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十二部經

[複製鏈接]

484

主題

8128

帖子

9368

積分

五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9368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Djogchen 發表於 2010-9-10 12:21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初學佛學時,接觸了很多佛教特有的名相。那時以為學佛的目的只是一心求解脫,
錯誤地以為名相這些東西,只不過前人為了表達佛法的奧義,借用「文字」來演述
的工具而已,都是「標月指」,實在不必對他們花心機去認知了解。後來恩師指導,
學佛成佛,聞思修乃不二法門,沒有正確的知見,如妄想煮沙成飯,渺不可得。

佛教之三藏十二部經典,浩如湮海,三藏大概是何所指,大家都可侃侃言說,至於
甚麼是十二部,則好些老修行也未必能如數家珍,以下節錄印順導師的解釋:--

十二部經,梵語即」dvadacavga-buddha-vacana,乃佛陀所說法,依其綜述形式與內
容分成之十二種類,又作十二分教,十二分聖教,十二分經:--

(一)  契經   (梵語:sutra ), 又作長行,以散文直接記載佛陀之教說,即一般所
說之經。

(二)  應頌   (梵語: geya ) 與契經相應,即以偈頌重複闡釋 契經 所說的教法,
故亦稱重頌。

(三)  記別   (梵語:  vyakarana ), 又作授記。本為教義之解脫,後來特指佛陀
對眾弟子之未來所作之證言。

(四)  諷頌   (梵語: gatha),又作孤起。全部皆以偈頌來記載佛陀之教說,與
應頌不同之處,應頌是重述長行文之義,此則以頌文頌出教義,故稱孤起。

(五)   自說  (梵語:udana),佛陀未待他人問法,而自行開示教說。

(六)   因緣  (梵語:nidana),  記載佛說法教化之因緣,如諸經之序品。

(七)   譬喻  (梵語:avadana),,以譬喻宣說法義。

(八)   本事  (梵語:itivrttaka), 記載本生譚以外之佛陀與弟子前生之行宜,或
開卷語有「佛如是說」之經亦屬此。

(九)   本生  (梵語:jataka),  記載佛陀前生修行之種種大悲行。

(十)   方廣  (梵語:vaipulya), 宣說廣大深奧之教義。

(十一) 希法 (梵語:adbhuta-dharma),又作未曾有法,記載佛陀及諸弟子希有之事。


(十二) 論議 (梵語:upadeca),記載佛論議抉擇諸法體性,分別明了其義,此十二
部,大小乘共通。然諸經或稱方廣為大乘獨有之經,或謂除記別,自說,方廣外,
餘九部皆屬小乘經;或謂除因緣,譬喻,論議外,餘九部屬大乘經,或有以譬喻,
本生,論議外之九部為九部經,又有以自說,譬喻,論議外之九部為九部經,惟九
部與十二部二種分類中,九部之說法較為古老,但卻較有力,上所謂九部經,又作
九分教,九部法。又此十二部究聶於經律論三藏之何者?諸論亦有異說。(原始佛教
聖典之集成第八章)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26 14:28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