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井上清《釣魚島•歷史與主權》節選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mahoupao 發表於 2010-10-9 15:54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琉球國與釣魚島
(井上清《釣魚島•歷史與主權》節選)

第八章 所謂的「尖閣列島」島名和區域都不固定

  琉球人用琉球語將釣魚群島的島嶼稱為「要控」(依棍)或「姑巴」,但在1900年以前他們從未把這裡叫作「尖閣列島」。這個名字實際上是根據西歐人給這個群島的一部分所起的名字,於1900年命名的。
  西歐人是何時知道釣魚群島的存在呢?對此我做了一些考證,但本文里沒有必要詳述。確切地說,在19世紀中期,西歐人的地圖上就將釣魚島標為HOAPIN-SAN(或-SU)、將黃尾嶼標為TIAU-SU。另外,他們把釣魚島東側的島礁群稱為PINNACLE GROUPS或PINNACLE ISLANDS。
  英國軍艦「薩瑪蘭」號(SAMARANG)於1845年6月,對這個群島進行了大概是世界上的首次測量。該艦艦長愛德華•巴爾契(SIR EDWARD BALCHER)在航海日誌①中寫道,14日,對八重山群島的與那國島的測量作業結束后,該艦從那裡返回石垣島,是日黃昏,「尋找海圖上的HOAPIN-SAN群島以確定航向」。這裡的HOAPIN-SAN就是釣魚島。
  翌日,「薩瑪蘭」號測量了PINNACLEISLANDS,16日測量了TIAU-SU(黃尾嶼)。根據這次測量的結果,1855年出版了一張海圖②。這張海圖和「薩瑪蘭」號艦長的航海日誌,後來成為英國海軍的海圖和水路志中記述HOAPIN-SU和了TIAU-SU的基本依據。
——————————————————————
  ① "NARRATIVE OF THE VOYAGE OF HMS SAMARANG DURING THE YEARS 1843-46",byCAPTAIN SIR EDWARD BALCHER:LONDON 1848.
  ② "THE ISLANDS BETWEEN ANDJAPAN WITH THE ADJACENT COAST OF CHINA" 1855.
——————————————————————
  並且,明治維新后的日本海軍《水路志》中關於這一海域的記述,最初幾乎都是以英國海軍的水路志為依據的。
  在前面引用過的總理府南方同胞援護會機關刊物《沖繩》上,刊登有1886年(明治19年)3月發行、由海軍省水路局編纂的《環瀛水路志》(卷一•下)第十篇中關於釣魚群島的記述。
  據「編纂起因」中講,對「其第十篇即洲南諸島,根據1873年(明治6年)海軍大佐柳楢悅的實驗筆記,用《支那海針路志》第四卷(1884年英國海軍航道局編集發刊,第二版——井上注)及沖繩史加以增補」。
  上面提到的柳大佐的「實驗筆記」和「沖繩志」,我都沒見過。但《環瀛水路志》上將釣魚島用漢字寫上了「和平山島」並附上了英文名稱的日文假名注音。如黃尾嶼寫為「低牙吾蘇島」、赤尾嶼寫為「爾勒里岩」。它們分別是英國軍艦「薩瑪蘭」號航海日誌中記載的Hoapin-san、Tiau-su、Raleighrock。很顯然這部書是根據1884年出版的《英國海軍水路志》編寫的。
  另外,前面提到的《沖繩》雜誌上所抄錄的《日本海軍水路志》,後來也把以上島名寫如下述。
  1894年(明治27年)7月刊《日本水路志》第二卷,用片假名記為「ホァピンス島(Noapin-su)」、「チャゥス島」(Tiau-su)、 「ラレレ岩」(Ralie)。
  1908年(明治41年)10月第一次改版的《日本水路志》第二卷,改為「魚釣島(Hoapin-su)」、「黃尾嶼(Tiau-su)」、「赤尾嶼(Raleigh rock)」,即釣魚島被當時的內務省統一寫成了「魚釣島」,黃尾、赤尾仍延用中國古代的名稱,並都在其下面加註了英文名稱,而沒有採用久場島和久米赤島等琉球名稱。
這也是此後的一貫做法。由此可以看出,只有「魚釣島」是日本官方固定統一的名稱,而其他島名,海軍和內務省也各不相同。
  1919年(大正8年)7月發行的《日本水路志》第六卷上,只寫上了「魚釣島」、「黃尾嶼」、「赤尾嶼」,而以前註上的英文名稱已蕩然無作。
  1941年(昭和16年)3月發行的《台灣南西諸島水路志》,也是寫著「魚釣島」、「黃尾嶼」、「赤尾嶼」。但不知何故,只把赤尾嶼寫成了「赤尾嶼(セキビ)」,或許是《沖繩》雜誌在抄錄時加上去的。
  初期的日本海軍《水路志》完全效仿英國,它不使用日本自古就知曉的釣魚群島的名稱,中國名也好,琉球名也好,一概不用,而用英文名記載。甚至文章也幾乎與「薩瑪蘭」號航海日誌的記述相同。
  下面我儘可能地將「薩瑪蘭」號的航海日誌中的一節(第一章第九章第318頁)直譯一下,暫稱A文。
  和平山最高點為1181英尺。島的南側從這個高度幾乎垂直地向西北偏西方向斷裂。其它部分向東傾斜,在那個斜面上,有許多水質優良的細流。全然沒有居住者或來訪者的痕迹。實際土地不夠容納半打人。
從艦上看到的這個島上部土層,顯示出了向東北深深傾斜的岩紋,為此,水流可輕易地流到東北側的海岸。這兒水的供給不是一時的,從許多天然水池裡有淡水魚存在,便可知道這一點。並且,那些池子幾乎都與海相連,水草茂盛,覆蓋了水池。
  下面是1894年6月版的《日本水路志》第二卷:
  自此島南側最高處(1181英尺)向西北方,呈如刀劈之狀。從諸天然水池有淡水魚生育,可知此島不缺淡水。且此地皆與海相連,水面浮萍繁茂。……此島之地不足容納六七人,無人居之跡。
  將A文和B文做一比較,甚至可以說B文《日本水路志》的記述,就是A文「薩瑪蘭」航海日誌部分的簡潔漂亮的翻譯。
  根據以上的情況可以得知,明治維新后,日本關於釣魚群島的科學知識,差不多部是從英國海軍的書籍或地圖裡得來的。日本海軍將英國海軍所說的PINNACLE ISLANDS譯成了「尖閣群島」、「尖頭諸嶼」,「尖閣列島」的名字也是由此得來。

  《環瀛水路志》中將PINNACLE ISLANDS用漢字寫成「尖閣群島」,並在旁邊用日文片假名註上了英文發音。1894年的《日本海軍水路志》第二卷中寫成了「ピンナクル諸島」,1908年的水路志又寫成了「尖頭諸嶼」。「ピナクル」(PINNACLE)原意為基督教教堂屋頂的小尖塔。位於釣魚島東側礁石群中心的島礁,其形狀很像小塔尖,因此英國人給這個礁石群起名為PINNACLE ISLANDS。日本海軍又把它譯為「尖閣群島」或「尖頭諸嶼」。
  將釣魚島、尖閣群島(尖頭諸嶼)及黃尾嶼總稱為「尖閣列島」,是始於1900年黑岩恆的命名。黑岩恆於1898年在《地質學雜誌》第五卷上刊登了題為「尖閣群島」的文章,並被大城昌隆收錄在《黑岩恆先生顯彰紀念志》的「年譜」里。但我還沒有看到這篇論文,所以不知道那個地名所包含的範圍。他在1900年的報告「尖閣列島探險記事」中寫道:
  這裡稱為尖閣列島,它是位於我沖繩與清國福州中央的一列小島,距八重山列島的西表島以北約90英里。從本列島去沖繩距離為230英里,到福州的距離也略相似。至台灣島的基隆僅隔220餘英里。按帝國海軍出版的海圖(明治30年發行),本列島由釣魚嶼、尖頭諸嶼及黃尾嶼組成,乃茫茫蒼海之一粟也。……而此列島尚未有一總稱,在地理學上造成許多不便,故此我提出了尖閣列島這個新名詞。
  由於《地學雜誌》的這篇論文,尖閣列島的名字才開始在地理學界廣為流傳,而在此之前沒有這樣的稱呼。
然而,奧原敏雄在他的論文里引用了《環瀛水路志》並只寫上了「尖閣群島」。他想給讀者一個印象,「尖閣群島」和黑岩恆所說的「尖閣列島」的範圍相同。奧原敏雄十分清楚這個「尖閣群島」就是「尖頭諸嶼」,但他卻故意含糊其辭。

  琉球政府在那篇「關於尖閣列島主權」的聲明中說:「明治14年(1881年)發行、16年(1883年)改版的內務省地理局編纂的《大日本府縣分割圖》中,出現了尖閣列島,但沒有附上島嶼名稱。」但是這個《大日本府縣分割圖》的沖繩縣地圖上,沒有「尖閣列島」,只有「尖閣群島」,並且那個「群島」就是尖頭諸嶼。琉球政府企圖製造一個假象,讓人認為今天所謂的「尖閣列島」的名稱在當時就已經有了,並在地圖上將此列入了沖繩縣。這不過是琉球政府的拙劣伎倆。
  更滑稽的是日本社會黨國際局的「關於尖閣列島主權問題的社會黨統一見解案」。它不加分辨地接受了琉球政府的上述聲明,並沒有去查閱研究那張地圖,而是站在把「尖閣群島」(尖頭諸嶼)與黑岩恆命名的「尖閣列島」混同的立場上,說什麼「所謂尖閣列島於1881年(明治14年)由當時政府內務省地理局之手,劃歸沖繩縣下等,通過一連串舉動表示了領有的意思」。在那張地圖的什麼地方有領有「尖閣列島」的意思呢?!
  那麼黑岩恆的那個尖閣列島的範圍有多大呢?按他的註明應該是釣魚島、尖頭諸嶼及黃尾嶼的總稱,不包括赤尾嶼,這在地理學上是符合邏輯的。赤尾嶼距黃尾嶼48海里,和釣魚島等不構成一島群。黑岩恆在他的報告中對赤尾嶼也隻字末提。並且琉球政府在1970年9月10日發表的「關於尖閣列島的主權及大陸架資源開發權的主張」中說:「尖閣列島散布在北緯25度40分至26度、東經123度20分至123度45分的範圍內。」這個範圍與黑岩恆所講的尖閣列島的範圍相同。赤尾嶼(北緯25度55分、東經124度24分)不包括在內。  但是,琉球政府在上述主張拋出一個星期後,又發表了文中屢次引用的那篇「關於尖閣列島主權的聲明」。聲明中說:「明治28年(1895年)1月,內閣會議的決定只談到了魚釣島(釣魚島——井上注)和久場島(黃尾嶼——井上注),而尖閣列島除這個島外還由南小島及北小島和沖北岩、沖南岩以及稱為飛瀨的礁石(從南小島至飛瀨都屬於尖頭諸嶼),還有久米赤島(赤尾嶼——井上注)組成。」琉球政府對赤尾嶼是否屬於尖閣列島一直沒有一個固定的說法。
  我想以前的海軍水路部一定清楚此事,然而非也。1908年前的水路志上,既沒有記載包括釣魚、黃尾及兩者之間的尖頭諸嶼在內的名稱,也沒有記載著其中加上赤尾嶼的總稱。1918年的水路志中使用了「尖閣諸嶼」的名稱,說:「尖閣諸嶼位於沖繩群島與支那福州的略中央……,由黃尾嶼、魚釣島、北小島、南小島及沖北岩、沖南岩組成。魚釣島為其最大者。」
  上面說的北小島至沖南岩間的島礁為尖頭諸嶼,同樣的水路志,1908年9月記為「尖頭諸嶼(PINNNACLE ISLANDS)」,1894年7月為「ピンナクル諸嶼」,1886年記為「尖閣群島」。1919年的水路志才明確了其區域與黑岩恆命名的「尖閣列島」相同,並做了說明:「此等諸嶼在位置關係上古來為琉球人所知,有尖頭諸嶼、尖閣列島,或PINNACLE ISLANDS等名稱。」這裡將黑岩恆命名的尖閣列島、英國海軍所稱的PINNACLE ISLANDS及日本海軍水路部用的「尖頭諸嶼」混雜在一起了。
  1941年的《台灣南西諸島水路志》與1919年的水路志一樣,寫上了「尖頭諸嶼」,其範圍也與1919年版的相同。並且還寫道:「尖閣諸嶼在位置關係上,古來為琉球人所知,有時也稱為尖閣列島,外國人稱之為PINNACLE ISLANDS。」這種寫法好像是在說「尖閣列島」琉球人「古來」就這麼叫,是這一地區的舊名,而現在叫「尖頭諸嶼」。
  日本外務省今年(1972年)3月9日發表的「關於尖閣列島主權的統一見解」說:「尖閣列島……明治28年(1895年)1月14日,內閣會議決定在當地建設標樁,正式將其編入我國的領土。」所以,明治28年(1895年)內閣會議決定建標樁的島只有魚釣島(釣魚島)和久場島(黃尾嶼),連尖頭諸嶼也不包括在內。本來尖頭諸嶼就在釣魚與黃尾之間,所以也可以認為即使不專門提到它,也應該包括在「尖閣」之內,但赤尾嶼是不可能包括在內
的。然而,現實是政府企圖把赤尾嶼也納入「尖閣列島」之內,一併從中國那裡竊取來。
  日本共產黨的「見解」也與外務省相同,沒有明確表示出「尖閣列島」的範圍,但它說「1895年1月,日本政府決定魚釣島、久場島為沖繩縣所轄。1896年4月將尖閣列島編入八重山郡……」。那麼只能解釋為「尖閣列島」是指魚釣島(釣魚島)和久場島(黃尾嶼)。如果兩島中間的尖頭諸嶼也自然包括在內的話,它所說的尖閣列島的範圍也與黑岩恆所說的一致。可是,聲明的後半部分又說:「1945年以來,尖閣列島作為沖繩的一部分,被置於美帝國主義的政治、軍事統治之下,列島中的大正島(赤尾礁或久米赤島)及久場島兩島被當做了美軍的射擊場……」在這裡甚至把赤層嶼也算進了「尖閣列島」。日共的宮本(顯治)
委員長先生,你說說看,尖閣列島的範圍究竟有多大?你能用確鑿的證據來明確表示嗎?

  琉球政府、日本外務省、日本共產黨都妄圖把黑岩恆以地理學為依據確定的尖閣列島和黑岩恆從尖閣列島中分列出來的赤尾嶼同時當做日本的國土,但他們內心也知道,這個包括赤尾嶼的尖閣列島的名稱,從未存在過。所以,不能明確地說明尖閣列島的範圍,只好先舉出了黑岩恆的名稱,而後又悄悄地把赤尾嶼加了進去。
  作為帝國主義者,只能以小偷的方式來處理領土問題,豈不是有傷大雅?
  另外,黑岩垣所起的「尖閣列島」這個地理學名稱,日本一次也沒有正式承認過。甚至海軍水路志,這種從軍事需要出發對地理記述的嚴密性要求很強的資料中,為避免發生誤解,也沒有用「尖閣列島」的名稱,而是使用了「尖頭諸嶼」。然而,現在的日本政府及琉球政府稱其為「尖閣列島」,但對「尖聞列島」的範圍是胡謅一氣。日共也一味地盲從於這個荒唐的政府。
日本政府、琉球政府、日本共產黨、大小商業性報紙都一致叫囂「尖閣列島歷史上就是日本領土.這一點沒有爭論的餘地」。但正如您所見,其范國不明確,並且其名稱也不確定,一會兒稱『尖閣列島」,一會兒稱「尖頭諸嶼」,即使在政府機關內部除「魚釣島」外各個島的名稱也不固定。「黃尾嶼」叫「久場島」,而「久場島」在某個時期又指的是「釣魚島」。剛知道「赤尾嶼」叫「久米赤島」,可不知何時又改稱為「大正島」。海軍稱其為「黃尾嶼」、「赤尾嶼」,但只用英文名作記錄。哪裡有這樣的連地區名稱和範圍都不清楚的領土呢?這件事不單單是個名稱的問題,而是有著實質性的重要的政治意義。這是日本天皇制「領有」這些島的做法、盜竊他國領土的行為所產生的必然現象。對此,在第十三章中還要做論述。

【標題】日本歷史學家井上清文章《釣魚列島(「尖閣列島」)等島嶼是中國領土》
【文獻日期】1972年5月5日
【作者】
【正文】

    新華社北京一九七二年五月三日電  東京消息:日本歷史學家井上清在日本進步刊物《日中文化交流》月刊一九七二年二月號上發表了一篇題為《釣魚列島(「尖閣列島」)等島嶼是中國領土》的文章,援引大量歷史事實證明釣魚島等島嶼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神聖領土。文章全文如下:
        (一)
    目前在日本稱為「尖閣列島」、日本政府主張擁有領有權的這些島嶼,在歷史上是明確的中國領土。
(以下從略)

馬後跑跑  泡炮馬仔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23 12:50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