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中國太大了?

[複製鏈接]

478

主題

1432

帖子

627

積分

貝殼網友五級

Rank: 3Rank: 3

積分
627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沒事閑逛 發表於 2010-10-13 07:53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英國《金融時報》 戴維•皮林 10/13/2010

在花了大把時間在中國旅行,閱讀有關中國的材料,並深入思考有關中國的東西之後,我得出了一個結論:可以說,中國的最深刻的特點,就是這個國家太大了。這聽上去或許毫無新意,老實講,也像是在白白浪費英國《金融時報》的錢財。然而,中國的巨大規模,有助於解釋關於這個國家的許多事情:從其對國際大宗商品市場的影響,到人們如今經常把這個全球最貧窮的國家之一與(依然)強大的美國相提並論這一事實——對於生活水平與中國不相上下的薩爾瓦多,人們卻漠不關心

13億的乘數效應,使中國所做的幾乎每件事,都顯得出奇重要。在某些方面,巨大的規模,改變了中國面臨的障礙和所能創造的機遇的本質。

有些情況下,中國的規模是一個明顯的缺陷。不妨以人民幣爭議和中美貿易順差為例。實際上,中國一直走的是一條常規的經濟騰飛之路。與之前的日本、韓國和台灣一樣,中國依靠外部需求開啟了工業化進程;為了適合自身發展的需要,對規則進行了有利於自己的曲解。但與那些國家和地區不同的是,中國早早就「被發現了」。日本上世紀80年代與美國發生嚴重貿易摩擦時,其人民生活水平已幾乎趕上了西方。如今中國惹惱了美國國會,可是中國的人均收入——即使按照購買力平價計算——才不過是美國的七分之一。倘若中國的規模只有目前的十分之一,那麼誰也不會留心中國(不可自由兌換的)貨幣的匯率

在其它領域,規模也於中國不利。中國對石油、鐵礦石、礬土、木材等商品的龐大需求,對這些大宗商品市場造成了很大影響。要了解中國的需求有多大,只需看看煤炭。中國只有3%的煤炭依靠進口,但在全球煤炭海運貿易中,中國就佔到了五分之一左右。同樣,中國消耗著全球約一半的水泥、三分之一的鋼鐵和四分之一的鋁。中國電網每年擴容1050億瓦,超過了印度全國的發電量。對於中國所依賴的那些大宗商品的價格,這一切即使不是起著決定性作用,也肯定具有實質性的影響。譬如,2008年,中國需求推動油價漲至每桶140美元這一令人不安的水平,其後也一直為油價提供著支撐。

中國對大宗商品的渴求,在商業和外交上也產生了影響。中國認為自己購買鐵礦石支付的是壟斷性價格,為此憤憤不平,為此,中國出價195億美元想拿下力拓(Rio Tinto),結果與澳大利亞發生了摩擦。由於擔心糧食安全,中國政府支持中化集團(Sinochem)出手阻撓必和必拓(BHP Billiton)對加拿大鉀肥(PotashCorp)涉資390億美元的敵意收購。同樣,中國在非洲、中亞、拉美以及其它一些有時懷有敵意的地區,四處尋覓石油和其它資源,使自身陷入棘手的外交政策至於這個世界有沒有足夠資源——不管價格多高——來滿足中國龐大的需求,也存在切實的問題。領域,這有違中國的本意。

要是中國人都像美國人那樣過日子,那麼不僅夏威夷襯衫和花哨的褲子會嚴重供不應求,而且,據地球觀察研究所(Earthwatch Institute)估計,全球石油日產量必須提高2000萬桶,至1.05億桶;穀物及肉類產量則必須提高三分之二至五分之四之間。

龐大的內部市場,使中國具備規模經濟效應,得以發展汽車、高鐵等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產業。得益於中國龐大的經濟規模,香港成為了一個重要的國際金融市場,而不出幾年,上海交易所的市值將有望躋身全球三甲。

中國發展到今天的地步,規模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中國看似源源不斷的廉價勞動力,吸引了外國投資和技術。如今,中國熙熙攘攘——似乎也將源源不斷——的購物者也具有同樣的效應。隨著越來越多的民眾融入城市勞動大軍,中國將有機會把他們轉化為本國產品的購買者,從而擺脫至今仍困擾著日本的「出口依賴症」。巨大的規模,意味著中國做什麼事都會引起波瀾。但正因如此,中國更有可能安全駛出前方風高浪急的水域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11 17:31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