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對台灣選舉的看法

[複製鏈接]

472

主題

1469

帖子

1316

積分

二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1316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對風憶塵 發表於 2010-9-17 15:24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對台灣選舉的看法

2010-09-15
虎撲
《聯合早報網》

最近一段時間,國民黨五市選舉選情告急,論者紛紛估計連帶影響國民黨2012年的選情,成為輿論關注的熱點問題。

對我來說,這是十年來對台灣的選舉的心情和態度都最為平靜的一次。

2000年台灣所謂大選,反對民進黨上台,是我個人作為大陸統派的基本觀點。

2004年台灣所謂大選,雖然對國民黨已經看得比較淡了,但事到臨頭還是希望連戰、宋楚瑜獲勝。

2008年台灣所謂大選,我個人覺得國民黨獲勝,短期有利,長期不利;民進黨獲勝,短期不利,長期有利。

對於未來的2012年的台灣所謂大選,我個人已經抱著無所謂的態度。

台灣的選舉已經引不起我關注的興趣。

因為台灣地方政治整合的趨勢是國民黨與民進黨在政治戰略手法上逐漸趨同,而只能在政治戰略論述上保留微小的差異。誰獲勝都無所謂。

隨著台灣地方政治整合的深入,隨著兩岸關係的深入,人們將越來越清楚地認識到,台灣問題的基本問題就是中央政府與台灣地方政治勢力的關係問題。擁護中央政府,重組台灣地方政治,是解決台灣問題的核心。台灣的地方政治勢力,無論藍綠,都是台灣地方政治勢力。台灣地方政治勢力,無論藍綠,他們都是所要解決的問題的一部分,根本不存在擁護誰反對誰的問題。

這是一盤棋。

台灣地方政治勢力為一方,中央政府為一方。

如果中央政府解決不了國民黨的問題,也就解決不了民進黨的問題。

反過來也可以說,如果中央政府解決不了民進黨的問題,也就解決不了國民黨的問題。

從長遠來說,在台灣,到底是國民黨掌握治理權,還是民進黨掌握治理權,將變得越來越不重要。

真正重要的東西是中央政府能不能真正掌握主導權。

掌握不了主導權,無論國民黨在台上,還是民進黨在台上,統一進程都會停滯不前。

掌握了主導權,無論國民黨在台上,還是民進黨在台上,統一進程都會取得進展。

有人強調民心是最主要的主導權,因而爭取台灣的民心就成為掌握主導權的核心問題。

我認為這種觀點過於簡單化。

大地不能直接成為槓桿的支點。

民心不可能直接產生和形成主導權,民心只能在有所依託的條件下才能形成主導的力量。

就民心而言,最根本的民心不是台灣的民心,而是中國大多數民眾所形成的民心。台灣的民心只是中國民心的一小部分。

因此,槓桿的支點只能建立在中國大多數民眾所形成的民心上,而不是台灣的民心上。

爭取台灣的民心,不是簡單地迎合台灣的民心,而是為台灣的民眾創造一種政治大環境,或者說為台灣民眾創造一種政治歷史大條件,使得台灣民眾切實感受到擁護國家統一就能得到切實的利益,反對統一就面臨著沉重的壓力。首要的事情,當然是對台灣地方政治進行重組,使得台灣地方政治本身不能壓抑民眾擁護統一的意願,同時也不能鼓勵民眾搞分裂的意願,甚至還要對於分裂的違法行為採取法律措施。這樣,我們才能真正爭取台灣的民心。如果任由台灣地方政治如同一道鐵幕,而且是地方割據和地方分裂甚囂塵上的鐵幕,把台灣民眾完全包裹在裡面,不打破這重重鐵幕,卻試圖單純用春雨潤物的方式向台灣內部滲透,以爭取台灣民心,那是一種笨辦法。

還有人鼓吹中央政府實行徹底的政治民主改革,以換取台灣民眾的認同。

這是一種捨本逐末的辦法。

民族復興和國家崛起的歷史性進程推進到現在,中國與列強的矛盾也到了一個新的階段。雖然血雨腥風、刀光劍影的撕殺退居幕後,但雙方鬥爭的方式令人眼花繚亂,鬥爭的殘酷性並不亞於赤裸裸的戰爭。在這樣一個關鍵時期,沒有一個強有力的中央政府,不要說國家最後統一,就連民族復興和國家崛起的歷史性進程也可能因此而中斷。

對於領導中央政府的執政黨來說,成功地維護了國家民族的根本利益,實現了國家統一,也就最終取得了民心。簡單地順應民心,並不能保證維護國家民族根本利益的事業取得成功。相反,面對複雜的局勢,不能很好駕馭,成了失敗者,這樣的政黨也會遭到民心的唾棄,如同當年的國民黨。

重組台灣地方政治,不能簡單地根據政治傾向拉一個政黨,打擊一個政黨,而是要根據重組台灣地方政治的需要,靈活對待台灣地方政治勢力中的各個政黨。

首要的問題,還是觀念問題。

要使台灣問題回歸其本來的位置。

本來的位置就是中央政府與台灣地方政治勢力的關係問題。

現在好多人把台灣問題弄成了道德操守課,弄成了比賽誰更能佔據道義制高點的道德競賽,弄成了中國民主不民主的政治課。

這些東西都是大象的局部。

總起來說,大象的整體就是中央與地方的關係。

基於中央政府與台灣地方政治勢力的關係的定位,要全盤把握台灣地方政治勢力。

既不對民進黨抱太多的政治幻想,也不依賴國民黨。

老老實實借鑒國內外歷史上解決中央與地方關係的一切有益經驗,該怎麼做就怎麼做,問題才有徹底解決的希望。

立足點就是回歸憲法和《反分裂國家法》的法律規範,以法制訂對台政策,以法指導對台工作。

《反分裂國家法》不是孤立的法律,而是依照憲法制訂的專門法律。依照法律,對國民黨和民進黨都應該進行全面而精確的法律審查,而不是僅僅針對民進黨,而放過國民黨。

如果不能做到這一點,那麼,呼籲用《反分裂國家法》來制裁民進黨,就不符合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則。

果真如此,也就不可能樹立法律規範的尊嚴。

台灣地方政治的內部整合的趨勢,是民進黨和國民黨在政治戰略手法上逐漸趨同,而在政治論述上保留某些差異。我們要認清這種趨勢,即國民黨和民進黨雖然政治戰略論述有差異,但在政治戰略手法上逐漸趨同。再者,民進黨利用國民黨來掩護台獨,國民黨利用民進黨來衝撞法律底線,兩者事實上存在著共犯的關係。從政治戰略上來說,不打破國民黨與民進黨「共犯」的關係,也就不可能在統一問題上取得實質性的突破。

在當前的形勢下,要樹立一種新觀念:支持統一,不等於支持馬英九;支持統一,不等於支持國民黨。

馬英九的政治利用價值已經被榨取得差不多了。

利用馬英九緩和了兩岸關係,使得中央政府取得了直接影響台灣島內政治經濟形勢的立足點和槓桿。

但是,與此同時,馬英九也構築了自己與中央政府長期較量的戰略防線。正面攻擊這個防線,進展不會太大。如果台灣通過選舉使得馬英九下台,馬英九構築的戰略防線無形中又會瓦解。即使後來的台灣當局借鑒馬英九的經驗,也要花很大的氣力來重新構建其戰略防線。這樣,台灣當局的戰略防線被瓦解了,其政治戰略步驟被打亂了,中央政府以逸待勞,在後來的台灣當局構建其新的戰略防線的同時,一方面推進其影響力向台灣島內的深入,一方面在新的條件下調整對台政策,何樂而不為?何必在馬英九這一棵樹上弔死?就算民進黨重新掌握台灣治理權,繼續鬧騰,但民進黨不可能把所有的東西都一水沖了。與台灣民眾相關的政治經濟利益,民進黨不會輕易放棄。破中立,立中破,不斷前進,統一才有希望。

從打破台灣政治現狀的角度出發,從打破台灣當局的政治戰略步驟的角度出發,從中央政府尋找新的時機和新的突破口的角度出發,個人還是希望馬英九儘早下台。如果國民黨換了候選人,還可以看一看;如果國民黨還是把馬英九列為候選人,個人還是希望民進黨獲勝。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31 08:41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