排在了第一位;「績效考核往往還有一定的潛規則,如少數人說了算」,佔總58%,排在第二位;排在第三位的是,「領導往往不參與績效考核,考來考去都是一般工作人員」,佔總53%。

  在公共部門實行績效考核是一道世界性的難題,主要難在有些工作是無法量化考核的。目前事業單位人員考核基本上還是參照機關公務員的考核,要建立適合事業單位自身特點的績效考核辦法,需要有所突破。另外還有不少受訪者擔心因為「官本位」等因素無法實現獎勤罰懶的目標。

  「事業單位搞績效工資——普通職工加幾百元,處級以上幹部加幾千元;績效工資——成了官員工資、權力工資。」「績效工資改革從初衷上講是一件好事,激發員工的工作積極性,但是操縱不當反而會挫傷員工的積極性,就會變成一件壞事。」人民網網友表示。

  針對績效考核存在少數人說了算的潛規則,中國人民大學文躍然教授認為,最好的做法是成立一個考核委員會,由各級員工參與,也就是說有單位的高層領導,有部門領導,還有員工代表。另外應該建立一個合理的申訴機制,讓員工在覺得考核結果不合理的時候,有申訴的渠道,這個非常關鍵。

  中國人事科學研究院劉霞研究員在接受人民論壇記者採訪時表示,績效考核要突破當前難題,首先應突出崗位考核。現有的人員考核一般套用公務員的考核內容,缺乏崗位針對性和目標性。其次,考核指標和方法多樣化。不能用一把尺子來考核所有崗位的人員,要根據管理、技術、工勤崗位不同的工作內容選取各自特點的考核指標。再次,考核評價主體多元化,要引入服務對象的評價意見,加入服務滿意度評價指標。

  事業單位的「闖」,應當「去行政化」

  ——62%的受調查者認為,「管理者的"官本位"思想難以轉變」是事業單位改革的最大難點

  事業單位的行政化色彩是否濃厚?人民論壇記者隨機採訪了部分事業單位員工,八成以上受調查者表示,事業單位的行政化色彩較為濃厚。我國傳統的事業單位體制政事一體化。雖然計劃體制已成過去式,但因事業單位等改革滯后,情況並未從根本上改變。

  「您認為在事業單位推行企業化管理的主要難點有哪些?」本次問卷調查結果顯示,62%的受調查者認為「管理者的"官本位"思想難以轉變」,排第一位。由此可見,事業單位「去行政化」應當成為改革的重中之重。

  去除事業單位的「官本位」思想,關鍵要靠政治行政體制改革的整體推進。調查結果同時顯示,48%的受調查者認為「政治體制改革等外部大環境推進緩慢」,是事業單位企業化管理的絆腳石之一。

  事業單位改革亟需「闖」出一條新路。人民論壇記者採訪的多位專家表示,事業單位改革的成功,必然是內部治理和外部治理同步進行的結果,企業化管理必須要有外部的體制支撐。事業單位改革20多年來,零敲碎打,難有大的推進,其根本原因也在這裡。(執筆:人民論壇記者 艾芸)

  觀點PK:

  事業單位好 不好「混」——事業單位人說「事業」

  正方

  事業單位好混日子。 事業單位往往需要完成政府交辦的任務,任務如果是收費的,那麼就有經濟來源。如果不是收費的,那麼也有財政撥款,是「鐵飯碗」。 在大學生就業日益艱難的今天,市場經濟也認「鐵飯碗」。「鐵飯碗」不必為下崗而困惑,也不必為收入縮水而發愁。 ——重慶:高明

  我是事業單位的,工作一年了,基本上跟大家是一樣的——混!做什麼事都是上級規定的,不能越位,與其他同志一樣,有事沒事每天也是8個小時,坐在辦公室不可以亂走,時間一樣奉獻。確實,有時沒什麼事,大家都在讀書看報喝茶,總不能到大街上問別人,喂,你要不要辦理什麼審批手續,也不能隨便到哪個商店、工廠、公司、酒店去查人家有無問題。 ——北京:李勇智

  中方

  事業單位是不是好混,主要看是什麼事業單位,像文教,衛生,交通等等的就好過。本人就曾經在一個鄉鎮自收自支的事業單位工作兩年,一無財政撥款,二無收費項目,工資沒保障,可工作沒少干。當官的又忒有孝心、愛心,父母、老婆、孩子的生日一個都不能少,逢年過節的人家喜歡熱鬧,你不去嗎?並且機構改革是想改就改。——山東:劉山

  當然事業單位是有好處的,工作不忙,穩定,旱澇保收,很適合結了婚帶孩子的人,但不適合有夢想和激情的年輕人。來事業單位感覺自己一直在貶值,沒有什麼成長。我在這幾年溫水煮青蛙過程中也漸漸變了,沒有以前的那種衝動和激情了,但心裡還是對提前過上「養老式」生活有抵觸。——北京:邱陽陽

  反方

  在事業單位不得不忍受裙帶關係。只要是有關係的,平時都是悶不做聲的,無論你怎麼說單位的人的不是,都從不參與評價,幹活的時候從來不主動,可以用「混」來形容他們的一天,上班玩玩電腦,下班了就回家。讓我們這些真正做事的人感到很無奈。表面上外界說事業單位公開招聘,可真的公開招聘的人都是不重要的人,可要可不要的人,重要的崗位他們都是從內部,其他單位調過來的。——湖南: 張曉敏

  事業單位只是給生活一個穩定的保證,只能剛剛實現溫飽,「沒關係」發財是不可能了。我在一家設計院,是事業單位,靠家裡關係進去的,剛去第一年算作實習,每月工資500來塊錢,畢業第一年生活是多麼的艱辛阿!更艱辛的是,因為「門子」不硬, 一般還沒有獎金。——河北:段輝 (來源:人民論壇)

相關閱讀:
·南京一事業單位招聘錄取4人 3人是「官二代」 2010.09.27
·海南率先在所有事業單位實施績效工資改革 2010.09.17
·事業單位人員遭攤派修路 分紅承諾8年未兌現 2010
一個人沒有了知恥之心、羞惡之心,沒有了負罪意識、懺悔意識,也就意味著他的人性泯滅。一個失去了恥感和罪感的民族,一個底線倫理崩潰了的民族,即使能在某些領域造成暫時的泡沫式強大,但它不可能創造真正的文明。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12 14:38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