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2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課文刪除《葯》像病人扔掉良藥

[複製鏈接]

1608

主題

4015

帖子

2188

積分

禁止訪問

民主制度的愛好者

積分
2188
跳轉到指定樓層
受到警告 樓主
本帖最後由 華盛頓人 於 2010-9-14 20:53 編輯

愛德華夏 (2010-09-12 09:09:04) 新浪博客


課文刪除《葯》像病人扔掉良藥我寫的課文《刪除〈魯提轄拳打鎮關西〉像挖了我家祖墳》一文發表后,有網友評論說「教育部是否刪了《魯提轄》等文,還有待印證。有消息說並沒有刪。」我豈不是成了無的放矢?轉念一想,即使教育部還沒決定刪除,也是先放風試探民意。網上消息很詳細,絕不會空穴來風。



教育部做事不透明讓人疑惑。課文已經刪除或是試探,我的文章都有必要寫。如果已刪除,我為憤怒的人加一點火,如果在試探,我也為阻止刪除的人加一滴油。所以決定繼續寫。



小說《葯》是魯迅的代表作之一。故事說的是華老栓買人血饅頭給孩子治病的事。他用幾個人物典型,不多的文字,講述一個發人深思的悲劇故事。揭示中國社會病態,指出病症和療救方法。



《葯》於1919年在《新青年》上發表。故事中的夏瑜以1907年革命家秋瑾為原型,指出夏瑜為群眾而死,愚昧的群眾反而吃他的血,想達到個人目的。這個故事說明,那時的中國群眾,頭上拖著長辮子,頭裡沒有正義、理想,所關心的事物都在視線之內。如吃喝、兒子、錢、土地、東家長、西家短。大禍沒有臨頭的時候,像和他們沒關係一樣。



我感覺夏瑜的原型不止是秋瑾,還有孫中山先生的影子。他為推翻帝制,建立屬於全中國人的共和國,一生革命奮鬥,歷盡艱難。艱難主要不是來自敵人---晚清皇家政府,那時它已經腐敗透頂,脆弱不堪。艱難是來自愚昧的群眾,甚至身邊同志們。最後清朝垮了,他又被迫將總統權利讓給袁世凱。袁世凱做的卻是皇帝夢。



孫中山先生雖然去世時間在《葯》之後,也沒有被害,他卻為愚昧中國消耗了大半生的精力,體力,百病纏身,59歲就永別了他熱愛的中國河山,留下「革命尚未成功 同志仍需努力」 的遺言。



課文刪除《葯》像病人扔掉良藥小說《葯》本身就是一副醒世良藥,對於中國人,尤其對於中國心憂天下,推動社會進步的人極其有益。後來的青年毛澤東應該讀過《葯》,採用的革命方法與孫中山、秋瑾有很大不同。他注重從群眾關心的切身利益入手,提出「打土豪分田地」後來又改成更符合群眾心愿的「減租減息」。結果星火燎原,比高尚的救國理想有效。毛澤東領導革命是成功了,但成功后沒有脫離專制的軌跡。



當今,中國正在走向民主社會。許多熱心網友探尋民主理論,介紹外國民主經驗,這些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從民眾切身利益入手,如醫療保障、房屋居住、青年就業、土地使用、取消戶籍、改善農村教育等等。這是我重讀《葯》后得出的結論。



現在教育部把《葯》從課本刪除了,讓後代不知道有這付良藥。文化部提供給現代人的影視作品多數像灌迷魂湯,少數嬌柔做作,無病呻吟。垃圾文化鋪天蓋地,精品文化卻被刪除,國家不墮落那才怪呢。昏庸的文化官僚比貪官更可惡,他們在糟蹋中國文化。



《葯》是寫夏瑜的,夏瑜是為共和死的,中國如果沒有共和,現在還是愛新覺羅家天下。文化部、教育部的官員們都要下跪磕頭,喊「奴才覲見皇上,吾皇萬歲!萬萬歲!」哪能像今天還有人的樣子。



自己得益於共和,反而把《葯》刪除了,等於把夏瑜頭砍下第二次。沒做官卻贊成砍的人像華老栓愚昧。文化部、教育部的官員們已經不是愚昧,而是袁世凱的惡毒。共和革命使袁世凱當總統,他卻一心當皇帝,害共和革命的人。



中國好像是文化部、教育部官員們的家,民眾是他們的兒女,他們想給看什麼就給什麼,不想給看什麼,就「槍斃」什麼。他們以為「槍斃」文章不犯法,歷史會給他們判罪的。
民主不僅是一種理念、一種政治制度、而且是一種生活方式。在民主制度中,過自由、平等、有尊嚴的生活,這不僅是中國人的夢想,也是人類共同的追求!

1萬

主題

2萬

帖子

3萬

積分

貝殼精神領袖

Rank: 6Rank: 6

積分
35927
沙發
華盛頓人 發表於 2010-9-14 09:40 | 只看該作者
你喜歡人血饅頭? 你相信人血饅頭真能治病?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59

主題

5173

帖子

2491

積分

六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2491
3
老法師 發表於 2010-9-14 11:48 | 只看該作者
中國好像是文化部、教育部官員們的家,民眾是他們的兒女,他們想給看什麼就給什麼,不想給看什麼,就「槍斃」什麼。他們以為「槍斃」文章不犯法,歷史會給他們判罪的。

這位作者從小到大隻看教科書? 書店沒有書? 圖書館沒有書? 奇怪.
大肚能容, 容天下難容之事
開口便笑, 笑世上可笑之人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8 05:06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