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2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溫家寶言必稱政改背後的故事

[複製鏈接]

162

主題

843

帖子

326

積分

貝殼網友二級

大一新生(四級)

Rank: 3Rank: 3

積分
326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起軒 發表於 2010-10-4 12:29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溫家寶言必稱政改背後的故事

--------------------------------------------------------------------------------
【原創】旭光:溫家寶政改背後的故事
溫家寶政改背後的故事

作者:旭光

  中國總理溫家寶已經成為這個東方大國「政治話題的製造者」。他在深圳向deng小ping像獻花圈,有人解讀為借「deng小ping南巡」來宣示改革意志;他重複了deng小ping一句「不改革就是死路一條」,被解讀為釋放最強烈的改革信號;就連他隨便說說的建設法治政府,也引動一些人浮想連翩,認為這是溫家寶在自己管轄的國務院領域有效推進體制改革的重要信號。就連在溫的八年內變得更加苦難深重的訪民,也主動展開了學習溫家寶講話的小熱潮,搞起了中國政治的「行為藝術」--這當然是民間的一種揶揄。

  溫家寶已儼然成為中國知識界的「可卡因」,只要他一點火,知識界就跟著激動;溫家寶已經煉成了獨門的點穴神功,手指一揮,中國知識界的「羊角瘋」就犯了,整個網路就變成了幻想、意淫的天堂,就連老牌民Yun都發出「溫家寶講話是騙人的嗎?」的反問,在那兒幫溫家寶數錢玩兒。按何清璉的說法,溫家寶掀起了中國知識界一場「比傻遊戲」。

  倒不是何女士刻薄,已經有人發出「挺溫就是訓虎」的夢囈,以為自己訓虎功夫了得,可以憑藉「與虎謀皮」,把老虎關進籠子里--中國知識界的想象力,真是任何時候都不可低估啊。

  但事實恐怕是,虎皮沒有謀得,卻捧著溫家寶拋來的畫皮,在那兒空歡喜一場,而拋皮者卻借這眾多的現場觀眾,來個「金蟬脫殼」,溜之乎也。那麼,溫家寶的葫蘆里,究竟裝著什麼葯呢。其實,溫整個的秀場,不外乎為了三件事。

  一,引開公眾對經濟社會發展注意力,掩蓋過失。

  事實已經證明,一個處於社會轉型關鍵期的大國,將主管經濟的總理之位交給一個完全不懂經濟、只懂權術的政客手裡,其結果可能是災難性的。就連對溫報幻想的人,對溫任期最後兩年內能作些什麼,都不報太大的希望。雖然任期未滿,但八年已經足以給溫家寶蓋棺定論了:中國這八年雖然表面光鮮,但實際上進一步深陷危機,社會處於隨時崩潰的狀態。自十七大以來,對於溫經濟政策的批准不絕於耳。現在看來,溫政府的經濟政策可能是中Gong改革開放以來最糟的,不僅在改革的關鍵點上大步倒退,對前期改革積累的問題沒有解決,甚至進一步放大了過去的問題,並將改革的機會喪失殆盡。

  過去改革的最大問題就是一部分人先富起來后,沒有帶動共同富裕。中Gong是充分認識到這一點的,所以胡錦濤才強調民生的重要性,強調改革成果讓大多數分享。但強調歸強調,既得利益集團在過去的改革中萌芽,到了溫政府手中,卻進一步壯大、固化,成為吸附在中國民眾身上最大的吸血鬼,整個國家已經權貴資本主義化,溫家寶也成為圍繞其家族的特殊利益集團的核心人物。無論溫的手下,包括國資委、財政部、統計局怎麼說的天花亂墜,「國進民退」都是不爭的事實。原先由deng小ping啟動的放水養魚,搞活民間的改革,在溫手中徹底逆轉為「與民爭利」。

  壟斷利潤越來越高,前國資委主任李榮融卸任時透露,7年來,「央企的資產規模由7萬億元增加到21萬億元,7年來央企累計上繳稅金達到5.4萬億元」。與之相應,事關百姓生活的衣、食、住、行的成本,八年來翻了好幾十倍,醫療、教育、住房成為壓在中國百姓頭上的「新三座大山」。而百姓收入增長卻極其緩慢,中國國民的總工資在國家收入中的比例,從改革前的40%已經下降到14%左右。

  這裡不說讓人驚心的房價了,僅醫療一項,就可看出中國百姓的苦痛無奈。前些天,中央電視台將中國某些地方葯價下降了30%作為藥品改革的成就在那兒炫耀,但他們就是不算算,自溫政府以來,葯價漲了何止300%。每公布一次藥品目錄,葯價就上漲一次,據新華網報道,僅2009年11月底人保部公布最新版國家醫保藥品目錄這一次,前後數十種目錄中的藥品漲價,最高漲幅竟達到近90%,一些仿製葯的價格甚至超過進口葯。

  這一切都是溫政府八年來糟糕的經濟政策造成的。所謂牆內損失牆外補,越是不懂經濟,經濟越失敗,百姓越苦不堪言,溫家寶就越強調政治改革,就越發把頭仰得很高,就越做無奈狀,將大家的目光從經濟發展上引開,把責任推向他的前任和頂頭上司以及下屬,製造一個「有心殺賊,無力回天」的印象,贏得社會的同情,掩蓋其過失。

  二,掩蓋因弄權而激起的官場反感,彈壓反對聲音。

  事實也已經證明,溫家寶是中Gong權力最大的一屆總理。據香港媒體報道,現在國務院的要害部門皆由溫家寶的親信主持。如發改委一把手張平,深得溫家寶信任,任國家發展改革委副主任不到半年就被調至國務院任副秘書長,負責國務院辦公廳常務工作,專門為溫家寶服務。2008年3月,溫派他接替馬凱任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主任。發改委副主任兼能源局局長張國寶,是溫氏家族在能源領域利益的保護者,所以雖早已過了退休年齡,但溫家寶就是不讓他退。

  國土資源部徐紹史,與溫一樣是搞地質出身。溫把他調入中央,歷任國務院辦公廳秘書一局副局長、局長,是溫擔任副總理時期的大秘書。2000年12月任國務院副秘書長。2007年溫提拔他擔任國土資源部部長、黨組書記,兼任國家土地總督察。這個土地掌門人,與溫家寶之弟溫家宏成為「房產大亨」之間的關係,不言自明。

  工業和信息化部部長李毅中。2008年任新組建的工業和信息化部黨組書記,是溫家族在信息產業上的代理人。溫雲松在銀行、證券公司的業務拓展,以及與國際知名廠商戴爾、北電和思科的合作等等,背後都有李毅中的影子。其後Unihub併入電訊盈科與中國電信的合資公司,李毅中也出力不少。

  審計署署長劉家義。十七大時,溫通過明升暗降的手段擠掉愛搶他風頭的原審計署李金華,把劉家義扶正。劉家義旗下的審計署,是溫查整國務院系統、國企老總及地方上那些不聽話官員的先鋒隊。只要溫對誰不滿意,審計署肯定會第一時間去審計,找出問題后,由溫再斟情定奪。

  在溫的權力手腕之下,其他部長也大都看清形勢,對溫亦步亦趨以保官位,國務院系統已基本成為溫氏天下。溫在人事上的強硬姿態,徹底打破了中Gong人事提拔任用的慣例,人事提拔任用由「潛規則」變得「無規則」,或者乾脆成為「溫規則」:國務院的人事,胡錦濤基本上處於管不了的狀態,溫家寶說提誰就提誰,溫家寶說不讓誰上誰就上不了。

  溫當然知道這樣會激起官場的不滿。他的手段就一個,對外營造自己的改革形象,使那些本來對他人事問題上任人唯親作風有意見的人,因有所忌憚而收斂。因為反對改革是當今最大的一頂帽子,誰都不敢戴到自己頭上。

  三,掩蓋家族腐敗,保護家族利益。

  中Gong紅色家族中誰最富?據外媒相關信息透露,當數溫家寶家族。隨著政治權利的擴張,溫氏家族已經完成財富的原始積累成為當代中國第一富戶, 也是當今世界所有的總理中,或者說中國自從100多年前共和以來所有的總理中,最富有的家族。

  外媒列舉的事例顯示,溫雲松的私募基金髮展迅速,已完成21個投資案例,個人資產少說也在100億人民幣左右。另外還擁有中國平安保險的73.6億,和Unihub約有30億股權。「珠寶女王」溫夫人張蓓莉至少擁有市值約319億的「戴夢得」20%股權。若再加上溫家寶弟弟溫家宏數十億的資產,溫氏家族資產至少約在300億人民幣(以下均為人民幣)左右。

  溫氏家族的腐敗傳言流傳越廣,溫家寶做秀的需求就越大,勁頭就越足。因為他知道,只有民望和美譽,才能最終確保他家族的利益。 他頭上的光環越多,形象越複雜,別人就越不好動他。

  胡錦濤是個難得的厚道人,但胡的缺點也很明顯,就是作為中Gong一把手,其底線是不能讓紅色江山在自己手裡變色。溫家寶完全摸清了這一點,這麼多年來自己通過做秀贏得的巨大民望,已經令胡錦濤等中Gong常委望而生畏,無可奈何。於是他越來越放手施為,幾乎達到了想怎麼干就怎麼干,想怎麼說就怎麼說的地步。當溫一旦拿出誰膽敢查我家族,大不了大家一起完蛋的架勢,胡錦濤和其他常委,就只好就範,幾乎已無法有效制約溫家寶。他們擔心,如果對溫家寶真的形成不利局面,對方就會借其營造的個人形象,對外製造打擊改革派的印象,可能農民和中小知識分子就會不答應,就會影響社會穩定,同時國際輿論也會產生不利影響。這也正是溫長期刻意做秀的真正目的。

  可見,親民、普世價值、政治改革等等,都是溫家寶有意扔出的一張張畫皮,扔得越多,他身上的保護層就越多。目標只有上述三個,其中又以最後一條,即保護家族利益為核心,這就是溫家寶葫蘆里的葯。 
沙發
匿名  發表於 2010-10-6 01:30
頂。原來如此,說得透徹
3
匿名  發表於 2010-10-8 02:20
你瘋了?無知無畏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12 08:36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