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12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轉貼]日本史料:國共各自斃傷日寇最多的7次戰鬥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平安10 發表於 2010-10-15 07:26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文章提交者:汪元 加帖在 貓眼看人 【凱迪網路】
日本史料:國共軍隊各自斃傷日寇最多的7次戰鬥

日寇侵華,國難當頭,中國人民浴血奮戰,在盟軍的幫助下,終於將日本侵略者趕出了國門。根據戰後日本防衛廳及日本學者有關著作提供的資料,現將八年抗戰期間,國軍和八路軍斃傷日寇最多的各7次戰役(斗)資料摘錄如下,供有興趣的網友一閱。

    從資料中可以看到:國軍戰報跟日本人自己的統計基本相符;八路軍戰報與日本人自己的統計差距較大。歷史就是歷史,別的我不想說,也沒必要說。看完自己想吧。(文/空空洞洞)

一、國軍對日作戰斃傷日寇10萬人以上的7次戰役。

1.武漢會戰

國軍戰報:斃傷日寇25萬餘人。

日寇戰報:傷亡23萬餘人,因病減員6.7萬餘人(日本防衛廳《中國事變陸軍作戰史》)。



2.凇滬會戰

國軍戰報:斃傷日寇16萬餘人。

日寇戰報:死亡16萬人,傷31157人(日本防衛廳《中國事變陸軍作戰史》)。



3.長衡會戰

國軍戰報:斃傷日寇16萬餘人。

日寇戰報:傷亡15.2萬餘人(日本防衛廳《中國事變陸軍作戰史》)。



4.第三次長沙會戰

國軍戰報:斃傷日寇15萬餘人。

日寇戰報:傷亡14.6萬人(日本防衛廳《中國事變陸軍作戰史》)。



5.徐州會戰

國軍戰報:斃傷日寇 15萬餘人 。

日寇戰報:在1937年公開承認傷亡13.2萬餘人。



6.隨棗會戰

國軍戰報:斃傷日寇14萬餘人 。

日寇戰報:傷亡13萬餘人(日本防衛廳《中國事變陸軍作戰史》)。



7.南京保衛戰

國軍戰報:斃傷日寇11.3萬餘人。

日寇戰報:傷亡10.6萬餘人(日本防衛廳《中國事變陸軍作戰史》)。

 

二、八路軍對日作戰斃傷日寇100人以上的7次著名戰鬥。

1.百團大戰

八路軍戰報:斃傷日軍2萬餘人、偽軍5000餘人,俘日軍280餘人、偽軍1.8萬餘人。

日寇戰報:亡302人,傷1719人,皇協軍傷亡失蹤1202人(日本防衛廳《華北治安戰》)。



2.平型關大捷

八路軍戰報:殲滅日軍1000餘人 。

日寇戰報:亡167人,傷94人(兒島襄《日中戰爭》)。



3.晉察冀區1938年秋反圍攻

八路軍戰報:斃傷日偽軍5000餘人。

日寇戰報:亡39人,傷132人,皇協軍傷亡107人(臼井勝美《中日戰爭》)。



4.1939 年冀南春季反十一「掃蕩」

八路軍戰報:殲日偽軍3000餘人。

日寇戰報:亡37人,傷70人,皇協軍傷亡81人(臼井勝美《中日戰爭》)。



5.冀中1939年冬季反「掃蕩」

八路軍戰報:殲日偽軍2500餘人。

日寇戰報:亡27人,傷89人,皇協軍傷亡71人(日本防衛廳《華北治安戰》)。



6.冀中1940年春季反全面「掃蕩」

八路軍戰報:斃傷日偽軍3000餘人。

日寇戰報:亡11人,傷91人,皇協軍傷亡62人(日本防衛廳《華北治安戰》)。


7.115 師陸房突圍

八路軍戰報:斃傷日偽軍1300餘人。

日寇戰報:亡10人,傷122人,皇協軍傷亡67人(日本防衛廳《華北治安戰》)。
沙發
匿名  發表於 2010-10-15 08:06
"2.凇滬會戰

國軍戰報:斃傷日寇16萬餘人。

日寇戰報:死亡16萬人,傷31157人(日本防衛廳《中國事變陸軍作戰史》)。"
這部《作戰史〉樓上自己寫出來的吧! 死的人比傷的多幾倍,世界上有這樣的戰役嗎?
《作戰史〉中日軍傷亡均大於參戰軍隊總和,均被國軍全殲好幾遍。
樓主不會是弱智吧
3
 樓主| 平安10 發表於 2010-10-15 08:22 | 只看該作者
"2.凇滬會戰

國軍戰報:斃傷日寇16萬餘人。

日寇戰報:死亡16萬人,傷31157人(日本防衛廳《中國事變 ...
Guest from 57.72.10.x 發表於 2010-10-15 08:06

嫌多?那你就把國軍的數字除十再和共軍的比。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12

主題

685

帖子

238

積分

貝殼網友一級

大一新生(四級)

Rank: 3Rank: 3

積分
238
4
曾東京 發表於 2010-10-15 08:32 | 只看該作者
什麼狗屁數字?『萬』字也太不值錢了吧?!按十比一的話,國民黨豈不死了幾千萬?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9

主題

1568

帖子

934

積分

貝殼網友八級

Rank: 3Rank: 3

積分
934
5
眼過留聲 發表於 2010-10-15 10:15 | 只看該作者
回復 3# 平安10
有兩組數字,讓人一看就是假數字!
編撰這樣的假文字,一定要有點最基本的常識,在以前戰場上傷亡的比例,至少是5比1。
這篇文字無非是想說,八路的戰報是假的,國軍的戰報是真的,但是編假話要有學問的。
還有,「淞滬會戰」日軍參戰人數是多少?死亡16萬?再看看樓主所寫的其他會戰中日軍的傷亡人數,加起來看,日軍還有兵力打嗎?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9

主題

1568

帖子

934

積分

貝殼網友八級

Rank: 3Rank: 3

積分
934
6
眼過留聲 發表於 2010-10-15 10:27 | 只看該作者
回復 1# 平安10
補充一點。日軍侵華總兵力最多時近200萬。淞滬會戰時日軍參戰人數有30萬。
數字不準確,只是大概,不能精確到個位數。
所以說你這篇文字還是太假,下次再寫這樣的文字,奉勸你先跟大傢伙商量一下,看看怎樣編的假話更像真的!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7
匿名  發表於 2010-10-15 12:13
Stupid are those who believe anything 平安10 utter.

4

主題

13

帖子

31

積分

貝殼新手上路

Rank: 2

積分
31
8
Wenduji 發表於 2010-10-15 14:02 | 只看該作者
發愣功能有真數據嗎? 看看退黨5千萬就知道了!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

主題

144

帖子

269

積分

貝殼網友二級

Rank: 3Rank: 3

積分
269
9
獨上江樓 發表於 2010-10-15 17:26 | 只看該作者
回復 8# Wenduji

什麼時候的數據啊,現在早不止是5000萬了。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0
匿名  發表於 2010-10-16 09:10
一個黨員可以退幾次嘛!說一次算一次,可以退黨人數若干億了!
11
匿名  發表於 2010-10-16 14:49
回復 10# Guest from 67.186.154.x

"淞滬會戰時日軍參戰人數有30萬。"

淞滬會戰中後期,許多日本軍隊被圍殲,所以死16萬也不希奇。至到淞滬會戰末期,美國為日本培養的岸之介親帥以美式訓練的日本軍隊精銳改變了中日淞滬會戰的結局,中國全面抗戰由三、四個月變成了八年。

7

主題

173

帖子

107

積分

貝殼網友一級

小留學生(一級)

Rank: 3Rank: 3

積分
107
12
richlee 發表於 2010-10-17 06:11 | 只看該作者
別再吹噓國民黨抗戰多厲害了: 徐焰少將
  
自改革開放和解放思想后,國內史學界對抗日戰爭的史料有了全面了解的條件,對當年國民黨軍隊擔責作戰的正面戰場也有了客觀評價。相較國民黨當局在大陸和到台灣出版的書籍完全抹煞共產黨抗戰業績的寫法,自20世紀80年代后大陸方面的出版物已能充分肯定國民黨當局在抗戰中的正面作用,同時仍客觀地指出其腐敗無能和作戰指導消極的一面。不過事物往往從一個極端跑到另一個極端,近些年有些人借口糾正改革開放前較少提及正面戰場的偏向,以吹噓和引用不實資料的方式誇大國民黨當局在抗戰中的戰績,在一些網站上這種傾向又特別嚴重。其實,這方面的一些不實宣傳已不簡單是史學問題,有些已是國內華敵對勢力組織的網路輿論戰的一部分,其目的通過吹噓美化當年人民革命所推翻的反動舊勢力,以此來否定當年中國革命戰爭和建立新中國的鬥爭的合理性。因此,公正地評述抗戰中的正面戰場,不僅涉及到是否對讀者和網友負責,也是樹立正確的歷史觀和關係到現實政治態度的大問題。


  歷史是一面多稜鏡,歪曲它的最好辦法便是只講一面。改革開放前有些讀物講到抗戰時的國民黨當局,只講其「不抵抗」政策和一潰千里,這就不能解釋為何畢竟還堅持了八年抗戰。改革開放后通過思想解放廣開言路,有人又只談正面戰場戰果如何輝煌,這也不能解釋為何屢戰屢敗。何況抗戰初期國民黨軍戰敗尚可用武器落後辯解,抗戰後期中美聯合空軍已掌握制空權,國民黨軍得到美援后裝備也較日軍為優,兵力更一直居於絕對優勢,為什麼在直至抗戰勝利前夕的1944年至 1945年初仍出現豫、湘、桂大潰敗?為何直至日本投降前也未能展開反攻,最終依靠他國攻日而坐等勝利呢?

  提到國民黨當局在抗戰時表現,不可避免地提到1931年「九一八事變」時實行「不抵抗政策」。 這種政府下令「不抵抗」丟失80萬平方公里國土和3000萬同胞的行為,是中國近代史上最大的賣國行為。鴉片戰爭、甲午戰爭后割地,畢竟還是抵抗后敗而失地,面對日軍突襲東北南京政府卻不敢抵抗而撤軍棄地,這不僅引來全國民眾的怒罵,還引來國民黨內一些實權派在要求抗日的旗幟下發動「福建事變」、「兩廣事變」和「西安事變」以示強烈反對。

  為了掩飾「九一八」時棄地的屈辱,國民黨政府在1937年全面抗戰開始直至逃台後都聲稱那時軍力 「未準備好」,只有到1937年盧溝橋事變時才有力量抵抗,近些一些網站上也發文重新鼓吹這種無恥的賣國謬論。且不說缺乏準備根本不能成為將國土恭手讓人的理由,就是看一下1931年至1937年間中日兩國實力量的消長對比便可知道,「不抵抗」而失地的結果只是造成日本實力大增,中國的國力反而削弱。尤其是日本輕易侵佔富庶的中國東北后,其國內經濟危機馬上得到化解,工業產值在五年內增長了一倍。此間中國內地經濟力量雖有增強,卻也遠抵不上不戰而失最大的工業區東三省的損失,那些為「不抵抗」政策辯解的言論無論從哪個角度都站不腳。

  近些年有人在網上和某些刊物上發文,要「公正評價國民黨抗戰史」,並片面引用國民黨當局在大陸和當台灣后的觀點和吹噓史料作為根據。例如許多網站還根據台灣戰史所列的名錄,登載抗戰時死亡的將級軍官數目超過200人,想以此來表功。客觀看待歷史的人們,當然承認國民黨軍有眾多高級軍官犧牲的事實,不過若認真考證,台灣戰史的這一數字卻包括了陣亡后追贈軍銜者,還有當時在國共「磨擦」中死亡者,真正陣亡於對日作戰的在任將官在 110人左右(因個別人死因還難判定)。不過,當年還有一個不可否認的事實是,抗戰時投降日軍充當偽軍頭目的國民黨將級軍官,至1943年時即達58人之多,在他們率領下成建制投敵的軍隊也達50萬,成為日本佔領區偽軍的主要來源。追隨副總裁汪精衛降日的國民黨中央委員,居然也有20人,以此構成了南京偽 「國民政府」的基礎。那些講 「公正」的人卻這些鐵的史實患有選擇性失明,故意避而不談,其「公正」「全面」又在哪裡?

  如果以抗戰意志的堅定性來對照,更可以看到中國共產黨在抗戰時沒有一個投降日軍的高級將領或中央委員。在作戰中確存在單個被俘的八路軍、新四軍幹部戰士在日軍威逼下投降當漢奸的事例,卻找不到一個營、一個連成建制投敵當偽軍的中共領導的部隊。哪個黨、哪支軍隊的抗戰意志堅決,這不是最好的說明嗎?至於有人對比國共雙方在抗戰中傷亡數目,看到國民黨軍共傷亡320萬人而中共部隊共傷亡60萬人,便以此吹噓前者,從軍事知識上看也屬強詞奪理。哪一方傷亡多並不等於作戰貢獻大,在某些情況還只能說明指揮笨拙,何況抗戰時國民黨軍隊的數量在初期要比中共領導的部隊多30倍,在後期也多4倍。

  如果看一下國民黨軍在抗戰中的損失,開小差和內部折磨減員者還遠遠大於作戰。1944年11月兵役部部長鹿鍾麟在國民政府紀念周上報告,抗戰七年來前後征壯丁共 1100 萬人(其中會有重複統計),實際到達戰場者不及500萬人,其餘都逃亡或病故。這裡所說「病故」實際多指抓捕捆綁時虐待至死,至於多數壯丁的損失還是開小差。國民黨軍隊形成一個士兵 「抓-逃-再抓」的惡性循環(遠征印緬的軍隊無法開小差除外),這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的各國軍隊中是罕見的,恰是其政治軍事腐敗的突出表現。

  國民黨軍當年在戰爭中敗多勝少,重要原因是欺上瞞下盛行,戰果吹噓經常達到無人相信的地步。如其「剿共」作戰公布的「殲匪」戰果累計,便超過解放區人口總和,抗戰時的戰報也因虛假充斥而為國際史學界輕視,一般都不屑引用。事過幾十年後,現在有人卻把塵封的吹噓品當成「發現新史料」,在網上一再發貼以矇騙缺乏歷史知識的新一代人。

  以當年國民政府的戰報對照戰場情況,有軍事常識者便到處看到離譜之處。如1938年6月至10月的武漢保衛戰期間,國民黨軍稱殺傷日軍20萬人,包括在萬家嶺「殲滅日軍第106師團」。其實日軍進攻武漢的兵力為九個師團25萬人,若真有此損失早就接近全軍覆沒,怎麼能攻佔武漢?按日方統計,「武漢攻略戰」時傷亡3萬多人,這裡會存在一些隱漏。不過按戰場情形推算,戰鬥傷亡再同因氣候炎熱生病減員相加,日軍總損失不會超過10萬人。

  對「萬家嶺大捷」及此戰中團長張靈甫的表現,當年國民黨報刊曾大肆吹噓,近年也有一些網站引用。其實中國在抗戰期間沒有「殲滅」過任何日軍師團,除了遠征軍在反攻滇西時由美國航空兵支援在騰衝殲滅過日軍一個聯隊(團)外,此外在國內戰場上也未成建制殲滅過日軍一個聯隊,至多是給某部敵軍以重大殺傷。1938年10月上旬日軍第106師團突入萬家嶺時,薛岳指揮的18個師攻其進行包圍試圖予以殲滅,激戰半個月後,被圍日軍得到第17師團增援,國民黨軍隨即解圍撤退。這一仗還算是國民黨軍在武漢保衛戰中打得最好的一仗,按國民黨軍戰後較準確的統計也只是斃敵3000 人,傷敵5000人,俘敵300人,對擁有1.6萬兵員的第106師團而言可算損失半數,按軍語概念也遠算不上「殲滅」。

  近年有的網站上一再發出所謂1944年「桂林保衛戰」的所謂「輝煌戰績」是擊斃日軍1.2萬、打傷1.9萬人,其中還「擊斃9個聯隊長」。事實是日軍進攻桂林的部隊為兩個師團全部加一個師團一部共7個聯隊,總兵力不過3萬人,僅三天便攻佔全城,其傷亡輕微。如果真有斃傷敵共3.1萬的戰果,攻城日軍豈不被全部消滅 (而且有的聯隊長還不止被打死了一次),怎麼又會有桂林的迅速失陷和守軍棄城而逃呢?

  國民黨逃台後所出版的抗戰史,多少收斂了一些吹噓戰果后,所列戰果仍嚴重不實,如1985年紀念抗戰勝利四十周年時仍聲稱「國軍」共斃傷日軍276萬人。實際上經查日軍在戰後的資料統計,在中國戰場上的傷亡共計為133萬人(此外緬甸方面軍對華作戰還傷亡4萬多人),還是對國共兩軍和民眾游擊隊作戰的總和。國民黨當局對戰爭統計的嚴重不實,除虛報外還由於當時政權機構無效能,其政府對國內人口都從未普查過,聲稱「四萬萬同胞」只是根據賣鹽數量推算出來的。新中國成立后1953年進行首次人口普查時,才知道全國人口已超過6億。

  客觀評價歷史的人,承認國民黨政權在 1937年至1945年還堅持了抗戰,其軍隊的許多官兵還曾做過英勇奮戰。不過由於統治集團的腐朽無能,抗戰不力、殘民有餘的事例在當年舉不勝舉,成為國民政府失去人心的重要原因,也是談及抗戰史時所不可諱言的內容。

  在八年全面抗戰中,據估算中國因戰事死傷共3500萬人(其中死亡 2100萬,負傷1400萬),除日軍屠殺外,有相當一部分還是因本國敗類和腐朽無能的當權者作孽。例如1938年徐州會戰失敗后,蔣介石去阻攔日軍西進下令在河南花園口掘開黃河堤防,此事國民黨當局在大陸時一直推說為日機轟炸造成決口。退至台灣后國民黨當局在史書上才承認此事為本軍所做,卻又胡說什麼 「抗戰八年,黃泛阻敵西進,保障西北,功不可沒。」無情的歷史卻早就證實,這些「功不可沒」的謬說早已被「水」沒矣!據花園口決堤后粗略統計,淹死百姓達 89萬(淹沒日軍僅其第14師團一小部千數人),喪失家園淪為難民者近1000萬。此舉雖使進攻武漢的日軍一度改道,四個月後還是攻陷了當地,受到最大損失的只是黃河下游的人民。這樣殘害百萬人民用以自保的政府和軍隊,又怎麼可能不遭到民眾的仇恨?抗日戰爭期間長期主管第五戰區的李宗仁到美國后寫回憶錄便稱,當時說河南民眾恨國軍(尤其是湯恩伯部)甚於恨日軍的說法,「據我所知,不是過分污衊之辭」。

  自古來作惡必有惡報。果然,1944年春日軍以12萬人發起「一號作戰」進攻中原的40萬國民黨軍時,湯恩伯指揮各部在一個月內便潰不成軍。在危急時刻,河南許多民眾竟群起攻擊敗逃的國民黨軍,將其數萬人繳械,這更加劇了中原崩潰。花園口決堤十年後,當年黃泛區附近爆發了規模宏大的淮海戰役,當地幾百萬民眾用雙腿和手推車更清楚表達了自己對蔣介石抗戰時作為的看法──那就是全力支援解放軍打倒他們切齒痛恨的國民黨政權!

  抗戰期間正面戰場共有22次會戰,除了為取得外援反攻滇緬是主動進攻,其餘都是被動防禦。到了抗戰後期,以「四大家族」為代表的黨國要人在大後方發國難財,孔宋兩家將包括美援在內的大量財富搜入私囊,民怨沸騰已不可遏制。國民黨軍裝備好的部隊又多數放在後方,明顯是保存實力準備內戰,對此國民黨政權的主要支持者美國都不諱言。1949年7月美國國務院公布的白皮書便解釋說:「美國參戰後,國民黨顯然就認定日本最後必將戰敗,以為可以有機會來改進它的地位,和中共作最後的決鬥。……戰爭後期中國抵抗力的部分癱瘓,主要就是這種爭權造成的。」

  當年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副委員長馮玉祥曾感嘆,政府視民眾如草芥,民眾便視政府如仇讎。抗戰勝利后僅四年,不可避免的歷史事件終於發生了,那便是剛享受過勝利者榮耀的國民黨政府被人民推翻。 1950年1月12日,美國國務卿艾奇遜在全國新聞俱樂部發表的講話也承認:「蔣介石並不是為軍事優勢所擊敗,而是為中國人民所拋棄。」看看抗戰期間正面戰場和大後方的情況,便可知道被「拋棄」的原因是什麼。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3
匿名  發表於 2010-10-17 09:37
輪 子的腦子一半是政治一半是宗教,留給數理化的就沒有空間了,所以也難怪。
不過,編大話編到沒人相信,反而砸了自己招牌。其實是很愚蠢的行為。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2 23:00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