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21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容人的雅量

[複製鏈接]

1043

主題

1萬

帖子

7532

積分

四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7532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chico 發表於 2006-12-8 06:18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人是非常複雜的動物,有地域的不同,有性別的差異,有年齡的懸殊,有職業的類別,還有信仰、思想、興趣、利害等種種的不同;人,雖然有這麼多的差別因緣,但是彼此息息相關,要「緣」互助。因此,一個人如果沒有容許異己存在的雅量,就不能體會因緣和合的佛法,就不能認識互相依存的真理。

  語云:「有容乃大」,大海容納百川眾流,所以才能成為大海;虛空容納森羅萬象,所以才能成為虛空;做人要能包容異己,人格才能崇高。故吾人處事能多一分包容謙讓,就少一分傾軋障礙,甚至更要包容對方無心的錯誤,這也是處世的一種尊重。

  俗諺說:「人外有人,天外有天」;包容別人,就是擴大自己。包容是促進人類和平的良方;再好的人也有短處,要彼此包容、諒解,「觀德莫觀失」才是人我相處之道。當我們嫌棄別人之時,相對的別人也會嫌棄我們,故能包容、化解,才能和平共事。一個人若沒有包容性,對看不慣的人事就會放不下,就會痛苦,所以,生活中能有「容人的雅量」,才不會有「怨憎會苦」。

  「做事要做難做之事,處人要處難處之人」;做事處人,都必須包容忍耐。包容是天地間最珍貴的德行,大海能包容魚蝦、大地能包容走獸、虛空能包容萬物,而心更能包容一切;因此,為人主管,不一定要很能幹,但要能像天地大海一般,包容所有,這才重要。

  人,不要強迫別人一定要跟自己相同,須知「方便有多門,根機有多種」;人,更不必要求人人都順從我的意思,眼耳鼻舌各司其職,才能成為健全的有用之人。有了鐵路,再建一條公路,甚至再加高速公路,分工合作,才能發揮更高的功能。

  經云:「心包太虛」,只要心能包容,就可以擁有三千世界;反之,排斥愈多,失去的也愈多。一個人的心能包容一個家庭,就能成為一家之主;能包容一個城市,就能成為一市之長;能包容一個國家,就能成為一國領袖;能包容一個地球,乃至三千法界,就能和佛心契合無間。

  人與人之間,人與宇宙萬物之間都是不可分割的,彼此都是對方的一部份,如能視人如己,凡事能為他人多留一些餘地,話不要說絕,事不要做絕,路不要走絕,做人更不能做絕,那麼我們的人際關係必然和諧,社會必然安樂祥和。
沙發
基督天主神 發表於 2006-12-8 11:21 | 只看該作者

您是佛教徒嗎?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043

主題

1萬

帖子

7532

積分

四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7532
3
 樓主| chico 發表於 2006-12-9 00:27 | 只看該作者
原帖由 基督天主神 於 2006-12-8 11:21 發表


是,名位上的而已。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244

主題

1萬

帖子

3034

積分

禁止發言

根深葉茂

積分
3034
4
MapleTree 發表於 2006-12-9 02:19 | 只看該作者
原帖由 chico 於 2006-12-9 00:27 發表
是,名位上的而已。


名位上的是什麽意思?
你們必曉得真理,真理必叫你們得以自由。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043

主題

1萬

帖子

7532

積分

四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7532
5
 樓主| chico 發表於 2006-12-9 03:23 | 只看該作者
原帖由 MapleTree 於 2006-12-9 02:19 發表


名位上的是什麽意思?

就是說,沒能把佛陀的教誨落實在行動上。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244

主題

1萬

帖子

3034

積分

禁止發言

根深葉茂

積分
3034
6
MapleTree 發表於 2006-12-9 03:31 | 只看該作者
原帖由 chico 於 2006-12-9 03:23 發表
就是說,沒能把佛陀的教誨落實在行動上。


為什麽呢?
你們必曉得真理,真理必叫你們得以自由。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043

主題

1萬

帖子

7532

積分

四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7532
7
 樓主| chico 發表於 2006-12-9 03:39 | 只看該作者
自己的煩惱習氣重,不是一時半會就能改過來的。用基督徒的話來講,靈修的問題。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244

主題

1萬

帖子

3034

積分

禁止發言

根深葉茂

積分
3034
8
MapleTree 發表於 2006-12-9 03:45 | 只看該作者
你覺得成佛容易嗎?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043

主題

1萬

帖子

7532

積分

四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7532
9
 樓主| chico 發表於 2006-12-9 03:56 | 只看該作者
應該不是件容易的事。需要很長,很長,很長的時間。去極樂世界容易多了。 只要你有信,有願,有行, 「發菩提心,一向專念」今生就可以去。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244

主題

1萬

帖子

3034

積分

禁止發言

根深葉茂

積分
3034
10
MapleTree 發表於 2006-12-9 04:04 | 只看該作者
請問你修的是哪一門?凈宗?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244

主題

1萬

帖子

3034

積分

禁止發言

根深葉茂

積分
3034
11
MapleTree 發表於 2006-12-9 04:07 | 只看該作者
對不起,我有事。改天細聊,bye.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043

主題

1萬

帖子

7532

積分

四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7532
12
 樓主| chico 發表於 2006-12-9 08:13 | 只看該作者
應該說偏重凈土宗。 佛教經典看了不少,聖經也沒少讀。還到基督徒們的查經班裡查經。現在就跟他們讀使徒行傳。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244

主題

1萬

帖子

3034

積分

禁止發言

根深葉茂

積分
3034
13
MapleTree 發表於 2006-12-9 22:37 | 只看該作者
原帖由 chico 於 2006-12-9 08:13 發表
應該說偏重凈土宗。 佛教經典看了不少,聖經也沒少讀。還到基督徒們的查經班裡查經。現在就跟他們讀使徒行傳。


我不知道你說偏重凈土宗是什麽意思,我就當是凈土宗了。那我想問的是你對基督教的因信稱義怎麽看?
你們必曉得真理,真理必叫你們得以自由。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043

主題

1萬

帖子

7532

積分

四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7532
14
 樓主| chico 發表於 2006-12-10 04:44 | 只看該作者
這對我來說沒什麼問題。只是有些信徒把「因信稱義」庸俗化了。過分強調信,忽略了行是信深化。

《羅馬書》保羅說道:「所以我們看定了,人稱義是因著信,不在乎遵守律法」以此為例,說單獨憑藉「信」就可以「稱義」。然而,同樣是該章,保羅繼續說道:「這樣,我們因信廢了律法嗎?斷乎不是!更是堅固律法。」

還有一點要注意的是保羅是要對羅馬人傳教,所以強調「信」的作用。有些人相信,單獨憑藉「信」就可以「稱義」。可能是他們沒有意識到,「信」並不是一次到位的,而是需要「行」的不斷加強。

《馬太福音》記載基督的話:「凡稱呼我『主啊,主啊』的人,不能都進天國;惟獨遵行我天父旨意的人,才能進去。當那日,必有許多人對我說:『主啊,主啊,我們不是奉你的名傳道,奉你的名趕鬼,奉你的名行許多異能嗎?』我就明明地告訴他們說:『我從來不認識你們,你們這些作惡的人,離開我去吧!』」

「信」與「行」不可或缺。「信」是依賴於基督道成肉身為人類贖罪。「行」則是按照基督的教誨來實踐。「信」與「行」也是互相聯繫互相促進的。首先,「信」本身也是「行」之一種。其次,「行」是「信」的進一步體現和深化。其三,「行」反過來加強「信」的程度。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244

主題

1萬

帖子

3034

積分

禁止發言

根深葉茂

積分
3034
15
MapleTree 發表於 2006-12-10 05:17 | 只看該作者
你說的不錯,沒有行為的信是死的。

保羅說「人稱義是因著信,不在乎遵守律法」,說的是人不能夠通過遵守律法稱義,而要通過信來稱義。但這並不是說因信稱義可以為所欲為,所以後來他才又說「我們因信廢了律法嗎?斷乎不是!更是堅固律法。」這裡沒有矛盾,前面說的是如何稱義,後面說的是稱義之後。因信稱義是實實在在的,沒有問題。你知道佛學里的「帶業往生」,應該對此不難理解。

對於你說的「信並不是一次到位的」,我的看法是我寧願相信因信稱義沒有錯,應該懷疑的是我們的信是否真實。
你們必曉得真理,真理必叫你們得以自由。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043

主題

1萬

帖子

7532

積分

四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7532
16
 樓主| chico 發表於 2006-12-10 05:27 | 只看該作者
恕我直言,你應該學習文言文。中國人的智慧都在文言文的書籍裡面。中國人的悲哀是大家都看不懂祖宗留下來的東西了。我們沒法汲取古聖先賢的智慧了。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244

主題

1萬

帖子

3034

積分

禁止發言

根深葉茂

積分
3034
17
MapleTree 發表於 2006-12-10 05:33 | 只看該作者
謝謝你的提醒,但是你這話從何說起呢?我15樓說的什麽有問題嗎?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043

主題

1萬

帖子

7532

積分

四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7532
18
 樓主| chico 發表於 2006-12-10 05:47 | 只看該作者
那我看佛弟子都學古印度語比較好一些

兄弟,是來自上面這句話。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244

主題

1萬

帖子

3034

積分

禁止發言

根深葉茂

積分
3034
19
MapleTree 發表於 2006-12-10 05:58 | 只看該作者
那是針對有位網友說我們不應該翻譯經文說的。如果你不把經文翻譯成大家都容易懂的文字又怎麽能使之弘揚呢?
你們必曉得真理,真理必叫你們得以自由。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4

主題

17

帖子

5

積分

註冊會員

Rank: 1

積分
5
20
FunkyODad 發表於 2006-12-12 11:57 | 只看該作者
恕我直言,你應該學習文言文。中國人的智慧都在文言文的書籍裡面。中國人的悲哀是大家都看不懂祖宗留下來的東西了。我們沒法汲取古聖先賢的智慧了。

十六樓 說得真是一針見血 。

錢穆先生說
身為中國人必須要讀九本書
四書(大學、中庸、論語、孟子),道德經,莊子南華經 ,近思錄、傳習錄、六組壇經。
若是真能把這些都讀通了, 也算是半個神仙了。

這都是儒、道、釋的真理,能讓你明心見性,成佛成道的法門。

[ 本帖最後由 FunkyODad 於 2006-12-12 12:05 編輯 ]
生活中多一點微笑,人生中就少一點煩惱。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28 14:34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