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別國不應拿人民幣匯率為自己遮羞

[複製鏈接]

8181

主題

1萬

帖子

2萬

積分

貝殼光明大使

Rank: 6Rank: 6

積分
26631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小康人家 發表於 2010-10-6 07:57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2010-10-06]    文匯網

            


圖表:美眾議院通過《匯率改革促進公平貿易法案》


【文匯網訊】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總裁斯特勞斯-卡恩10月2日對媒體說:「人民幣幣值重估不應當被他國政府當作掩蓋本國問題的遮羞布。尋找替罪羊總是容易的。」

美國國會眾議院9月29日通過《匯率改革促進公平貿易法案》,旨在對所謂低估本幣匯率的國家徵收特別關稅,意味著有損世界自由貿易的美國保護主義再次抬頭。

在中期選舉即將來臨之際,美國國會近期頻頻舞動匯率大棒,最重要的目的是,「以外製內」,轉移視線,籠絡選民。

美國貿易逆差的主要原因在於本國產品缺乏競爭力,勞動生產率增長不足,市場開放度不夠。美國不願承認自身競爭力的下降,而將別國的匯率作為替罪羊。美國對華貿易逆差從根本上說是數十年來國際產業分工格局演變的產物,結構性問題需要結構性解決。如今美國的競爭優勢早已由製造業轉向高附加值的服務業,減少從中國進口無助於改變美國製造業在全球範圍內缺乏競爭力的處境。美方動輒將經貿問題政治化,只會阻礙中美雙邊貿易健康發展。

            


圖表:美眾議院通過《匯率改革促進公平貿易法案》

美眾議院通過針對人民幣匯率法案貿易保護升溫

美國眾議院29日以348比79的投票結果通過《匯率改革促進公平貿易法案》,旨在對所謂低估本幣匯率的國家徵收特別關稅。這一做法被認為是近期美國貿易保護主義升溫的體現。

該法案要最終生效還需參議院通過,並送交奧巴馬簽署。但由於美國國會即將舉行中期選舉,參、眾兩院面臨改選,該法案能否最終闖過這兩關仍存諸多變數。

根據該法案,美國商務部將被賦予更大權限,使之能夠在特定條件下把所謂「貨幣低估」行為視為出口補貼,進而對相關國家輸美商品徵收反補貼稅,人民幣是該法案針對的主要目標。

一些國家對貿易保護有強烈癡迷 和重商主義無本質區別

國際金融危機發生以來,一些國家對保護貿易抱有強烈的癡迷,紛紛出台刺激出口、限制進口的措施。美國先是宣佈振興出口計劃,謀求在未來5年內出口翻一番,並利用金融、財政等手段支持擴大出口,繼而又出台進口限制措施。而且,美國商務部還公佈了14條建議,以加強反傾銷、反補貼等貿易救濟措施的執行力度。英國把擴大出口作為政府工作的重要內容,日本則大力支持本國企業海外銷售。在致力於擴大出口的同時,發達國家越來越多地運用技術和環境壁壘限制進口,甚至謀求徵收碳關稅,削弱發展中國家產品成本優勢。

一些國家一方面推行獎出限入的重商主義政策主張,另一方面又給中國貼上重商主義的標籤。這種對中國的指責完全背離事實。

單邊立法不能解決匯率問題

這是美國國會首次嘗試通過立法迫使人民幣升值。但此舉無助於解決人民幣匯率的爭端,反倒是橫生枝節,加插了另一個不必要的爭執,儘管這一法案能否獲參議院通過及總統簽准,仍是個很大的未知數。

有了日本的前車之鑒,中國更不可能貿然讓人民幣大幅升值,以滿足美國的政治要求。美國國會試圖單方面立法來解決問題,其實只會使問題更複雜化。

中國總理溫家寶上個月底到紐約出席聯合國大會時坦言:「若像美國某些議員要求那樣,人民幣真的升值20%至40%,不知中國有多少企業將倒閉,多少工人將失業、多少農民工將返鄉,中國社會將出現新的動盪。」溫家寶講出這樣的肺腑之言,其實就是要告訴美國人,強迫人民幣快速升值是行不通的,而中國也絕不會冒國內政治動盪的大風險向外來壓力低頭。中國政府已經在6月間宣佈實行有彈性的匯率機制,參考一籃子貨幣波動。為了國內穩定,同時對尚不明朗的國際經濟局勢保持警惕,它肯定會繼續在匯率問題上堅持依據漸進式和可控性的原則,摸著石頭過河,逐漸完善其匯率機制。

英國《金融時報》:全球必須協力化解匯率戰爭

「我們正處在一場國際匯率戰爭之中,全球貨幣正普遍走軟。這對我們構成了威脅,因為它削弱了我們的競爭力。」巴西財政部長吉多‧曼特加(GuidoMantega)的這些抱怨完全可以理解。在需求匱乏的時代,儲備貨幣的發行國實施擴張性貨幣政策,而非發行國則以干預匯率作為回應。而那些既不屬於前者、也不願效仿後者的國家(比如巴西)則發現本幣大幅升值。其後果令它們擔憂。

發生這種匯率衝突並不是第一次。25年前,也就是1985年9月,法國、西德、日本、美國與英國政府在紐約的廣場飯店(PlazaHotel)舉行會議,達成了共同誘導美元貶值的協議。更早一些時候,在1971年8月,美國總統理查德‧尼克松(RichardNixon)實施了「尼克松衝擊」措施,包括徵收10%的進口附加稅,並結束美元與黃金的相互兌換。上述兩件事都反映出美國渴望美元貶值。今天,美國仍然懷有同樣的渴望。但這一次的情況有所不同:關注焦點已不再是日本這樣恭順的盟國,而是下一個全球超級大國——中國。兩強相爭,很容易傷及圍觀者。

背後動機

國際觀察:美國匯率法案升級暗含多重用意

美國會近期之所以頻頻舞動匯率大棒,最重要的現實原因是國會中期選舉。在即將於今年11月2日舉行的中期選舉中,國會眾議院435名議員全部要改選,參議院要改選三分之一,涉及37名參議員。鼓噪這項法案的議員以所謂「糾正中美貿易不平衡,奪回被中國奪走的美國製造業就業」為旗號,以外製內,轉移視線,籠絡選民。

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中國問題專家鮑泰利接受新華社記者採訪時說,在中期選舉的政治壓力下,美國議員們自然會調高反華音量。

人民幣匯率不應成為政治秀工具

在眾議院表決前,法案主要發起人民主黨眾議員坦言,這項法案可能對試圖在今秋恢復選民基礎的民主黨人「極為有利」,因為這有助於鼓動中西部工業區選民的「投票熱情」。

要求人民幣升值者聲稱,中國因人民幣匯率被低估而在對外貿易中佔據不當競爭優勢,從而加劇美國對華貿易逆差,只有讓人民幣大幅升值,才能解決雙方貿易失衡問題。

美國政治與人民幣匯率

在經濟衰退導致失業率增加的情況下,「中美不公平貿易導致美國失業率增加」的說辭就很有市場。飽受失業折騰的工人群體(尤其是製造業)給工會領導施加壓力,要求糾正「失衡」的貿易以增加就業機會,能否促使議會和政府對中國「有所行動」就成了工會領導層維護自身地位的重要條件。用「美國製造業聯盟」發言人斯蒂夫•卡普佐拉上個月的話說,「選民們要求眾議員們和參議員們對中國做點什麼。」而民主黨議員們也的確知道,工會領導層和廣大工人階層,是他們政治生命線,因此也不會敷衍應付。

反對之聲

商務部:美以匯率為由進行反補貼調查不符合世貿規則

商務部新聞發言人姚堅9月30日就此接受新華社記者採訪時表示,以匯率為由進行反補貼調查,不符合世貿組織的有關規則。

姚堅強調,中美經貿合作是互利互惠的。近年來,中國一直是美國出口增長最快的市場,據美方統計,今年1-7月,美國對華出口增長36.24%,高於美自華進口增速14.4個百分點,高於美整體出口增速13.6個百分點。

他強調,單方面的消極限制不能解決中美貿易平衡問題,美國應採取取消對華出口限制等積極措施,使更多的適銷產品出口中國。

外交部:借口匯率搞保護主義只會損害中美經貿關係

中國外交部發言人姜瑜30日表示,借口人民幣匯率問題搞保護主義,只會嚴重損害中美經貿關係,並給兩國經濟乃至世界經濟的復甦造成消極影響。

姜瑜說,中方敦促美國國會議員認清中美經貿關係的重要性,抵制保護主義,以免損害中美兩國人民和世界人民的利益。

全球經濟蒙陰影

打壓人民幣,美國將孤軍奮戰

英國路透社9月26日報道,原題:美國在G20峰會上壓制人民幣必將勢單力薄

隨著有可能為美國搖旗吶喊的盟國不肯對抗北京,在即將舉行的20國集團峰會上試圖把中國匯率列為主要議題的美國財長蓋特納,將面臨孤軍奮戰的局面。

蓋特納宣告,在11月於韓國舉行的峰會上,將動員其他國家迫使中國加快人民幣升值步伐。(但)對G20國家官員的採訪表明,蓋特納在首爾必將勢單力薄,他本人也承認,沒幾個國家願意對抗中國。「與其他國家相比,美國更急於在人民幣問題上撈取好處」,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歐元區財政官員說,「這更像是個雙邊事務,其他國家則在圍觀,他們或認為意義不大,或根本就不感興趣。」

國際觀察:美國匯率法案升級為全球經濟蒙上陰影

美方這種帶有濃重保護主義色彩的舉動仍然樹立了一個糟糕範例,與後危機時代國際經濟合作與協調的主流相悖。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總裁卡恩說,目前世界經濟不確定性大,依然需要各國協調合作。如果各國只想著本國利益,只會對全球經濟不利。

一些分析人士認為,中美貿易不平衡是長期以來形成的結構性問題,結構性問題需要結構性解決。美方動輒將經貿問題政治化,只會阻礙中美雙邊貿易健康發展。

美國歷次施壓人民幣升值

2010年

2010年9月,93名國會議員聯名致信眾院民主黨領袖,要求對人民幣匯率政策採取強硬立場;眾院15日和16日舉行聽證會,繼續就人民幣匯改進展等問題向中國施壓……

2010年1月1日,美國普林斯頓大學經濟學教授、《紐約時報》專欄作家、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保羅•克魯格曼在《紐約時報》專欄上發表一篇題為《中國新年(ChineseNewYear)》的文章。文章指責說,如果中國不改變經濟政策,那麼保護主義將變得「更為猛烈」!中國必須讓人民幣大幅升值。2010年3月,保羅•克魯格曼聲稱,人民幣幣值被低估,導致美國在金融危機期間至少損失140萬個就業崗位。

2010年2月3日,美國總統奧巴馬公開表示將在人民幣匯率問題上對中國採取更為強硬的立場,並且要求中國開放市場為美國擴大出口。

2010年3月15日,130位國會議員聯名致信美國財政部長蓋特納和商務部長駱家輝,要求將中國認定為「匯率操縱國」,並要求美國商務部對中國商品實施反補貼制裁。在3月24日的聽證會上,十餘名國會議員和4位美國經濟學者幾乎是一邊倒地指責「人民幣被嚴重低估」。

2009年

2009年1月16日,侯任美國總統奧巴馬表示將「通過所有途徑」,包括向世界貿易組織投訴的方法,向中國施壓,逼使中國調高人民幣匯率。由此,中美開始了新一輪的人民幣匯率爭論中。

2006年

2006年12月12日,時任美國財長的保爾森率領代表團訪華。保爾森提出,「美國認為中國在消減貿易順差方面可以做得更多。我們鼓勵中國採取更具彈性的人民幣匯率機制」。

2005年

2005年7月21日,我國宣佈啟動人民幣匯改。在獲得短暫的好評之後,人民幣估值再次受到個別發達國家的指責。

2004年

2004年10月,中國人民銀行行長首次受邀參加G7會議。當時,有人將這次會議形容為人民幣匯率版的「鴻門宴」,除了美日等國,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也作出類似的姿態。在這次會議上,一些國家的政要、投行機構等紛紛提出要中國放棄盯住美元的匯率安排。濃烈的火藥味從會場蔓延到各個角落。

2003年

2003年9月,時任美國財長的斯諾來華,帶來了有關「中國政府放寬人民幣波動範圍」的要求。他認為,最佳的匯率政策就是讓貨幣自由浮動,讓市場自行制定匯率,政府應該盡量減少干預。美日兩國聯手向中國施壓,引導國際上向人民幣施壓的「輿論大潮」。來源:新華網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29 10:33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