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語錄深讀:為了良知的紀念

[複製鏈接]

1608

主題

4015

帖子

2188

積分

禁止訪問

民主制度的愛好者

積分
2188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作者:樹民
來源:作者賜稿 「中國選舉與治理網」首發
來源日期:2010-9-3
本站發布時間:2010-9-3 14:46:03


    【頭條·緬懷謝韜】

中國選舉與治理網某網友發帖哀悼:「一個關心國家前途命運的學者去了,他才是一個正氣浩然、鐵骨錚錚的真正共產黨人,一個大寫的人。」

——祝華新:一個大寫的人走了

謝韜晚年的突出貢獻就是在公共領域重新亮出民主社會主義的旗幟。

——丁東:緬懷謝韜先生

謝韜具有一種基於純正理想的敏銳,而且為人正直,把所思所想毫無隱諱的說出來。

——肖雪慧:好人謝韜

第一次聽到謝韜的名字,還是在四年前的南方周末上,並且,自己興奮地了解到,他是自己母校人民大學的原副校長。

就在那一學期的政治學概論的課堂上,自己與老師討論了關於科學社會主義與民主社會主義的問題。究竟誰代表了真正的社會主義,這其實是早在一百多年前就發生的爭論,當時後果是共產國際的再次分裂。北歐的成功,似乎讓人們找到了些許共產主義理想的影子,而他們依靠的是貼近民主,崇尚改良的民主社會主義。有學者說,謝韜老人是兩頭清,越活越明白,以至於他在晚年時高喊出:只有民主社會主義才能救中國。這似乎就等於要否定第三國際以來的共產主義理論傳統,謝韜老人的風險不言自明,批鬥會也隨之接踵而至。

老人的離去,想必會再次觸動我們的某些情感。不過,老人曾經提醒我們:「改良」才永遠是政治前進的不二法門。

讓我們謹記老人的教誨。

【金正日再次訪華透視】

是的,金正日訪華的真正目的是「繼承革命」,換句話來說,是「權力移交」。

——加藤嘉一:金正日訪華的真正目的

向中國要錢從來就是老金的規定動作,這次也不例外…據叛逃的前北韓勞動黨秘書長黃長燁說,朝鮮每年財政收入的20%用於金家的開支,50%用于軍事支出,只有30%用於民生。

——信力建:金正日走了,接班人來了

朝鮮是個反覆無常的傢伙。

——網友xzm800留言

    我們好奇於朝鮮,是因為他們還在呈現我們曾經錯誤的歷史。

朝鮮的存在說明,一個披著虛假崇高外殼的政體,卻是一個最為不講誠信、尋求投機、剝削民眾的陰謀主義者。沒有經歷過歷史的人,已經很難想象如何才能構建起一個嚴密的,也似乎發自內心的偶像崇拜體系。或許只有他們領袖一個人不會相信自己構築的謊言。

金氏家族訪華,讓國人厭惡,它像一個乞討了錢后還裝作主人的小丑。稍能安慰我們的是,朝鮮是我們的戰略屏障,他極大地轉移了美國在東亞的注意力。不過,真正有參透眼光的國際關係學者知道,金正日喜歡也想依賴的,恰恰就是美國,這也是金氏家族羨慕李承晚的地方。只不過,他們沒這個機會。



   【喬姆斯基訪華】

喬姆斯基:美國從來沒有過所謂的雙重標準,它從歷史中學到的就只有暴力。

——喬姆斯基:美國從歷史中學到的就只有暴力

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是美國有的右派認為,全世界的人所看到的美國其實是一個虛假的,由好萊塢、可口可樂、麥當勞傳遞給世界的一個幻影。而本來美國和保守的伊斯蘭世界應該有著最接近的理念,美國許多人民是淳樸、虔敬的。美國保守派應該聯合伊斯蘭原教旨主義打擊腐朽的自由派。

——張征:齊澤克式的烏托邦

喬姆斯基訪華,被極端誇大地譽為第三位對華交流的大哲學家(前兩位是羅素和杜威)。此刻這位美國左派的出現,似乎站在國內新左派的角度上提醒我們小心盲目的自由民主崇拜。他揭示了美國虛假道義外表下的征服精神,儘管他有所誇大。然而,美國真正繼承的,乃是羅馬的精神,這包括了其對羅馬混合政體的理解。

近來,越來越多還原真實美國的文章開始呈現出來,這並非要去揭示美國的黑暗,而是要澄清:我們所理解的美國或許太淺太淺,它絕對不僅僅是自由、民主這兩個實際上什麼也代表不了的辭彙所能總結的。它既是別人學習的對象,同樣,歷史也證明美國是獨一無二的。這源自於他們的盎格魯撒克遜政治文化、也源自開國之父對羅馬史的深度研究、以及它那讓人羨慕嫉妒恨的運氣。



【歷史】

晚年梁啟超在價值觀念上,明確獲得了文化相對主義的轉折,從而不再籠統地把西方的每一步發展,都看成無可替代的歷史趨勢,而是深入細部、充滿分析地看到,就連西方自身,也都是各種價值的矛盾綜合體。

——劉東:晚年梁啟超

革命黨鬧革命,沒功夫弄文藝,所以民國文藝倒是民間生髮的,有感情,有豪氣,但是沒黨氣。

——陳丹青:我們懷念赳赳民國

    晚年梁啟超以及晚年的康有為與嚴復,都經歷了令人「大跌眼鏡」的轉折,尤以後兩者為甚。或許,早期共和的亂象令其加深了對西方理論的疑惑,為此,他們都或多或少回歸了傳統。這一批最早引進西學的大師,其骨子裡還是保留有中國傳統士大夫的氣質,這是與革命黨的氣質根本不同的地方。
    革命是拔根狀態的極致,它對文化的摧殘乃是在救亡圖強的背景下進行的。怪異的是,越是激進才越有某種合法性,像吳佩孚、蔣介石這樣的儒將最終都沒能完成政治的整合。然而,那樣一個亂世並沒有阻礙一個個鮮活個體的出現——於是,民國的文化,成就了中國歷史上第三個出於亂世、也只能是亂世中的繁盛期。


   【爭鳴·熱點】

伊春市市長王愛文,與幾名警察以飛機為背景合影留念,個個面帶笑容,足見心緒頗佳……(背景:飛機為伊春空難墜毀飛機)

——高人:伊春市長是否「悲傷」得笑了

「集體無意識」和「演化博弈均衡」不是把簡單的問題複雜化,而是為複雜的文化心理提供一種簡單的解讀。歸根到底,誰要覺得反腐容易,誰可能是沒認識到,腐敗其實就在我們的心中。

——方紹偉:有權、沒約束、不腐敗,天理不容

為什麼要合影?難道行政首長們不知道自己的言行代表著所管轄地區的形象嗎?或許,領導們本身就沒有意識到自己的行為有何不妥,即使已經處在較為特殊的場景之中。在這一大的行政體制環境里,每個人都已經喪失了對自身行為的考量,而僅僅是習慣性地重複日常的思維模式。我想,伊春市長不是故意的,但他的無意反映了大環境的冷漠、機械化。
    如果說,將這種無意識放在腐敗中,那麼,有多少人會對自己處在連自己都沒意識的權錢交易場所感到羞恥與警戒呢?更何況,當下的腐敗,最嚴重的乃是集體腐敗,制度腐敗——即被人理所應當看成福利的那些既得利益腐敗。
(轉載本文請註明「中國選舉與治理網」首發)
民主不僅是一種理念、一種政治制度、而且是一種生活方式。在民主制度中,過自由、平等、有尊嚴的生活,這不僅是中國人的夢想,也是人類共同的追求!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27 22:37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