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菲律賓:強攻不破的豈止一扇車門

[複製鏈接]

1萬

主題

2萬

帖子

3萬

積分

貝殼精神領袖

Rank: 6Rank: 6

積分
35927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華盛頓人 發表於 2010-8-28 22:48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來源:荊楚網 作者:陳在田 2010年08月24日08:11

    菲律賓近年來加大了招商引資的力度,希望本國成為下一輪製造業轉移的受益者,而旅遊業更被當做推動經濟繁榮的龍頭。但馬尼拉街頭的槍聲血泊,警方的拙劣表現,和受害者家屬的憤怒控訴,足以抵消這一切公關努力而有餘。

    被香港特首曾蔭權稱為「巨大悲劇」的馬尼拉市中心人質劫持案,在令人揪心的10小時對峙,和隨後血腥而混亂的一小時強攻后,終於落下帷幕,遲遲攻不破被劫持車輛車門的菲律賓特警,最終看到的是一地伏屍:除了被擊斃的劫持者外,香港遊客7人死亡、2人重傷、6人輕傷,換言之,警方發起攻擊時尚在車上的15名香港人,竟無一人全身而退。

    誠如許多香港、東南亞媒體評論員所指出的,長達10多小時的人質事件中,充滿了笨拙和混亂:本應對乘客、遊客負責的菲律賓籍司機、導遊和攝影師拋棄前者乘隙逃生,不僅使劫持者情緒更加失控,也讓香港人和劫匪間的溝通變得十分困難,大大增加了危險係數;和劫匪對峙10小時的警方徘徊於「抓獲劫匪」和「保護人質」兩個目標之間,舉棋不定,決心遲緩,沒有採取足夠行動平息劫匪的急躁心理,確保人質的安全,又誤信「人質全部遇害」的傳言草率發動強攻,這一切早已埋下了悲劇的種子。至於軍警素質低下,指揮官缺乏能力,導致解救人質變成強攻碉堡,只不過讓悲劇變得更加悲慘而已。

    菲律賓和香港淵源深厚,在香港生活著多達14萬的菲律賓人,是最大的非華人族群,菲佣號稱「支起香港半邊天」,她們的僑匯則是菲律賓這個在東盟中也不算富裕的發展中國家,舉足輕重的外匯收入之一,香港客源更是近年來不斷加大開發力度的菲律賓旅遊業「兩根支柱」之一,於情理,於利害,菲律賓朝野顯然都不願看到這幕悲劇。慘劇的發生,足以讓香港(恐怕還有台灣、內地和其它地方)人對菲律賓產生恐懼感,旅遊業和方興未艾的製造業、採礦業投資,都不可避免將受到嚴重影響。

    儘管菲律賓警方稱,50歲的劫匪羅伯托.門多薩是「一個瘋子」,但問題顯然不那麼簡單,這位曾入選「10大優秀警察」的前高級督察一直在為自己和4名同事因「非法使用藥物」和「敲詐金錢」被革職鳴冤叫屈,堅持討說法、要清白。樂生畏死,人情之常,如果沒有特別原因,一個曾經的警界精英,又何苦鋌而走險,知法犯法,踏上這條不歸路?

    菲律賓曾經是令整個亞洲刮目相看的海東明珠:亞洲第一個現代共和國,二戰後最富庶的東南亞國家(50年代的菲律賓比「四小龍」富庶得多),亞洲最早的職業體育聯賽(菲律賓職藍、職棒都有悠久的歷史),東南亞第一個不流血實現民主改革的國家,亞洲第一個女總統……但不論專制的馬科斯、親民的科拉松.阿基諾,還是善於表演的埃斯特拉達,縱橫捭闔的阿羅約,卻始終未敢觸及菲律賓當代社會的死結:社會公平問題。

    2009年菲律賓人均GDP3520美元,在整個亞洲比上不足、比下有餘,並不算差(中國同期也不過3711美元),但社會財富的不公到了令人髮指的地步:首都馬尼拉是全球購買力排名第24的大都市,而馬尼拉之外固多無立錐之地的貧民,即使馬尼拉城內,也棲息著成千上萬收入菲薄的都市貧民。

    儘管菲律賓官方的失業率數據並不難看:2009年為7.5%,而今年4月「創紀錄」的數據,也不過8%,但菲律賓國內民間機構指出,這樣的數據是「做出來」的,如去年就有17.5%的「不完全就業者」,而這些「不完全就業者」中,絕大多數幾乎整日無所事事,民調機構「社會氣象站」的統計顯示,去年2月菲律賓18歲以上成年勞動力失業率高達34.2%,而今年的情況甚至比去年更加嚴重。貧富懸殊導致社會對立,而行政、司法體系對這一問題的畏首畏尾,患得患失,以及權力對特權的庇護,使得家族政治、社會暴力,成為菲律賓上上下下「討說法」、「講道理」的常見手法:去年底馬京達瑙省的選舉仇殺是一例,一度被廢除、又因居高不下的犯罪率被重新設立的死刑又是一例,這個允許私人持槍的國度,槍支犯罪率在亞洲名列前茅,儘管前總統阿羅約在大選前曾表示「犯罪率有所下降」,但許多菲律賓媒體都指出,搶劫、殺人、人質綁架等惡性犯罪「幾乎每天都要發生」。

    和許多中國人的錯覺相反,面積近30萬平方公里、人口近1億的亞洲第二大群島國家菲律賓並非一個小國,但其維持治安能力卻十分孱弱,菲律賓軍隊的戰鬥力被認為是「二戰水準」,警察隊伍則更虛弱,在對付「阿布沙耶夫」連環綁票和南部宗族暴力方面,屢屢表現出顢頇之態,始終難以解決家族政治、貧富差距的行政當局既缺乏財力、也缺乏號召力對治安力量大動干戈,整個社會,不論強勢或弱勢群體,都出現了對常規法律、行政程序缺乏信心,而寧願訴諸「自己的道理」的傾向,這一切,都是滋生惡性犯罪、加劇社會動蕩的因素。

    菲律賓近年來加大了招商引資的力度,希望本國成為下一輪製造業轉移的受益者,而旅遊業更被當做推動經濟繁榮的龍頭,以國家的力量在世界範圍內積極推銷,正在舉行世博會的上海,菲律賓旅遊的廣告登上了公共廣告牌和電視廣告欄目。但馬尼拉街頭的槍聲血泊,警方的拙劣表現,和受害者家屬的憤怒控訴,足以抵消這一切公關努力而有餘。如果新成立的阿基諾三世政府不能儘快表現出扭轉局面的決心和努力(姑且不說成效),則被人質事件重新喚起的、全球投資者和遊客對菲律賓國內混亂局勢和糟糕治安的惡劣印象,怕是不會那麼容易淡忘的。


(責任編輯:pengfeichang)
時代小人物. 但也有自己的思想,情感. 和道德.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6 02:17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