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台北市長選舉的指標意義

[複製鏈接]

476

主題

880

帖子

481

積分

貝殼網友三級

Rank: 3Rank: 3

積分
481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台北市長選舉的指標意義

[胡忠信] (2010-09-10)

       
  台北市長郝龍斌於9月4日公布「新生高架橋改善工程植栽採購案」調查結果,將涉案的三位市府官員移送檢調偵辦;郝龍斌所主持的「廉政肅貪委員會」本來原訂兩周后公布調查結果,但八天之後就提早公布,意圖災害控損的動作非常明顯。

  自從「花風暴」成為政論節目討論焦點以後,郝龍斌的形象大為受損,與對手蘇貞昌的民調幾乎已成平手,熟知台北市選情的人心裡都有數,如果執政者與挑戰者不能保持百分之十以上差距,連任的優勢就不再,郝龍斌的確已陷入了困境。

  負責輔選重任的國民黨黨中央本來將重心放在高雄、台南兩市的選情,只要民進黨的楊秋興、許添財脫黨參選,國民黨就可「圍魏救趙」,減輕中北部的選情壓力。沒想到被視為「藍軍大本營」的台北市卻出現「新生高架橋採購弊案」,而且民進黨台北市議員「每日一爆」,當天晚上的「泛綠」電視政論節目又瘋狂式地全面攻擊,打擊面不斷擴大,等到輿論媒體已形成排山倒海之勢,台北市政府才警覺大事不妙,除了緊急上電視表示承擔責任與歉意以外,並運用法律手段進行「止血」。

  由國民黨內部在9月初所公布的民調顯示,有超過五成的民眾對台北市政府處理方式表示不滿,這份數據等於公開宣示,每兩個市民就有一個市民對市政府不滿,面對即將在11月開幕的「國際花卉博覽會」,正如日本政界行話:「棉被再怎麼抖也會有灰塵」,誰敢保證沒有其他弊端會再出現?正是在這種危機意識之下,國民黨主席馬英九和秘書長金溥聰才火速站上第一線,一方面召喚泛藍民代出面挺郝龍斌,一方面訴諸「危機感」,希望催出泛藍民眾的熱情。金溥聰表示將「利空出盡」,打的正是泛藍的「危機牌」,期待泛藍基本盤能出來護盤。

  台北市是政治、經濟重心,由於市民結構使然,國民黨歷年一直保持執政優勢,唯一一次民進黨執政機會,是1994年國民黨勢力一分為二,新黨的趙少康與國民黨本土派黃大洲(李登輝嫡系子弟)相爭,民進黨的陳水扁因而得利入主台北市長。1998年陳水扁爭取連任,使用「族群動員戰」抹黑挑戰者馬英九是「新賣台的集團」,造成泛藍民眾反撲,因而造成陳水扁連任敗北。往後民進黨的謝長廷、李應元都不敵馬英九、郝龍斌,由此可見台北市民的結構因素,使得泛藍多年來一直可以立於不敗之地。

台北市選情丕變恐有連鎖反應

  然而,今年新春以後形勢卻有了變化,蘇貞昌搶先宣布參選台北市長,他本來用意是卡住台北市長候選人,「少輸為贏」,再於2012年參選總統,蘇貞昌的第一假想敵並非郝龍斌,而是民進黨主席蔡英文。但是蘇貞昌畢竟做過屏東縣長、台北縣長、行政院長,行政資歷豐富,「假戲真做」使郝龍斌大為吃緊;蘇貞昌也深知台北市民結構,不走偏鋒而改走理性中道,比如松山機場與虹橋機場開啟直航對飛,蘇貞昌就不反對,以免激怒泛藍選民衝出來護盤。

  郝龍斌出身學術界,轉任技術官僚的環保署長,又擔任過「新黨」主席,與國民黨本土派格格不入,他也不擅長下基層與鄰里長打成一片,久之就引來「傲慢」的形象;加上郝市府團隊有若干位重臣,形成特殊的決策圈與生態,即使泛藍媒體也是以「四人幫」加以渲染醜化。泛綠媒體的「花風暴」揭弊爆料,由於並非蘇貞昌陣營發動,而郝龍斌又掉以輕心,結果是選情急轉直下,各種民調都顯示郝龍斌選情吃緊,國民黨中央當然大為緊張,金溥聰也北上回防颱北市選情。

  2006年郝龍斌參選台北市長,比對手謝長廷多出16萬張票;2008年總統大選,馬英九、蕭萬長大贏對手謝長廷、蘇貞昌42萬張票;如果郝龍斌穩紮穩打,催出泛藍基本盤,郝龍斌是有很大勝算。但是,郝龍斌上任以後,公共交通建設的「貓空纜車」、「文湖捷運線」頻出狀況,郝龍斌頻於救火之餘,也不敢把「爛攤子」說成是馬英九遺留下來,只能默默概括承受;今年11月即將通車的捷運蘆洲線,捷運局也不敢打包票保證通車,正是被「文湖線捷運」當機所嚇壞的後遺症。

  蘇貞昌民調與郝龍斌追平,甚至已有超出現象,國民黨中央再也不能坐視不管,否則會牽動整個選情與政治形勢。民進黨已將高雄、台南兩市視為探囊取物,楊秋興在兩黨夾殺之下,很難擊敗陳菊,台南市長許添財也未見脫黨參選動作,民進黨是「坐二望三」,希望拿下台北市、新北市任何一席,以便營造直取2012年總統大位形勢。

  國民黨為了維持執政氣勢,非保衛住中北部三席不可,目前新北市、台中市選情穩定,但台北市卻形勢丕變,如果台北市落入民進黨手中,國民黨中央非負成敗責任不可,金溥聰秘書長就要辭職。萬一台北市拖累新北市選情,連朱立倫都敗給蔡英文,恐怕連馬英九都要辭去黨主席以平息眾怒,甚至黨內都會出現出走風潮,此時李登輝所呼籲的「棄馬保台」就會產生效果,國民黨本土派就會成為反馬的黨內主流。

  牽一髮足以動全身,距今還有兩個半月的「五都選舉」,台北市已成為「指標戰區」,郝龍斌有不能輸的壓力;是不是真的能「利空出盡」?泛藍選民是否傾巢而出?這兩大因素就是勝敗關鍵了。

作者是台灣資深時事評論員
雄獅聞驚雷不驚
清風遇羅網不滯
青蓮出淤泥不染
笑罵由人 我自為之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26 04:28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